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4、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1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16、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17、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18、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19、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人事、HR工作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工资、考勤、人力、设备等)

人事、HR工作常用公式汇总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x100%。
2、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 +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x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x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x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勒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x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x 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x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x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x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1.5倍x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x2倍x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 21.75天+8小时x3倍x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x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金额x100%9,小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 - -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x 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 - -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x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 =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 (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x 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 (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 /同期销售收入总额8.招聘达成率= (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 (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 (员工进入率+离职率) /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或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 365天-104天(休息日) -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 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 250天+12月= 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 (月计薪天数x8小时)。
HR常用的计算公式

HR常用公式的汇总:1.新进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2、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3、当月应工作天数=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4、当月有效工作日=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5、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社会保险与公积金五险一金内容:1、养老保险:单位:22%、个人8%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3、生育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4、工伤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5、医疗保险:单位:12%、个人2%6、公积金:单位:7%、个人7%社会保险办理流程:各类企业(含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化管理(职工工资及退休待遇按企业标准执行)的事业单位,均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到纳税地(非纳税单位按单位地址区域)所管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HR计算公式

1、人事费用率:
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
2、人均劳动生产力:
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
3、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
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 4、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
5、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
*100%
6、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
7、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
8、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
9、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
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100%。
HR数据分析常用的50个公式

HR数据分析常用的50个公式1. 人力资源总成本(Total Human Resources Cost)= 直接人工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资本成本2. 平均人力成本(Average Human Resources Cost)= 人力资源总成本 / 总人数3. 人力资源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收益 - 成本)/ 成本4. 离职率(Turnover Rate)= (离职员工数 / 平均总员工数)× 100%5. 保留率(Retention Rate)= 1 - 离职率6. 新员工流失率(New Hire Attrition Rate)= (新员工离职数 / 新员工入职数)× 100%7. 人力投入产出比(Human Capital ROI)= (员工产出 / 人力资源成本)× 100%8. 员工效能(Employee Productivity)= 总产值 / 员工数量9. 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HR Investment ROI)= (员工产出增加值- 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10. 平均入职时间(Average Time to Hire)= 总招聘时间 / 新入职员工数11. 培训投资回报率(Training Investment ROI)= (员工绩效提升值 - 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13. 培训效果(Training Effectiveness)= 培训后绩效 - 培训前绩效15. 平均薪资(Average Salary)= 薪资总额 / 员工数量16. 人均薪资(Per Capita Salary)= 薪资总额 / 总人数17. 人力成本收入比(Labour Cost to Revenue Ratio)= 人力资源成本 / 总收入18. 平均福利成本(Average Benefit Cost)= 福利总成本 / 员工数量19. 平均工作年限(Average Tenure)= (总工作年限 / 在职员工数)× 100%20. 基本薪资增长率(Base Salary Increase Rate)= (当前基本薪资 - 前一年基本薪资)/ 前一年基本薪资21. 人员流动率(Employee Mobility Rate)=(员工流动数 / 平均总员工数)× 100%22. 年度绩效评估通过率(Ann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ass Rate)=(通过绩效评估的员工数 / 参评员工数)× 100%23. 异动率(Job Transfer Rate)=(岗位调动员工数 / 平均总员工数)× 100%24. 投入人力资源数(Personnel Investment)= 人力资源成本 / 平均人力资源成本25. 绩效考核通过率(Performance Evaluation Pass Rate)=(通过绩效考核员工数 / 参评员工数)× 100%26.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 (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 / 调查参评员工数)× 100%27. 福利满意度(Benefits Satisfaction)= (福利满意度调查结果 / 调查参评员工数)× 100%28. 学历占比(Education Level Ratio)=(拥有其中一学历员工数/ 总员工数)× 100%29. 职称占比(Job Title Ratio)=(拥有其中一职称员工数 / 总员工数)× 100%30. 男女比例(Gender Ratio)=(男性员工数 / 总员工数)× 100%31. 工龄占比(Seniority Ratio)=(其中一工龄范围的员工数 /总员工数)× 100%32. 性别工资差距(Gender Pay Gap)=(男性平均工资 - 女性平均工资)/ 男性平均工资33.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调查参评员工数)× 100%34. 员工绩效(Employee Performance)= 目标达成度× 自评分数× 直属上司评分权重 + 团队评分× 团队评分权重 + 公司评分× 公司评分权重35. 员工参与度(Employee Engagement)= 参与人数 / 总人数36. 人均培训小时数(Per Capita Training Hours)= 总培训小时数 / 参加培训的员工数37. 人员匹配度(Person-Job Fit)= (员工的技能匹配度 + 知识匹配度 + 经验匹配度 + 文化匹配度)/ 438. 人力资源费用占比(Human Resources Cost Ratio)= 人力资源总成本 / 总成本39. 人均招聘成本(Per Capita Recruitment Cost)= 总招聘费用/ 新入职员工数40. 新员工满意度(New Employee Satisfaction)= (新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 / 调查参评新员工数)× 100%42. 离职成本(Turnover Cost)=(招聘费用 + 培训费用 + 离职补偿费用 + 生产效率减少费用 + 员工流失带来的机会成本)43. 福利费用占比(Benefits Cost Ratio)= 福利总成本 / 总成本44. 平均绩效工资(Average Performance Pay)= 绩效工资总额 / 绩效工资人数45. 平均绩效得分(Average Performance Score)= 绩效总得分 / 总人数46. 员工晋升率(Employee Promotion Rate)=(晋升员工数 / 在职员工数)× 100%47. 薪资差异系数(Salary Variability Index)=(标准差 / 平均薪资)× 100%48. 平均福利满意度(Average Benefits Satisfaction)= 福利满意度总分 / 调查参评员工数49. 岗位空缺周期(Vacancy Cycle Time)=(岗位空缺天数 / 招聘到新员工所需的平均天数)× 100%50. 晋升率(Promotion Rate)=(晋升员工数 / 在职员工总数)× 100%以上是HR数据分析常用的50个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HR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决策。
常用公式HR必备常用的工作分析公式

常用公式HR必备常用的工作分析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2×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2×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一、人员数量指标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4、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二、人员素质指标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2、年龄分布(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以上);平均年龄;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从业者最常用的计算公式01 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02 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03 常用工资计算人力资源成本分析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04 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05 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06 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07 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6.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08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2016-02-10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研究1. 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率指人力成本占销售额比重。
该指标反应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计算的是人力成本投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份额,是最能直接反应人力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率=人事费用总额/营业额*100%2. 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劳动生产力是指每一个劳动力平均所创造的公司营业额。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公司营业额/劳动力人数(员工人数)3. 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该指标反应的是每投入1单位的人事费用,能产生多少单位的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人事费用投入产出率=公司营业额/人事费用总额4. 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指企业投入的人力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人力成本利润贡献率=税前利润/人事费用总额5. 薪资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薪资总额/人事费用总额*100%6. 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比例:人均薪资与人均劳动生产力的比例关系在于说明薪资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关系,如人均劳动生产力越高,人均薪资越低,则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报酬率越高,也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指标数字越大,公司老板越高兴啊)。
计算公式=人均劳动生产力÷人均薪资*100%7. 培训费用占人事费用的比例:计算公式=培训费用/人事费用总额*100%8. 人均招聘成本:计算公式: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费用总额/到岗总人数9. 离职率(主动):主动率职率=主动离职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100%,关于离职率的计算,有好几种计算方式,简单化,就采取这种最常用的计算方式:离职率=离职总人数/(期前总人数+期间入职人数)HR必收藏的50条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HR常用公式分析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七、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九、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5、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十、2012年全国32省市最低工资标准速查
2012年全国二十大城市最低工资排行榜:
1、深圳1500元
3、上海1450元
4、苏州预定1320元
5、天津1310元
6、杭州1310元
7、北京1260元
8、济南1240元
9、太原1125元
10、武汉1100元
11、厦门1100元
12、郑州1080元
13、成都1050元
14、重庆1050元
15、长沙1020元
16、南宁1000元
17、西安1000元
18、长春1000元
20、南昌870元
(注:以上所有公式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或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