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腐菌生长的三个条件

合集下载

滑子菇栽培技术

滑子菇栽培技术

滑子菇栽培技术作者:张艳华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09年第10期一、滑子菇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滑子菇是木腐菌类,其生长靠菌丝从培养基内吸收可溶性氮素和钙等矿物质元素。

因此,培养基应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米糠、石膏、石灰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温度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0~25℃,室温30℃持续24小时菌丝就会受伤,36℃持续6小时菌丝就会死亡。

菇棚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出菇期适宜温度15~18℃。

3.湿度拌料含水量55%~60%为宜,要求用手紧握拌好的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宜。

发菌期菇棚要保持干燥,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4.光线发菌阶段后期至出菇阶段菇棚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以促进菌丝生长,但不宜有直射光。

5.空气菇棚应做好通风换气,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足够的氧气,发菌期菇棚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抗逆性弱;出菇期菇棚通风不良,出菇晚,柄长而粗,盖小或不规则生长成畸形。

6.酸碱度pH值适宜为5.5~6,拌料时一般为6~7。

二、原料、配方及栽培期1.原料、配方锯沫以阔叶树种为好,无霉变。

配方:(1)锯沫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膏粉0.5~1公斤,生石灰0.25公斤;(2)锯沫50公斤,麸皮7.5公斤,玉米面1~1.5公斤,石膏粉1公斤,生石灰0.5公斤。

2.栽培期一般为阳历1~3月。

三、建棚及生产用具1.菇棚简易棚作菇房,遮阴、不漏雨,培养架6~7层,层间距25~30厘米,最底层距地面15~20厘米。

70平方米可生产1000盘。

2.蒸锅锅台上蒸筒直径按锅的大小而定,高度1.4~1.5米(锅口1米,蒸筒直径1.4米),蒸筒要严密不漏气,锅上放一层屉,屉距水面20厘米。

3.托盘用玉米秸穿成60厘米×35厘米的帘子即可,玉米秆间距2~3厘米,也可采用蒸气锅炉充气蒸料。

4.模具1厘米厚、4厘米宽的木板,钉成内径57厘米×33厘米的模框。

5.塑料膜0.005毫米地膜,幅宽90厘米,裁成100厘米长。

菌类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菌类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菌类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菌类的生长环境和条件》我有个朋友,这人特别爱美食,有一回我们一起去山里玩。

在一个腐朽的大树桩旁边,他看到了一堆白白嫩嫩的蘑菇,眼睛都放光了,当下就想采来吃。

我赶忙拦住他,我说:“你可别冲动啊,这蘑菇你要是乱吃,很可能就躺那儿了。

很多菌类可不是随便长在这儿就能吃的,它们对生长环境和条件可有讲究了。

”这事儿就引出了今天咱们要详细聊聊的关于菌类生长环境和条件这一话题。

先来说说土壤环境。

大多数菌类偏爱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就像是松树林里,厚厚的松针落在地上,年复一年地腐朽,形成了极适合菌类生长的土壤层。

那些土松软又肥沃,就好像是给菌类准备的高级床垫。

像平菇,就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下冒头。

土壤的酸碱度也重要,有些菌类适合酸性土壤,有些则喜欢偏中性一点的。

好比金针菇,就比较适应微酸性的土壤环境。

温度也是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菌类像是一群怕热怕冷的小娇客。

香菇啊,它在5 - 24℃这个温度范围内生长得比较好。

温度太低,它就像是进入了冬眠,这菇啊基本就不长了;温度太高呢,就像把它放进了蒸笼,它也受不了。

而木耳则比较能适应广泛一点的温度,但一般也在15 - 25℃之间最是活跃,就像一个斜杠青年,适应能力稍强一些。

湿度的要求也不能马虎。

菌类大多需要比较潮湿的环境。

你想啊,要是把蘑菇当成小海绵,那它们可就得吸饱了水才能茁壮成长。

灵芝这种高大上的菌类,在高湿度的环境里才能顺利地从菌包里钻出来。

我去参观过一个灵芝种植基地,那大棚里雾气腾腾的,灵芝就像是在做桑拿一样舒服地生长着。

如果环境太干燥,那菌类估计在心里大喊“渴死我了啊”,不仅长不大,还可能干枯死亡。

光照方面就挺特别的。

大部分的菌类可不喜欢阳光直射,它们就像是一群躲猫猫的小朋友,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有些只需要微弱的散射光,例如双孢蘑菇,它们在地下室那种暗暗的环境就能长好。

要是把它们放在大太阳底下,估计会被晒得“晕头转向”。

不过呢,也有比较另类的,像银耳,虽然也不需要很强的光照,但适度的散射光有助于它长得更加厚实有弹性。

木腐菌名词解释

木腐菌名词解释

木腐菌名词解释
木腐菌是一类生活在树木、真菌和植物尸体上的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广泛分布的微生物之一。

它们通过分解木材和植物尸体来获取营养,使得木材逐渐软化腐烂,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木材。

木腐菌在木材加工、木材保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木腐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红色、黄色、黑色等颜色。

其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木腐菌和黄色木腐菌,它们分别生活在红松、华山松、油松等松树上,以及苹果、梨等果树上。

木腐菌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供应和营养供应等。

在适宜的环境下,木腐菌能够迅速繁殖,形成大量细胞,并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为其他微生物提供养分。

木腐菌的代谢产物包括腐熟产物和未腐熟产物。

腐熟产物包括葡萄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木腐菌生长和繁殖的重要能量来源。

未腐熟产物包括木质素、纤维素等,是木腐菌生长和繁殖的限制因素。

木腐菌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木腐菌的分解作用,木材中的有害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积累。

此外,木腐菌还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减少木材浪费。

木腐菌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木腐菌生产工艺

木腐菌生产工艺

木腐菌生产工艺木腐菌是一种能将木材纤维素分解为能源的微生物。

木腐菌生产工艺是指在人工条件下培养和大量繁殖木腐菌,以便生产木腐菌发酵产物。

下面将介绍木腐菌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木腐菌的培养基是生产工艺的基础,它提供了木腐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木腐菌的培养基可以由不同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组成。

常用的碳源包括木质素、木糖和纤维素,氮源可以是酵母提取物或氨基酸,无机盐则是提供微量元素所需的添加物。

其次,工艺中的培养条件对木腐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产量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是培养木腐菌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木腐菌的生长温度在25-30℃之间,pH值在5-7之间。

氧气供应可以通过搅拌或曝气来实现,以确保培养液中的氧气充足。

然后,培养菌种是木腐菌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菌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果和产量。

一般来说,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的高效菌株可以作为菌种。

分离后将菌株进行培养,以获取活跃的菌种。

菌种可以用于扩大培养,以获得大量的菌体。

接着,木腐菌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参数,如培养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菌液浓度等。

培养时间通常在5-7天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发酵温度要保持适宜范围内的稳定,以提高产物产量。

初始菌液浓度将直接影响到发酵的起始速率和最终产物浓度。

一般来说,适当的菌液浓度可以提高产物产量,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足。

最后,收获发酵产物需要经过后处理工艺。

这包括分离和精制过程。

通过离心等分离技术可以将菌体与培养液分离开来。

然后,通过蒸馏、浓缩和结晶等精制工艺,可以得到纯净的木腐菌发酵产物。

总之,木腐菌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合理的培养条件和严格的操作控制。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提高木腐菌的生长速度和产物产量,为木质素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

桑黄菌栽培条件及室内袋料栽培关键技术一、栽培条件(一)营养桑黄是一种木腐菌,其营养以碳源和氮源为主,最适碳氮比为20:1,同时辅以少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栽培中桑黄菌原料来源广泛,大多数阔叶树及桑枝、杜仲枝木屑、中药材植物提取废渣,加适量的麸皮即可作为培养料。

(二)温度桑黄菌属于高温型药用菌,菌丝在15~32℃的温度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出菇温度在15~35℃,最适出菇温度为25~28℃,温度低于15℃、高于35℃均不利于桑黄子实体生长。

温度过高,子实体容易感染霉菌,产量低或生长停止;温度低于15℃时,子实体形成缓慢或不产生原基。

(三)水分及湿度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含水量应为60%~65%,子实体生长期空间相对湿度应为 85%~95%。

(四)光照桑黄菌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照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的生长需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透光度30%~50%),最适合的光照强度为300lx。

(五)空气桑黄菌菌丝生长对空气无特殊要求,但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空间氧气不足不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发育。

(六)酸碱度袋料栽培菌袋培养基pH在 5.5~6.5 为宜。

二、栽培技术要点(一)栽培季节自然条件下桑黄子实体发生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陕南在每年8~10 月为集中盛产期。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陕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要求当年 2 月中下旬制袋,3~4 月栽培菌袋养菌管理,5~10 月出菇。

(二)栽培方式目前,国内桑黄栽培方式是室外阴棚木段埋畦栽培、阴棚袋料立式栽培和室内层架式栽培等。

其中室内层架式栽培相对栽培环境条件易控,空间利用率高,不易造成污染,推荐使用。

(三)室内出菇架规格出菇架长 2.5m、宽 1m,搭 3~4 层,层间距 40cm,底层距地面15~20cm,每个出菇架每层纵向隔30cm加横担,后架上搭木板或电镀丝网,架子间留走道1.0~1.2m,操作方便,室内悬挂干湿温度计。

滑子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滑子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滑子菇的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1、营养。

滑子菇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

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育料。

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育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

2、温度。

滑子菇菌丝在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

子实体在5℃~18℃间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5℃,生长缓慢,基本不生长。

3、光照。

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

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

出菇阶段需予以肯定的散射光。

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瘦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

4、湿度。

菌丝培育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

子实体形成阶段培育料含水量以75%~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

5、空气。

滑子菇也是好氧性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

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意需要;随着气温上升,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留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

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早开伞。

6、酸碱度。

培育料的酸碱度径直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ph值5~6。

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育料酸碱度一般为6~7,但经加温灭菌后ph值要下降,无须再调整ph值。

高产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滑子菇属低温变温厚实型菌类,我国北方一般采纳春种秋出,栽培时宜半熟料栽培,最好选择气温在8℃以下的早春季节,最正确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中旬。

2、选择优良菌种①品种选择。

滑子菇依据出菇温度的不同分极早生种(出菇适温为7℃~20℃)、早生种〔5℃-15℃〕、中生种〔7℃-12℃〕、晚生种〔5℃-10℃〕。

菌类生长环境和条件

菌类生长环境和条件

菌类生长环境和条件菌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其生长环境和条件有着很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菌类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以及影响菌类生长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菌类的生长环境菌类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水体、空气、食物等多种因素。

其中,土壤是菌类最主要的生长环境之一。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提供菌类所需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不同种类的土壤对菌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如酸性土壤对某些菌类的生长有利,而碱性土壤则对其他菌类更为适宜。

水体也是菌类的生长环境之一,如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中都有着大量的菌类。

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值等因素对菌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菌类,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风速等都会影响空气中菌类的分布和生长。

菌类的生长环境还包括食物,菌类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营养来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不同种类的菌类对食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如某些菌类喜欢在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体内生长,而另一些菌类则在矿物质和无机盐中生长。

二、菌类的生长条件菌类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气、pH值等多种因素。

不同种类的菌类对这些生长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温度是影响菌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菌类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菌类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45℃,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的菌类也有所不同,如在低温下生长的菌类主要是冷凝菌,而在高温下生长的菌类则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菌类。

湿度也是影响菌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菌类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菌类的生长湿度范围为60%-90%,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菌类的生长速度更快,而在干燥的环境中,菌类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光照是影响菌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菌类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

一些菌类需要光照才能生长,而另一些菌类则需要暗处才能生长。

氧气是菌类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种类的菌类对氧气的要求也不同。

木结构的保护措施

木结构的保护措施

木结构的保护措施
防腐
木材腐朽是受木腐菌侵害的结果。

木腐菌体内的水解酶能将组成木材细胞壁的纤维素、木质素及细胞内含物分解作为养料,使木材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失去全部承载能力。

木腐菌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木材含水率高于18%;温度在2~35C的范围内;有氧气供应。

如能去除其中之一,即可防止腐朽。

中国有千年不烂井底木的古话,是说明木材在水中缺氧而不腐。

木结构与人类生活分不开,温度和氧气无法排除,只能将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即使其处于干燥状态,防止木腐菌的侵蚀。

因此,要求木结构各个部分,特别是支座节点等关键部位,要处于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即使一时受潮,也能及时风干。

故在设计木结构时,首先要考虑结构的构造防腐措施:如设置隔温顶棚的木屋盖,必须将顶棚吊在木屋架下弦下面,并使下弦底面与隔温层保持一定距离,使整个屋架位于同一温度场内。

如将隔温层置于木屋架下弦之上,则只好将屋架的支座节点砌在墙内,构成封闭的空间,以保证隔温层下面的正温度场的良好效果。

但当屋檐稍有渗漏,就能浸湿支座节点,由于处于封闭状态,难以短期风干。

木材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含水率高于18%,木腐菌就能生长,而木腐菌在繁殖过程中将要排出数倍于原来用以维持生长的水分,湿润毗邻的木材,产生恶性循环,使腐朽蔓延。

过去不少木屋架的支座节点曾因此而严重腐朽毁坏,甚至引起整个屋盖的塌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腐菌生长的三个条件
木腐菌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木材含水率高于18%;
2、温度在 2~35℃的范围内;
3、有氧气供应。

如能去除其中之一,即可防止腐朽。

中国有“千年不烂井底木”的古话,是说明木材在水中缺氧而不腐。

木结构与人类生活分不开,温度和氧气无法排除,只能将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即使其处于干燥状态,防止木腐菌的侵蚀。

因此,要求木结构各个部分,特别是支座节点等关键部位,要处于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即使一时受潮,也能及时风干。

故在设计木结构时,首先要考虑结构的构造防腐措施:如设置隔温顶棚的木屋盖,必须将顶棚吊在木屋架下弦下面,并使下弦底面与隔温层保持一定距离,使整个屋架位于同一温度场内。

如将隔温层置于木屋架下弦之上,则只好将屋架的支座节点砌在墙内,构成封闭的空间,以保证隔温层下面的正温度场的良好效果。

但当屋檐稍有渗漏,就能浸湿支座节点,由于处于封闭状态,难以短期风干。

木材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含水率高于18%,木腐菌就能生长,而木腐菌在繁殖过程中将要排出数倍于原来用以维持生长的水分,湿润毗邻的木材,产生恶性循环,使腐朽蔓延。

过去不少木屋架的支座节点曾因此而严重腐朽毁坏,甚至引起整个屋盖的塌倒。

埋入土中的木电杆或木桩,在土层表面上、下一个区段内,被土中的水分侵湿,又有氧气供应,所以遭致腐朽。

深埋于土中的部分不腐的原因是缺氧。

地表以上较高部分不腐的原因是缺水(即含水率低于18%)。

因此,对于经常受潮或间歇受潮的木结构或构件,以及不得不封闭在墙内的木梁端头或木砖等,都必须用防腐剂处理以防木腐菌繁殖生长。

防腐剂是由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品配制的,分水溶性、油溶性、油类及浆膏等几种。

对于经常受潮的木构件,宜采用属于油类防腐剂的混合防腐油,也称蒽油,由煤杂酚油(即木材防腐油)和煤焦油配制,遇水不易流失,药效较长。

提示大家:沥青在外观上呈黑色粘滞状,与蒽油类似,常被误用作防腐剂。

但沥青只能防水而不能防腐,用沥青涂在未经干燥的木材上,则适得其反,阻碍了木材的风干。

不同的树种木材,由于细胞的内含物不同其耐腐性也有差别。

马尾松、桦木等即属于耐腐性差的树种。

对于同一树种的木材,边材较心材易腐,所以边材所占比率较大的树种,其耐腐性也较差。

当采用这些树种的木材制作木结构时,均应用防腐剂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