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诊断以及鉴别方法

合集下载

多种疗法综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多种疗法综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痒; 或利湿清热疏风 止痒之 目的。局部治疗更 是对体针治疗 的有效 配合。薰衣 草精 油有清 洁去皱 , 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恢复等护肤功能 , 此外其 特有 的芳 香气 味还 可使人 宁心安神 、镇静 和舒 缓紧 张的情 绪。笔者将此物用 于神经性 皮炎患者皮损处 的 日常护肤治疗 , 收效 神奇。神经性皮炎 属慢性 反复发作性 的顽 固难愈的皮肤病 , 病程长 , 根治难 , 针 灸对本病 的治疗 , 方法简单 , 安全无 副作用 , 且能 收到 良
例, 4例好转 ; l ~ 3 a以下 者好转 2例 ; 余患无效 。 另外 , 治愈 的 1 0例患 者中有 3 例6 个 月或 1 a 以后复发 , 再次治疗 , 疗 效同前 。
3心得 体 会
1 . 1 一般 资料 门诊 收治本病共 2 1 例, 其 中女性 1 5例 , 男性 6例。病 程 6个 月以内者 1 0例 ; 6个月~ 1 a以内者 5例 ; 1 ~ 3 a以内者 3例 ; 3 a 以上 者 3例 。 1 . 2方法 总体分 为体针 与病患局部特殊针治两部分 。 1 . 2 . 1 体针 1 . 2 . 1 . 1 取 穴 风湿热证 : 风 门( 一) 风 池( 一) 双 曲池 ( 一) 双 合谷 ( 一) 双 血海 ( 一) 双 阴陵泉 ( 一) 双 三 阴交 ( 一) 双。病变部位在颈项者加列 缺 ; 病变 部位在肘部者加尺泽 , 小海 ; 在股内侧者加箕 门; 在胭窝者加 委 中; 患者烦躁痒甚者酌加神 门。 血虚风燥证 : 膈俞 ( + ) 合谷 ( - I - ) 双 曲池( ± ) 双 足三里 ( + ) 双 阴陵 泉( +) 双 气海 ( +) 。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3月第 2 6卷第 3期( 下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Ma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3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英文名】neurodermatitis【缩写】【别名】1ichen simplex chronicus;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肤炎 【ICD号】I28.0【概述】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

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

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

【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 “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但长期搔抓、摩擦为本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发生。

此外,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

【临床表现】1.青壮年多见,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

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

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

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色至黄褐色或与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

皮炎诊断标准

皮炎诊断标准

皮炎诊断标准
一、症状表现
1.皮肤出现瘙痒、红肿、脱屑、疼痛等症状。

2.皮肤出现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等表现。

3.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粗糙、肥厚等表现。

二、病程发展
1.急性皮炎:起病急,病程短,一般数天至数周。

2.亚急性皮炎: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一般数周至数月。

3.慢性皮炎: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一般数月以上。

三、病理学检查
1.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皮肤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助于确定皮炎的类型和病因。

2.皮肤活检:通过切除一小块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某些特殊类型的皮炎。

四、病因诊断
1.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某些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金属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2.特应性皮炎:由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

3.脂溢性皮炎:由于皮脂分泌过多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4.神经性皮炎:由于精神压力、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5.过敏性皮炎:由于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五、鉴别诊断
1.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如湿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等,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与非皮肤疾病鉴别: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和红肿,需要根据相关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介绍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

介绍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

介绍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
神经性皮炎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对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的一种皮肤疾病,而且会引起得神经性皮炎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通常得了这种病,会在人的脖子上,背部等出现皮疹,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瘙痒感,还有外观的损这些表现都对患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定不能放任不管,专家建议可以抹一些舒缓止痒的软膏,比如凝甫集护理软膏,那如何来诊断神经性皮炎呢,下面一起了解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自己来检查诊断是否患有此病,接下来就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
一、得神经性皮炎后最为典型的就是会在皮肤上长出苔藓,这就是最容易判断的标志,这种情况叫做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出现在青年或是成年人的身上,一般情况,儿童不发病。

二、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这种病的季节性并不很明显,夏季会多发。

发病后,身上会出现有瘙痒的症状,皮疹多出现在四肢,脖子上,或是腰部,外阴等处。

三、不同时期的病因也是不一样的,神经性皮炎的自我检查方法,在病情的早期的时候,情况不是很严重,痒痒的程度不大,后期就会病情加得,瘙痒严重,身上的皮疹也会慢慢增多,最后连成一大片。

相信现在大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相信大家也可以辨别出自己是否患有神经性皮炎了,如果一旦确定,就要及时的去治疗,这样才可以不延误病情。

神经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有效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皮肤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口服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炎症反应。

需要根据皮肤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保湿护理: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用含有天然保湿因子的保湿霜或乳液,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洗液和化妆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皮肤。

3.病因治疗:对于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如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使用心理咨询、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减轻神经紧张和焦虑情绪。

4.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敏原,如海鲜、坚果、巧克力等,平时注意调理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

5.避免刺激因素: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衣物纤维等,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极寒环境中,减少刺激皮肤的行为。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神经性皮炎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最佳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慢性皮肤炎症,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干燥和出现皮疹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避免刺激:停止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浴产品,避免长时间接触过敏原,如动物毛发、花粉等。

2. 保湿护理: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无刺激性的保湿剂,并在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然后立即涂抹保湿剂。

3. 抗过敏药物:口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局部类固醇药膏,可减轻瘙痒和炎症。

4. 抗抑郁药物:有时神经性皮炎可能与情绪相关,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改善心理状态。

5. 特殊治疗:对于严重瘙痒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光疗、电疗或局部热疗等特殊治疗方法。

总之,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神经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PPT课件

《神经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解读PPT课件
诊疗规范化程度提高
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实施,神经性皮炎的诊疗流程更加 规范,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水平得到提升。
患者满意度提升
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随之 提升。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指南的实施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更多患 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通过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病情改 善情况、药物使用效果等进行全 面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情监测与记录
教会患者和家属如何监测病情变 化,并鼓励他们记录症状、用药 情况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好地了 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皮肤感染
神经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容易并发细菌、真菌等感染。危险因 素包括不注意皮肤清洁、搔抓皮肤等 。
穿着舒适衣物
03
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 、化纤等刺激性强的衣物。
定期随访和评估
04
医生建议神经性皮炎患者定期随访,评估病情 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皮肤感染处理
如并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并发真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
慢性湿疹
与神经性皮炎相似,但慢性湿疹 常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病史,皮
损呈多形性,边界不清。
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以红斑、鳞屑为主,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但无苔
藓样变。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皮损为紫红色或暗红色 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
伴有瘙痒。
皮肤淀粉样变

脂溢性皮炎与神经性皮炎如何鉴别

脂溢性皮炎与神经性皮炎如何鉴别

脂溢性皮炎与神经性皮炎如何鉴别脂溢性皮炎的病发原因:它是常见的皮炎疾病,患者一般会伴有显著的损害,但是一般表现为在头部出现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还会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等。

1、饮食因素,比如食物中含有太多的肥甘油腻的食物,或者是含有太多的高糖的食物。

此外,饮酒、过食辛辣以及油腻的食物也可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2、患有痤疮的护理不当也可诱发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3、生活中对皮肤的护理不当,或者是滥用护肤品也可诱发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4、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代谢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神经性皮炎的病发原因:神经性皮炎致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神经性皮炎致病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点,手掌就是神经因素,表现为由于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等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皮肤的调节系统异常等;再有就是局部刺激、搔抓、衣领的摩擦、过敏体质、多吃刺激性食物等也会诱发此病。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脂溢性皮炎的一般特征表现为患病过程一般比较缓慢,而且易反复发作,一般会出现毛囊炎、睑缘炎等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渗出、厚痂、有臭味等;累及头部等。

神经性皮炎的症状:神经性皮炎皮肤症状比较复杂,但是主要就是皮肤的症状,而且患者一般早期没有皮肤损害,之后伴有皮肤剧烈的搔抓,经常的搔抓就会造成皮肤的丘疹等损害,一般出现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国窝等部位,搔抓造成丘疹融合,以及出现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等改变。

脂溢性皮炎鉴别方法:脂溢性皮炎通常是从头部开始,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蔓延至身体的其它部位。

神经性皮炎鉴别方法: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方法主要就是根据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进行区别的。

患者一般为中青年,而且如果病发,首先表现为局部或是阵发性的皮肤瘙痒,由于搔抓会出现皮肤的扁平丘疹以及苔藓样改变,但是损害部位一般不会有渗液,这些损害主要出现在颈部、四肢伸侧、腰氐部等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性皮炎的诊断以及鉴别方法
诊断依据
1.本病中青年多见,先有剧烈瘙痒,后有皮损。

2.皮疹为扁平丘疹,苔藓样变,无渗出。

3.皮疹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腰氐部、腘窝、外阴。

4.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鉴别
慢性湿疹
因可出现苔藓化,皮肤浸润肥厚及剧痒,需和神经性皮炎相区别。

区别为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在经过中有渗出倾向。

扁平苔藓
和神经性皮炎相同之处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自觉瘙痒。

区别为前者扁平丘疹较后者大,为紫红色,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nam纹。

同形反应好发于前臂、小腿伸侧、躯干等处,此外黏膜损害(如颊黏膜和龟头处损害)。

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银屑病
发生于小腿伸侧及头皮的慢性限局性肥厚性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浸润,上被银白色鳞层,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患者自觉不痒或轻微瘙痒,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

瘙痒病
多见于老年人,常与季节有关,皮损为继发性。

皮肤淀粉样变
皮损呈高粱至绿豆大棕褐色坚硬丘疹,有时皮疹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上淀粉样蛋白沉积具有特征性改变。

预防
1.不抽烟、忌喝酒、辣椒、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涂抹(肤脂立康)有效消除。

2.不宜穿过硬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

3.避免感情冲动。

忌用手瘙抓或热水烫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