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常见的化学元素有氢、氧、碳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化学元素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其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目。

三、原子结构和化学键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相似性随着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在化合物中保持原子的相对位置。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四、化学反应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参与反应的物质。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比例达到一定比值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

2. 受影响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六、化学物质和能量转化1. 化学能化学能是物质的一种能量形式,是由于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破坏产生的能量。

2. 反应能反应能是指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3.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扩展形式,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七、离子反应和电解质溶液1.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以离子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反应。

2.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能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顺序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顺序

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顺序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将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1.2 原子的电荷和质量: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1.3 原子的结构:电子分布在能级上,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整体电量为零。

2. 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期、族、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等;2.2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等;2.3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周期性规律、元素间的趋势等。

3. 化学键和化合价3.1 金属键和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键;3.2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3.3 化合价的确定: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和原子价层的电子数确定。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4.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4.3 化学计量的计算:摩尔比关系、质量比关系等。

5. 酸碱中和反应5.1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5.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摩尔比关系、溶液的浓度等。

6. 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6.2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摩尔比关系、氧化态的变化等。

7. 化学平衡7.1 平衡的条件和特点;7.2 平衡常量和反应速率:反应的正反向过程的速率相等;7.3 影响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

8. 酸碱溶液的性质和中和滴定8.1 酸碱溶液的性质: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等;8.2 酸碱溶液的物质计算:浓度和滴定容量的计算。

9. 盐的性质和制备9.1 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9.2 盐的制备方法:直接取代法、酸碱中和法等。

10.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0.1 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10.2 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整理,可以帮助高三化学学生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复习,使他们能够更有条理地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化学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随着高考的临近,今年的化学全国卷也即将到来。

想要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助于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同时也是一些复杂知识的理论基础。

考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族、原子序数和基本参数,以及基本元素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

2. 化学键和物质分类化学键是指通过电子共享或转移使各种原子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作用。

考生需要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各种化学键的原理和特点。

此外还需要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

3. 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平衡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

离子方程式是指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离子和原子的简单体现,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掌握可以解决化学反应中离子生成和消失问题。

而化学平衡则是指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达到了定量比例。

考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式的平衡计算、平衡常数和焓变的计算等知识点。

4.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考生需要掌握反应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同时还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条件。

5. 酸碱平衡和电化学酸碱平衡和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又一个难点。

考生需要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值的含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同时还需要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半电池电位等知识点,能够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等内容。

6.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有机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更好地理解化学问题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以上就是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汇总。

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做好备考准备。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

化学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

何学好高考化学,在高考中不拖后腿?对此做了相关的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

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1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篇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最全面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华版)

最全面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精华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 C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之电解质溶液自编知识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之电解质溶液自编知识点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之电解质溶液(知识点)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在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叫做电解质。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强酸强碱按照程度盐弱酸弱电解质弱碱水3、思考:1)、Cu、食盐水是电解质吗?为什么?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3)、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存在形式?强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溶液中4)、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吗?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温度,促进电离。

②浓度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写出电离方程式,并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定义,纯水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乘积为K W = c(H+) . c(OH-)25℃时,K W = c(H+) . c(OH-) =实验测定,该温度下,稀溶液中都有这样的关系,即K W = c(H+) . c(OH-) =2、如果温度高于25℃时,水的电离程度,K W值。

如果确定了温度,那么就可以利用K W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1)已知常温下氯化铁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5×10-9,则此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2)已知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3,此时的氢氧化钡溶液浓度为0.05mol/L, 则此时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3、溶液的pH1)、pH的定义:因为对于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1mol/L的溶液来说,容易出现表达或计算的错误,为了方便,把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定义了pH和pOH。

计算公式:pH=—lg c(H+) pOH=—lg c(OH-) 常温下,pH+pOH=142)、溶液酸碱性的定义中性溶液c(H+) c(OH-) 常温下,c(H+) 10-7,pH=pOH=酸性溶液c(H+) c(OH-) 常温下,c(H+) 10-7,pH pOH碱性溶液c(H+) c(OH-) 常温下,c(H+) 10-7,pH pOH 3)、pH的计算0.01mol/L的盐酸溶液,pH= ;0.0005 mol/L的硫酸溶液,pH= ;0.01mol/L的醋酸溶液,pH范围是;0.0005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pH= ;0.01mol/L的氨水溶液,pH范围是;把0.01mol/L的盐酸和0.005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 把0.01mol/L的盐酸和0.01mol/L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溶液显性,其原因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mol
公式:n= 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m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 C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
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 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
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溶液
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胶体
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
胶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
-9m)
小于10
1nm-100nm(粒子
-9 ~
直径在10
10-7m)
>100nm(粒子
-7m)
直径大于10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
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
集合体
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

淀粉胶体、氢氧化
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外观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质能否透过半透

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
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