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梳理3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梳理3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梳理3知识点一、选择题1.《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死后写下了“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的诗句,借以抒发内心的悲凉。

()A.长妈妈B.藤野先生C.范爱农D.徐伯荪2.下列选项与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刻画的这两位女性形象相匹配的分别是:衍太太:__________长妈妈:__________A.年轻时是“豆腐西施”,老了却尖酸刻薄,市侩俗气脸皮厚,一副“圆规”似的站姿。

B.表面理解孩子的调皮,却挑唆“我”去偷钱,迫使“我”出外求学,把孩子当成消遣的玩物。

C.知道很多规矩,睡觉不拘小节,常常“切切察察”,但“我”却对她怀有敬意。

D.无拘无束,不懂规矩,从不把事放在心上,天不怕地不怕,却又狡猾聪明地懂得躲避麻烦。

3.填空题。

(1)《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郭巨埋儿”和“________”的故事,引发了对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2)鲁迅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____________》为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来结集出版,这本书更名为《朝花夕拾》。

4.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_____)①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_____)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_____)5.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的姓名。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甲)、(乙)、(丙)三段话中提到的“她”、“他”、“他”分别指代什么人?请写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整本书阅读是中学语文研究的重点考查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学期都会给大家推荐两本必读名著。

《朝花夕拾》是大家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本重点推荐名著,与之相关的考题也在过往的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朝花夕拾》常考的知识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常见考查点1.把握作品内容。

如:书中哪些人、事、物、景是作者温馨的回忆?《琐记》一文中是否有温馨的回忆?2.理解深沉情感。

如:《狗·猫·鼠》一文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你觉得作者只是因为个人恩怨吗?3.体会XXX深厚的写作功底。

如仿写某个精彩片段。

4.品析精彩片段。

如为某个精彩片段写批注,欣赏其精妙之处。

5.对这本书阅读策略的把握。

如:对初一学生来说,《朝花夕拾》是一本难读的书,如何才能帮助同伴消除与它的隔膜呢?解答以上的阅读题,必须建立在真正阅读的基础上,化零为整,从一篇篇文章中提取出“主线”来,这对我们的思维提升很有益处。

怎么化零为整呢?大家可以画出思维导图,从看似独立的文章中寻找一条主线;还要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内涵意蕴有所了解和思考,努力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来。

知识点梳理一、分篇简介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XXX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思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浏览“老莱娱亲”和“XXX”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恶感,揭发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凉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兴趣和在三味书屋念书严厉但不乏兴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兴趣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学习知识重点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学习知识重点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归纳二一、内容精要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点知识梳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点知识梳理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重点知识梳理《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作家作品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回忆性散文,共收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原题是《旧事重提》主要内容《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名著《朝花夕拾》常见考点知识梳理

名著《朝花夕拾》常见考点知识梳理

名著《朝花夕拾》常见考点知识梳理月考临近《朝花夕拾》作为初中阶段必读书目重要知识点须努力背记!今天思思老师整理了《朝花夕拾》常见考点知识梳理一起来学习吧!朝花夕拾常见考点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01《朝花夕拾》知识梳理七年级必读书目

01《朝花夕拾》知识梳理七年级必读书目

《朝花夕拾》一、阅读规划(仅参考)《朝花夕拾》共十篇内容,这十篇内容可以按主题划分三类:一类是怀念师长故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一类是追忆旧时生活:《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五猖会》;一类是讽刺丑陋现象:《二十四孝图》、《狗•猫•鼠》、《无常》、《父亲的病》。

利用三周时间按主题去阅读,规划如下:二、知识梳理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以“鲁迅”为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考点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七上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一)知识梳理【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作品详情】《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内容导图】【人物分析】《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朝花夕拾》知识点梳理

《朝花夕拾》知识点梳理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是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题目解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小引》解说:《朝花夕拾》,“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中年以后回忆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原载于《莽原》杂志。

三、写作背景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以后了。

——《小引》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执政府屠杀人民群众造成“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严厉抨击教育当局和北洋政府,被免去教育部的职务后又遭到北洋政府的秘密通缉,他不得不在北京各外国医院辗转避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任教,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五篇散文。

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整理及练习篇
一.初三语文名著阅读考查内知识点梳理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书内容(概括内容、对其评价)、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二.名著阅读知识梳理:
《朝花夕拾》
1.作者简介:
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全书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

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它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答案:百草园、无常、收集图书、描绣像、二十四孝图、山海经、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答案:衍太太、父亲的病、琐记、同一门的邻居、和蔼、虚伪自私、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答案: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1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学医期间,藤野先生对他的教导与关爱。

同时也叙述了作者因受到日本所谓“爱国青年”的歧视侮辱,从
1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1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1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5)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16)《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7)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18)《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19)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分别是: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

②.学生会干事诬陷“我”抄答案。

③.与日本学生一起看电影(幻灯片)。

20)“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21)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22)“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2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24)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5).《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6)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