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戏 彩 娱 亲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荆州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 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 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 逗二老心里喜欢,开怀而笑。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 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 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自读第八则(齐景公问政)到第十一
则(宰我问),疏通文字,了解大 致内容 合上课本,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信如君不君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色难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顺乎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于女安乎 食旨不甘
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该做则做,不做则休 克制自己,控制欲望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礼记· 曲礼上》:“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 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 礼,知自别老人让个座 别人有难帮一帮 有人帮你道声谢
做一个懂礼貌, 讲文明的好学生
后代曾有人极力批判孔子,批判的主要内容之 一是认为孔子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说说你是怎样看 待孔子的等级观念的?
阅读庄子的《渔父》,你认为渔父是采用什 么方式来嘲讽孔子的?
客(渔父)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 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 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 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 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 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 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 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 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 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 不泰(太)多事乎!……”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____,因为在他看来_______;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安民
名正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孔子的“克己”和魏征的 “十 思”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 怒而滥刑。
综合思考
综合思考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觚不觚 (孔子的原话是“____”)的时代,这“人 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 天下无道 诸侯舞八佾 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____,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____、________。因此孔子渴望 恢复周礼 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____的 郁 监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 文 __、___、_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人都应该“__ 非礼勿视 _”,具体地说就是要“__ ___,_____,_____,____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_”。
综合思考
孝 孔子认为“_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 和颜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__ 守满丧期 _”。在父母死后要“_____”。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篇第⼗⼆:克⼰复礼为仁。
12.1 颜渊问仁,⼦⽈:“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
”⼦⽈⼀⾮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说:“抑制⾃⼰,使⾔语和⾏动都⾛到礼上来,就是仁。
⼀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实⾏仁德要靠⾃⼰,难道是靠别⼈吗?”颜渊说:“请问实⾏仁德的具体途径。
”孔⼦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克⼰复礼:克制⾃⼰,使⾃⼰的⾏为归到礼的⽅⾯去,即合于礼。
复礼,归于礼。
【华杉详解】颜回问⽼师,什么是仁。
孔⼦说,克⼰复礼就是仁。
《左传》记载,在评论楚灵王因不能约束⾃⼰⽽招祸⾝亡时,孔⼦说:“古也有志:‘克⼰复礼,仁也。
’信善哉!”可见克⼰复礼是古成语,孔⼦引⽤的。
“克⼰”,就是克制⾃⼰,约束⾃⼰。
杨雄《法⾔》说:“胜⼰之私之谓克。
”克⼰,就是要胜过⾃⼰的私⼼。
就这两个字,难了! “复礼”呢,并不是恢复古礼。
“复”,是反,反⼰之⾝的反,反求诸⼰的反,就是在⾃⼰⾝上践⾏礼,遵循礼。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天能做到克⼰复礼,则天下归仁。
克⼰复礼这么厉害?只需要⼀天,就全天下都归于仁了吗?不是这样理解。
是说仁在我的⼼中,我如果能做到了克⼰复礼,则天下尽归⼊我仁⼼之中。
钱穆说,⼈⼼之仁,温然爱⼈,恪然敬⼈。
礼则主于恭敬辞让。
⼼存恭敬,就不会对⼈傲慢。
⼼存辞让,就不会伤害他⼈。
那天下之⼤,⽆不尽归于我⼼之仁也。
世界在我⼼中,我⼼中有仁,则满世界都是仁,我⼼中有爱,则全世界充满爱。
就像后来王阳明说的,⾛到⼤街上,看见满⼤街⾛的,都是圣⼈!因为你⾃⼰有⼀颗圣⼈的仁⼼。
所以,“为仁由⼰,⽽由⼈乎哉?”“为仁”,全在⾃⼰,跟别⼈没关系。
不要说现在社会怎么礼崩乐坏,⾸先你⾃⼰去爱她!颜回说,哦,是这样,“请问其⽬?”那么请⽼师指点⼀下具体条⽬,怎么去做呢?孔⼦回答了四条⽬:“⾮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核心思想
克己
指的是从根本上对自己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形 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复礼
指的是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体现传统价值观 念,表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克己的意义与方法
自我管理
自我审视和控制。识别自己 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自我修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借助阅读、培训等手段不断 提高自己。
自我约束
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到守信用、讲规矩、遵守 法律等外在表现。
礼的意义与实践
1
尊重他人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2
维护社会和谐
人人都要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
3
传承文化
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保持家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途径。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工作中的应用
遵守客户、合作伙伴等的基本规范;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形塑自己的良好形象。
社交场合的应用
会场、宴会、商务接待等形式的社交交往,礼仪不 仅会让你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还能体现你的素养 和教养。
学习《克己复礼》的启示与建 议
理解备受推崇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吸取其中的精华、遗存,不仅增长个人的 道德修养,而且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与总结
《克己复礼》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对人类修养和道德体系的阐述、对日常社交礼仪的总结与规范以及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 礼》
《克己复礼》是《论语》的一篇,是孔子对于人类修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阐 述,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克己复礼

正 名:名分 迂:不切实际 奚:什么 野:粗鲁 阙:名”(纠正与礼乐制度 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 正名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1)必也正名乎(2)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器; 后者:名词作动词,像个觚。 要义: 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 符。
觚
【gū】 〈名〉 饮酒器和礼器。盛 行于商周时期,作 用相当于酒杯。造 型为圆形细长身, 喇叭形大口,侈口, 细腰,圈足外撇。 抓身下腹部常有一 段凸起,于近圈足 处用两段靡棱作为 装饰。
觚,乡饮酒之爵
也。一曰觞受 三升者谓之 觚。——《说 文》 注:“爵一升,觚 二升,觯三升,角 四升,散五升。”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 现实又“礼崩乐坏”。那么春秋末期 的礼乐崩坏有哪些例子? „„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3.1--6.25则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
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 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 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 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 让人容忍的。 三四章里,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 深切的关注和不满。
12.1则:
1、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非礼:不合礼节[古义];
调戏(妇女)[今义] 3、敏:聪明 4、请:希望 5、事:名词作动词,做
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
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已经崩坏的、
但曾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周礼,是孔子赞美 西周、并力图重振西周文化的雄心壮志之一。 道德的修炼确实需要对人欲望进行必要的节 制,但不能过分。道德也确实要求一定程度 的纯洁,但更不能过分。因为对人作过分的 道德纯洁要求,便会演变成对人性的戕害。 孔子对颜回所作的要求似乎过分了。可怜的 颜回虔诚地照此去做,一直到贫病而死。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克己复礼》课件

——《〈论语〉选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何为“孝”?
“孝弟也者,其为 仁 之本也”
对于守丧问题,孔 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 烈的争辩,对于守丧三 年这个问题,你是怎么 看的?
何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
仁与礼的关系?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 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 现;“仁”是“礼”的内核,“礼”是 “仁”的实现途径与外在表现,“礼” 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离开了 “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 “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 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 博爱。同时礼和仁又是相辅相成的动态 关系.
孔子未败,即使失败, 亦虽败犹荣!
作业: 1、完成《克己复礼》课后练习 2、阅读附录《孔子世家》,进一 步走进孔子
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 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 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 (“仪制”)。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 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 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 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 的专利品了。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 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 又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