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

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1. 人力资源利用率(HR Utilization Rate):实际完成工作时间/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总时间*100%2. 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总产品量/总工作时间*100%3. 劳动力生产效率(Labor Production Efficiency):有效输出/运用的劳动力*100%4. 劳动成本比率(Labor Cost Ratio):人力成本/总费用*100%5. 平均缺勤率(Average Absenteeism):缺勤总时间/总工作时间*100%6. 离职率(Turnover Rate):本期离职人数/本期总人数*100%7. 留任率(Retention Rate):本期留任人数/本期总人数*100%8. 工资增长率(Wage Growth Rate):(本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100%10. 平均直接工资(Average Direct Wages):实际发放工资总额/实际工作人数11. 平均出勤率(Average Attendance):实际出勤总时间/应出勤总时间*100%12. 平均工作小时(Average Hours Worked):总工作时间/人数13. 平均每员工生产量(Average Output per Employee):总产品量/实际工作人数14. 技术劳动比率(Technology Labor Ratio):技术劳动人数/总人数*100%15. 平均培训时间(Average Training Time):培训总时间/参加培训人数16. 工作满意度指数(Job Satisfaction Index):工作满意度评定分数/最高满意度评定分数*100%17. 团队凝聚力(Team Cohesion):团队凝聚力评定分数/最高分数*100%。
人力资源常用公式

人力资源常用公式人力资源常用公式1.人力资源规划公式1.1 人力需求量计算公式人力需求量 = (预计销售额/人均销售额)(1-员工离职率)1.2 人力供给量计算公式人力供给量 = 在岗员工数 + 新招聘员工数●预计离职员工数1.3 缺口量计算公式缺口量 = 人力需求量●人力供给量2.招聘公式2.1 招聘效率计算公式招聘效率 = 招聘人数 / 招聘花费2.2 招聘渗透率计算公式招聘渗透率 = 已招聘的员工数 / 需求的员工数3.培训公式3.1 培训投入回报率计算公式培训投入回报率 = (培训带来的增长收入●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3.2 培训效果评估公式培训效果评估 = (员工实际能力●培训前能力)/ 培训前能力4.绩效管理公式4.1 绩效目标达成率计算公式绩效目标达成率 = 完成的目标数 / 设定的目标数4.2 绩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绩效评价得分 = 实际完成目标达成率目标权重5.考勤管理公式5.1 出勤率计算公式出勤率 = 实际出勤天数 / 应出勤天数5.2 迟到早退率计算公式迟到早退率 = 迟到早退次数 / 总出勤次数6.薪酬管理公式6.1 月薪计算公式月薪 = (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 + 加班费 + 奖金)●(请假扣款 + 缺勤扣款)6.2 年终奖计算公式年终奖 = 年终奖基数年终奖系数7.离职管理公式7.1 离职率计算公式离职率 = 离职员工数 / 平均在职员工数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招聘数据统计表格、培训投入回报率计算表格、绩效评价得分计算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人力需求量:组织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
2.人力供给量:已有员工加上新招聘员工减去预计离职员工后的数量。
3.缺口量:人力需求量与人力供给量之间的差值,表示需要招聘的员工数量。
4.招聘效率:招聘过程中招聘人数与招聘花费之间的关系。
5.招聘渗透率:已招聘的员工数量与需求的员工总数之间的比率。
6.培训投入回报率:培训所带来的增长收入与培训成本之间的比率。
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人力资源十大计算公式

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人力资源十大计算公式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管理者需要掌握一些计算公式来辅助他们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以下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人力资源十大计算公式。
1.人力资源成本占比:用于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源成本占比=人力资源成本/总成本*100%2.人力资源流失率:用于评估组织中员工的离职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源流失率=离职员工数/平均员工数*100%3.员工流动率:用于衡量员工的流动情况,包括招聘、离职、异动等。
计算公式如下:员工流动率=(招聘人数+离职人数+异动人数)/平均员工数*100%4.平均工资成本:可用于比较不同岗位的薪资水平。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工资成本=总工资成本/员工总数5. 人员产品ivity:用于衡量员工的生产力和绩效。
计算公式如下:人员Productivity = 产出量 / 花费的工时6.人均培训费用:用于评估组织对培训的投资。
计算公式如下:人均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培训人数7.招聘费用比率:用于衡量招聘活动的效率。
计算公式如下:招聘费用比率=招聘费用/新员工人数8.员工满意度:用于评估员工对组织的满意程度。
员工满意度=满意员工数/调查总人数*100%9.员工忠诚度:用于衡量员工的忠诚程度和留任意愿。
计算公式如下:员工忠诚度=继续工作的员工数/调查总人数*100%10.人力资本回报率:用于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投资回报。
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本回报率=经济利润/人力资本投入管理者通过掌握以上这些人力资源计算公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员工薪资计算公式:
-月薪计算:月薪=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加班费-社保费用-扣税金额
-日薪计算:日薪=月薪/30
-时薪计算:时薪=月薪/(每月工作小时数*工作天数)
-加班费计算:加班费=加班时数*加班小时薪资
2.绩效评估计算公式:
-个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目标达成度*权重+行为表现得分*权重
-团队得分计算:团队得分=各成员个人得分之和/成员人数
-绩效得分计算:绩效得分=个人得分*个人权重+团队得分*团队权重3.招聘效率计算公式:
-招聘时效率计算:招聘时效率=招聘人数/招聘周期
-成本效率计算:成本效率=招聘费用/招聘人数
-质量效率计算:质量效率=面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
4.培训效果评估计算公式:
-培训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人数/参与人数)*100%
-增值效果:增值效果=(培训后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培训前绩效表现*100%
5.离职率计算公式:
-离职率:离职率=(离职员工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6.加班率计算公式:
-加班率:加班率=(加班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7.高绩效人员占比计算公式:
-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人数/平均在职员工总数)*100%
8.员工流失成本计算公式:
-员工流失成本:员工流失成本=平均员工流失率*平均员工流失成本
9.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获得的效益-投入的成本)/投入的成本*100%
以上列举了人力资源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供人力资源部门参考和应用。
不同企业和部门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应用。
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工作计算公式1、按劳动效率定员1.1单一产品定员人数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1.2多种产品定员人数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度工作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法定工作日按250天计算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主要工种,如流水线作业;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注:以设备较多为主的工种,从重型设备冲床、注塑机;3、按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放宽时间工作班时间=8*60注:以流动性较大的工种为主,如全自动设备、半自动设备;4、成本效益评估4.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4.2招聘成本效用=应聘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6、数量评估6.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6.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6.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注:招聘完成比大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聘效果,该比例越大,说明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7、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7.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7.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7.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7.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7.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8、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8.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8.2 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8.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8.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9、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9.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9.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9.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9.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9.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9.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9.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9.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 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9.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9.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10、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及相关法令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及相关法令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准确评估人力成本和绩效,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及了解相关的法令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一、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1、员工离职率员工离职率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员工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 )× 100%例如,某公司年初有员工 100 人,年末有员工 120 人,全年离职人数为 20 人。
则离职率=(20 ÷(100 + 120)÷ 2 )× 100% ≈ 1818%2、员工出勤率员工出勤率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计算公式为:员工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 100%假设某员工应出勤 22 天,实际出勤 20 天,出勤率=(20 ÷ 22)×100% ≈ 9091%3、人均产值人均产值用于衡量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
公式为:人均产值=总产值 ÷员工总数如果某企业全年总产值为 1000 万元,员工总数为 100 人,人均产值= 1000 ÷ 100 = 10 万元/人4、招聘完成率招聘完成率体现了招聘工作的成效。
计算方式为:招聘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 ÷计划招聘人数)× 100%比如计划招聘 50 人,实际招聘 40 人,招聘完成率=(40 ÷ 50)×100% = 80%5、培训覆盖率培训覆盖率用于评估企业培训工作的普及程度。
公式为:培训覆盖率=(参加培训人数 ÷员工总数)× 100%假设企业有员工 200 人,参加培训的有 150 人,培训覆盖率=(150 ÷ 200)× 100% = 75%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HR常用计算公式

HR常用计算公式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许多计算和评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1.人力资源计划公式:人力资源需求计算公式:HR需求=现有员工数量/员工离职率+预计公司增长率2.人力资源报酬公式:薪资水平=岗位市场薪资中位数x影响因素调整系数3.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公式:员工绩效得分=个人目标完成度x标准权重+团队贡献度x标准权重+其他因素x标准权重4.员工流失率公式: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人数/平均在职人数)x1005.员工满意度公式: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评分总和/员工数)x1006.员工价值公式:员工价值=员工绩效得分x平均薪资7.人力资本回报率公式:资本回报率=(利润/平均人力投入成本)x1008.招聘成本公式:招聘成本=招聘活动成本+员工培训成本+员工离职成本+新员工融入成本9.员工离职成本公式:员工离职成本=离职员工替代员工的招聘成本+离职员工培训成本+离职员工未完成任务的成本10.员工绩效激励公式:绩效激励金额=绩效考核得分x基本工资11.员工培训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员工培训带来的增值-培训成本)/培训成本x10012.员工流动率公式:员工流动率=(员工离职数/平均在职人数)x10013.员工流动成本公式:员工流动成本=新员工招聘成本+离职员工培训成本14.绩效差距分析公式:绩效差距率=(绩效评分较高档员工的人数/总员工数)x10015.福利成本率公式:福利成本率=(员工福利成本/总工资成本)x10016.员工参与度公式:员工参与度=(员工参与度评分总和/员工数)x100这些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特定的计算和评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最全汇总
01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就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
所谓补充人数就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得人数。
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补充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2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就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得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得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100%
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得平均人数就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得稳定程度。
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
乃就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03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新进率就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04
员工数量指标得统计
1、期末人数。
就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
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
就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得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与÷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与)÷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与)÷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与)÷4
05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得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06
招聘成本得考核数值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其中“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得媒体、场所使用费;
(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
(3)付给猎头公司得中介费
07
员工素质指标得统计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除以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与
08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得统计
劳动时间就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得时间,就是衡量劳动消耗量得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
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得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得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得程度。
计算公式为: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得比重。
计算公式: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得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与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09
劳动生产率指标得统计
劳动生产率就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得生产效率,就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得经济指标,就是衡量与评价企业经济效果得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消耗量与产品产量得对比。
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
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平均人数
2、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10
劳动报酬指标得统计
劳动报酬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得物质基础。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员得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与本企业其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其中主要就是职工工资总额。
A、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得劳动报酬总额。
主要应由五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
指按计时资标准与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得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
指对己做得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得劳动报酬。
可分:标准计件工资与计件超额工资。
3、奖金。
指支付给职工得超额报酬与增收节支得劳动报酬。
4、津贴与补贴。
指为了补偿或额外得劳动消耗与因其她特殊原因支付得劳动报酬。
5、加班加点工资。
指按规定支付得加班工资与加点工资。
B、平均工资统计。
平均工资就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得工资收入。
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 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平均工资得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得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也可以按不同得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
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与管理要求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