天然药物化学-醌类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

第五章醌类

【习题】

(一)选择题 [1-90]

A型题[1-30]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H

OH

O

O

H OH

O

O OH

D. E.

O OH

OH O

CH3

OH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5.番泻苷A属于

A.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二蒽酮衍生物

D. 二蒽醌衍生物

E. 蒽酮衍生物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A. B. C. O OH OH

O OH OH O O OH

OH D. E.

O OH OH O O CH 2OH

OH

OH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活性次甲基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

A. 大黄素

B. 大黄酚

C. 大黄素甲醚

D. 茜草素

E. 羟基茜草素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 f 值大小顺序

O OH OH

O H O O H OH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COOH OH OH ①②③④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⑤

E. 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A. pH 梯度萃取法

B.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分步结晶法

D. 碱溶酸沉法

E. pH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

11.某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资料为:

UVλmax nm(logε):225(4.37),279(4.01),432(4.08)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1,2-二羟基蒽醌

B. 1,3-二羟基蒽醌

C. 1,8-二羟基蒽醌

D. 2,5-二羟基蒽醌

E. 5,7-二羟基蒽醌

12.1-OH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特征是

A. 1675cm-1处有一强峰

B. 1675~1647 cm-1和1637~1621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38 cm-1

C. 1678~1661 cm-1和1626~1616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40~57 cm-1

D. 在1675 cm-1和1625 cm-1处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60 cm-1

E. 在1580cm-1处为一个吸收峰

13.下列化合物泻下作用最强的是

A. 大黄素

B. 大黄素葡萄糖苷

C. 番泻苷A

D. 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大黄酸葡萄糖苷

14.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

A. 大黄酚葡萄糖苷

B. 大黄酚

C. 番泻苷A

D. 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芦荟苷

15.区别丹参酮ⅡA与大黄酚的方法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

C. 醋酸镁甲醇液

D. 浓硫酸

E. 溶于石油醚加二乙胺

16.提取大黄中总醌类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石油醚

E. 醋酸乙酯

17.可溶于碳酸钠水溶液的是

A. 丹参醌Ⅰ

B. 丹参醌ⅡA

C. 丹参醌ⅡB

D. 丹参新醌甲

E. 隐丹参醌

18.大黄所含的UV灯下呈亮蓝紫色荧光的物质是

A. 大黄酸苷

B. 芦荟苷

C. 土大黄苷

D. 番泻苷

E. 大黄素

19.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磷酸氢钙

E. 葡聚糖凝胶

20.在蒽醌衍生物UV光谱中,当262~295nm吸收峰的logε大于4.1时,示成分

可能为

A. 大黄酚

B. 大黄素

C. 番泻苷

D. 大黄素甲醚

E. 芦荟苷

2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A. 一个苯环的β-位

B. 苯环的β-位

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在醌环上

22.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 2CO 3溶液显红色.与醋酸镁反应显蓝紫色.

与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 3中不溶解。此成分为

A. B. C. O O OH OH CH 3

O O OH

OH

O glc O O OH OH OH

D. E. O

OH

O glc O OH

OH OCH 3

23.下列关于蒽醌核磁共振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取代的蒽醌母核上有两个芳氢

B. β-芳氢中心在8.07 ppm

C. α-酚羟基的δ值约为11~12 ppm

D. α-芳氢中心在6.67 ppm

E. 取代蒽醌中孤立芳氢往往产生多重峰

24.分离游离蒽醌与蒽醌苷,可选用下列方法

A. Al 2O 3柱色谱法

B. 离子交换色谱法

C. 水与丙酮萃取

D. 水与乙醚萃取

E. 丙酮与乙醚萃取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蒽醌多有酸性

B. 蒽醌有碱性

C. 蒽醌多数可溶于5%NaOH

D. 蒽醌一般可溶于5%醋酸

E. 蒽醌苷类一般具有可水解性

26.蒽酮是蒽醌的

A. 旋光异构体

B. 同分异构体

C. 顺反异构体

D. 互变异构体 D. 沉淀物

27.蒽醌母核相邻芳氢的核磁共振特征是

A. 两氢峰位合并,峰形叠加

B. 邻偶后两单峰峰形不变,峰距加大

C. 邻偶后两单峰裂分为两个二重峰

D. 邻偶后两单峰裂分为两个多重峰

E. 两氢峰位合并,峰形变小

28.1,8-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数据为

A. 418~440nm

B. 430~450nm

C. 470~500nm

D. 400~420nm

E. 500nm以上

29.与浓硫酸反应显蓝色的是

A. 丹参醌ⅡA

B. 丹参醌ⅡB

C. 丹参醌Ⅰ

D. 丹参素甲

E. 隐丹参醌

30.可发生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的是

A. 羟基蒽醌

B. 羟基蒽酮

C. 大黄素型

D. 茜草素型

E. 二蒽醌类

B型题[31-60]

[31-35]

A. 紫草素

B. 丹参醌

C. 大黄素

D. 番泻苷

E. 芦荟苷

31.属于蒽醌的是

32.属于萘醌的是

33.属于二蒽酮的是

34.属于碳苷的是

35.属于菲醌的是

[36-40]

A. 橙黄~橙色

B. 橙红~红色

C. 紫红~紫色

D. 蓝~蓝紫色

E. 墨绿~黑色

36.1,8-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7.1,2-二OH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8.1,3-二OH 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39.1,4-二OH 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40.1-OH 蒽醌与醋酸镁络合后呈

[41-45]

A. 230nm

B. 240~260nm

C. 262~295nm

D. 305~389nm

E. 400nm 以上

41.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与羟基数目有关,而与羟基位置无关的是

42.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与羟基数目有关,而吸收强度主要决定于α

-OH 数目的是

43.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和强度均与β-OH 有关的是

44.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波长和强度均与α-OH 有关的是

45.羟基蒽醌的UV 光谱中,吸收峰强度可用于判断β-OH 存在与否的是

[46-50]

A. 大黄素

B. 柯亚素

C. 紫草素

D. 二蒽酮苷

E. 丹参醌Ⅰ

46.与碱水反应溶液变红色的是

47.与无色亚甲蓝溶液作用,纸色谱的白色背景上出现蓝色斑点的是

48.与浓硫酸反应显蓝色的是

49. 与Molish 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环的是

50.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试剂反应产生绿色的是

[51-55] O O OH R 1O H R 2A 、B 、C 、D 、E 、R 1=-CH 3

R 2=H R 1=-COOH

R 2=H R 1=-CH 2OH

R 2=H R 1=-CH 3

R 2=-OH

R 1=-CH 3

R 2=-OCH 3 51.大黄酚的结构是

52.大黄素的结构是

53.大黄酸的结构是

54.芦荟大黄素的结构是

55.大黄素甲醚的结构是

[56-60]

A. 碱液反应

B. 醋酸镁反应

C. 无色亚甲蓝试验

D. α-萘酚-浓硫酸试验

E. 浓硫酸反应

56.区别大黄素与大黄素葡萄糖苷时选用

57.区别1,8-二羟基蒽醌与1,8-二羟基蒽酮时选用

58.区别5,8-二羟基蒽醌与5,6-二羟基蒽醌时选用

59.区别丹参素与丹参醌时选用

60. 区别羟基蒽醌与羟基萘醌时选用

C型题 [61-80]

[61-65]

A. 1,8-二OH蒽醌

B. 1,2,8-三OH蒽醌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61.与碱反应呈阳性的是

62.与醋酸镁反应呈蓝紫色的是

63.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的是

64.与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的是

65.可溶于碳酸钠溶液的是

[66-70]

A. IR光谱上出现2个羰基峰

B. IR光谱上出现1个羰基峰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66.1-OH蒽醌出现

67.1,8-二OH出现

68.1,4-二OH 出现

69.1,4,5-三OH出现

70.1,4,5,8-四OH出现

[71-75]

A. 大黄酸

B. 番泻苷A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1. 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72. 与碱反应溶液变红色

73.可发生Molish反应

74.中药大黄中

75.具有泻下作用

[76-80]

A. 1,3-羟基蒽醌

B. 1,3-羟基蒽酮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6.有酸性的是

77.与三氯化铁试剂有正反应的是

78. 新鲜植物中有,但两年后查不出的是

79.碱性下可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发生反应显蓝绿色或蓝紫色的是

80.不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的是

X型题[81-90]

81.具有对醌结构的化合物是

A. 紫草素

B. 异紫草素

C. 丹参醌ⅡA

D. 大黄酸

E. 芦荟苷

82.在下列高等植物中含蒽醌类化合物较多的科有

A. 蓼科

B. 茜草科

C. 禾本科

D. 豆科

E. 唇形科

83.下列化合物遇碱显黄色,经氧化后才显红色的是

A. 羟基蒽醌类

B. 蒽酚

C. 蒽酮

D. 二蒽酮

E. 羟基蒽醌苷

84.羟基蒽醌UV光谱中有苯甲酰基结构引起的吸收谱带为

A. 230nm

B. 240~260nm

C. 262~295nm

D. 305~389nm

E. 400nm以上

85.游离蒽醌母核质谱特征是

A. 分子离子峰多为基峰

B. 有[M-CO]+峰

C. 有[M-2CO]+峰

D. 双电荷离子峰

E. 未见分子离子峰

86.下列属于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性质的有

A. 与醋酸镁反应呈紫红色

B. 与Molish试剂有阳性反应

C. UV光谱中有295nm(logε>4.1)峰

D. IR中有2个-C=O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

E. 可溶于5%的Na2CO3水溶液中

87.分离羟基蒽醌的常用吸附剂为

A. 硅胶

B. 聚酰胺

C. 氧化铝

D. 活性碳

E. 葡聚糖凝胶

88.区别大黄酚与大黄素的方法

A. 醋酸镁反应

B. IR光谱

C. UV光谱

D. 1HNMR谱

E. 菲格尔反应

89.下列符合丹参醌ⅡA的说法有

A. 有明显的泻下作用

B. 能溶于水

C. 能发生菲格尔反应

D. 能与醋酸镁反应变红色

E. 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90.在碳酸钠溶液中可溶解的成分有

A. 番泻苷A

B. 大黄酸

C. 大黄素

D. 大黄酚

E. 大黄素甲醚

(二)名词解释 [1-5]

1.醌类化合物

2.蒽醌类化合物

3.α-羟基蒽醌

4.pH梯度萃取法

5.二蒽酮类

(三)填空题 [1-12]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2.中药虎杖中的醌属于醌类,紫草素属于醌类,丹参醌类属于醌类。

3.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常将药材先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加热,目的是。 5.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6.羟基蒽醌衍生物在紫外光谱上共有五个吸收谱带,第Ⅰ峰波长为 nm,第Ⅱ峰波长为 nm,第Ⅲ峰波长为 nm,第Ⅳ峰波长为 nm,第五峰为 nm以上。蒽醌的紫外光谱中第Ⅱ、Ⅳ峰是由结构中部分引起的,第Ⅴ、Ⅲ峰是由部分引起的。

7.1-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应有个峰,两峰频率之差在范围中。

8.在分子量为208的蒽醌质谱中除了出现m/z208的分子离子峰外,还有m/z180及m/z152的强峰,两峰分别是和。

9.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可溶于5%Na2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可溶于5%NaOH 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基团;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得成分类别 1、纤维素多聚糖类 2、酶蛋白质类 3、淀粉多聚糖类 4、维生素C 酸类(抗坏血酸) 5、乳香萜类 6、五倍子酸类(没食子酸) 7、没药挥发油 8、肉桂油挥发油 9、苏藿香挥发油 10、蓖麻油油脂 11、阿拉伯胶植物多糖,树胶 12、明胶植物多糖,树胶 13、西黄芪胶植物多糖,树胶 14、棕榈蜡油脂 15、芦荟醌类 16、弹性橡胶植物多糖,树胶 17、松脂油脂 18、花生油油脂 19、安息香植物多糖,树脂 20、柠檬酸酸类 21、阿魏酸苯丙酸类 22、虫白蜡油脂 23、叶绿素植物色素(脂溶性色素) 24、天花粉蛋白蛋白质 二、解释下列概念 1、天然药物化学: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得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得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得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反相层析: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得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得化学成分,无效成分即没有生物活性与不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得化学成分。 4、双向展开:将试样点在方形得纸或薄层板得一角,熔剂沿纸或薄层板得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再沿垂直方向作第二次展开。两次展开可采用不同得溶剂系统,使复杂混合物得到较好得分离。 5、单体、有效部位: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确定得化学结构式得物质。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得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6、 R f值:R f value 写做R f值(比移值)。主要就是纸上层析法得用词。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得时候,如果位于原点得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得值(0、0—1、0)就就是这种物质得Rf值。 7、硅胶G、硅胶H、硅胶GF254:硅胶可分为硅胶H(不含黏合剂)、硅胶G(含黏合剂)与硅胶HF(含荧光物质)。6eaZ0wK 8、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中“相似”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

中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阶段性测验一(全本课后)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阶段性测验一 班级 ---------- 姓名 ------------ 得分 --------------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溶剂提取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沉淀法 E.盐析法 2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三氯甲烷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3.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丙酮 B.乙酸乙酯 C.正丁醇 D.三氯甲烷 E.石油醚 4.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乙醚 B.丙酮 C.甲醇 D.乙醇 E.丙酮和甲醇(1:1)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 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 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 E.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乙醚 D.苯 E.三氯甲烷 7.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8.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 A.不锈钢锅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E.砂器 9.下列方法不能使用有机溶剂的是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法 10.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 C.渗漉 D.连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 11.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是 A.天然药物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浓度差 E.溶剂的选择 12.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甲醇 C.苯 D.乙烷 E.六氟化硫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密度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移动速度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14.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A.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乙酸乙酯 E.苯 15.采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化学成分的原理是 A.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相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6.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D.查耳酮 E.花色素 17.下列官能团极性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羧基.烷基.醚基 B.烷基.羧基.醚基 C.醚基.烷基.羧基D.醚基.羧基.烷基 E.烷基.醚基.羧基

天然产物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章绪论 天然产物: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开发新药思路:在天然产物中寻找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从中筛选生理活性极强,有典型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原型,并依此模型通过结构改造合成出具有更好效果的药物或农药,这是医药研究和农药开发的常规思路之一,商业上已取得很大的成功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溶剂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强化溶剂提取率:植物细胞膜真空破碎法,酸浸渍提取法,超声波强化提取法,微波加热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一般鉴定方法: 一,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1)测定样品的物理常数,如熔点和沸点 2)进行检识反应,确定样品是哪个类型的化合物 3)分子式的测定 4)结构分析 二,已知化合物鉴定的一般程序:(可能不考) 1)测定样品的熔点,与已知品的文献值对照,比较是否一致或接近 2)测样品与标准品的混熔点,所测熔点值不下降 值是否一致 3)将样品与标准品共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比较其R f 4)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或标准谱图进行比较,是否完全一致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A,密度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 C,萃取常数不同 D,介电常数不同2,采用铅盐沉淀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A) A,硫化氢 B,石灰水 C,雷氏盐 D,氯化钠 3,化合物进行反向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4,天然药物水提取中,有效陈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A) A,透析法 B,盐析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 5,在硅胶柱色谱中(正相)下列哪一种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D)

天然药物化学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第3章 醌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 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 O H OH O O O H O H O O O H O H D. E.

O O O H O H O O C H 3 O H 4.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O O O H O H COOH O O O H OH O O O H O H A. B. C. O O O H O H O O CH 3 O H D. E. 5. 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6.番泻苷A 属于何种衍生物 A. 大黄素型蒽醌 B. 茜草素型蒽醌 C. 二蒽酮 D. 二蒽醌 E. 蒽酮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 醋酸铅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强的是 9. 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O H OH O O OH OH A B C D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的成分类别 1、纤维素多聚糖类 2、酶蛋白质类 3、淀粉多聚糖类 4、维生素C 酸类(抗坏血酸) 5、乳香萜类 6、五倍子酸类(没食子酸) 7、没药挥发油 8、肉桂油挥发油 9、苏藿香挥发油10、蓖麻油油脂11、阿拉伯胶植物多糖,树胶12、明胶植物多糖,树胶 13、西黄芪胶植物多糖,树胶14、棕榈蜡油脂15、芦荟醌类16、弹性橡胶植物多糖,树胶 17、松脂油脂18、花生油油脂19、安息香植物多糖,树脂20、柠檬酸酸类 21、阿魏酸苯丙酸类22、虫白蜡油脂23、叶绿素植物色素(脂溶性色素)24、天花粉蛋白蛋白质 二、解释下列概念 1、天然药物化学: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其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反相层析:根据流动相与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无效成分即没有生物活性与不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双向展开:将试样点在方形的纸或薄层板的一角,熔剂沿纸或薄层板的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再沿垂直方向作第二次展开。两次展开可采用不同的溶剂系统,使复杂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 5、单体、有效部位: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物质。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6、R f值:R f value 写做R f值(比移值)。主要就是纸上层析法的用词。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的时候,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的值(0、0—1、0)就就是这种物质的Rf 、硅胶GF254 8、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中“相似”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就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习题(中职)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生物碱 B、叶绿素 C、强心苷 D、黄酮 E、皂苷 二、名词解释 1、有效成分 2、有效部分 3、无效成分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选择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A、极性大成分 B、极性小成分 C、升华性成分 D、挥发性成分 E、内脂类成分 4、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5、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水>丙酮>甲醇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C、乙醇>甲醇>乙酸乙酯 D、丙酮>乙醇>甲醇 E、苯>乙醚>甲醇 6、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氯仿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 E、蒸馏法 8、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 A、醛基 B、酮基 C、酯基 D、烯基 E、醇羟基 9、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C6H6、CHCl3、Me2CO、EtOAC、EtOH、H2O B、C6H6、CHCl3、EtOAC 、Me2CO、EtOH、H2O C、H2O、EtOAC、EtOH、Me2CO、CHCl3、C6H6 D、CHCl3、EtOAC、C6H6、Me2CO、EtOH、H2O E、H2O、EtOAC、Me2CO、EtOH、 C6H6、CHCl3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是() A、药材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细胞内外浓度差 E、晶种 11、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A、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2、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 A、丙酮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E、正丁醇

医科大学考试天然药物化学考查课试题

医科大学考试天然药物化学考查课试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选题)1: 可水解寡聚鞣质二聚体、三聚体的划分依据是 A: 结构中多元醇的数目 B: 结构中没食子酰基的数目 C: 水解后产生多元醇的种类 D: 水解后产生酚酸的种类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天然存在的苷多数为 A: 氧苷 B: 碳苷 C: 去氧糖苷 D: 鼠李糖苷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填料为RP-18、RP-8、RP-2的键合相硅胶色谱为 A: 反相分配色谱 B: 正相分配色谱 C: 正相吸附色谱 D: 反相吸附色谱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萜类化合物在提取分离及贮存时,若与光、热、酸及碱长时间接触,常会产生结构变化,是因为其结构具有 A: 醇羟基 B: 醛基

C: 酮基 D: 芳香性 E: 脂烷烃结构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用酸、碱、酶处理后可产生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的是 A: 可水解鞣质 B: 缩合鞣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硫苷的是 A: 山慈菇苷A B: 萝卜苷 C: 巴豆苷 D: 天麻苷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能使β-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是 A: 麦芽糖酶 B: 苦杏仁苷酶 C: 均可以 D: 均不可以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呋喃香豆素类的是 A: 七叶内酯 B: 补骨脂素 C: 邪蒿内酯 D: 当归内酯 E: 岩白菜素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蒽醌 D: 黄酮 E: 皂苷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在5% NaH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A: 3,5,7三羟基黄酮 B: 7,4'-二羟基黄酮 C: 3,6二羟基花色素 D: 2'-OH查耳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环烯醚萜苷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初级药师-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详解(5页)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节醌类化合物 一、A1 1、蒽醌的结构按羟基位置可分为 A、2类 B、4类 C、3类 D、5类 E、6类 2、蒽醌还原成蒽酮的条件是 A、用锌粉在碱性条件下 B、用锡粉在酸性条件下 C、用锡粉在中性条件下 D、用锌粉在酸性条件下 E、用锡粉在碱性条件下 3、紫草中所含有的紫草素为 A、苯醌 B、萘醌 C、蒽醌 D、菲醌 E、以上都不对 4、主要以对醌形式存在的醌类化合物是 A、萘醌 B、二蒽醌 C、苯醌 D、蒽醌 E、菲醌 5、菲格尔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A、生物碱 B、萘醌 C、蛋白质 D、多糖 E、三萜 6、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A、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 B、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 C、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 D、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 E、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 7、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α-羟基蒽醌

B、1,5-二羟基蒽醌 C、2,6-二羟基蒽醌 D、β-羟基蒽醌 E、1,2-二羟基蒽醌 8、蒽醌类化合物能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原因之一是 A、含有羧基 B、含有羰基 C、含有1个β-羟基 D、含有1个α-羟基 E、含有氨基 9、游离蒽醌不具有的性质 A、多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B、亲脂性 C、亲水性 D、升华性 E、酸性 10、pH梯度萃取法通常用于分离 A、糖类 B、萜类 C、甾体类 D、蒽醌类 E、香豆素 11、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采用 A、pH梯度萃取法 B、铅盐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有机溶剂和水的两相溶剂萃取法 E、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二、B 1、A.甾体皂苷 B.三萜皂苷 C.生物碱 D.羟基蒽醌类 E.香豆素 <1> 、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 A B C D E <2> 、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橘红色沉淀的是 A B C D E <3> 、能与碱液显红~紫红反应的化合物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库

中药化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乙酸-丙二酸途径生成的化合物是()A.脂肪酸类B.蛋白质C.生物碱D.皂苷E.糖类 2.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B.氨基酸C.苷类D.油脂 E.蛋白质 3.利用分子筛作用进行化合物分离的色谱是() A.硅胶柱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 C.凝胶过滤色谱 D.大孔树脂色谱 E.纸色谱 4.能提供分子中有关氢及碳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以及构型、构象的结构信息的波谱技术是() 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 E.旋光光谱 5.可以研究母离子和子离子的关系,获得裂解过程的信息,用以确定前体离子和产物离子结构的质谱技术() A.电子轰击质谱 B.快原子轰击质谱 C.电喷雾电离质谱 D.串联质谱 E.场解吸质谱 6.在提取原生苷时,首先要设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为保持原生苷的完整性,常用的提取溶剂是() A.乙醇 B.酸性乙醇 C.水 D.酸水 E.碱水 7.纸色谱检识:葡萄糖(a),鼠李糖(b),葡萄糖醛酸(c),果糖(d),麦芽糖(e), 以BAW (4:1:5,上层)展开,其R f值排列顺序为() A.a>b>c>d>e B.b>c>d>e>a C.c>d>e>a>b D.d>b>a>c>e E.b>d>a>c>e 8.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烃基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苯环的β位 B.在两个苯环的β位 C.在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D.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E.在醌环上 9.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 B.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 C.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 D.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 E.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 10.用葡萄糖凝胶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A.紫草素 B.丹参新醌甲 C.大黄素 D.番泻苷 E.茜草素 11.下列反应中用于鉴别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是() A.无色亚甲蓝反应 B.Borntr?ger 反应 C.Kesting-Craven D.Molish 反应 E.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12.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可用于检识() A.蒽醌 B.香豆素 C.黄酮类 D.萘醌 E.生物碱 13.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 A.羟基蒽醌类 B.查耳酮类 C.香豆素类 D.二氢黄酮类 E.生物碱 14.判断香豆素6 位是否有取代基团可用的反应是() A.异羟肟酸铁反应 B.Gibb's 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2440771.html,bat 反应 15.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在提取时可加入() A.AlCCl3 B.Ca(OH)2 C.H3BO3 D.NaBH4 E.NH3?H2O 16.非苷类萜室温下析出结晶有易至难的顺序为() A.单萜>倍单萜>二萜>二倍单萜 B.倍单萜>单萜>二萜>二倍单萜 C.二萜>倍单萜>单萜>二倍单萜 D.二倍单萜>二萜>倍单萜>单萜 E.单萜>二倍单萜>二萜>倍单萜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1. 天然药物化学概述: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化学物资;具体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的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等。 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2. 提取分离的方法 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 2)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原理:“相似者相溶”,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环己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分类:①浸渍法②渗漉法: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方法。缺点: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 ③煎煮法④回流提取法⑤连续回流提取法:可弥补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操作台繁琐的不足,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沙氏)来完成本法操作。缺点:时间长,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此法。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⑦超声波提取技术 (二)水蒸气蒸馏法 ①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容或不溶于水是我成分的提取。 ②原理:给予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共存时,各组分的蒸汽压和它们在纯粹状态时的蒸汽压相等,而另一种液体的存在并不影响它们的蒸汽压,混合体系的总蒸汽压等于两纯组分蒸汽压之和,由于体系中的蒸汽压比任何一组分的蒸汽压都高,所以混合物的沸点比任一组分的沸点为低。 (三)升华法原理:遇热挥发使用范围:游离蒽醌 (四)压榨法原理:机械挤压适用范围:新鲜药材,种子植物油 3)分离纯化法 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a. 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 b. 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 c. 酸碱法 d. 沉淀法 ②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极性分离 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 a. 液-液萃取法 b.反流分布法 c.液滴逆流层析法 d.高速逆流层析法 e.GC法 f.LC法:LC分配层析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有正反相之分;压力有低、中、高之分; 载量有 分析、制备之分。 ③根据物质吸附性不同极性分离 a. ※极性吸附剂(如SiO2,Al2O3...)极性强,吸附力大 ※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 b. 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依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极性大小而定;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

第七、八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甲型强心苷元 2、中性皂苷 3、双糖链皂苷 4、溶血指数 5、甾体皂苷 6、酯皂苷 7、酸性皂苷 8、Ⅰ型强心苷 9、C21甾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属于达玛烷衍生物的是 A. 猪苓酸A B. 菝葜皂苷 C. 熊果酸 D. 人参二醇 2、.甲型强心苷元与乙型强心苷元主要区别是 A. 甾体母核稠合方式 B. C10位取代基不同 C. C1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3、该结构属于: CH3 CH2 A、孕甾烷 B、甲型强心苷元 C、三萜皂苷元 D、甾体皂苷元 4、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 氯仿-浓硫酸 B. 醋酐-浓硫酸 C. 五氯化锑 D.冰醋酸-乙酰氯

5、此结构属于 46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C. 螺旋甾烷 D. 羊毛脂甾烷 6、此结构属于 A. 达玛烷 B. β-香树脂烷 C. 螺旋甾烷 D. 羊毛脂甾烷 7、甘草次酸是 A.原皂苷 B. 单皂苷 C. 次皂苷 D. 皂苷元 8、Ι型强心苷糖与苷元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A. 苷元C14-O-(α-羟基糖)X B. 苷元C3-O-(2,6-二去氧糖)X-(α-羟基糖)Y C. 苷元C3-O-(α-羟基糖)X D. 苷元C14-O-(6-去氧糖)X-(α-羟基糖)Y 9、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 A. 25R型比25S型稳定 B. 25S型比25R型稳定 C. 25S型与25R型都稳定 D. 25S型与25R都不稳定 10、鉴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方法有 A. 三氯醋酸反应 B. SbCl5反应 C. K-K反应 D. 与胆甾醇反应 11、不符合甲型强心苷元特征的是 A. 甾体母核 B. C/D环顺式稠合 C. C17连接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C18、C19均为β-构型 12、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 A.皂苷 B.蛋白质 C.丹宁 D.多糖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1) 一、指出下列各物质的成分类别(每题1分,共10分) 1、纤维素 2、酶 3、淀粉 4、桔霉素 5、咖啡酸 6、芦丁 7、紫杉醇8、齐墩果酸 9、乌头碱10、单糖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天然药物化学 2、异戊二烯法则 3、单体 4、有效成分 5、HR-MS 6、液滴逆流分配法 7、UV 8、盐析 9、透析 10、萃取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X”每题1分,共10分)()1.13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2.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3.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4.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 ()5.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6.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 ()7.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 ()8.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9.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10.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 分) 1.糖的端基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一般为()。 A δppm<50 B δppm60~90 C δppm90~110 D δppm120~160 E δppm>160 2.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A黄酮苷B酚性生物碱C萜类 D 7-羟基香豆素 3.除去水提取液中的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常用()。 A沉淀法B透析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 4.中药的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是亲水性物质,应选用的萃取溶剂是()。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氯仿 5.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黄酮。A 3-OH B 5-OH C 6-OH D 7-OH 6.植物体内形成萜类成分的真正前体是(),它是由乙酸经甲戊二羟酸而生成的。 A.三磷酸腺苷 B.焦磷酸香叶酯 C.焦磷酸异戊烯酯 D.焦磷酸金合欢酯 7.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衍生物,是为了提高疗效同时也解决了()。 A.增加在油中的溶解度 B.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C.增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D.增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 8.在萜类化合物结构为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环的张力增大,IR光谱中吸收波长()。A.向高波数移动 B.向低波数移动 C.不发生改变 D.增加吸收强度 9.挥发油的()往往是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A.色泽 B.气味 C.比重 D.酸价和酯价10.区别甾体皂苷元C25位构型,可根据IR光谱中的()作为依据。 A.A带>B带 B.B带>C带 C.C带>D带 D.D带>A带 五、指出下列化合物结构类型的一、二级分类:(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O O H H OMe GlcO OMe MeO O O O OH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试卷B

第1页 (共8页) 第2页 (共8页) 密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地点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适用班级17药剂1班、17药剂2班 份数 102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命题人:林文城 1、根据不同性质的化学成分,请用连线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色谱分离方法。 1、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溶 C 、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2、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 A 、丙酮 B 、乙醇 C 、乙酸乙酯 D 、水 E 、正丁醇 3、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 ) A 、色谱法 B 、结晶法 C 、两相溶剂萃取法 D 、水蒸气蒸馏法 E 、盐析法 3、下列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 A 、乙醚 B 、氯仿 C 、苯 D 、石油醚 E 、甲醇 4、萃取分离法通常选用的两相溶剂是( ) A 、水-亲脂性有机溶剂 B 、两相能混溶的溶剂 C 、水-亲水性有机溶剂 D 、乙酸乙酯-石油醚 E 、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5、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B 、化学药物的药理作用 C 、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 D 、天然药物的功效 E 、化学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6、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除去鞣质的是( ) A 、热处理冷藏法 B 、聚酰胺吸附法 C 、明胶沉淀法 D 、乙醇沉淀法 E 、铅盐沉淀法 7、下列哪项不是有机酸的性质( ) A 、具有酸性 B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 C 、其铅盐易溶于水 D 、能被醋酸铅沉淀 E 、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一、连线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选择题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0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天然药物化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1分,共20分)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字母填入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溶剂是:() A.CHCl 3 O B. Et 2 C. n-BuOH CO D. M 2 2. 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EtOAC B. Me CO 2 C. EtOH D. MeOH 3.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 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 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去甲麻黄碱 D. 秋水酰胺 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黄苓素 B. 大豆素 C. 槲皮素 D. 葛根素 6.中药黄苓所含主要成分是:( ) A. 生物碱类 B. 二氢黄酮类 C. 查耳酮类 D.黄酮类 7.葡聚糖凝胶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 A. 物理吸附 B. 离子交换

C. 分子筛作用 D. 氢键作用 8.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可以用于分离:()A.黄酮类化合物 B.生物碱类化合物 C.有机酸类化合物 D.苷类化合物 9.P-π共轭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无影响 C.降低 D.除胍外都使碱性降低 10.供电诱导效应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降低 C.有时增强,有时降低 D.无影响 11.大多数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为:()A.复合途径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 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2(含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C/D/D/D/B, C/B/A/C/B, BADBD 1、下列溶剂中能与水分层,极性最大的是() A、乙醇 B、正丁醇 C、氯仿 D、苯 2、硅胶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 A、物理吸附 B、分子筛原理 C、氢键吸附 D、化学吸附 3、下列苷键中最难酸水解的是() A、N-苷 B、O-苷 C、S-苷 D、C-苷 4、糖淀粉约占淀粉总量的17-34%,是()连接的D-葡聚糖。 A、β1→4 B、α1→4 C、α1→6 D、β1→6 5、将苷的全甲基化衍生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 A、苷键的构型 B、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C、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 D、苷的结构 6、强心苷元的C-17侧链为() A、异戊二烯 B、戊酸 C、五元或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含氧杂环 7、大黄素型的蒽醌类化合物,多呈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为() A、一侧苯环上 B、两侧苯环上 C、分布在1,4位 D、分布在1,2位 8、可区别黄酮和二氢黄酮的反应是() A、盐酸-镁粉反应 B、锆-柠檬酸反应 C、硼氢化钠反应 D、1%三氯化铝溶液 9、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主要方法是() A、升华法 B、煎煮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水提醇沉法 10、二萜结构母核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A、25个 B、20个 C、15个 D、32个 11、下列化合物中能使Kedde试剂产生阳性反应的为() A、黄酮苷 B、洋地黄毒苷 C、香豆素苷 D、生物碱 12、生物碱与沉淀试剂发生反应的溶液一般为()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酸性醇溶液 13、常用于从水中提取或分离纯化水溶性生物碱的试剂是() A、碘化秘钾试剂 B、硅钨酸试剂 C、苦味酸试剂 D、雷氏铵盐试剂 14、下列那项性质可用于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 A、折光率 B、挥发性 C、比重小于水 D、与水不混溶 15、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A、山道年 B、青蒿素 C、银杏内酯 D、紫杉醇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试题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 比重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分离系数不同 D. 萃取常数不同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A. 离子交换色谱 B. 凝胶滤过色谱 C. 聚酰胺色谱 D. 硅胶色谱 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A. 极性大成分 B. 极性小成分 C. 升华性成分 D. 挥发性成分 4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A. 蛋白质 B. 多肽 C. 多糖 D. 鞣质 5. 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 A. 四糖苷 B. 三糖苷 C. 双糖苷 D. 单糖苷 6. 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 A molisch试剂 B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 C Keller-Kiliani试剂 D醋酐-浓硫酸试剂 7鉴别香豆素首选的显色反应为 A. 三氯化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 D. 异羟酸肟铁反应 8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酮基 9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A. 苯骈α-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10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 A. 大黄素 B. 大黄酚 C. 大黄素甲醚 D. 羟基茜草素 11. 1-OH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特征是 A. 1675cm-1处有一强峰 B. 1675-1647cm-1和1637-1621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28cm-1 C. 1678-1661cm-1和1626-1616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40-57cm-1 D. 在1675cm-1和1625cm-1处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60cm-1 1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天然药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 D )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E.鞣质 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 )A. cm-1 B. nm C. m/z D. mm E. δ 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 E ) A. 蛋白质 B. 多肽 C. 多糖 D. 酶 E. 鞣质 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B )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E. 苯>乙醚>甲醇 9. 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C ) A. 熔点的测定 B. 观察结晶的晶形 C. 闻气味 D. 测定旋光度 E. 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 10. 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D )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11.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C )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13. 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E ) A. 醛基 B. 酮基 C. 酯基 D. 甲氧基 E. 醇羟基 14.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B ) 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 B.C6H6、CHCl3、AcOEt 、Me2CO、EtOH、H2O C.H2O、AcOEt、EtOH、Me2CO、CHCl3、C6H6 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 E.H2O、AcOEt、Me2CO、EtOH、C6H6、CHCl3 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B )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6.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 B ) A. 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1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B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 )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碱性梯度洗脱 D.酸性梯度洗脱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天然药物化学-醌类

第五章醌类 【习题】 (一)选择题 [1-90] A型题[1-30] 1.羟基蒽醌对Mg(Ac)2呈蓝~蓝紫色的是 A. 1,8-二羟基蒽醌 B.1,4-二羟基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4,8-三羟基蒽醌 E.1,5-二羟基蒽醌 2.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 苯醌类 B. 萘醌类 C. 菲醌类 D. 蒽醌类 E. 二蒽醌类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A. B. C. O OH OH O O H OH O O OH D. E. O OH OH O CH3 OH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A. 羟基蒽酮类 B. 羟基蒽醌类 C. 蒽酮类 D. 二蒽酮类 E. 羟基蒽酚类 5.番泻苷A属于 A.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二蒽酮衍生物

D. 二蒽醌衍生物 E. 蒽酮衍生物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A. B. C. O OH OH O OH OH O O OH OH D. E. O OH OH O O CH 2OH OH OH 7.专用于鉴别苯醌和萘醌的反应是 A. 菲格尔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验 C.活性次甲基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E.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 8.在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有1个羰基峰的化合物是 A. 大黄素 B. 大黄酚 C. 大黄素甲醚 D. 茜草素 E. 羟基茜草素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醋酸乙酯(3︰1)展开后,R f 值大小顺序 为 O OH OH O H O O H OH O O OH OH O O OH OH O O COOH OH OH ①②③④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⑤ E. 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 A. pH 梯度萃取法 B. 氧化铝柱色谱法 C. 分步结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