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复赛35届试卷(2018.09.22)

物竞复赛35届试卷(2018.09.22)
物竞复赛35届试卷(2018.09.22)

第35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

2018 年9 月22 日

说明: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无效。

一、(40 分)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各向同性的球体。从地球上空离地面高度为h的空间站发射一个小物体,该物体相对于地球以某一初速度运动,初速度方向与其到地心的连线垂直。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及地球大气的影响可忽略。

(1)若该物体能绕地球做周期运动,其初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v0 ,且能落到地面,求其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即速度与其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以及它从开始发射直至落地所需的时间。

已知:对于c< 0 ,240

b ac

?=?>,有

3/2

2()

b C

c c?

式中C为积分常数。

二、(40 分)如图,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一质量为m的小球;弹簧水平,它处于自然状态时t=0小球位于坐标原点O;小球可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它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初始时小球速度为零,将此时弹簧相对于其原长的伸长记为-A0 (A0 > 0,但A0 并不是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如果小球至多只能向右运动,求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和此种情形下A0 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小球完成第一次向右运动至原点右边后,至多只能向左运动,求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和此种情形下A0 应满足的条件;

(3)如果小球只能完成n次往返运动(向右经过原点,然后向左经过原点,算 1 次往返),求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和此种情形下A0 应满足的条件;

(4)如果小球只能完成n 次往返运动,求小球从开始运动直至最终静止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

三、(40 分)如图,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 AB 自由悬挂于 y 通过坐标原

点O 点的水平光滑转轴上(此时,杆的上端 A 未在图中标出,可视为与O 点重

合),杆可绕通过O 点的轴在竖直平面(即 x -y 平面, x 轴正方向水平向右)内转

动;O 点相对于地面足够高,初始时杆自然下垂;一质量为m 的弹丸以大小为v 0

的水平速度撞击杆的打击中心(打击过程中轴对杆的水平作用力为零)并很快嵌

入杆中。在杆转半圈至竖直状态时立即撤除转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1) 求杆的打击中心到O 点的距离;

(2) 求撤除转轴前,杆被撞击后转过θ(00θ≤<)角时转轴对杆的作用力;

(3) 以撤除转轴的瞬间为计时零点,求撤除转轴后直至杆着地前,杆端 B 的位置随时间t 变化的表达式

x B (t ) 和 y B (t ) ;

(4) 求在撤除转轴后,杆再转半圈时O 、B 两点的高度差。

x

O M m v 0 l

四、(40 分)Ioffe-Pritchard 磁阱可用来束缚原子的运动,其主要部分如图所示。四根均通有恒定电流I 的

y 于x-y 平面,它们与x-y 平面的交点是边长为2a 、中心在原点O的正方形长直导线1、2、3、4 都垂直

的顶点,导线1、2 所在平面与x轴平行,各导线中电流方向已在图中标出。整个装置置于匀强磁场B0 = B0k(k为z 轴正方向单位矢量)中。已知真空磁导率为μ0 。

(1)求电流在通电导线外产生的总磁场的空间分布;

(2)电流在原点附近产生的总磁场的近似表达式,保留至线性项;

(3)将某原子放入磁阱中,该原子在磁阱中所受磁作用的束缚势能正比于其所在位置的总磁感应强度B tot 的大小,即磁作用束缚势能V =| B tot |,μ为正的常量。求该原子在原点O附近所受磁场的作用力;

(4)在磁阱中运动的原子最容易从x-y 平面上什么位置逸出?求刚好能够逸出磁阱的原子的动能。

五、(40 分)塞曼发现了钠光D 线在磁场中分裂成三条,洛仑兹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对此做出了解释,他们因此荣获 19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假定原子中的价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e >0)受到一指向原子中心的等效线性回复力-m ω02r (r 为价电子相对于原子中心的位矢)作用,做固有圆频率为ω0 的简谐振动,发出圆频率为ω0 的光。现将该原子置于沿z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为方便起见,将B 参数化为2L m B e

ω= )。 (1) 选一绕磁场方向匀角速转动的参考系,使价电子在该参考系中做简谐振动,导出该电子运动的动力

学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形式并求出其解;

(2) 将(1)问中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形式变换至实验室参考系的直角坐标系;

(3) 证明在实验室参考系中原子发出的圆频率为

0 的谱线在磁场中一分为三;并对弱磁场 (即0L ωω )情形,求出三条谱线的频率间隔。

已知:在转动角速度为ω的转动参考系中,运动电子受到的惯性力除惯性离心力外还受到科里奥利力作用,当电子相对于转动参考系运动速度为v ‘ 时,作用于电子的科里奥利力为2c f m =??ωv' 。

六、 (40 分)如图,太空中有一由同心的内球和球壳构成的实验装置,内球和球壳内表面之间为真空。内球半径为r =0.200 m ,温度保持恒定,比辐射率为e = 0.800;球壳的导热系数为2-1-1-11.0010J m s K κ?=????,内、外半径分别为R 1 = 0.900m 、R 2 =1.00 m ,外表面可视为黑体;该实验装置已处于热稳定状态,此时球壳内表面比辐射率为E = 0.800 。斯特藩常量为

8245.6710W m K σ???=???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为T = 2.73K 。若单位时间内由球

壳内表面传递到球壳外表面的热量为Q = 44.0W ,求

(1)球壳外表面温度T 2 ;(2)球壳内表面温度T 1 ;(3)内球温度T 0 。 已知: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与同温度下的黑体在该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之比称为吸收比。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吸收比恒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的比辐

射率。当物体内某处在 z 方向(热流方向)每单位距离温度的增量为d d T z

时,物体内该处单位时间在z 方向每单位面积流过的热量为 d d T z

κ? ,此即傅里叶热传导定律。

r

1 R

2 R

七、(40 分)用波长为633 nm 的激光水平照射竖直圆珠笔中的小弹簧,在距离弹簧 4.2 m 的光屏(与激光水平照射方向垂直)上形成衍射图像,如图 a 所示。其右图与1952 年拍摄的首张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X 射线衍射图像(图b)十分相似。

(1)利用图 a 右图中给出的尺寸信息,通过测量估算弹簧钢丝的直径d1 、弹簧圈的半径R 和弹簧的螺距p;

(2)图 b 是用波长为0.15 nm 的平行X 射线照射DNA 分子样品后,在距离样品9.0 cm 的照相底片上拍摄的。假设DNA 分子与底片平行,且均与X 射线照射方向垂直。根据图 b 中给出的尺寸信息,试估算DNA 螺旋结构的半径R' 和螺距p‘。

说明:由光学原理可知,弹簧上两段互成角度的细铁丝的衍射、干涉图像与两条成同样角度、相同宽度的狭缝的衍射、干涉图像一致。

图b (黑色表示X 射线曝光较强。中心零级亮纹不可见,1 级亮纹刚好可见,2、3、5 级较清晰,4 级亮纹因DNA 双螺旋结构的关系“失踪”了)

八、(40 分)1958 年穆斯堡尔发现的原子核无反冲共振吸收效应(即穆斯堡尔效应)可用于测量光子频率极微小的变化,穆斯堡尔因此荣获 196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类似于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核也具有分立的能级,并能通过吸收或放出光子在能级间跃迁。原子核在吸收和放出光子时会有反冲,部分能量转化为原子核的动能(即反冲能)。此外,原子核的激发态相对于其基态的能量差并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在以E 0 为中心、宽度为2Γ 的范围内取值的。对于 57Fe 从第一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E 0 = 152.3110?? J ,-1303.210E Γ?。已知质量269.510Fe m ?=? g ,普朗克常量346.610J s h ?=?? ,真空中的光速

813.010m s c ?=?? 。

(1)忽略激发态的能级宽度,求反冲能,以及在考虑核反冲和不考虑核反冲的情形下,57Fe 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之差;

(2) 忽略激发态的能级宽度,求反冲能,以及在考虑核反冲和不考虑核反冲的情形下,57Fe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的光子的频率之差;

(3) 考虑激发态的能级宽度,处于第一激发态的静止原子核57Fe * 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能否被另一个静止的基态原子核57Fe 吸收而跃迁到第一激发态57Fe * (如发生则称为共振吸收)?并说明理由。

(4) 现将 57Fe 原子核置于晶体中,该原子核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反冲。现有两块这样的晶体,其中一块静止晶体中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原子核57Fe * 发射光子,另一块以速度V 运动的晶体中处于基态的原子核 57Fe 吸收光子。当速度V 的大小处于什么范围时,会发生共振吸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到达吸收晶体处的光子频率发生了微小变化,其相对变化为1010?,试设想如何测量这个变化(给出原理和相关计算)?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一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一) 姓名 分数 (本试卷与模拟试卷沈晨卷相同) 1.(20分)设想宇宙中有1个由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的星体1、2……N 构成的孤立星团,各星体空间位置间距离均为a ,系统总质量为M ,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N 个星体将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试问经过多长时间各星体将会相遇? 2.(25分)(1)在两端开口的竖直放置的U 型管中注入水银,水银柱的全长为h 。若把管的右端封闭,被封闭的空气柱长L ,然后使水银柱作微小的振荡,设空气为理想气体,且认为水银振荡时右管内封闭气体经历的是准静态绝热过程,大气压强相当于h 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空气的绝热指数为γ。试求水银振动的周期T 2。已知对于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γ PV =常数。 (2)在大气压下用电流加热1个绝热金属片,使其以恒定的功率P 获取电热,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金属绝对温度T 随时间t 的增长关系为4 /100)] (1[)(t t a T t T -+=。其中T 0、a 、t 0均为常量。求该金属片的热容量 C P 随温度T 变化的关系。 3.(20分)如图所示,当船舶抛锚时,要把缆绳在系锚桩上绕好几圈(N 圈),这样做时,锚桩抓住缆绳必须的力,经船作用于缆绳的力小得多,以避免在船舶遭到突然冲击时拉断缆绳,这两力比F 1:F 2,与缆绳绕系锚桩的圈数有关,设泊船时将缆绳在系锚桩上绕了5圈,计算比值F 1:F 2,设缆绳与锚桩间的摩擦因数2.0=μ。 4.(25分)速调管用于甚高频信号的放大,速调管主要由两个相距为b 的腔组成,每个腔有1对平行板,如图所示,初始速度为v 0的一束电子通过板上的小孔横穿整个系统。要放大的高频信号以一定的相位差(1个周期对应于2π相位)分别加在两对电极板上,从而在每个腔中产生交变水平电场。当输入腔中的电场方向向右时,进入腔中的电子被减速;反之,电场方向向左时,电子被加速。这样,从输入腔中射出的电子经过一定的距离后将叠加成短电子束。如果输出腔位于该电子束形成处,那么,只要加于其上的电压相位选择恰当。 输出腔中的电场将从电子束中吸收能量。设电压信号为周期T=1.0×10- 9s ,电压U=0.5V 的方波。电子束的初始速度v 0=2.0×106m/s ,电子荷质比e/m=1.76×1011C/kg 。假定间距a 很小,电子渡越腔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保留4位有效数字。计算:(1)使电子能叠加成短电子束的距离b 。(2)由相移器提供的所需的输出腔也输入腔之间的相位差。

2018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2018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 (第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附加题供选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 3.考试时间:2小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 1.2018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 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2.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A .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B .在奥运场地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C .场馆附近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 D .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 .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 .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 4.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 3)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 3和O 2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 B .O 2比O 3稳定 C .等质量的O 3和O 2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是2︰3 D .O 3与O 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6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一、填空(问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有人设想了一种静电场:电场的方向都垂直于纸面并指向纸里,电场强度的大小自左向右逐渐增大,如图所示。这种分布的静电场是否可能存在?试述理由。 2.海尔-波普彗星轨道是长轴非常大的椭圆,近日点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0.914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地日间的平均距离),则其近日点速率的上限与地球公转(轨道可视为圆周)速率之比约为(保留2位有效数字) 。 3.用测电笔接触市电相线,即使赤脚站在地上也不会触电,原因是 ;另一方面,即使穿绝缘性能良好的电工鞋操作,测电笔仍会发亮,原因是 。 4.在图示的复杂网络中,所有电源的电动势均为E 0,所有电阻器的电阻值均为R 0,所有电容器的电容均为C 0,则图示电容器A 极板上的电荷量为 。 5.如图,给静止在水平粗糙地面上的木块一初速度,使之开始运动。一学生利用角动量定理来考察此木块以后的运动过程:“把参考点设于如图所示的地面上一点O ,此时摩擦力f 的力矩为0, 从而地面木块的角动量将守恒,这样木块将不减速而作匀速运动。”请指出上述推理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的解释: 。 二、(20分) 图示正方形轻质刚性水平桌面由四条完全相同的轻质细桌腿1、2、3、4支撑于桌角A 、B 、C 、D 处,桌腿竖直立在水平粗糙刚性地面上。已知桌腿受力后将产生弹性微小形变。现于桌面中心点O 至角A 的连线OA 上某点P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令 c OA OP ,求桌面对桌腿1的压力F 1。

三、(15分) 1.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组成一体系,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墙面相连,小球做一维自由振动。试问在一沿此弹簧长度方向以速度u 作匀速运动的参考系里观察,此体系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 。 2.若不考虑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作用,则地球-月球系统可看成孤立系统。若把地球和月球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月心-地心间的距离为R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学生甲以地心为参考系,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到月球相对于地心参考系的加速度为2R M G a m =;学生乙以月心为参考系,同样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到地球相对于月心参考系的加速度为 2R m G a e =。这二位学生求出的地-月间的相对加速度明显矛盾,请指出其中的错误,并分别以地心参考系(以地心速度作平动的参考系)和月心参考系(以月心速度作平动的参考系)求出正确结果。 四、(20分)火箭通过高速喷射燃气产生推力。设温度T 1、压强p 1的炽热高压气体在燃烧室内源源不断生成,并通过管道由狭窄的喷气口排入气压p 2的环境。假设燃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质量为μ,每摩尔燃气的内能为u =c V T (c V 是常量,T 为燃气的绝对温度)。在快速流动过程中,对管道内任意处的两个非常靠近的横截面间的气体,可以认为它与周围没有热交换,但其内部则达到平衡状态,且有均匀的压强p 、温度T 和密度ρ,它们的数值随着流动而不断变化,并满足绝热方程C pV V V c R c =+(恒量) ,式中R 为普适气体常量,求喷气口处气体的温度与相对火箭的喷射速率。

第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

2018年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 2018年9月22日 一,(40分)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各向同性的球体。从地球上空离地面高度为h 的空间站发射一个小物体,该物体相对于地球以某一初速度运动,初速度方向与其到地心的连线垂直。已知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自转及地球大气的影响可忽略。 (1)若该物体能绕地球做周期运动,其初速度的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v 0,且能落到地面,求其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即速度与其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以及它从开始发射直至落地所需的时间。 已知对于2 040c b ac , 有 322()b C c =-- ,式中C 为积分常数。 二,(40分)如图,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一质量为m 的小球,弹簧水平水平,它处于自然状态时小球位于坐标原点O ;小球课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球速度为0,将此时弹簧相对于其原长的伸长记为-A 0 (A 0>0但是它并不是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如果小球至多只能向右运动,求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和此种情形下 A 0 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小球完成第一次向右运动至原点右边后,至多只能向左运动,求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和此种情形下 A 0 应满足的条件; (3)如果小球只能完成n 次往返运动(向右经过原点,然后向左经过原点,算 1 次往返) (4)如果小球只能完成n 次往返运动,求小球从开始运动直至最终静止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 三、(40 分)如图,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AB 自由悬挂于通过坐标原点O 点的水平光滑转轴上(此时,杆的上端A 未在图中标出,可视为与O 点重合),杆可绕通过O 点的轴在竖直平面(即 x -y 平面, x 轴正方向水平向右)内转动;O 点相对于地面足够高,初始时杆自然下垂;一质量为m 的弹丸以大小为v 0 的水平速度撞击杆的打击中心(打击过程中轴对杆的水平作用力为零)并很快嵌入杆中。在杆转半圈至竖直状态时立即撤除转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 (1)求杆的打击中心到O 点的距离; (2)求撤除转轴前,杆被撞击后转过θ (0θπ<< )角时转轴对杆的作用力 (3)以撤除转轴的瞬间为计时零点,求撤除转轴后直至杆着地前,杆端 B 的位置随时间t 变化的表达式 ()B x t 和 ()B y t ; (4)求在撤除转轴后,杆再转半圈时O 、B 两点的高度差。 四、(40 分)Ioffe-Pritchard 磁阱可用来束缚原子的运动,其主要部分如图所示。四根均通有恒定电流 I 的长直导线 1、2、3、4 都垂直于 x -y 平面,它们与 x -y 平面的交点是边长为2a 、中心在原点O 的正方形的顶点,导线 1、2 所在平面与 x 轴平行,各导线中电流方向已在图中标出。整个装置置于匀强磁场00B B k = (k 为 z 轴正方向单位矢量)中。已知真空磁导率为0μ 。 (2)电流在原点附近产生的总磁场的近似表达式,保留至线性项; (3)将某原子放入磁阱中,该原子在磁阱中所受磁作用的束缚势能正比于其所在位置的总磁感应强度tot B 的大小,即磁作用束缚势能tot V B μ= ,μ 为正的常量。求该原子在原点O 附近所受磁场的作用力; (4)在磁阱中运动的原子最容易从 x -y 平面上什么位置逸出?求刚好能够逸出磁阱的原子的动能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

物理竞赛模拟试题 1.试证明:物体的相对论能量E 与相对论动量P 的量值之间有如下关系: 20222E c p E += 2. 在用质子)(11P 轰击固定锂)(7 3Li 靶的核反应中,(1)计 算放出α粒子的反应能。(2)如果质子能量为1兆电子伏特, 问在垂直质子束的方向观测到α粒子的能量有多大?有关原 子核的质量如下:H 1 1 ,1.007825;He 42,4.002603;Li 7 3, 7.015999. 3. 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基态氢原子碰撞。问可能发生非弹性碰撞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如果速度较大而产生光反射,且在原速度方向和反方向可以观察到光。问这 种光的频率与简正频率相差多少?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 ,电离能 J eV E 181018.26.13-?==。 4. 如图11-136所示,光滑无底圆筒重W ,放两个重量均为G 的光滑球,圆筒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且r

2013年天原杯竞赛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8开

2013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23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Sn-119 Hg-201 Pb-20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描述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为粮食增产,多施高效化肥、农药 B.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大力推广新型材料 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 2、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下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关系属于并列关系 3、过氧化氢是常见的过氧化物,下列物质也属于过氧化物的是( ) A.MnO 2 B.CaO 2 C.NO 2 D.SiO 2 4、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石灰)、 荻灰(草木灰)等分煎合……"可去黑痣.起到食肉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 A.碳酸钙 B.熟石灰 C.碳酸钾D.苛性钾 5、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6、取4份等质量的KClO 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nO 4、MnO 2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同物.测定结果如下: 已知m1>m2>m3,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KClO 3分解制氧气 B.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m1<m2<m3 C.KMnO 4是KClO 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D.不加入其它物质时,KClO 3未发生分解反应 7、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8、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燃烧 B.爆炸 C.颜色发生了改变 D.状态发生了改变 9.将硅粉与镁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强热,得到一种暗蓝色的化合物.将此化合物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气体,并伴有爆炸声与火光.此过程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B. C. D.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1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都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11、如上右图下列CO 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12、某同学想要知道10g 食盐的体积,他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将食盐放入空量筒中,观察表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B.将食盐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观察液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C.将食盐放入装有沙子的量筒中,观察表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D.将食盐放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观察液面对应刻度的变化 13、3种无色溶液,溶质分别为硫酸铵、氯化钠和碳酸钾.3位同学设计的鉴定方案如下: 甲:各加入少量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钾.然后向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无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 乙:各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加热,的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然后向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有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无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钾 丙:各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有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铵,然后向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无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钾 A.只有甲 B.甲和乙 C.乙和丙 D.甲和丙 14、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 A.CaCl 2 B.AgNO 3 C.HCl D.Na 2CO 3 15、将5.4g 金属铝投入一定量的混合盐溶液中,反应后可得到36.0g 金属单质(无气体产生).则原混合盐的组成可能为: ( ) A.Pb(NO 3)与2Hg(NO 3)2 B.Fe(NO 3)2和Zn(NO 3)2 C.AgNO 3与Cu(NO 3)2 D.Sn(NO 3)2与Mg(NO 3)2 二、填空题 16、(4分)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标号)A.牛奶 B.大米 C.蔬菜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标号)A.橡胶手套B.棉布围裙 C.塑料保鲜膜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17、(6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 )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18、某厂废水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H 2SO 4,需要中和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提出了两种中和方案,所用试剂的价格如下 : (1)请从经济与产物角度说明选择氢氧化钙的理由: ① ② (2)有同学建议用氨水进行中和,可以回收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 .该废水还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填标号) A.重金属污染 B.有毒物质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D.悬浮物污染 19、(5分)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 4、CaCO 3、Na 2SO 4、NaOH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组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 )种可能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 2,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20、(3分)高氯酸(HClO 4)是最强酸,现有一种不常见的氯的化合物叫做高氯酸氯,其分子中氯的质量分数为0.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1)高氯酸氯的化学式为( ) (2)高氯酸氯在室温下即发生分解,形成Cl 2、O 2和另一种氯的氧化物.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3种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6分)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 2O 2的反应产生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控制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25℃或40℃(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 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FentOn 法所用试剂H 2O 2的角度分析原因: (3)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 等于10时,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及答案 (1)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 1.试证明:物体的相对论能量E 与相对论动量P 的量值之间有如下关系: 2. 在用质子)(11P 轰击固定锂)(73Li 靶的核反应中,(1)计算放出α粒子的反应能。(2) 如果质子能量为1兆电子伏特,问在垂直质子束的方向观测到α粒子的能量有多大?有关原 子核的质量如下:H 1 1 ,;He 42,;Li 7 3,. 3. 一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基态 氢原子碰撞。问可能发生非弹性碰撞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如果速度较大 而产生光反射,且在原速度方向和反方向可以观察到光。问这 种光的频率与简正频率相差多少?氢原子的质量为×10-27kg , 电离能 J eV E 181018.26.13-?==。 4. 如图11-136所示,光滑无底圆筒重W ,内放两个重量均为G 的光滑球,圆筒半径为R ,球半径为r ,且r

(完整word)2017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二十八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一半分数) 1、2015年10月,因发现抗疟疾药青蒿素而首获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 A. B. C. D. 2、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金钢石 B、汞蒸汽 C、氯化氨 D、瓷坩埚 3、已知HClO与H2SO3都是弱酸,两者可以发生反应:HClO + H2SO3→ HCl + H2SO4,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H2SO3作还原剂 C、该反应说明某些酸具有一定的碱性 D、反应后溶液pH>7 4、垃圾应分类收集,以下物质应放置于贴有“”标志垃圾筒内的是 A、废电池 B、旧报纸 C、空易拉罐 D、过期药品 5、在命名化学物质时,如果某元素的化合价不止一种,一般我们把其中比较稳定而且常见的化合价作为标准,化合价比它高的加上前缀“高”,化合价比它低的加上前缀“亚”,以此进行区分。据此,下列物质命名正确的是 A、BaMnO4:锰酸钡 B、Na2FeO4:铁酸钠 C、Hg2Cl2:氯化汞 D、CaHPO4:亚磷酸氢钙 6、波尔多液是一种含铜杀菌剂,制作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除了水和硫酸铜外,还需 A、纯碱 B、烧碱 C、硫磺 D、生石灰 7、下列能制备氢气并能灌充小氢气球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8、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往往保持所有条件均相同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A、增加数据数量,便于总结数据变化规律 B、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对比 C、消除试剂中所含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消除偶然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误差 9、已知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消耗的酸、碱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将30mL某稀硫酸与30mL某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高△T1,保持两种溶液浓度不变,体积均改为90mL进行中和,溶液温度升高△T2,若不计热量损失,△T1与△T2的关系是 A、△T1=△T2 B、△T1=3△T2 C、3△T1=△T2 D、6△T1 =△T2 10、某溶液的溶质可能是K2SO4、KCl、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取4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进行焰色测试,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紫色 ②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体 ③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 ④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最终确定该溶液中仅存在K2SO4、KCl、Na2CO3三种溶质。请分析.该同学只需完成上述哪两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建立分子学说,他提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两个密闭容器,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8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卷及答案

第28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卷及答案

第28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5 分) 所示的电阻丝网络,每一小段电阻同为r ,两个端点A 、B 间等效电阻R 1=r 209153若在图1网络中再引入3段斜电阻丝,每一段电阻也为r ,如图2 所示,此时A 、B 间等效电阻R 2=r 3 2 2.右图为开尔文滴水起电机示意图。从三通管左右两管口形成的水滴分别穿过铝筒A 1、A 2后滴进铝杯B 1、B 2,当滴了一段时间后,原均不带电的两铝杯间会有几千伏的电势差。试分析其原理。图中铝筒A 1用导线与铝杯B 2相连;铝筒A 2用导线与B 1相连。 解答:本装置的几何结构尽管十分对称,但由于空气中离子分布及宇宙射线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铝筒A 1、A 2的电势会略有不同。譬如,A 1的电势比 A 2高,由于静电感应,使A 1上方的水滴带负电,A 2上方的水滴带正电,带电 水滴分别滴入下方的铝杯后,使B 1杯带负电,由于B 1与A 2用导线相连,又使 A 2电势进一步降低,同理A 1电势则进一步升高,这又使A 1上方的水滴带更多 的负电,A 2上方的水滴带更多的正电,如此下去,使铝杯B 2的电势越来越高,B 1的电势越来越低,最终可使两铝杯间产生几千伏的电势差。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下次实验开始时,可能A 2的电势比 A 1高,最终使 B 1的电势比B 2的电势高几千伏。但A 1、A 2因偶然因素造成的电势差因上述正反馈效应而得到 放大却是不变的。 【点评】物理系统的对称性因某种原因受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对称破缺。对称破缺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及其他许多学科里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本题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3.受迫振动的稳定状态由下式给出)cos(?ω+=t A x , 2 222204)(ωβωω+-= h A ,2 20arctan ω ωβω?--=。其中m H h =,而)cos(t H ω为胁迫力,m γ β= 2,其中dt dx γ-是阻尼力。有一偏车轮的汽车上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其中 一条的固有振动角频率为102727.39-=s ω,另外一条的固有振动角频率为 1' 05454.78-=s ω,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司机看到两条弹簧的振动幅度之比为7。 设β为小量,计算中可以略去,已知汽车轮子的直径为1m ,则汽车的运行速度 得分 阅卷 复 核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卷 1.μ子的电量q=-e(e=1.6×10-19C),静止质量m 0=100MeV/c 2,静止时的寿命τ0=10-6s 。设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为h=104m 处有一μ子以接近于真空中光速的速度垂直向下运动。 1)、试问此μ子至少应有多大总能量才能到达地面?2)、若把赤道上空104m 高度范围内的地球磁场看作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0-4T ,磁场方向与地面平行。试求具有第1问所得能量的μ子在到达地面时的偏离方向和总的偏转角。 2. 热中子能有效地使铀235裂变,但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能量代谢较高,因此在核反应堆中石墨作减速剂。若裂变放出的中子动能为2.2MeV ,欲使该中子慢化为热中子(动能约为0.025eV ),问需经过多少次对撞? 3. 半径为R 、质量为M 1的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M 2的重 物分别用细绳,AD 和ACE 悬挂于同一点A ,并处于平衡,如图11-205所示,已知悬点A 到球心O 的距离为L ,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摩擦,试求悬挂圆球的绳AD 与竖直方向 AB 北 g

的夹角θ。 4. 火车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 有另一辆火车,它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度v 2作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a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有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圆柱形导热容器,将其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气温为27℃、气压为760mmHg 、相对湿度为75%时,用一质量可不计的光滑薄活塞将开口端封闭。已知水蒸气的饱合蒸气压为26.7mmHg ,在0℃时为4.5mmHg 。(1)若保持温度不变,想通过在活塞上方注入水银加压强的方法使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那么容器至少为多长?(2)若在水蒸气刚开始凝结时固定活塞,降低容器温度,当温度降至0℃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多大? 6.一个静止的竖直放置的玻璃管,长为H=23cm ,粗细均匀,开口向下,其内有一段长为h=10cm 的水银柱,把长为L 0=10cm 的空气柱封闭在管的上端。设外界大气压强p 0=1.0×105Pa ,求当管以20m/s 2 的加速度上升时,管中封闭的

2017-2018年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复赛试题(无答案)

2017-2018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二十九届天原杯) 复赛试题 (总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 32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共 42 分,每小题有 1 个或 2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 1 个不得分,漏选 1 个扣一半分数)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 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 魏伯阳 《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 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 诗》) 2.中药的煎制直接关系到其疗效。下列制备中草药汤剂的步骤中,与过滤操作类似的是 A. 浸泡 B. 煎制 C. 滗汤 D. 灌装 3.2017 年 1 月 26 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哈佛大学实验室对 液氢样本施加 4.95×10 11Pa 压力,成功制造出了金属氢,这是一 种以氢原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晶体。关于金属氢的推测错误的是 A. 与氢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制造金属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摩尔质量与氢气相同 4.“酸雨”成为当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雨水在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原本应该呈 A. 弱酸性 B. 中性 C. 弱碱性 D. 强酸性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点燃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 1-2 滴酚酞试液 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一层细砂

第十九届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一、(20分)某甲设计了1个如图复19-1所示的“自动喷泉”装置,其中A 、B 、C 为3个容器,D 、E 、F 为3根细管,管栓K 是关闭的.A 、B 、C 及细管D 、 E 中均盛有水,容器水面的高度差分别为1h 和1h 如图所示.A 、B 、C 的截面半径为12cm ,D 的半径为0.2cm .甲向同伴乙说:“我若拧开管栓K ,会有水从细管口喷出.”乙认为不可能.理由是:“低处的水自动走向高外,能量从哪儿来?”甲当即拧开K ,果然见到有水喷出,乙哑口无言,但不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甲又进一步演示.在拧开管栓K 前,先将喷管D 的上端加长到足够长,然后拧开K ,管中水面即上升,最后水面静止于某个高度处. (1).论证拧开K 后水柱上升的原因. (2).当D 管上端足够长时,求拧开K 后D 中静止水面与A 中水面的高度差. (3).论证水柱上升所需能量的来源. 二、 (18 分) 在图复19-2中,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指向纸外,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变化率/B t K ??=(K 为一正值常量),圆柱形区外空间没有磁场,沿图中AC 弦的方向画一直线,并向外延长,弦AC 与半径OA 的夹角/4απ=.直线上有一任意点,设该点与A 点的距离为x ,求从A 沿直线到该点的电动势的大小. 三、(18分)如图复19-3所示,在水平光滑绝缘的桌面上,有三个带正电的质点1、2、3,位于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C 为三角形的中心,三个质点的质量皆为m ,带电量皆为q 。质点 1、3之间 和2、3之间用绝缘的轻而细的刚性杆相连,在3的连接处为无摩擦的铰链。已知开始时三个质点的速度为零,在此后运动过程中,当质点3运动到C 处时,其速度大小为多少? 四、(18分)有人设计了下述装置用以测量线圈的自感系数.在图复19-4-1中,E 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K 为开关,L 为待测线圈的自感系数,L r 为线圈的直流电阻,D 为理想二极管, r 为用电阻丝做成的电阻器的电阻,A 为电流表。将图复19-4-1中a 、b 之间的电阻线装进图复19-4-2所示的试管1内,图复19-4-2中其它装置见图下说明.其中注射器筒5和试管1组成的密闭容器内装有某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通过活塞6的上下移动可调节毛细管8中有色液注的初始位置,调节后将阀门10关闭,使两边气体隔开.毛细管8的内直径为d .

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有答案)

复赛模拟试题一 1.光子火箭从地球起程时初始静止质量(包括燃料)为M 0,向相距为R=1.8×106 1.y.(光年)的远方仙女座星飞行。要求火箭在25年(火箭时间)后到达目的地。引力影响不计。 1)、忽略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试问火箭的速度应为多大?2)、设到达目的地时火箭静止质量为M 0ˊ,试问M 0/ M 0ˊ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光子火箭是一种设想的飞行器,它利用“燃料”物质向后辐射定向光束,使火箭获得向前的动量。求解第1问,可先将火箭时间 a 250=τ(年)变换成地球时间τ,然后由距离 R 求出所需的火箭速度。火箭到达目的地时,比值00 M M '是不定的,所谓最小比值是指火箭刚 好能到达目的地,亦即火箭的终速度为零,所需“燃料”量最少。利用上题(本章题11)的结果即可求解第2问。 解:1)火箭加速和减速所需时间可略,故火箭以恒定速度υ飞越全程,走完全程所需火箭时间(本征时间)为 a 250=τ(年) 。利用时间膨胀公式,相应的地球时间为 22 1c υττ- = 因 υ τR = 故 22 1c R υτυ - = 解出 () 1022 022 20210 96.0111-?-=??? ? ??-≈+ = c R c c R c c ττυ 可见,火箭几乎应以光速飞行。 (2)、火箭从静止开始加速至上述速度υ,火箭的静止质量从M 0变为M ,然后作匀速运动,火 箭质量不变。最后火箭作减速运动,比值00 M M '最小时,到达目的地时的终速刚好为零,火箭 质量从M 变为最终质量0M '。加速阶段的质量变化可应用上题(本章题11)的(3)式求出。 因光子火箭喷射的是光子,以光速c 离开火箭,即u=c ,于是有 2 1011???? ??+-=ββM M (1)

2019天原杯复赛真题

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二十九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共42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一半分数)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 徐宗干《咏炭》)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 魏伯阳《参同契》)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 文天祥《扬子江》)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2.中药的煎制直接关系到其疗效。下列制备中草药汤剂的步骤中,与过滤操作类似的是 A. 浸泡 B. 煎制 C. 滗汤 D. 灌装 3.2017年1月26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哈佛大学实验室对液氢样本施加4.95×1011Pa 压力,成功制造出了金属氢,这是一种以氢原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晶体。关于金属氢的推测错误的是 A. 与氢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制造金属氢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摩尔质量与氢气相同 4.“酸雨”成为当今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雨水在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原本应该呈 A. 弱酸性 B. 中性 C. 弱碱性 D. 强酸性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点燃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C. 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一层细砂 D. 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 6.质量相等的石墨和足球烯(化学式C60)所含原子数 A.前者多 B.相等 C.后者多 D.无法确定 7.有一瓶配制好的NaCl稀溶液,在实验室里敞口放置数天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二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二 一、( 24分)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个实心的大铝球加热到某温度,然后把它放在结冰的湖面上(冰层足够厚),铝球便逐渐陷入冰内.当铝球不再下陷时,测出球的最低点陷入冰中的深度.将铝球加热到不同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8次,最终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顺序数12345678 热铝球的温 55708592104110120140度t /℃ 陷入深度h 9.012.914.816.017.018.017.016.8 /cm 已知铝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3倍,设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及湖面冰的温度均为 0℃.已知此情况下,冰的熔解热. 1.试采用以上某些数据估算铝的比热. 2.对未被你采用的实验数据,试说明不采用的原因,并作出解释.

二、(20分)如图预19-4所示,三个绝热的、容积相同的球状容器A、 B、C,用带有阀门K1、K2的绝热细管连通,相邻两球球心的高度差.初始时,阀门是关闭的,A中装有1mol的氦(He),B中装有1mol的氪(Kr),C中装有lmol的氙(Xe),三者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现打开阀门K1、K2,三种气体相互混合,最终每一种气体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三个容器中气体的温度相同.求气体温度的改变量.已知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在体积不变时,这三种气体任何一种每摩尔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均为,为普适气体常量. 三、(20分)图预19-5中,三棱镜的顶角为60,在三棱镜两侧对称位置上放置焦距均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和L2.若在L1的前焦面上距主光轴下方处放一单色点光源,已知其像与对该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试求该三棱镜的折射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