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学生版)导学稿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2粤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研习课文1、(思考练习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 C。

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

《奇异的超低温世界》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异之处。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基本解读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异的超低温世界,接受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异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1)"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确定零度"概念。

"奇异的现象":列举了很多在超低温世界里的妙趣横生的现象。

"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

"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

"迷人的幻想":通过金鱼的"生命冷藏"试验原理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连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2)* 冰雪(0 ℃ )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 -90℃ )不算最冷,月亮背面(-160℃ )也不算最冷,海王星( -229℃ )还不算最冷!那么"冷"是否和"热"一样可以无限地低下去呢?* 理论推算,确定零度是冷的极限,为-273.16℃。

那么人们往往把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科学界一般认为低于-150 ℃ 才称为超低温)。

奇异之处表现在:? 空气变成了浅蓝色;? 鲜花浸过液态空气后变脆;?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发出荧光;? 水银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铅变得格外倔强而有弹性;铅做的铃铛浸过液态空气后摇起来会发出动听的响声;? 锡会碎成一团粉末;? 氦会毁灭"超流现象";? 导线会毁灭超导现象。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_《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_《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后习题解答提示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

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二、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

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对零度’”。

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

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全套教案

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全套教案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师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发给每人一张练习卷,内容如下,要求认真完成,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附:每部分可以提出的重点问题
第一部分:
1 、世界上比冰更冷的东西很多,其中文段列举了哪三个地方?
(南北极、月亮 背着太阳的一面 、海王星)
2 、这三个地方最冷的温度能低到几度?(- 22 9℃)
3、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即多少度?(“绝对零度”,-273.16℃)
4、(判断题)如今,人们已经可以获得“绝对零度”了。(否)
第二部分:
1、在多少度的温度下,空气会变为“液态空气”?它是什么颜色的?(零下190多摄氏度,浅蓝色)
2、在超低温世界的设备应用哪种金属去做?(铜)
3、铅棒和锡棒哪种可以在超低温世界用来敲打?(铅)
4、“超流现象”是发生在哪种气体上?(氦)
5、请解释“超流现象”。(略)
第三部分:
1、请解释“超导现象”。(略)
2、超导性能最好的是哪种金属?温度是?(铌,-263.94 ℃ )
3、如果到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就有超导现象的金属,那将会对哪个领域造成划时代的革命?(电力工业)
4、一旦制成没有电阻的导线,将可以使全世界的发电量增加多少?(1/4)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题名称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1课时)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熟悉稳中有关术语以及它们的含义。
3.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设想
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解析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解析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

当地球在脚下不停旋转,人们的步伐始终处于加快状态,步调的节奏如鼓点般的密集,我们的生活亦如被挤在狭小的时间缝隙中,苟延残喘。

1.作家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也预测了超低温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来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索,这教育我们要打破权威、清除迷信和愚昧,高举科学的旗帜继续探究完成未知的重任。

[写作运用]适用于“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话题。

2.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

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

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

[写作运用]适用于“发现”“循序渐进”“执着”“追求”等话题。

示例一: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高中语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熟悉稳中有关术语以及它们的含义。

3.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训练考察学生的采集信息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感知课文,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2.提出问题,仔细研习课文,包括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等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2.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3.整体感知全文:教师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发给每人一张练习卷,内容如下,要求认真完成,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附:每部分可以提出的重点问题第一部分:1 、世界上比冰更冷的东西很多,其中文段列举了哪三个地方?(南北极、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海王星)2 、这三个地方最冷的温度能低到几度?(- 22 9℃)3、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即多少度?(“绝对零度”,-273.16℃)4、(判断题)如今,人们已经可以获得“绝对零度”了。

(否)第二部分:1、在多少度的温度下,空气会变为“液态空气”?它是什么颜色的?(零下190多摄氏度,浅蓝色)2、在超低温世界的设备应用哪种金属去做?(铜)3、铅棒和锡棒哪种可以在超低温世界用来敲打?(铅)4、“超流现象”是发生在哪种气体上?(氦)5、请解释“超流现象”。

粤教版必修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3篇

粤教版必修三《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3篇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②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③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1、补充词语解释:[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因称月宫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 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

自得:内心得意欢畅。

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2、基本解读(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冷的极限又称为什么?(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高中语文 第5课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5课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第5课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摄氏..度( ) ②浸.一下( ) ③萤.火虫( ) ④韧.性( ) ⑤机械.( ) ⑥惰.性( ) ⑦损耗.( ) ⑧骚.动( ) ⑨庄稼.( ) ⑩分馏.( ) ⑪暂.时( ) ⑫荧.光( ) 2.辨形组词①⎩⎪⎨⎪⎧ 摄 镊②⎩⎪⎨⎪⎧ 蜡 腊③⎩⎪⎨⎪⎧ 浸 侵 ④⎩⎪⎨⎪⎧ 醋 酩3.词语释义①面目全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巧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闷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悠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实验”与“试验”“实验”指实地验证,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指试探观察,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例句: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________这三项实践中来。

②联合国决议对朝鲜核________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

一、初步感知1.阅读课文,本文共5小节,按照说明的逻辑顺序和说明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请按提示,理清文章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题】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

2、学习从科技说明文中提炼并筛选信息。

3、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超低温现象的应用前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积累(识记词义)
[广寒宫] :
[面目全非] :
[闷葫芦] :
[小巧玲珑] :
[悠然自得] :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了五个小标题,请筛选文
中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其主要内容。

【明确】
2.什么是\'超低温\'?什么叫\'超低温现象\'?它的奇妙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3.超低温目前得到了哪些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有那些应用前景?请说说你的见多识广。

【明确】
4.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
5.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

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
6.请举例说明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明确】
三、课堂练习
1、阅读课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绝对零度”已经是冷的极限,也是人们目前得到的最低温度,即零下273.16 ℃。

B、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发生奇妙的现象,鲜花变脆,鸡蛋、石蜡会射出荧光。

C、所有的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都会变得面目全非,形状、质地、韧性等都会发生改变。

D、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

2、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下列推断有误的的一项是:()
A、目前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常温现实世界的现象中得到的,因而很难解释超低温下出现的现象。

B、因为“超流现象”只是个别现象,根据从现象到理论的一般形成规律,目前还无法确定一种正确的科学判断。

C、“超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目前无法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解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会得到合理有据的科学理论的解释。

D、因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滞后于科学的观察与发现,现有的科学理论还无法解释这种新发现的“超流现象”。

3、文章在谈到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有超导性能,并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理由是:()
A、铌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超导性能比其它金属都要高。

B、铌在-263.94 ℃的时候就显示出超导性能,而其它金属则需要在更低温度下才能显示超导性能。

C、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大多都有超导性能,但铌超导时本身消耗的温度比其它金属消耗的温度高。

D、在超低温状态下,以铌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要比以其它金属作为输电线路所损耗的电能少得多。

4、参照原文,下面有关\'冷子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冷子管”是人们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一种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的精密仪器。

B、“冷子管”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的不同金属丝(钽和镎)浸在液态氦中制成的。

C、“冷子管”体积比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都要小得多,并且耗费的电能也只有其100万分之一。

D、“冷子管”非常灵敏,不仅可以用作计算机元件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

5、“超低温”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人们利用超低温处理过的钢铁制品,其强度要提高一倍以上。

B、利用超低温技术处理过的种子会比普通种子更具有耐寒本领,从而使得果树和庄稼更具耐寒性能。

C、把超低温技术主要应用于液态空气工业上,可以解决空气污染、水资源不足和能源开发等问题。

D、“宇称守恒定律”之所以被推翻,是因为“宇称守恒定律”与在-270 ℃的超低温下的实验结果不相符。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用金鱼成功地实验了“生命冷藏”,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的寿命的延长将不再是神话。

B、“生命冷藏”的原理已经被生物学家所破解,也就解决了通过“生命冷藏”来延长人类寿命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C、利用“生命冷藏”促使人类能够进行宇宙探测只是超低温技术在未来应用的一个方面,更诱人的前景还很多。

D、人们不断地探寻着超低温世界的奥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奥妙造福于人类。

四、总结方法。

所谓“提炼并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问题。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
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等。

以及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③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④文中的概括句。

⑤文中的过渡句。

⑥文章的标题。

⑦文后的注释等。

选择题中,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叙述方式有:
①意项增加或减少。

②表述对象变化。

③角度转换。

④语境转换。

⑤正面和反面转换。

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

提炼并筛选文章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如下:
①把握对象:根据题目的要求理清筛选的对象和标准。

②确认来源:按照筛选对象和标准,确认信息在原文中的检索区间。

③提炼要点:所谓要点,就是文章中的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可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章中的重要的词语或短句摘取出来。

④根据题型选择方法,如果是专题式,一般的步骤是:摘取要点,理出顺序,恰当表达。

如果是选择判断题,要根据试题转换信息的方式,透过迷惑项,采取“对比”、“求同”、“排异”的方法,把真假信息有效地区分开来,尤其是一些在表述上似是而非的“非要点词语”。

⑤如果涉及范围大,提炼要点就可能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范围大,干扰的信息就会增多,因此我们要把复杂的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筛选,联系上下文,抓表属性、范围、程度、地域、时间等明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