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各种计算比例

合集下载

hr配置比例计算公式

hr配置比例计算公式

Hr配置比例S为总人数;H为人力岗位数H=R+1R取整数。

当S小于100时, H为1.当S大于2350时,9+(S-2350)/500≦R , 当S大于100小于2350S -100 ≦50 *(1+2+······+R)例: S=680人则658-100 ≦50*(1+2+······+R)11.16≦1+2+······R11.16≦1+2+3+4+5若满足以上不等式则R至少取5因此658人的企业人力部应至少5+1人例: S=2600人则9+(2600-2350)/500≦R9+0.5≦R若满足以上不等式则R至少取10因此2600人的企业人力部应至少10+1人成都管理咨询公司==四川管理咨询公司==四川管理培训公司===成都管理培训公司==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内训=培训体系=企业大学=企业管理培训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4、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1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16、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7、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18、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19、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HR常用的计算公式

HR常用的计算公式

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社会保险与公积金五险一金内容:1、养老保险:单位:22%、个人8%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3、生育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4、工伤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5、医疗保险:单位:12%、个人2%6、公积金:单位:7%、个人7%社会保险办理流程:各类企业(含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化管理(职工工资及退休待遇按企业标准执行)的事业单位,均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到纳税地(非纳税单位按单位地址区域)所管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HR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HR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人资常用公式大全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2×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2×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一、人员数量指标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4、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二、人员素质指标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2、年龄分布(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以上);平均年龄;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HR(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领域使用的计算公式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以下是HR领域中最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1. 高绩效人员占比(High Performer Percentage):用于评估组织中高绩效员工所占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高绩效人员占比=高绩效人员数量/总员工数量×100%2. 总员工流失率(Total Employee Attrition Rate):用于衡量一定时间内离职员工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员工流失率=离职员工数量/平均员工数量×100%3. 新进员工流失率(New Hire Attrition Rate):用于衡量新进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流失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新进员工流失率=新进员工流失数量/新进员工总数×100%4. 平均在职时间(Average Tenure):用于计算员工在组织内平均工作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在职时间=所有员工工作时间总和/总员工数量5. 薪资差异(Pay Gap):用于衡量不同群体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异。

计算公式如下:薪资差异=(高薪群体的平均薪资-低薪群体的平均薪资)/低薪群体的平均薪资×100%6. 人力成本比率(Labor Cost Ratio):用于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人力成本比率=人力资源成本/总成本×100%7. 培训投资回报率(Training Return on Investment):用于评估培训活动所带来的回报。

计算公式如下:培训投资回报率=(培训带来的效益-培训成本)/培训成本×100%8.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 Score):用于衡量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满意程度。

员工满意度=(所有员工的满意度指标总和/员工数量)9. 工作场所安全指数(Workplace Safety Index):用于衡量工作场所安全水平。

(完整版)HR各种计算比例

(完整版)HR各种计算比例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考勤常用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工资及人力成本常用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x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员工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x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培训统计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社保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HR工具】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HR工具】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HR工具】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1、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①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②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③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④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⑤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⑥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⑦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2、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①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②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③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④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3、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①日工资及小时工资折算主要是在企业制定产品加工工艺、核算工时,劳动强度、加班工资时使用。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②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③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④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⑤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⑥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⑦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⑧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⑨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⑩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4、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5、经济补偿计算公式:①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HR伙伴们经常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如入职率、离职率、加班费计算等。

虽然日常工作中,单个数据的计算并不麻烦,但几十上百个累计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混淆,甚至计算失误。

我整理了常用的64个人力资源计算公式,仅供HR伙伴们参考借鉴:01、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02、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03、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04、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05、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06、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07、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08、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考勤常用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工资及人力成本常用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x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员工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x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培训统计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

PS: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5、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