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和节能减排.doc
节能减排操作手册

节能减排操作手册第1章基础知识 (4)1.1 节能减排的定义与意义 (5)1.2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 (5)第2章节能技术概述 (5)2.1 节能技术分类 (5)2.2 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5)第3章能源管理 (5)3.1 能源消耗分析 (5)3.2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5)第4章电力系统节能 (5)4.1 变压器节能技术 (5)4.2 电机节能技术 (5)4.3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5)第5章建筑节能 (5)5.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5)5.2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5)5.3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 (5)第6章工业节能 (5)6.1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5)6.2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 (5)6.3 流体输送系统节能技术 (5)第7章交通节能 (5)7.1 公路运输节能技术 (5)7.2 铁路运输节能技术 (5)7.3 水上运输节能技术 (5)第8章农业节能 (5)8.1 农业机械节能技术 (5)8.2 农业排灌节能技术 (5)8.3 农业生物节能技术 (5)第9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激励措施 (5)9.1 国家及地方政策解读 (6)9.2 节能减排项目申报与实施 (6)9.3 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 (6)第10章节能减排案例解析 (6)10.1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6)10.2 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案例 (6)10.3 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案例 (6)第11章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6)11.1 互联网节能减排 (6)11.2 清洁能源应用技术 (6)11.3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6)第12章节能减排宣传与教育 (6)12.1 节能减排宣传策略 (6)12.2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 (6)12.3 社会公众参与与监督 (6)第1章基础知识 (6)1.1 节能减排的定义与意义 (6)1.2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 (6)第2章节能技术概述 (7)2.1 节能技术分类 (7)2.2 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7)第3章能源管理 (8)3.1 能源消耗分析 (8)3.1.1 能源消耗类型及特点 (8)3.1.2 能源消耗现状 (8)3.1.3 能源消耗影响因素 (9)3.1.4 能源消耗优化措施 (9)3.2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9)3.2.1 能源管理体系构建 (9)3.2.2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 (9)第4章电力系统节能 (9)4.1 变压器节能技术 (10)4.2 电机节能技术 (10)4.3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10)第5章建筑节能 (11)5.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11)5.1.1 墙体节能 (11)5.1.2 门窗节能 (11)5.1.3 屋面和地面节能 (11)5.2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11)5.2.1 供暖系统节能 (12)5.2.2 通风系统节能 (12)5.2.3 空调系统节能 (12)5.3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 (12)5.3.1 优化供电系统 (12)5.3.2 照明系统节能 (12)5.3.3 提高用电设备效率 (13)第6章工业节能 (13)6.1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13)6.1.1 窑炉概述 (13)6.1.2 窑炉节能技术 (13)6.2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 (13)6.2.1 锅炉概述 (13)6.2.2 锅炉节能技术 (13)6.3 流体输送系统节能技术 (14)6.3.2 流体输送系统节能技术 (14)第7章交通节能 (14)7.1 公路运输节能技术 (14)7.1.1 车辆轻量化技术 (14)7.1.2 发动机节能技术 (14)7.1.3 传动系统节能技术 (14)7.1.4 轮胎节能技术 (15)7.1.5 节能驾驶技术 (15)7.2 铁路运输节能技术 (15)7.2.1 高效牵引传动技术 (15)7.2.2 轻量化列车设计 (15)7.2.3 列车运行优化技术 (15)7.2.4 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15)7.2.5 高效供电技术 (15)7.3 水上运输节能技术 (15)7.3.1 船舶轻量化技术 (15)7.3.2 船舶动力系统优化 (15)7.3.3 船舶推进系统优化 (15)7.3.4 船舶运行管理优化 (16)7.3.5 节能装置应用 (16)第8章农业节能 (16)8.1 农业机械节能技术 (16)8.1.1 优化机械设计 (16)8.1.2 高效节能动力系统 (16)8.1.3 智能化控制系统 (16)8.2 农业排灌节能技术 (16)8.2.1 改进排灌设备 (16)8.2.2 灌溉制度优化 (16)8.2.3 非充分灌溉技术 (17)8.3 农业生物节能技术 (17)8.3.1 高效光合品种选育 (17)8.3.2 土壤改良技术 (17)8.3.3 间作套种技术 (17)第9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激励措施 (17)9.1 国家及地方政策解读 (17)9.1.1 国家政策 (17)9.1.2 地方政策 (17)9.2 节能减排项目申报与实施 (18)9.2.1 项目申报 (18)9.2.2 项目实施 (18)9.3 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 (18)9.3.1 增值税优惠政策 (18)9.3.2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8)9.3.4 其他优惠政策 (18)第10章节能减排案例解析 (18)10.1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案例 (18)10.1.1 某钢铁企业节能改造 (18)10.1.2 某化工企业废气治理 (19)10.2 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案例 (19)10.2.1 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9)10.2.2 某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9)10.3 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案例 (19)10.3.1 新能源汽车推广 (19)10.3.2 公共交通优化 (19)第11章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0)11.1 互联网节能减排 (20)11.1.1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20)11.1.2 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 (20)11.1.3 共享经济模式 (20)11.2 清洁能源应用技术 (20)11.2.1 太阳能发电技术 (20)11.2.2 风能发电技术 (20)11.2.3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20)11.3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20)11.3.1 碳捕捉技术 (21)11.3.2 碳储存技术 (21)11.3.3 碳利用技术 (21)第12章节能减排宣传与教育 (21)12.1 节能减排宣传策略 (21)12.1.1 倡导绿色生活,提高节能意识 (21)12.1.2 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 (21)12.1.3 强化政策宣传,推动法规落实 (21)12.2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 (21)12.2.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21)12.2.2 开展校园节能减排教育 (22)12.2.3 面向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培训 (22)12.3 社会公众参与与监督 (22)12.3.1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22)12.3.2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2)12.3.3 加强舆论引导 (22)以下是节能减排操作手册的目录结构:第1章基础知识1.1 节能减排的定义与意义1.2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第2章节能技术概述2.1 节能技术分类2.2 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第3章能源管理3.1 能源消耗分析3.2 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第4章电力系统节能4.1 变压器节能技术4.2 电机节能技术4.3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第5章建筑节能5.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5.2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5.3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第6章工业节能6.1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6.2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6.3 流体输送系统节能技术第7章交通节能7.1 公路运输节能技术7.2 铁路运输节能技术7.3 水上运输节能技术第8章农业节能8.1 农业机械节能技术8.2 农业排灌节能技术8.3 农业生物节能技术第9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激励措施9.1 国家及地方政策解读9.2 节能减排项目申报与实施9.3 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第10章节能减排案例解析10.1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案例10.2 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案例10.3 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案例第11章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11.1 互联网节能减排11.2 清洁能源应用技术11.3 碳捕捉与储存技术第12章节能减排宣传与教育12.1 节能减排宣传策略12.2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12.3 社会公众参与与监督第1章基础知识1.1 节能减排的定义与意义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知识术语词汇基础篇

节能减排知识基础篇基础篇节能减排蕴藏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是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本篇围绕节能减排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广泛收集、筛选了节能减排最基础的词汇和常用词汇,主要包括节能基本词汇和能源统计、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及建筑节能的常用词汇,作者本着浅显、通俗、简洁、实用的原则,尽可能的贴近读者,让读者了解节能的基本术语、基本常识,着力普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科学理念,使节能减排逐渐成为全社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一节节能基本词汇一、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就是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有的教科书定义为: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社会的环境影响。
三、循环经济问题就开始出现。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节能减排意识培训

减少污染物排放意识
总结词
环保理念、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
详细描述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意识,首先要树立环保理念,强 化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了解和遵守各种排放标准和环保法规,积极采用先进的环 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绿色低碳生活意识
总结词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恶化
不合理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会 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 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经济发展
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 段,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 污染排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企业竞争力。
培训目的与意义
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培训,使受训者了解节能减排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和环境观。
节能减排意识提升
05
途径与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教育是提升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社 区活动等,向公众普及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意义和实施方法。
在学校、社区、单位等组织开展专门的节能减排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 ,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节能减排的知识和技术。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节能减排教育,提高员工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和实施力度,促进企 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法规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等,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规范和 约束。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推 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 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污染处理效率。
能效标准
制定和实施能效标准,推 动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 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知识培训教材

电力折标准煤系数的说明
(1)当量热值系数(电的热功当量值计算法)= 860(千卡/千瓦时)/7000(千卡/千克标煤)=0.1229 (千克标煤/千瓦时)=1.229(吨标煤/万千瓦时) (2)等价值系数=平均火力发电煤耗(克标煤/千瓦 时) 2008年全国节能量核查给出的数据:等价值系数为3.5 (吨标煤/万千瓦时)
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式: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 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 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 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 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包括: • 工业生产部分:直接生产产品的车间,建筑安装 工地等。 • 辅助生产部分:配电室、压缩空气站、水泵房、 机修部分等。 • 附属部分: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的非独立核算单位。如企业附属的非独立核算的 医院、托儿所、车队等。
3、统计数据来源和依据
(1)能源统计台帐; (2)购进和调出能源的财务数据; (3)能源结算单及其他能源消费结算凭证。 (4)外包小型项目如:承包给社会个体的工作 量等,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能源消费的,各 集团公司应结合企业实际,在系统内统一规定 按台班费用的一定比例计算能费;
4、能源折标准煤计算
节能减排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一、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二、节能指标解释及计算 三、污染物排放指标解释及计算
一、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1、能源消费统计指标
能源消费统计指标按层次可分为如下: (1)反映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指标,如全国能源消 费总量、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消费总 量。 (2)反映某个部门或行业能源消费指标,如工业能 源消费量 。 (3)反映企业的能源消费指标,如企业生产综合能 源消费量。 (4)反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指标。
能源节约知识介绍

能源节约知识介绍能源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节约能源既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能降低能源开支和减少排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能源节约的知识,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能源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庭入手来节约能源。
在家庭用电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更加高效的电器设备。
例如,购买能效等级高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能。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灯泡,将传统的白炽灯泡替换为LED灯,以提高照明效果并减少能源消耗。
家庭用水方面,我们可以修复漏水问题,并在使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和淋浴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减少使用热水器的频率,尽量使用冷水洗脸和洗手,以减少热水的消耗。
在交通出行方面,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尝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开私家车,尽量多步行和骑自行车。
对于长途出行,我们可以选择高速铁路或者高速公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合理规划行程,避免不必要的往返,也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对于工业和建筑领域来说,采取节能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对设备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高效的隔热材料,以减少冷暖设备的使用频率。
建筑中的照明系统也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以确保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电能。
总之,能源节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节约开支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必将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未来。
2024年节能减排知识培训资料

01
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
要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02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热浪等频发,对人
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
03
海洋吸收热量并扩张,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和岛国构
成严重威胁。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导向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我国已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年左右将使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左右, 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我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包括能源消 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绿色低碳产业扶持、环保法规和标准 等。
、提高污染治理技术等。
节能减排核心原则和方法
节能减排核心原则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节能减排方法
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等方面。结构节能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 方式降低能耗和排放;技术节能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管理节能指通 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节能型门窗
选用节能型门窗,降低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减少室内 外热量交换。
太阳能利用材料
应用太阳能利用材料,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太阳 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供建筑使用。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01
废弃物分类
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将可回收物、有害物和其他废弃物
加油站关于环保基础知识、节能降耗培训总结

加油站关于环保基础知识、节能降耗培训总结
我站成立了以油站经理为节能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主管为成员的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倡议书》,并根据上级公司有关节能环保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站节能环保管理倡议书中的管理和目标,我站对节能环保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订节能环保工作计划。
2、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节能环保工作意识为抓好节能环保工作,我站围绕“节能环保、科学发展”为一主题,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在各班组宣传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油站员工及施工人员开展了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活动,节约、勤俭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反对浪费,节约光荣,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提高每个员工及施工人员节能环保的意识,让节能环保逐渐形
成自觉的行动。
3、加强源头节能优化工作为了从根本上做好节能环保工作,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用低能耗、高可靠性产品。
例如:我站将老化日光灯全部换为节能灯管,大大的降低了油站用申率。
4、加强日常工作过程中的节能管理
1)厉行节约用、节约用水,无论是生活、办公,我站都要求各员工从节约每度电、每一滴水做起,堵塞浪费漏洞,加强用电设备管理,使用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时间,要求全体员工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脑、关电源的良好习惯。
办公室
内的节电节水管理也实行了加油人员负责制,办公人员检查管理制,杜绝了漏水、漏电现象的发生。
2)处理好生活垃圾,积极与当地村委会联系每日上门收取垃圾,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置。
碳减排领域公共基础科目知识点

碳减排领域公共基础科目知识点一、碳减排、碳中和的缘起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简称《京都议定书》。
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
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目前,已经有了192个缔约方。
简而言之,《京都议定书》就是要求这些国家采取缓解政策和措施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GHG(即greenhouse gases) 的排放。
虽然,澳大利亚、美国、阿联酋以及很多欧美国家在这事情上,扭捏得很,但好歹做出了姿态。
不像我们习主席,言而有信,义不容辞。
我们习主席再次表达说,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最高指示都来了,强调这么多次了,都与大家息息相关,尤其是各类型的工业体系,节能减排,必须要拿出点干货来咯。
据统计,全球碳排放75%左右来自能源,而我国碳排放的90%左右来自能源。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2/3。
我国表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
这就意味着未来工业发展,如果还按以前一样大开大合,可能会无能可用,无碳能排。
所以,节能减排的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或者建立新的合成能源路径的形式成为必然。
现在知道,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合成蛋白、合成淀粉等事情这么火,这都是国家指明的未来几十年的大方向来的。
二、温室气体的情况和影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很多,其中,一个最大的,可能大家忽略了,那就是水蒸气。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基本不会影响水蒸气的浓度,所以,碳减排和碳中和上面,我们没有考虑它。
那么真正需要我们减排的,写在议定书的包括以下6种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
这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将CO2定义为1,其他按照潜能值多少转换为CO2当量,具体列表,参考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1()水在任何状态下部是热胀冷缩的。
A、正确B、错误B2 1 MPa= 10 ()。
A、牛顿/平方米;B、牛顿/平方厘米;C、千克(力)/平方厘米C3 1 卡(cal) =4.186 焦耳(J)A、正确;B、错误A420号锅炉钢,表示该钢的平均含碳量为()A、20%B、0.2%C、2%D、0.02% B5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钢管适用于锅炉工作压力Nl.OMPa的受热血管子,集箱和蒸汽管道。
() A、正确B、错误B6饱和温度随压力升高而降低。
()A、正确B、错误B7饱和温度与压力有关,压力越高,饱和温度。
A、越低B、不一定C、不变D、越高D8饱和蒸汽温度随其压力降低而升高。
()A、正确B、错误B9饱和蒸汽温度随着汽压上升而上升,随着汽压下降而下降。
()A、正确B、错误A10表压力高于绝对压力。
()A、正确B、错误B11表压力是指以大气压力作为测量起点,即压力表指示的压力,是指超过大气圧力的部份。
A、正确B、错误A12不同的有机热载体绝对不可以混用。
A、正确B、错误B13测量锅炉压力有两种标准方法,一种是绝对压力,一种是相对压力都称为表压力。
()A、正确B、错误B14常用的法定压力计量单位是()。
A、MPa; B、千克(力)/平方厘米;C、Kg/平方厘米;D、牛顿/ 平方厘米A15处于饱和状态下的蒸汽叫饱和蒸汽。
()A、正确;B、错误A16传热的基木方式()。
A、导热B、传递C、对流D、辐射ACD17传热就是热量在()作用下从一个物体传递至另一个物体,或者在同一物体的各个部分Z间进行传递的过程。
A、压力差B、温度差C、湿度差D、磁场力B18从放热介质屮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受热介质的金属表面称为受热面。
()A、正确B、错谋A19大气压力可用气压计测定,其值随测量的时间、地点而变化。
()A、正确B、错谋A20单位质最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A、比热;B、热能;C、热容量;A21当到某一状态时,汽化与液化的速度相等,达到所谓动态平衡,此种状态我们称Z为()。
A、静态;B、饱和状态;C、平衡状态B22当水的温度在()时,密度减少,体积会发生膨胀。
A、>4°CB、=4°CC、<4°CD、任何温度AC23当温度达到汕的闪点时,燃料汕就能着火燃烧。
()A、正确;B、错误B24导热油的粘度越大,流动性就差,管道输送就越困难。
()A、正确B、错谋A25导热油流过锅炉内壁时,会在内壁表面吸附一层油膜,油膜层的厚度与导热油的()有关。
A、流速B、粘温物性C、以上两项部是D、与以上两项无关A26风量过多或过少对完全燃烧都是不利的。
A、正确B、错误A27符号“W”表示()。
A、无烟煤;B、烟煤;C、贫煤;D、石煤A28钢材种类繁多,按化学成份分为()A、碳素钢B、合金钢C、结构钢D、工具钢AB29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标准编号为()钢管不能做为锅炉用钢管。
A、GB3087 BGB5310 C、GB8162 D、GB8I63 C30根据煤的燃烧特点,下列哪一个阶段所需空气量最大?()A、焦碳燃烧阶段B、预热干燥阶段C、挥发分逸出和燃烧阶段D、燃烧燃烬和灰渣形成阶段A31工业锅炉用型煤,是一种或几种性质不同的煤炭,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冷、热强度,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环保效果的锅炉用燃料。
A、是B、否A32锅炉的容量是锅炉的基本特性参数,一般是用()来表示。
A、蒸发量B、给水量C、容积D、热功率AD33锅炉工作压力越高,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A、越高B、越低C、不变A34锅炉进行水压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最高工作压力。
()A、正确B、错误B35锅炉炉膛内的水冷壁以()传热为主。
A、对流B、辐射C、导热B36锅炉压力表所显示的压力是()A.绝对压力B.大气压力C.表压力D.真空压力C37锅炉压力降低时其输出的饱和蒸汽温度也随之降低。
A、正确B、错谋A38锅炉屮燃料燃烧放热、受热瓯传热及T•质被加热三个过程是分别进行的。
A、正确B、错误B39合金钢是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在碳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介金元素而得到的钢种c () A、正确B、错误A40交流电频率的单位是()。
A、秒(s); B、赫磁](Hz); C、伏[特](V) : B41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即使工作应力小于屈服点,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地产生槊性变形,这种现彖称为()。
A、位错B、滑移C、蠕变D、疲劳C42金属材料在外加载荷或载荷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常表现为)A、弹性变形B、舉性变形C、脆性变形D、断裂ABD43绝对压力与表乐力的关系是()(B为当地大气压)A、P绝二卩表+BB、P绝=卩表・BC、P表二卩绝+B A44可燃气体的燃点越低,则危险程度越()。
A、低;B、咼;C、彳、受限制;D、没有影响B45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下限越低,则危险稈度越()。
A^低;B、高;C、不受限制;D、没有影响B46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点,就能燃烧。
()A、正确B、错误B47可以用水压试验的方法确定锅炉运行压力。
()A、正确B、错误B48冷凝水有以下优点:()。
A、水质纯净B、水温较低C、水温较高D、水质和白来水一样AC49两个相互接触且温度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各不同温度部分间,在不发生相对幺观位移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
50515253 A、导热B、传递C、对流D、辐射A 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
()流体运动的基木要素是压力和流速。
(煤的成分主要有()A、碳、氢、氧、煤的含碳量越高()A、正确;)A、氮、硫A、不容易着火B、B、错误正确;B、灰分C、燃烧麻灰多B、A错误A水分ABCC、容易结焦A( )A 、正确B 、错误77口常生活中常用的摄氏温标就是在()下以水的冰点为零度,水的沸点为100度,将水银柱的高度变化划分54煤的可燃元素有碳、氢和硫等。
() A 、正确B 、错谋 A55煤的燃烧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其中挥发分逸出在()阶段。
A 、加热干燥;B 、焦炭形成; C 、焦炭燃烧;D 、灰渣形成阶段B56煤的燃烧特性主要指煤的(),它们是选择锅炉燃烧设备、制定运行操作制度和进行节能改造等工作的重要 依据。
A 、发热量B 、挥发分C 、焦结性D 、灰熔点 ABCD 57 煤发热量的计量单位是()。
A 、kJ/kgB 、kJ/t C 、kJ/g D 、kJ/h A58煤屮的挥发份越高,越容易着火燃烧;固定碳含量越高,煤的发热量就越大。
() A 、正确B 、错误A 59镭对钢的性能有 ()的影响。
A 、较坏B 、轻微C 、良好 C60气体燃料的燃烧可分为:()A 、扩散式燃烧B 、部分预混式燃烧C 、完全预混式燃烧D 、紊流式燃烧 ABC 61气体燃料的燃烧只有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两个过程。
() A 、正确;B 、错误 A 62气体燃料是锅炉燃料屮最为理想的燃料,是最清洁的能源。
()A 、正确;B 、错误A63气体燃料是指()的燃料。
A 、始终是气态;B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C 、所有成分均可燃;D 、燃烧的产物只有水 B64气体燃料与間体燃料、液体燃料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A 、基本无公害,有利保护环境B 、资源丰富,价格低廉C 、输运方便,使用性能优良D 、易于燃烧调节 ACD 65燃料发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燃料屮可燃成分和数量。
() A 、正确B 、错误A66燃料燃烧所需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称为空气过剩系数。
()A 、正确B 、错误 A67燃料一般可分为固体燃料、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A 、正确B 、错谋A68燃料在燃烧时必须有空气,而且越多越好。
()A 、正确B 、错误 B69燃煤屮的灰粉熔点越高越()A 、不容易结焦B 、越容易结焦C 、容易灭 A70燃气的爆炸极限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越危险()A 、正确B 、错误 A71燃气燃烧良好的关键是燃气的雾化()A 、正确B 、错误 A72燃烧的基本条件是()A 、可燃物质、空气、温度B 、可燃物质、空气、时间C 、煤、柴汕、空气 A73燃烧的基本条件是可燃物质、空气、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A 、正确B 、错误 A74燃油燃气燃烧优劣的关键因素是()A 、燃气压力B 、空气压力C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C 、着火难易C75热量的传递总是由物体的低温部分传向高温部分。
() A 、正确B 、错误 B76热水锅炉每小时产出的热量,称为锅炉的供热量。
符号用Q 表示,单位为MW为100个等份而得出的。
A 、标准大气压力B 、大气压力C 、绝对压力D 、相对压力A78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A 、正确B 、错误 A 79水的压缩性很小,基木上可看成不可压缩的液体。
()A 、正确;B 、错误A80水冷壁是布置在炉膛四周的对流受热面。
()91 A 、92939495969798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都是由可燃质B、固态质C、活性质D、无烟煤的特点是挥发分多,易着火。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
物质从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A、液化;B、气化;C、凝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网态时的温度称为(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下列关于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而成的。
惰性质ADA、正确B、错误液化;B、气化;D、)A、C、B升华;D、蒸发C蒸发AA、正确B、错误闪点B、燃点C、凝点D、沸点CA、正确B、错误AA、正确B、错误B81水冷壁是布置在炉膛四周的辐射受热瓯。
A、正确B、错误A82水有液态、固态、汽态的三特性。
()A、正确;B、错误A83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C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A、正确;B、错误A84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A、5% B、15% C、10% D (5-15) %D85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0.60,它表示的意义是()。
A、比空气轻;B、比空气重;C、发生泄漏时聚集在低处A86完全燃烧的基木条件是:()A、可燃物质、水份、温度B、可燃物质、空气、湿度C、可燃物质、空气、温度D、可燃物质、水份、湿度C87为了使煤的燃烧过程进行得快,未完全燃烧损失少,必须保证三个条件()。
A、较高温度、适量空气和充裕时间B、一般温度、适量空气和充裕时间C、较高温度、过量空气和充裕时间D、较高温度、少量空气和充裕时间A88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A、正确B、错误A89我们通常所说的锅炉压力是指()。
A、表压力B、绝对压力C、真空度A90无论是采用注入式或抽吸式强制循环的液相有机热载体炉,液相炉木体上至少装设一只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