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资源篇-第三章

合集下载

生物质沼气技术

生物质沼气技术
多糖分解成单糖或二糖 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第二阶段──产酸

单糖 溶 氨基酸 性

脂肪酸 质
产酸菌

单 乙酸
化 合
丙酸+CO2 +氢气
物 醇类
产酸阶段
在产酸微生物群的作用下将单糖类、肽、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转化成简单 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和 乳酸)、醇(如甲醇、乙醇等)以及二氧 化碳、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等。
生物质资源开发 与利用
第三章 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
3.3 生物转换技术 -沼气技术
内容提要
概述 沼气发酵原理 小型户用沼气技术 大中型沼气工程 沼气综合利用
第一节 概述
基本概念 沼气的理化性质 沼气的生态分布 沼气发酵研究的历史 沼气发酵的应用
1.1 基本概念
什么是沼气?
实际沼气发酵过程中,上述三个阶段界线不 明显,无法截然分开。
液化阶段和产酸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许多 参与液化的微生物也会参与产酸过程,可统 称为不产甲烷阶段。
沼气发酵
不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
液化 产酸
2.2 沼气发酵 微生物及其作用
1.沼气微生物的种类

发酵性细菌
气 微
不产甲烷菌 产氢产乙酸菌
近年来,在甲烷菌研究方面的进展尤为 突出,对甲烷菌的分离、培养、分类、 生理代谢、细微结构和碱基序列等方面 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近几十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厌氧处理工 艺,如厌氧过滤器、上流式污泥床、两步 发酵法等。
1.5 沼气发酵的应用
1881年,摩热斯在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处理废水的厌氧消化器。随后,英 国、美国和印度等过相继建立起大型的 沼气发酵装置,处理城市污水。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对生物质资源的概念、特性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二章:生物质资源的定义和特性生物质是指从动植物体中提取的固态有机物或生物物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来源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废弃物等,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

生物质资源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替代化石能源,是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

2.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生物质还可以提供不同种类和规模的能源服务,例如热能、电能、燃料、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可以适应不同的能源需求。

3. 生物质具有很高的可降解性,可以充分利用和处理生物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生物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可以为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提供支持。

第三章: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是指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不同的能源和化学品,以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求的过程。

目前,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生物质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等。

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是指将生物质经过热解、气化、液化等过程转化成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的过程。

该技术主要包括热愈合、气化和液化三种方式。

其中,热愈合和气化主要应用于生物质固态物料的转化,液化主要应用于生物质液态物料的转化。

生物质糠和木材等作为原料,可以被用于热化学能够生产的热、电和化学品。

2. 生物质生化转化生物质生化转化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生物质转化成生物气体或液体燃料的过程。

生化转化的主要技术包括沼气发酵、生物制氢、生物合成乙醇等。

生化转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生产过程免除了高温、高压等条件,制品品质稳定,同时副产物利用率高,没有排放干净的多种废气、废渣等。

第三章生物质原料植物

第三章生物质原料植物

二、灌木能源植物
灌木耐干旱贫瘠,能截雨蓄水、固定土壤、 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以及用于饲料 和肥料等多种功效。
营造灌木林3-5年后,即可成林和发挥生态 效益。平茬复壮是灌木林培育的重要特点, 即成年灌木必须每三四年砍除地上部枝条 以促生长。
三、乔木能源植物
种植薪炭林要求树种生长快、适应性和抗 逆性强,热能高,同时兼有良好的生态功 能。 树种有阔叶树矮林型,有速生乔木型。
图2—2l 图A为光学显微镜下的丛粒藻英国藻 种,化学种A。图中一些折射的脂类球状4 是盖玻片所压出的图;图B是象牙海岸的化学 种L的透视电子显微镜切面显示出连续的 外壁包围着细胞。图C为化学种B的非常大的藻 群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丛粒藻
第一节 含糖类植物资源
糖类原料植物是一种可以直接提供单糖和 双糖的原料植物,与淀粉类多糖相比,加 工过程可以省去淀粉水解工序。
一、 甘蔗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植物。
甘蔗对土壤要求不高,甘蔗能在不同类型、 不同质地的土壤生长。 甘蔗是光合转化效率很高的一种能源作物, 其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生 产乙醇的理性底物。
一种美洲大陆随处可见 的野生物植物,主要用 于水土保持和喂牛。它 的适应性强,耐贫瘠土 地,产量高,草梗粗壮, 高及3m,生长周期20年。
2、芒草 芒草在美国伊利若依州的试种效果比柳枝 稷好,芒草的产出大约是柳枝稷的2.6倍。
3、巨菌草 巨菌草又称皇竹草、巨 象草,是由象草和非洲 狼尾草杂交育成的品种, 属狼尾草属,是一种适 应性广,抗逆性强,产 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 量高的植物。
5、石栗
• 石栗是一种阔叶常绿乔木,多分布与广西 山地。 • 石栗的土壤适应性强,抗干旱洪涝和病虫 灾害。

第三章生物质的热解气化

第三章生物质的热解气化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1.干馏气化 干馏气化其实是热解气体的一种特例,它是在完全无氧或只提供极 有限的氧使气化不至于大量发生情况下进行的生物质热解,也可描述成 生物质的部分气化。它主要是生物质的挥发分在一定温度作用下进行挥 发,生成四种产物:固体炭、木焦油和木醋液(可凝挥发物)与气化气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蒸气, 水蒸气随着下述的三个反应区的
产物排出气化炉,而干物料则落入裂解区。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2.裂解反应
在氧化区和还原区生成的热气体,在上行过程中经过裂解层,将生物 质加热。由前面叙述的气化原理可知,生物质受热后发生裂解反应。在 反应中,生物质中大部分的挥发分从固体中分离出去。由于生物质的裂 解需要大量的热量,在裂解区温度已降到400-600度。裂解反应方程式为
3.2气化炉及设计举例
可将流化床气化炉分为单床气化炉、双床气化炉、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 携带床气化炉四种类型。 固定床气化炉 1.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气化的基本原理
为了清楚的描述气化过程,我们将以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如图所示) 为例 ,具体分析生物质的气化过程。
1.生物质的干燥
在气化炉的最上层为干燥区,从上面
加入的生物质燃料直接进入到燥区湿物 料在这里同下面三个反应区生成的热气 体产物进行换热,使原料中的水分蒸发 出去,生物质物料由含有一定水分的原 料转变为干物料。干燥区的温度大约为 100-250度。干燥区的产物为干物料和水
3.1气化的基本原理
有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但燃烧的生物质份额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增加,使气体质量下降,理论最佳当量比为0.28,由于原料与气化方式 的不同,实际运行中,控制的最佳当量比在0.2-0.28之间。 2.气体产率 气体产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原料气化后所产生气体燃料在标准状态下 的体积。 3.气体热值 气体热值是指单位体积气体燃料所包含的化学能。

生物质结构化学——第三章 纤维素(1)

生物质结构化学——第三章 纤维素(1)

(3) 结晶度和可及度的关系:
A = a + ( 100 – a )
A—可及度
—结晶区表面的纤维素分子数
a—结晶度
(4) 测定方法
物理法
结晶度: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密度法
可及度:水解法、重水交换法、甲酰化法
化学法
4、纤维素的细纤维结构
纤维素织态结构模型
结晶区
非结晶区:无定形区
纤维素大分子是一种结晶区和无 定形区交错结合的体系,从结晶区到 无定形区是逐步过渡的,无明显界限, 一个纤维素分子链可以经过若干结晶 区和无定形区。每一个结晶区称之为 微晶体,也称之为胶束或微胞。
OH
OH
HO HO
α -型
O
OH OH
HO HO
在直立键上
β -型
O
OH OH
在平伏键上
为什么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β型占64%,而α型仅占36%?为什么β 型在酸中水解速度比α型小的多??
(8)纤维素二糖是支配纤维素分子构象的基本单 元,它的长度约为100nm,即单位为100nm的小分 子重复聚合而成为大分子。
4.1 纤维素织态结构模型
结晶区
1条分子穿过 若干结晶区 和非结晶区
无定形区
(1)结晶区的特点 :
纤维素分子链取向良好,密度较大,结晶区纤维素的 密度为1.588g/cm3,分子间的结合力强,故结晶区对强度的 贡献大。
(2)非结晶区的特点:
纤维素分子链取向较差,分子排列秩序性差,分子间
距离较大,密度小,无定形区纤维素密度为1.50g/cm3。且
分子间氢键结合数量少,故无定形区对强度的贡献小。
四、纤维素大分子间的氢键及其影响
1.氢键的形成及其性质

生物质化工

生物质化工

分布广泛
生物质能源分布不受 地域的限制,山川大 地、茫茫戈壁和浩瀚 海洋都有生物质能源 的踪迹;缺乏煤炭的 地域,可充分利用生 物质能。
生物能的优缺点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 可再生性 ; * 低污染性 * 广泛分布性 *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缺点: * 含碳量小,能量密度低;重量轻、体积大,给运输 带来难度;燃料热值低; * 含氧量多。密度小。 *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玉米乙醇的碳循环
Biomass vs. fossil fuels
Biomass maintains a closed carbon cycle with no net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O2 levels
The vital difference between biomass and fossil fuels: time scale on the formation and usage;
生物质 液体燃料
燃料乙醇 燃料丁醇 生物汽油 生物柴油 ………
生物化学转化 (沼气、酒精)
生物质气 体燃料
生物质利用形式
固体致密 成型燃料
生物质燃料
固体生物质燃料
(1)生物质直接燃烧 直接燃烧是最古老、最广泛的生物质利用方式。
得到的热量,可直接利用,也可进行后续转换(如发电)。 不过,直接燃烧的转换效率往往很低。
生物质能的优点
1) 可再生性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 2) 低污染性—洁净性(燃烧过程污染相对低)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 生物质灰分含量低于煤 3) 挥发组分高,易燃,燃烧相对充分;容易气化 生物质的大部分挥发组分可在400℃左右释放出,而煤在800℃ 才释 放出30%左右的挥发组分; 4)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广泛分布性。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第一章:简介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生物质资源成为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备受人们的关注。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生产和利用技术等方面,对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进行探讨。

第二章: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生物质资源是指以植物、兽草等生物体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或生化作用,获得的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

生物质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 可再生性: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种植、捕捞等方法再生。

2. 绿色环保性:生物质资源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等有害物质。

3. 多样性: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包括植物、兽草等不同种类的生物体。

4. 自给自足性:生物质资源所需的能量和元素可以通过使用废弃物和废水等自然资源得到。

5. 可降解性:生物质资源在使用后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物理降解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章:生物质资源的生产技术生物质资源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1. 种植技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育种技术、统一管理等技术,提高生物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

2. 养殖技术:通过认真养殖、合理饲料等技术手段,提高动物的育肥速度和肉品品质。

3. 制浆造纸技术:通过萃取、蒸煮、制浆、造纸等工艺,将废纸和竹木等废弃物转化为优质纸浆。

4. 热解技术:通过高温热解,将生物质原料分解成生物炭、木质素等化学物质。

5. 液态化技术:通过加热、压力和催化作用等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学品。

第四章: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 生物质能源利用:通过燃烧或气化等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燃料,发电或供热。

2. 生物质化学品利用:通过化学反应等技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化学品,如乙醇、丙酮等。

3. 生物质材料利用:通过木粉、木片等生物质原料制造森林材料,如人造板、纸浆、生态建材等。

4. 生物质环境治理利用:将生物质原料应用于土壤修复、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治理领域。

《生物质能源工程》(推荐文档)

《生物质能源工程》(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1.生物质(biomass)的概念: 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各种有机物质, 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所派生、排泄和代谢出来的各种有机物质。

2.植物生物质的元素组成: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构成。

植物生物质主要由C.H、O、N、S这5种元素组成。

(它们的含量约为: 碳50%、氢6%、氧43%、氮1%)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定义: 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基通过1, 4-β苷键联结而成的均一的线状高分子化合物。

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葡萄糖基、木糖基、甘露糖基、半乳糖基、阿拉伯糖基等)组成的非均一聚糖, 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数量不等的支链。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即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4.生物质中水分的种类游离水: 在植物生物质的细胞腔或孔隙中的水分, 一般为多层吸附水或毛细管水。

结合水: 在植物生物质中与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的水。

热解水: 生物质中的有机质在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水。

5.生物质的灰分:生物质的灰分是生物质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生物质中的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主要由CaO、K2O、Na2O、MgO、SiO2.Fe2O3.P2O3等组成。

6.生物质挥发分:生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 并在该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 其有机物质受热分解析出的气态产物, 即为挥发分, 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以及生物质中结晶水分解后蒸发的水蒸汽等。

析出挥发分后余下的固体残余物称为焦碳或半焦。

7、生物质中的固定碳: 生物质出去“水分”“灰分”“挥发分”后的残留物。

8、生物质能的利用转化技术: 物理化学法、热化学法、生物化学法。

9、生物质的特点: 1.资源丰富2.品种多样3.用途广泛4.可再生5.低污染生物质能的定义:生物学角度:生物质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和储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国范围内,可种植粒用高粱的地区都适合种植甜高粱。
二、淀粉类植物资源
• 定义:在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果实、种子、鳞茎、
根等)中贮藏有大量淀粉的植物资源。
• 分类:薯类、谷类、豆类、其它原料植物。
1、甘薯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一 半以上。鲜薯淀粉含量20%左右,干薯淀粉含量达 64%~68%。
糖类和淀粉类资源生产燃料乙醇比较总结
• 甘薯转化乙醇的比例8.7∶1;木薯转化乙醇的比例 7∶ 1。 • 单位面积土地的酒精产出率以木薯最高,甘蔗次之。 在同样土地资源条件下,种植木薯可比种植玉米多产 近2倍酒精。利用木薯进行酒精生产,整株作物无废 料,利用效率很高。
• 以生产1t酒精计,需不同原料的单耗为:玉米3t;蔗 糖废糖蜜4.5t;甘蔗17t;鲜木薯7t(或木薯干片3t)。 • 在所有原料中,以木薯价格最为低廉,木薯酒精成本 比其它原料的酒精成本都低。目前,木薯酒精原料成 本为2800元/t左右,蔗糖酒精原料成本为4000元/t左 右,而玉米酒精需成本达到了4000多元/t。
• 我国木本油料植物种类丰富,可用作建立规模化原 料基地的乔灌木有近30种,其中分布集中,并能利 用荒山、沙地等宜林地进行造林,建立良种供应基 地的油料植物有10种左右。
1、麻疯树
• 又名小桐子、小油桐,绿玉树,繁殖力强,人工造林 容易,天然更新能力强,还耐火烧,可以在干旱、贫 瘠、退化的土壤上生长。
• 据估计,在不与粮争地前提下,我国有2670万公 顷耕地可用于发展能源油菜,按平均菜籽产量 1.6t/ha,含油率40%计,每年通过能源油菜种植 可为1700万t生物柴油提供原料。
油料作物的分布及种植方式
我国大豆主产区
东北春大豆区
春种秋收, 60%以上
黄淮夏大豆区
麦后豆,25%以上
南方多熟制大豆区 类型多,15%左右
甜高粱种子优势
• 耐旱。
• 耐涝:遭洪水浸泡1周,大水退后能很快恢复生长
• 耐盐碱:可忍受的盐浓度为0.5-0.9%,高于玉米(0.30.7%)、小麦(0.3-0.6%)和水稻(0.3-0.7%)等作物。
• 耐高温、耐严寒:对土壤适应力很强,pH值从5.08.5,均能很好生长。适应栽培区域广泛,10℃以上
油类能源植物 烃类能源植物
重要能源植物
富含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类 甜菜 甘蔗 高粱 玉米 富含油脂类 向日葵 棕榈 花生 大豆 富含类似石油类(烃类) 麻疯树 油楠 油棕 绿玉树 光皮树 芒草 类
13:00:38
水生藻
5
•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放松,在我国发展 生物质产业提出“积极利用边际土地,发展非粮 资源”的原则。
• 目前,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油菜籽、蓖 麻籽。 • 欧盟以油菜为原料年产生物柴油200万吨。其中,德国 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生产生物柴油的大国,其生产工艺 很成熟。美国以大豆为原料,巴西以蓖麻籽为原料, 日本以废食用油为原料。
• 目前我国,有利用潜力的草本油料植物有玉米和 棉籽。玉米籽粒产量1.39亿t,可产毛油约778万t, 若推广高油玉米,产油量更高。 • 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的冬油菜,仅利用耕地 的冬闲季节生长,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地,是非 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作物。
• 我国种植的生物质能源植物要具备:
(1)较强抗逆性,能适应条件较差的边际性土地;
(2)较高光合效能、高生物量产出和较好的原料加 工品质; (3)较广地域适应性;
(4)较高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供应性;
(5)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6)与传统农产品在市场供应方面有较强协 调性,不争粮、油和糖。
为此,我国生物质能源植物开发努力方向: (1)开发种植技术、初加工技术; (2)开发速生、抗逆性强的能源林木育种与栽培技术; (3)开发适用于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的生物质收集、 运输和预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收集和 预处理设备。
柳枝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芒草
巨菌草
五、油藻类植物资源
• 定义:含油率较高的微藻类植物,是一种单细胞 自养型低等植物,如丛粒藻、葡萄藻等。
• 研究人员发现,藻类是一种含油量很高的植物, 其产油量是玉米、柳枝稷等的15倍。高产油藻类 主要为:绿藻、硅藻、金藻等真核藻。
• 微藻的太阳能转化率约3.5%,比一般植物高,每公 顷年产量可达50-80t。 • 葡萄藻直接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到其干重的 75%, 化学成分接近柴油。
• 1995年在洛克菲勒基金和德国政府支持下,巴西、尼 泊尔、津巴布韦开始了对麻疯树油用做燃料的开发。
13:00:39
35
• 极具开发前景的生物柴油植物树种,其籽粒含 油率高50%~55%,其中油酸41.6%、亚油酸 33.8%、棕榈酸13.3%、硬脂酸8.8%,是制造 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被生物质能源研究专家 称之为“黄金树”、“柴油树”。
• 具优于抹香鲸油的多种特性,如:无鱼醒味,原油不含硬脂 酸,用于工业时几乎不用处理;油中含硫,进一步硫化时不
变黑,强硫化时仍为液态等。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开发利用价
值。它的经济价值极高,被称为“液体黄金”。
13:00:39 41
13:00:39
42
四、纤维素类植物资源
• 草本类:除各类农副产品秸秆外,各国各地有其 优势草本能源植物如:柳枝稷、芒草、篙柳、巨 菌草等。
能源植物分类
按主要生物质的化学类别分类
能源植物
糖类能源植物 淀粉类能源植物
纤维素类等能源植物 油类能源植物 烃类能源植物
糖类能源植物 淀粉类能源植物 纤维素类 能源植物
直接发酵法 水解后发酵法
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
水解后发酵法
其他技术 提取油脂 提取含烃汁液
燃料乙醇
气体、液体、固体燃料 生物柴油 接近石油成分燃料
• 原料植物具有多样性和很强的地域性,不同生态 区和地域有不同优势原料植物。 • 生物质发展初期很多国家就地取材:如美国玉米 乙醇、巴西甘蔗乙醇、欧洲的油菜籽生物柴油等。
• 发展第二代主要利用非食物基纤维素类植物,如 美国柳枝稷和芒草,欧洲灌木柳,以及多年生和 多样性的草灌植被、木本油料植物等。
2、木薯
• 又名树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干木薯中淀粉 含量为70%,含有一定量的氰苷,在酶作用下可 分解放出氢氰酸,导致中毒。是具很大发展潜力 的酒精生产原料。
• 木薯鲜薯淀粉含量约28%,改良品种可达 30% ~32%,高于甘薯。
• 中粮控股现有4家粮食乙醇企业,其中两家 主要原料为玉米,属于粮食作物;另外两 家在建的燃料乙醇厂原料为木薯、甘薯, 属于非粮食作物。
三、含油脂类植物资源
• 定义:所有含油脂的植物的统称,以榨取油脂为 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 • 分类: (1)草本类一年生作物:油菜、大豆、花生、棉籽、 亚麻等,其中油菜在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
(2)木本类油料作物:麻疯树、黄连12木、光皮树、 文冠果、山茶科的油茶等。
(一)草本油料作物
• 具有产量高、适宜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往往需要较 好的耕地,选择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草本油料植 物,开发荒地规模种植有前途。
达9-15吨。
甜高粱的重要经济价值
⑴生产粮食; ⑵制糖或酒精; ⑶青饲青贮饲料; ⑷秆渣造纸; ⑸颖壳提取色素; ⑹穗脱粒后编扎扫帚。
挑旗后产生酒精 (L/hm2.d)
甜高粱 生产1L乙醇的费用 单位面积产值 ( 元)
甜高粱
玉米
普通高粱
小麦 玉米的4倍
甜高粱
玉米
48
15
7.2
3
3
9
地域
分布
世界 美国、尼日利亚、印度、中国、墨西哥、苏丹和阿根廷等。 长城以北 中国 65% 黄河长江之间 29% 长江以南 6%
• 同时可以利用果实作为原料直接加工(冷榨或浸提) 制取原料油,加工成本低廉,得油率高。
13:00:39 39
40
3、西蒙得木
• 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特种木本油料植物, 属特种工业油料作物,其种子油的理化性质与抹香鲸油(也 是一种液态蜡)极其相似,抹香鲸资源日渐枯竭,西蒙得木 油是最为理想的代用品。
• 第三代则是微藻类低等植物。
一、糖类植物资源
• 定义:是可以直接提供单糖和双糖的原料植物,与 淀粉类多糖相比,加工过程中可省去水解的工序。 茎秆,如甘蔗、甜高粱
• 糖类储存在部位: 地下,如甜菜、菊芋
1、甘蔗
• 是制作蔗糖的原料,发酵燃料乙醇 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 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 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
生物质能资源篇
第二章 生物质原料植物资源
能源植物 Energy Plant
• 定义:直接用于提供能源为目的的植物,指那些利用
光能效率高,具有合成较高还 通原性烃的能力,可
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的植物以
及富含油脂、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等的植物。 • 通常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植物,能榨油或产 油植物,可供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他植物。
我国油菜主产区
东北春油菜区 春种秋收, 5%以下
西北春油菜区 春种秋收,10%以上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 85%以上
我国花生主产区
东北春花生区
春种秋收, 6%以上
黄淮花生主产区
麦后花生,58%以上
长江流域花生区 15%左右 华南花生产区 7%
(二)木本油料作物
• 木本油料植物抗逆性强,可粗放管理,不与粮食争 地,且栽种一次,收获多年,采集时需大量劳动力, 合乎我国国情。
• 中国蔗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产量占全国60%,尤
其是广西南部已成为最大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之 一),广东、台湾、福建、四川、云南、江西、 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省(自治区)。 • 中国年产5000万吨甘蔗,可生产400万吨燃料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