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

合集下载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都是利用某些物质的性质作为参照物,来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标法1. 定义内标法又称为内标准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内标物),与待测物同时经历同样的处理过程,通过内部比较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内标法中,加入的内标物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内标物被共同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其信号比值可以用来消除仪器响应波动、操作误差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 应用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二、外标法1. 定义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准法,是指在待测物质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外标),通过比较待测物与外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外标法中,加入的外标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外标被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因此其信号强度比值可以用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3. 应用外标法适用于各种简单样品(如纯化合物、溶液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方便等。

三、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1. 精密度内标法精密度高于外标法。

由于内标物与待测物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2. 灵敏度外标法灵敏度高于内标法。

由于外标与待测物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其信号强度,提高了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对于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法和外标法,我信任大部分人对于这两个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今日特地整理一下给大家认真解释一下,一起来看下吧~一、内标法: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将确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确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公式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除去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紧要的技术,是色谱分析中一种比较精准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比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确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柱所分别,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比物质,以对比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例如,在色谱法中,想知道被测样品浓度。

可以用外标法首先用待测组份的标准样品绘制工作曲线,测出各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样品浓度,绘制出标准曲线。

实际应用时,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对应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浓度。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比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比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精准进样与对比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依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精准性受进样重复性和试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试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比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内标法名词解释

内标法名词解释

内标法名词解释内标法是一种准确性更高的文献检索方法,是由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的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

它是一种文献检索和信息服务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帮助读者快速检索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

内标法是一种利用标识符(比如ISBN、ISSN)来表示一组词汇内容(如书名、作者、期刊)的方法,它将检索过程与内容本身分离,使检索过程更加有效、简易。

内标法可以将复杂的内容分解为一组不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标识码,比如ISBN号,每一部书都有一个唯一的ISBN号,可以让读者更易识别和检索书籍。

ISSN也是常用的一种内标法,它是一种用来检索期刊封面信息的编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检索期刊。

另外,还有一种称为标准通用分类法(Standard Universal Decimal Class)的内标法,它是一种综合的、分类的标识系统,它由一组号码(特定的词语、句子或概念)组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献内容和结构,以及文献间的内容联系。

总的来说,内标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文献检索方法,它能够有效的帮助读者检索信息,减少人工检索的时间,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易识别和检索书籍,使文献检索更加有效、方便。

内标法不仅仅可以用于文献检索,还能够用于图书分类、图书管理、图书推广和产品管理等。

在图书分类方面,内标法可以帮助读者分解复杂的类别,更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在图书管理方面,内标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图书馆安排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图书推广方面,内标法可以更快速检索图书内容,提升图书的可识别性;而在产品管理方面,内标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管理,提升产品的标准化。

内标法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检索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帮助图书分类、图书管理、图书推广和产品管理方面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文献检索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检索的时间,使文献检索更加方便。

内标法的发展也会为检索和信息服务的技术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一、什么叫内标法? 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一、内标法和外标法介绍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是将标准物质和样品在相同汽油中进行混合,标准物质称为内标,样品称为测试样品,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内标峰和检测峰同时出现,通过比较内标峰和检测峰的高度,或称之为峰面积比,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外标法是首先制备一个标准溶液,其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待测物质,根据含量,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样品中,然后同时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在色谱曲线上,标准溶液和检测的样品曲线应在相同的水平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峰高比来计算样品的浓度。

二、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比较
1、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精确度上的差别: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精确度存在一定差别,外标法在待测物质之间的选取和控制上要比内标法更容易,可以更容易满足更高的分析精度要求。

2、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灵敏度上的差别: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比内标法高出1-2个数量级,但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和油质组成有关,油质中含有大量未知物质,会使检测灵敏度受到限制。

3、内标法和外标法在选取上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当待检测物质在蛋白质水溶液或血清等生物体内存在时,应选用内标法;。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中。

一、内标法内标法是指在分析样品中加入指定量的内标物质,通过该内标物质与目标分析物相对稳定的对比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内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内标物质: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选择一个与其化学性质相近的内标物质,并准备好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加入内标物质:将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与待分析样品混合,使得内标物质和目标分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3.分析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和内标物质的响应信号。

4.计算:通过对比目标分析物的信号和内标物质的信号,计算出目标分析物的含量。

内标法的优点:1.消除误差:内标法可以减小仪器和环境的非特异性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小误差。

2.稳定性高:内标物质的选择通常是与目标分析物性质相似,并且具有稳定性较高的物质,可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3.方便快捷:内标法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高通量的样品分析。

内标法的缺点1.内标物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需要对目标分析物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质的情况。

2.干扰因素:如果样品中存在与内标物质相似的物质或者存在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分析结果。

二、外标法外标法是指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纯度的外部参考物质进行比对,通过浓度差异来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分析、生物学研究等。

外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外标物质:选择一个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外标物质,并准备好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建立标准曲线:根据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分别测量其响应信号,并绘制标准曲线。

3.测量样品:将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

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内标法的原理和应用内标法,即内部标准化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

它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Internal standard)来校正实际样品中的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标法的原理和应用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内标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假设:一是内标物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反应相似度高;二是内标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这两个假设,内标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通过在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内标物,使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在采样、前处理、分析等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萃取效率、色谱保持时间等都趋于一致。

通过对内标物和待测物的响应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从而消除了分析过程中的一些误差和变异性。

内标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分析:内标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生物样品测量,如血液、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通过添加内标物,可以准确校正样品分析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环境监测:内标法在环境监测中有广泛应用,如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土壤中重金属等的测定。

内标物的添加可以消除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和析出,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食品安全:内标法可以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的分析。

通过添加内标物来校正样品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4. 生物学研究:内标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

通过添加内标物,可以准确测定目标分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5. 质量控制:内标法可用于监控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通过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加入内标物,可以对仪器的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在内标法中,选择适当的内标物非常重要。

内标物应具有与待测物类似的特性,相同或相近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容易从样品中提取和检测。

此外,内标物的浓度应该远高于待测物,以确保在分析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待测物的浓度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 (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 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题是价格昂贵,而且不是每一种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都有贩售,当然,如果本钱够,你可以去订购专门替你合成氢同位素(D)取代物. 如果要自己选, 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分析物的成分了.以前曾经替人定性和定量过一阵子海水鱼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这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 我已经忘了), 所以内标就使用了几个偶数(或奇数)的不饱和脂肪酸, 像这种内标物绝不可能出现在分析物中,且性质十分相近,所以定量的结果一般误差都不会太大! 如果完全无法确定怎办? 有时候就是赌一赌啰.........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物结构中含有氯的话,就可以寻找一个化合物,而这个化合物是把其中的氯换成氟或溴,例如你可以使用2-氟联苯或2-溴联苯来当作分析2-氯联苯的内标准品. 以环境分析为例,通常在自然界中的氟及溴化物并不多, 在EPA的方法中,就经常把结构相似的氟及溴化物添加入样品中,来做为分析含氯化合物的QC样品.所以找氟及溴来取代氯原子的化合物来作为内标,基本上还算是很安全的.如果实在连上述转换一个基团的内标都找不到,那至少在选择时一定要找同一类的,分析酸就找酸当内标,分析醇就找醇当内标,直链接构分析物就不要找一个环状的化合物来当内标,分子量不要相差太大,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3.内标和分析物的滞留时间必须接近?这个说法原则上没错,因为如果滞留时间接近,它们的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所以有些分析方法会有这样的规定. 但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却出了问题, 事实上还真的碰过, 结果在更换到第三个内标准品后, 它的RT远离分析物, 反而解决了定量误差的问题!! 这个案例以后有空在来聊聊.4.内标的浓度应该是多少?除了某些分析方法会规定必须加入多少浓度的内标外,其它的就只能靠分析员自己来决定了.以我为例, 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分析方法的检量线范围,然后开始配制不同浓度的内标准品来注射入仪器中,分析完后选出一个大概是检量线最高浓度的波峰高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浓度,作为该项分析的内标浓度. 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兼顾到高低浓度的需要,一般来说,内标浓度过高除了会增加成本之外,对于低浓度的校正是会产某些程度的误差.在某些分析方法中会强制你使用内标法而不是外标法或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定量,但是如果你的基质很复杂,一针打进仪器中,结果大大小小的出来一堆波峰, 这个时候如果你又不是使用质谱作为侦测器的话,就必须考虑加大内标准品的使用浓度, 来降低内标准品的可能发生的积分误差!!5.内标准怎么配制?一旦决定了添加内标准品的浓度,就可以开始配制分析时所用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相对于测试时的小量, 分析员必须先估计你在这一批的分析样品有多少, 然后计算整个分析需要添加入多少的量,例如说妳需要大概100mL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这时就必须再加多30%以上,一次就配好整个分析要用的量! 分装或者是整瓶放到-20度的冰箱中存放,免得做到一半发觉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用完了,再重新配制一次,如果你是分析的新手, 搞不好前后两次配得不一样浓度,那就会很凄惨了…..有些领域的分析,很重视这种内标波峰的积分值是否是有一定的再现性!!转自中国色谱网,作者:cation内标与外标法的详细计算及操作方式,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不懂得网友就请自行去找找相关的文章.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1. 适合的内标准品?以前当学生时,老师给大家记忆很深的一句话:”采样员随便采,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采得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 随便分析也没关系!! 换到这里, 大概可以改成”如果分析方法的内标准品用得不适当,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做了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这种情形对于GC分析的特性而言, 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一位以GC或GC/MS为定量仪器的分析员而言, 必须有下面的认识:a. 不适当的内标准品, 即使你操作处理无误, 有可能会把原本该得到的正确结果,校正成一个错误的结果.b. 不要迷信内标准法的定量结果一定会优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现在来看看一个我这边发生的一个实际例子:案例是由于实验室的某一项分析由于注射入GC时浓度的需要,在SPE净化后需要不同的最终体积, 一是1 mL另一是10 mL, 所以在这两组中基质的干扰,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这个测试是使用空白的样品在经过SPE净化后,调整体积至所需的体积,再添加入同样浓度的分析物标准品及内标准品A, 在正常的状况下,两者分析后所得的样品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54870.50 40705.10 42811.30分析物面积6224.90 6423.80 7164.38计算后浓度649.90 ug/g 865.08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很明显的都有受到基值得干扰, 1 mL体积的样品所遭受的影响当然大于体积为10mL的样品, 但是A内标准无法把这种干扰校正回来, 所以很明显的, A对于这个分析方法,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内标准品!同样的方法, 在使用B内标准时会产生以下的数据: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66423.40 67859.40 73846.70分析物面积6224.92 6243.80 7194.38计算后浓度894.09 ug/g 859.15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的回收率都超过85%, 样品之间的误差也不大……….所以最后修改SOP, 把A换成了B !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前面我们讨论了第一个条件"适合的内标准品", 现在继续下去!!2. 要考虑分析物的组成平常的分析物一般大都是单一物质单一成分,也就是如农药中的Aldrine, 这东西当你在分析的时候,图谱上就仅仅会出现单一的一个波峰, 某些东西会有结构异构物, 如BHC会有alpha, beta, gamma及sigma等四种形式的BHC. 另外DDT也是有一系列异构物出现, 前述的那些分析物,再对内标物的选择和定量上, 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 如果是多成分分析物时, 不仅仅是内标物的选择, 甚至于选用外标或内标法定量, 都必须特别的小心!!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或食品中都会有它的踪迹, PCBs是个多成分的东西, 商业化的PCBs 多以AC1242, AC1016, AC1232.......等代号来命名, 那些数字实际上是具有意义的, 每一种类的PCBs都是多成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以DB-5或DB-1的管柱来分离, 都会获得数十支波峰, 至于多或少, 那就要看分析员的功力和仪器的设定了. 在这里我要讲的重点是, 如果今天是以内标法来分析PCBs, 所面临的问题是分析物成分不止一个, 甚至于多到三十多个.....如果你要选择内标准品,势必要选择避免会和分析物产生重迭但性质又不能差太多的内标准品, 在这个例子中, 并不见简单的事, 在USEPA 8082A的方法中对于Aroclor的分析采用外标法, 虽然外标法对于GC/ECD的检测十分不利. 但在同分析法中对PCBs Congeners( PCBs同源物,指的是单一成分PCB)即采取内标法定量, 内标准是使用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在某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到PCBs Aroclor是以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来作为内标准品定量, 之所以会使用这两种东西作为内标的原因是, 十氯联苯是PCBs中分子量最大, 滞留时间当然也是最久, 不会干扰到到其它PCBs的分析,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发现以十氯联苯作为内标准品,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AC1260或AC1254( AC1260及AC1254含氯数及分子量较接近十氯联苯) 会有较准确的结果, 但对于AC1232或1242则较差. 所以AC1242或AC1232的定量以四氯间二甲苯较适宜, 但是四氯间二甲苯的滞留时间不长( 在AC1232出管柱前面, 也因此不会干扰PCBs定量), 很容易受到基质中低分子量杂质的干扰, 这个干扰再没有前处理净化的状态下更严重, 所以类似多成分的分析物在分析研发阶段, 要采取内标或外标, 采取内标方法后要用甚么内标准品, 都必须要多方考量才可以...多成分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例如农药中的T oxaphene和Chlordane等都是......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