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绪论(王力本)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六)使用原则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

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

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

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

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

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

二、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主要讲授古代汉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及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

古代汉语(王力)课文全文翻译,原文对照(考研必备)第一单元目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二单元目录战国策《冯缓客孟尝君》《赵威后顺齐使》《江乙对荆宣王》《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第三单元目录论语学而为政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战于郎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诚意第四单元目录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齐桓公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夫子当路于齐》《许行》《攘鸡》《陈仲子》《奕秋》《舜发于畎畞之中》第五单元目录墨子非攻老子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疱丁解牛胠箧百川灌河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运斤成风曹商使秦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第六单元目录诗经〔国风〕关雎卷耳桃夭苤苢北门静女柏舟墙有茨相鼠氓木瓜黍离君子于役风雨伐檀硕鼠鸨羽蒹葭黄鸟无衣月出七月〔小雅〕节南山〔大雅〕公刘〔颂〕噫嘻第七单元目录楚辞离骚山鬼国殇哀郢卜居渔父第八单元史记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

及庄公即位[7],为之请制[8]。

公曰:“制,岩邑也[9],虢叔死焉[10],佗邑唯命[11]。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3]。

君将不堪[4]。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5]?”对曰:“姜氏何厌之有[6]?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8],蔓难图也[9];蔓草犹不可除[10],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11],子姑待之[12]。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一 绪论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一  绪论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书面语。

语言有口语的形式,也有书面语的形式。

口语一发即逝,不能传于异时,留于异地。

书面语可以借助文字等手段传下来。

古代没有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我们对古人口语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但借助古书,我们可以知道古书面语的情况。

所以说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古代汉语主要是指书面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

一是六朝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古白话。

古白话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古代汉语如何演变成现代汉语,古白话是很重要的资料。

唐代的禅宗语录、变文,宋代的理学语录(如《朱子语录》)、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道白、白话碑文(元代使用八思巴文,译为汉语一般就是白话),明清时期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属于古白话系统。

古白话也有不好懂的地方,如白居易诗:“长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都是儿”。

这里的“儿”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来理解,这诗就不通了。

实际上这里的“儿”是特指女孩子,唐代妇女也自称“儿”。

有些古白话如果没有深入研究,要清楚其含义还是相当困难的。

不过相较于文言文而言,古白话与现代汉语毕竟更为接近,如果有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基础,要读懂古白话还是比较容易些。

因此古白话一般不作为古代汉语这门的主要研究对象。

那么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缩小到了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第一个系统:文言文。

文言文的范围很广,从先秦到近代都有,现代还有一些浅近的文言文。

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唐宋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而写的古文,也是文言文。

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也都是文言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总之,古代汉语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书面语,即文言文。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第一册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上古汉语书面语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最新]王力现代汉语教材一

[最新]王力现代汉语教材一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一(一)绪论部分1. *△什么是古代汉语?2.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3.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二)*文字部分1. *△六书与三书2. *”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3. *△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4. *△古今字5. 异体字6. *繁简字(三)△音韵部分1. 《诗经》的用韵2. *△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3. *△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4. *古音通假的条件(四)*词汇部分1. *△古今词义的变化2. *△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 同义词及其辨析(五)语法部分1. 古代汉语的词类2. *△词类活用3. *△句子成分的次序4. 句子成分的省略5. 双宾语6. △非支式7. 被动式8. *判断句的发展9. *△虚词的解释方法10. 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六)*诗律部分1. 诗体的分类2. *△近体诗的格律特点(七)古书注解部分1. 古书注解的产生和发展2. *△古书注解的类型3. 古书注解的内容4. *△古注中的一套术语5. *正确地利用古注(八)*△文选部分1. 精析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作品一百篇(章)(主要选自《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战国策》、《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

)2. 精析汉末至宋代的各体诗歌二十首(九)古书句读部分1. 古书句读的基础知识2. *白文标点的操作要点(十)古文今译部分1.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2. 古文今译歌诀(十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 *△工具书最通行的排检法2. *最常用的字典辞书3. 使用字典辞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部分1. *避讳2. *委婉语和礼貌式3. *古文的文体4. 古人的姓氏、名、字、别号、谥号5. 古代职官名6. 其他(十三)小论文写作解决的办法: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

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

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

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标点翻译古文
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 舍以宿。夜分,而闻鼔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
右,尽报弗闻。乃召师涓而告之曰:“有鼓新声
者,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
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静坐抚琴而写之。
师涓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一
宿习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
古 代 汉 语
选用教材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
中华书局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 博士学位。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 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 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 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 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 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 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 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 弑灵公。(左· 宣4)
种语言现象。
2.注重两个联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
普通话和方言联系
3.注重三个结合
文选(感性)与通论(理性)的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知识学习与思考练习的结合
避免以今律古,切
忌囫囵吞枣,自以 为是。 如下帧示例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先秦两汉 上古——周秦两汉 中古——魏晋至五代 近古——宋元明清(在三期基础上可细化为五期)
2.古汉语书面语言的两个分支
言文一致——言文不一致——言文对立——古白话诞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 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世历 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文言文
古 代 汉 语
书面语
如唐曲子词,唐变文(演唱佛经故事), 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
3.晋灵公不君 4.齐晋鞌之战 5.冯谖客孟尝君 6.触龙说赵太后
7.论语若干章
8.有子之言似夫子 9.大同
(二)学习方法
1.树立历史发展观
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都是发展
的,不能只从共时的、平面的角度去认
识和看待音读、词义、语法结构等语言
现象。应从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各
习之,遂去之晋。(韩非子· 十过)
谢谢大家!
初一:刚一开始。非农历月份第一天。
引:后退。非引导。
次:临时驻扎。非差一等的。
江:长江。非泛指江河。
等:用于名词后表示多数,非等待。
四 参考书目
(一)基本书目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2.许嘉璐《古代汉语》, 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
通 论 目 录
绪 论 五 六 七 八 古书注解 修辞方式 音韵 诗词格律
一 文字
二 词汇
三 工具书 四 语法
2.文选
文选提供感性材料,是 古汉语课的出发点,也 是归宿点。讲读内容侧 重在语言知识。 以先秦 两汉散文为主,适当照 顾唐宋和后世散文。
第一学期重点讲授篇目
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扩大书目-1
古代汉语读本
古文字学导论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唐兰 齐鲁书社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梁东汉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 甲骨文选读 经本植 四川教育出版社
李圃 华东师 大 出版社
汉字例话
左民安 中国青年出版社
阅读书目-2
音韵学初步 汉语音韵学常识 王力 商务印书馆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华书局 唐作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2.阅读只有简单注释的文言文或没有注释的
浅近文言文,从而比较准确地解决教学研究工
作过程中遇到的古汉语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 课程内容
由通论和文选两部分组成。 1.通论 通论部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 韵、修辞、工具书等。语法占通论总时数 的40%弱,文字、词汇占40%弱,音韵及其 他可占20%强。语法是基础,词汇是关键。
二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本课程为中国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是语言类的工具课。
(二)目的
1.培养阅读和理解古书的能力,以批判地继 承古代文化遗产; 2.丰富了解和研究现代汉语,提高现代汉语 的分析运用能力和现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琴瑟和鸣,琴瑟不调,断弦,续弦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绪 论
一 古代汉语及学习对象 二 性质、目的与任务 三 内容和学习方法 四 参考书目
一 古代汉语及其学习对象
(一)释名
古代华夏(汉)民族的语言(书面语言)。 应注意两个问题: 1.时限与分期 (1) 时限(原始汉语上限是?) 史前——书面语言之前的汉语,或称原始汉语 上限殷商武丁时期,下限五四 /鸦片战争 远古——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2) 分期
染指
染鼎 染鼋 染毫染翰 学习 Fra bibliotek劳 董事
鼓掌 款待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拊手 → 额手 → 鼓掌、拍手
九疑既宾,三湘款服。
不刊之论
不能赞一辞 有天之赞,有民之助。
以防止水
吉人天相
华佗再见
信大义于天下
(三)任务
能借助工具书 1.阅读白文(没有标点和注释的文言作品)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丁声树
古汉语词汇学
训诂学 古汉语修辞常识 古代文体常识 中国语言学史
赵克勤
郭芹纳
商务印书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克勤 河南人民出版社 许嘉璐 北京出版社 王力 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古代汉语?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 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 的要求是什么? 3.文选和通论结合起 来学习有什么好处。

代宗又引一大白山人来见和尚,曰:“此山人甚有见知。” 师问:“解何艺业?”代宗曰:“识山,识地,识字,解算。” 和尚借问:“山人所住是雌山,是雄山?”山人久而不答。又问: “识地不?”山人曰:“识。”师则指殿上地曰:“此是何地?” 山人曰:“容弟子算,方得乃知。”又问:“识字不?”对曰: “识。”师向地上划作“一”字,问:“此是何字?”对曰: “此是‘一’字。”师曰:“‘土’上著‘一’字,是‘王’字, 是什摩‘一’字!”又问:“解算不?”对曰:“解。”师曰: “三七是多小?”对曰:“和尚弄弟子,三七二十一。”师曰: “却是山人弄贫道。三七是十,唤作二一,岂非弄贫道?”又问: “山人更会何业?”山人曰:“更有,实不敢对。”师曰:“纵 汝总解,亦不足贵。”师却请代宗曰:“问山不识山,问地不识 地,问字不识字,问算不解算,何处引得这个朦汉来?”代宗向 山人曰:“朕虽有国位,未为宝;和尚是真宝。”山人曰:“陛
古白话 口
唐宋以来在北方白话为基 础上形成的与时代口语接 近的新的书面语。
语 ————— 已消失
(二)古汉语课程的学习对象
古汉语课的学习对象不
是两个分支中的古白话, 而是文言文,即上古文 学语言和历代仿古的典 范作品,尤以前者为主。 原因:古白话随时代口 语变化,隔膜不严重。 如禅宗语录中的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