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P12)2、爬坡车道: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P72)3、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6、横向超高:为减小或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9、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10、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11、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3、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14、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15、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

16、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简答题(选择题)1、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答:(1)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

(2)行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道路勘测设计 要点归纳

道路勘测设计 要点归纳

道路勘测设计要点归纳道路勘测设计要点归纳第一章绪论公路运输的优势:(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满足各种运输的需要;(2)能深入各处直达运输,受国家交通设施的限制较小,中转环节少,时间快,货损少,铁路只能在固定的线上运输,铁路在整个运输网起“线”的作用,而公路运输可深入偏远山区,是“面”的运输,是运输网中的血脉;(3)公路运输是发展生产,为国防及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4)公路运输投资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5)和铁路、水运相比,单位运量小,运输成本偏高是其缺点,但随着汽车的改进,公路标准的提高,组织管理的改善,这些缺点会逐渐克服而更能显示出公路的优点。

技术标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

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处的实际汽车数。

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通行能力亦称道路的交通容量,是指以正常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并保证行车舒适,车流无阻碍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

交通密度:某一单位时间在单位路段上的车辆数。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汽车行驶对道路的要求: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道路线性设计的保证措施:1.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车①不翻车,②倒溜或侧滑。

2.快速:评价运输效率的指标是汽车运输生产率(吨公里/小时)和运输成本(元/吨公里),车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车速,就需要充分发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

3.舒适:线性设计时需要平纵线形的合宜组合,采用符合视觉舒顺要求的曲线半径,注意线形与景观的协调,沿线的植树绿化等。

4.经济:线型需便捷,车速的起伏要较少,耗油省。

5.畅通:行车不受或少受干扰,足够的视距和路面宽度,合理的设置竖曲线,以及减少道路交叉等。

汽车行驶稳定性: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尚能保持或者很快自行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致发生丧失控制产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

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 大型车2.0 拖挂车3.0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笔记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笔记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笔记一、引言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查、交通流量测算等。

二、地形测量1. 概述:地形测量是确定道路沿线地面高程、坡度和曲率等参数的过程。

2. 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PS测量法和激光测距法。

3. 量测内容:地形测量需要测量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高程数据,并制作高程图和剖面图。

三、地质勘查1. 概述:地质勘查是为了了解道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合适的基础处理和路基施工方案。

2. 勘查内容:地质勘查需要采集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石种类和地下隐患等信息。

3. 勘查方法:地质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钻孔、地质雷达和岩芯取样等。

四、交通流量测算1. 概述:交通流量测算是为了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和确定车道数量等,以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2. 测算方法:交通流量测算常用的方法包括交通观测、交通计数和交通模型等。

3. 测算指标:交通流量测算的指标包括交通流量峰值、车道利用率和交通速度等。

五、道路几何设计1. 概述:道路几何设计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安全、顺畅和经济等要求,制定合理的道路线形、横断面和纵断面。

2. 设计要素:道路几何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曲线半径、超高、坡度和路段长度等。

3. 设计原则:道路几何设计的原则有平缓和合理的坡度、充足的减速和加速带以及适当的安全设施等。

六、排水设计1. 概述:排水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在降雨等天气条件下能够及时排走积水,保障道路运行安全。

2. 设计要点:排水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排水沟、雨水管道和设立合适的水流方向等。

3. 设计标准:排水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包括雨水流量计算、排水沟断面尺寸和污水排放等。

七、路基与路面设计1. 概述:路基与路面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平整度,提供舒适和安全的通行条件。

2. 设计要素:路基与路面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路基土的厚度、路面层结构和材料的选取等。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20151、设计速度: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3、行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4、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7、合成坡度: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13、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14、服务水平: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如:在路中心划线或设置高出路面的明显标志带,强调“各行其道”、“靠右边走”、“转弯鸣号”。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总结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总结

道路勘察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道路勘察设计是道路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在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总结一些道路勘察设计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二、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道路勘察设计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调查: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2. 岩土勘察:对基岩和土壤的性质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确定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从而为道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3. 地质灾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陷等)对道路建设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三、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道路勘察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交通流量统计: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峰值以及交通流线的走向,为道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 车辆类型调查:调查不同类型的车辆(如轿车、货车、公交车等)在道路上的比例和行驶速度,以确保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3. 交通事故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交通事故数据,了解道路现有问题和风险点,为道路设计的改进提供基础。

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道路勘察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包括以下内容:1. 大气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扬尘、空气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2. 水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如水体的排放和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环境评价:评估道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植被破坏、野生动物迁徙受阻等,并提出保护和修复方案。

五、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要求,包括:1. 路网布局:根据地区交通需求,合理布局道路网,确定主干道、支线道和次干道等各级道路的位置和数量。

2. 路段设计:根据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横断面设计、道路标线和标牌设置等。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梳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知识梳理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道路运输的作用(5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公路:机动灵活、点对点2.道路功能与分级(1)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

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2)道路分级公路分级分类标准——适应交通量(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高速、一级、二、三、四级(车速:最高120km/h,最低20km/h、路面宽度:3.75m,3m)城市道路分类:快速、主干、次干、支路设计年限:20年(快速、主干)、15年(次干)、10年~15年(支路)3.道路设计控制(1)自然条件(地形决定选线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指自然坡度在30以内,微丘地形指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 以下;山岭重丘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上。

(2)交通特性设计车辆分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设计车速: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指标——设计车速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交通量: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顺序排列,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通行能力:基本(理想)〉,可能(实际)、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相关](3)道路网与红线规划公路网系统特性:1)集合性;2)关联性;3)目标性;4)适应性公路网的典型结构形势:a)三角形;b)棋网形;c)并列形;d)放射形;e)扇形;f)树杈性;g)条形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c)自由式;d)混合式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或路幅宽度。

道路勘测设计必背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必背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必背知识点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准确位置。

2.平面坐标:平面坐标是指在某一平面上,利用笛卡尔坐标系的x和y轴表示点的坐标,常用于道路勘测设计中。

3.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面的形状、地势、高低起伏等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沼泽等。

二、勘测测量知识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指对道路所在地区地势、地貌等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控制点测量等。

2.交通流量测量:交通流量测量是指对道路上机动车辆、行人等交通流量进行测量和统计的过程,用于确定道路的设计需求。

3.地下管线调查:地下管线调查是指对道路勘测区域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和标记,以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损坏。

三、设计原理与要求1.道路等级设计:道路等级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承载能力,将道路按照等级划分,并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

2.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线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设计要素。

3.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上应设置的交通标识和道路标线。

4.排水设计:排水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的纵、横断面形状和地形特征,设计排水系统以防止道路积水和冲刷。

五、环境保护与设计1.生态环境保护:在道路勘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道路周边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2.噪声与振动控制: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宁和生活质量。

3.空气质量保护:道路勘测设计要考虑减少机动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六、设计报告与成果交付1.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是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文档,包括项目背景、设计原理、设计计算和建议等内容。

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道路勘测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监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页城市道路分类规定设计程序有三种各种设计程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如下设计车速行驶速度道路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V/C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交通量规划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行车轨迹平面线性三要素汽车行驶阻力包括横向超高横向力系数横向附着系数圆曲线设计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第二页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回头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最大半径圆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缓和曲线(三个假设)缓和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汽车动力性能动力因数调整系数汽车的动力因数常见的几种车速合成坡度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合成纵坡行车道路拱第三页公路路幅公路分隔方式整体式断面的路幅构成分离式断面机动车道宽度中间带路肩硬路肩土路肩加宽原因平曲线加宽标准加宽缓和段超高渐变率横净距行车视距视距曲线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道路建筑限界净高净宽路基土石方调配挖方经济运距运行速度临界标高展线方式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方向岛分隔岛交织角环道的宽度标高计算线网基本车道数:简答题第四页各种设计程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如下服务水平划分指标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轨迹在几何性质上的特征汽车行驶须具备何种条件,对路面有什么要求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平面设计中有哪几种控制半径,如何使用第五页缓和曲线长度及A值的确定平面要素组合类型缓和曲线的作用断链汽车行驶条件分析(如何提高汽车的效率)汽车的制动性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规定如下最大纵坡的确定(有哪些指标,为什么这样控制)高原纵坡折减第六页平总线型组合基本要求路肩作用加宽过渡段的长度超高过渡方式过渡方式评价爬坡车道设置原因行车视距分类第七页建筑限界的边界线确定原则:路基土石方调配原则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变速车道的形式: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的原因辅助车道平衡原则丘陵区路线布设原则试卷填空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规定设计程序有三种,即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各种设计程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如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对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设计车速:又称计算行车速度 , 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 ( 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 ) 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

行驶速度: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根据道路沿途的地形条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以及自身的驾驶技术实际采用的速度 。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某一路段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辆/小时 )。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某一路段可以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可能通行能力是由于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V/C :每一级服务水平相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其值小的时候最大服务交通量小,车流运行条件好,相应地服务水平就高;反之,其值大时,服务交通量大,车流运行条件差,服务水平也低。

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服务水平二级二级三级三级无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普遍计量单位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

规划交通量: 也称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不宜直接用于道路几何设计。

设计小时交通量: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行车轨迹:行驶过程中车轮在路面所留下的痕迹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汽车行驶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横向超高:为了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把平曲线路面做成内侧高、外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

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上的横向力。

横向附着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附着力圆曲线设计半径R=)(i h h 2127+ϕV,)()(12712不设超高时i V R -=μ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的超高和横向摩阻系数时,能保证汽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最小半径。

回头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回头曲线是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最大半径:《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圆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2a Rtg T =,R a L 180π=,)12(sec -=a R E ,L T J -=2缓和曲线的性质(三个假设)①汽车是等速行驶②驾驶员匀速转动方向盘③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ϕ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φ=k ϕ(rad )缓和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R L S 6479.280=β,2S L q =,R L p S 242=,q a tg p R T ++=2)(,S L R a L 2180)2(0++=πβ,R ap R E -+=2sec )(,L T J -=2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真空吸引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 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滚动阻力:轮胎表面于路面之间的摩阻滑移,轮胎橡胶在接触表面处的弯曲变形,车轮滚过路表面突出的石子或不平整的破碎路面,车辆从道路的低洼处爬出,推动车轮通过砂、雪或泥地,在轮、轴和组合器轴承处以及变速齿轮中的内部摩阻等坡度阻力: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车辆受到其重量平行于坡面的分力的作用 惯性阻力: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距 汽车动力性能:表示汽车行驶所具有的爬坡力、行驶速度以及加减速性能。

动力因数调整系数:即考虑海拔及荷载影响系数汽车的动力因数(D ):表示某型汽车在海平面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常见的几种车速:1)道路条件一定时的最高车速:是指在良好的路面上,稳定行驶的汽车能达到的最大车速; 2)最小稳定车速:即临界车速,是汽车行驶行的极限最小车速3)最高车速:是指油门全开,汽车满载(不带挂车)在平整坚实的水平路段上,以直接档稳定行驶的最大速度。

合成坡度:由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 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成纵坡: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 路拱:路面从中间向两边倾斜的横向坡度公路路幅: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公路分隔方式:一种是用等宽同高的分隔带分隔,叫做整体式断面;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分隔,称为分离式断面整体式断面(不设分隔带)的路幅构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

分离式断面:少了中间带,多了土路肩机动车道宽度: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硬路肩:有铺装的路肩。

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在填方路段,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

土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加宽原因: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平曲线加宽标准:《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行车视距: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视距曲线:与行车轨迹相切的曲线。

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避险车道:在长陡坡下坡路段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

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路基土石方调配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挖方+借方=填方+弃方经济运距:纵向调运和借土的临界距离运行速度(行驶速度):指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正常的交通环境下,一般驾驶员驾驶汽车沿某条道路行驶时实际采取的速度。

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方向岛:又称导流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

分隔岛:用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的车流,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长条形交通岛。

交织角:指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环道的宽度应为各相交道路中最大入口宽度的1~1.2倍。

一般情况下环道宜为三车道的宽度。

当某入口右转交通量占50%或达到300辆/h时,应增辟与环道间有V形标线的导流岛分隔的右转弯车道。

标高计算线网主要采用圆心法和等分法。

基本车道数:一条道路或某一区段内,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简单题各种设计程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如下:1)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该设计程序只采用施工图设计一个阶段,由于设计阶段少,不可能对项目做大量的方案研究和论证。

该设计程序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里程短、时间紧迫的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公路建设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