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

大三古代文学复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一填空1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著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文公。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苏门四学士之一。
著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6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著有《乐章集》。
“柳氏三绝”,指宋代柳永和其兄柳三复、柳三接。
三人皆有文名,其中以柳永为最。
二名词解释1宋初三体: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为西昆体。
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作诗注意修辞,大量用典,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共5篇)

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共5篇)第一篇: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完成)大三上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备考考试时间:1月14日10:20-12:20 考试地点:学正505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20空二名词解释题5题(下定义和诠释)三简答题5题(只列条目即可)四论述题2题(列条目+举例+分析理解)五全文默写题(4选1)复习要点: 1.宋词兴盛的原因“词萌生于唐,而大盛于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词谱》)据唐圭璋《全宋词》 ,作者凡一千三百馀人,作品两万馀首“一代之文学”1)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宋词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汴京、临安、建康、成都“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2)宋词的兴盛也离不开君主的欣赏和提倡如:宋代的君主如真宗、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等,既知音识曲,能按谱填词,又刻意提倡奖掖词才。
“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
或命教坊使撰进,凡五十四曲,朝廷多用之”(《宋史·乐志》)3)宋词的兴盛又是诗歌方面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如:长短句这种富有新鲜活力的文体形式,则打破了近体诗整齐、单一、呆板的格局,具有灵巧多变、音律和谐、富于张力和弹性的特质,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漪。
4)“词代诗兴” 近体诗展现士大夫文人正大的心志胸臆,词体则主要偏重于抒写绮美婉约的情思。
2.北宋前期作家1)晏殊,字同叔,被称为“太平宰相” 词集《珠玉词》“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未尝一日不宴饮”,“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2)张先,字子野,乌程人。
代表作《天仙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3)范仲淹,字希文4)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吐血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1、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答:总的来说,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鵠落,可谓骈体之祖。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以下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①文采飞扬,辞藻华美。
突出表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
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②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
这主要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及夸张手法所致。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③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人用人态度的错误。
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
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举例说明《吕氏春秋》中寓言运用的特色。
答:《吕氏春秋》中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①独特的结构安排。
一般来蜕,《吕氏春秋》寓言都是先说理,提出论点或命题,然后以众多的寓言故事加以证明。
大三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三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三的学生应该对古代文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三古代文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1.《诗经》:又称《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雅、颂、赋、比、兴、曲等不同类型的诗篇,不仅是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古代风俗、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2.《楚辞》:是古代楚国的文人李斯创作的一部诗集,以其激昂奋发的诗风、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
《离骚》、《天问》是《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文学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和孔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2.《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多位复杂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弱点。
三、唐宋诗词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辞别故乡的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情,体现了他的豪放洒脱的个性。
2.《静夜思》: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诗人在夜晚对故国及亲友的思念,表达了对困苦生活的不满和对家乡的眷恋。
四、元曲与明清小说1.《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描写孙悟空等人物的奇遇和战胜妖魔的故事,反映了君臣厚爱、民族团结和抗击外敌的主题。
2.《红楼梦》:见上文。
五、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形式,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为盛。
代表作有《饮酒》系列散文和《庄子》的笔记。
结语:以上所介绍的大三古代文学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古代文学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作品。
对于大三的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鸿篇巨制、继承发展、繁荣兴盛、走向衰落等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汉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文学家,如《楚辞》、《史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形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小说、戏曲等新的文学类型。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妙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游记》、《水浒传》等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诗歌领域,《唐诗》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被后世称为“诗仙”和“诗圣”。
三、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人生哲理、爱情、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古代文学通过对人类生活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有助于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句也经常被人引用,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
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
它承载了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古代文学,让其继续在当代文化中发挥作用,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迪。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
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唐P185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
唐P277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1)宋代的科举考试(2)理学之盛行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二程、邵雍、朱熹。
(3)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四大书《太平御览》(类书)、《太平广记》(小说总集)、《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册府元龟》(类书)及《资冶通鉴》的编纂官学与私学的兴盛。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州庐山),岳麓书院(潭州岳麓山),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4、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1、宋词与唐诗并称,为宋代文学标志性成果。
宋词主要发展线索: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
主要风格流派:婉约、豪放、典雅现存宋词与作者: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
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2、宋诗宋诗发展概况:宋初三体——欧、王、苏——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派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3、散文、骈文、话本小说(1)宋代的散文创作及成就。
(2)骈体文和文赋。
赋的发展: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3)《全宋文》的编辑与出版:(4)宋代的其他文学样式:话本、诸宫调、戏剧(?)等。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诗文第一节宋初文学宋初文学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朝初期的文学。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诗歌创作基本上承绪中、晚唐诗风,尚未形成独特面貌。
此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即“宋初三体”:一是推重白居易的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
二是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抒写幽远枯寂的隐逸生活,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
三是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雍容典雅,形式华美,多粉饰太平之作,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变,代表作家是杨亿、钱惟演、刘筠。
总的看来,此间诗坛除王禹偁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之外,总体成就并不甚高。
二、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诗人有九僧、潘阆、林逋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代文学有哪些特色?熟悉其发展脉络。
特色: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题地位。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二、元代戏曲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繁荣,城市发展。
元代城市经济在宋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而为元杂剧的兴盛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庞大的市民阶层,是元杂剧的观众基础;发达的商业经济,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例如演出场所、舞台设备、服装道具等等。
另一方面,城市的文化生活也较前有更大更多的需要,而戏剧演出又正是满足城市文化生活需求的最好形式。
(二)元代统治集团对歌舞的特殊爱好。
蒙古人的文化修养及其性格决定了他们难以对纯粹的书面文艺产生兴趣,所以歌舞伎月成为他们的嗜好。
于是打破了传统的诗词文学与世俗文学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态度也影响到士大夫阶层。
当时很多的统治者在出征时都要带上演出班子。
而且戏剧演出是一种能够得到各阶层观众普遍欢迎的艺术形式,识字的和不识字的都能在剧场中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
剧作家为了适应观众的兴趣,所作剧本首先要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就拉近了戏剧文学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距离。
(三)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元蒙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被分为四等,他们的政治地位、法律待遇、经济负担等都不平等。
特权阶层横行无忌,官府又异常残暴,给人民带来很多痛苦。
此外,科举在元代被废止了近八十年,堵塞了广大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出路,从而使他们不得不往其他方面发展。
当时的读书人,或栖身田园过隐逸生活,或沦落风尘混迹歌楼妓馆以卖文为生,即从事杂剧和散曲写作。
元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下降,走向瓦舍书会,扩大了戏剧创编队伍,也使戏剧家自身更多地深入社会,接近人民,丰富了写作素材。
三、元杂剧与南戏的概念是什么,三者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哪些?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等。
南戏:是指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在体制、声腔、乐器、风格上与北曲杂剧、北杂剧(元杂剧)均有不同的戏曲形式。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钗记》、《白兔记》、施惠《拜月亭》、《杀狗记》和高明《琵琶记》、
四、分析《窦娥冤》和《西厢记》的思想艺术性
《窦娥冤》: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如《救风尘》
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继承“董西厢”的反封建思想倾向,结合自己的美学理想,把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和张生为另一方,代表着两种对立的社会思想的人物,沿着各自的方向予以提高,使双方的矛盾冲突更为尖锐激烈,更具有典型性,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反封建的战斗
性。
它热情地肯定这种精神和感情,显然是对封建阶级违反人性的标准的大胆否定,这不能不说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
五、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1、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毒化。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
它要求女性绝对依附于男性。
所以,从婚姻伦理的角度便对女性提出了“从一而终”的不平等要求,把“夫死不嫁”作为对妇女伦理道德规范来标榜树立,对妇女提出了摧残人性的“守节”要求,并将此作为衡量妇女品行操守的最高标准。
正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2、高利贷重利盘剥。
窦娥生活的元代盛行高利贷。
高利贷的重利盘剥,驴打滚利息的残酷,使许多穷苦人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因上京取应,借了蔡婆家二十两高利银,第二年就变成了四十两,无奈之下只好将七岁的小女端云(窦娥)抵与蔡婆做了童养媳,为窦娥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
3、元代社会的黑暗。
窦娥所处的环境是个豺狼当道,流氓横行的环境。
她对生活不敢有奢求,然而元代封建统治下的黑暗社会连这点卑微的生活要求都容纳不下,非要置她与死地。
窦娥冤苦大仇深,极端的残害最终会得到极端的报复。
纵使一死也要化作鬼魂来为普天下受害者鸣冤叫屈,在被压迫者心中播下抗争的火种。
六、分析《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
老夫人:封建家长的典型。
形象可以用一个“顽”字来概括。
她是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和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同时她的封建观念是通过她自己的理解,并带着她个人的特点而表现出来的。
她和常人一样,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女儿,但又要按照封建阶级的要求来安排女儿的生活道路,竭力向女儿灌输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信条。
而这些思想和行动表明实质上她所关心爱护的是她所代表的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女儿的真正幸福,她却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所带给女儿的忧伤和痛苦。
莺莺:一个背叛封建礼教,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贵族子女的典型。
她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假”字概括。
她容貌美丽,性格温柔,出身于相国门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但是自幼受家庭的封建教育,精神和行动上又失去自由的权利,不免感到空虚和苦闷,而且她正处于青春的觉醒阶段,并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很难忍受老夫人为她安排的禁锢生活。
她渴望着自由和爱情。
但是,莺莺毕竟是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姑娘,头脑中潜存着的封建意识使她在叛逆的道路上有过多次反复、犹豫和彷徨。
张生:另一种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
他的性格可用一个“痴”字概括。
但作为一个一向埋头苦读诗书经传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在争取婚姻自主过程中带有很大的软弱性,并且对复杂的人生社会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满身十足的书生气。
这些特点和他热情、诚恳的态度相结合,形成了其志诚、莽撞、迂腐的喜剧性格。
他爱得深沉、真挚,但对爱情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却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
这些表现都和他的阶级、身份、教养以及具体环境有紧密的关联,使人感到合情合理。
红娘:是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
她的特征可用一个“灵”字概括。
她的热情、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引人注目,为人喜爱。
她是从封建社会产生出来的代表市民阶层的新人物,是冲破封建势力破土而出的秀苗。
七、明代文学的特点
1、各类文学发展比较全面,略显百花争艳的局面。
2、作家队伍发展变化。
一是有所扩大,二是多流派与社团。
3、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森严壁垒开始被打破。
4、反对理学对文学的桎悎,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八、明代诗文出现过哪些派别,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文学主张是?
茶陵派:李东阳。
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主张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
复古流派:李东阳。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竞陵派:钟惺、谭元春。
重“真诗”,重“性灵”。
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九、明代杂剧和传奇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哪些?何谓传奇?传奇中出现过那两派?其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一)明代杂剧:杨景言《西游记》、刘东生《娇红记》、王子一《误入桃源》、贾仲名《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萧淑兰》、《录鬼簿续编》、朱有燉《诚斋乐府》、朱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太和正音谱》
明代传奇:丘浚《五伦全备记》、卲灿《香囊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孟称舜《娇红记》、汤显祖《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二)传奇: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三)两派:汤显祖“临川派”、沈璟“吴江派”
(四)“临川派”主张:“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
“吴江派”主张:“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
十、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思想艺术性及其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
思想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