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合集下载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

生态驳岸施工方案生态驳岸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的生态驳岸建设是保护海岸线、防止海岸侵蚀和海洋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生态驳岸的建设,维护海岸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岸带的抗风浪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工程范围和设计本次生态驳岸施工工程范围为X市某海岸段,总长度为X公里。

根据该海岸段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和风浪特点,设计采用岸前人行道、海藻滩和浮筏三个部分来构建生态驳岸。

1.岸前人行道:位于海滩和海岸线之间,宽度为X米,采用天然石材铺设,既美观又有良好的防护效果。

人行道上设有固定栏杆和凳子供游客休息观海。

2.海藻滩:位于岸前人行道之外,用海藻和海草等植物构成一条宽度为X米的海藻带。

海藻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力,保护海岸线。

3.浮筏:位于海藻滩之外,采用橡胶浮筏构建,形成一个平稳的浮动平台。

浮筏上还可以种植海藻和介壳类动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度,提供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浮筏的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绿色”材料和技术应用1.岸前人行道的铺设采用天然石材,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还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增加景观的美观度。

2.海藻滩的构建采用自然植物,如海藻和海草等,不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投入。

同时,海藻和海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减少海洋污染。

3.浮筏的制作采用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浮筏的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四、施工组织和管理1.建立专门的生态驳岸施工组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对施工过程进行细致设计,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并按计划完成。

五、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震动和粉尘的产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

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
生态驳岸设计考虑不同河段流速变化及洪水主流顶 冲部位,并考虑与景观设计方案协调,生态驳岸可以分为 以泻流为主的河道驳岸和以景观为主的湖区驳岸。工程措 施如下:
(1)在径流冲刷大的河道驳岸设置刚性堤岸,用浆砌 石挡土墙和土工格式护岸,将堤岸沿经过改造的台阶式地 形分级设置,台阶面可种植植物,也可作为休息或散步的 场所,刚性堤岸可以抵抗较强的流水冲刷,能在短期内发 挥作用。在径流冲刷弱的河道驳岸设置刚柔结合型堤岸, 这种堤岸具有人工结构的稳定性和自然的外貌,见效快、 生态效益好,刚性和柔性的材料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① 种植植物的堆石。将由大小不同的石块组成的堆石置于与 水接触的土壤表面,再把活体切枝插入石堆中使斜坡更加 稳定。根系可提高强度,植被可遮盖石块,使堤岸外貌更加 自然。②与植物结合使用的插孔式混凝土块。将预制的混 凝土块以连锁的形式置于岸底的浅渠中,再将植物切枝或 植株扦插于混凝土块之间和堤岸上部,其上覆土压实,再 播种草本植物。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 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 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 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 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 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 2.1 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 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 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 作用。另外,生态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2.2 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在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 也是陆域的最前沿,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 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 阶段。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 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 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城市观光水岸生态驳岸设计

城市观光水岸生态驳岸设计

1 . 2 生态 驳岸的特点
生态驳 岸不是一个全新 的概念 ,是指 “ 具有 自然河 流特 点 的可渗 透性 的人工 驳岸 ,它可以 充分保证 岸体 与河流 水 体 之间的水 分 交换和 调节 ,同时也具 有一定 的挡土 和抗 洪
安全性 。保证 驳岸 的防洪泄 洪要求 ,保证游 客亲水 的安全 性 。( 6 ) 经济性 。在尽量减少投资 成本的前提 下保证 最大 的
系 ,项 目 总 长约 1 . 5 k m,是联 系 C B D 中心 区到城 市绿肺 的生态景观带 。河道宽 度最小 1 5 m,自东 向西变宽 ,常水
位1 . 0 6 6 m,设计洪水位 1 . 7 9 6 m,历史最高水 位 2 . 6 1 6 m
多 缺点 :( 1 ) 采用水 泥、混凝土 等材料修建 的驳岸 ,透水 性 差 ,阻隔 了水 系与周边 陆地的交流 ,蓄水能 力弱。( 2 ) 水 体 生 态环境单一 ,生物多样性 弱 ,生态 系统退化严 重。( 3 ) 水
设计 原则有以 下 6个方面 :( 1 ) 生态性 。从城 市化 向生 态 自然过 渡 ,建立人 与 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态系统 ( 2 ) 功能 性。不 同形式 的驳岸满 足河 道的通航 要求及 不 同的 功能要 求 。( 3 ) 亲水 性 。体 现水 与人 之 间的密切 联系 ,依水而 居 , 临水而业 ,寻水而游 。( 4 ) 美观性 。满足人群对 于城市滨水 景观 驳岸的审 美要求 ,重要景观 节点处 强化驳岸效 果。( 5 )
市 规划者 和景 观设计 人 员提 出 了严 峻的 考验。水体 驳 岸作 为 滨水 区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其 形式直 接影 响着滨水 区的 景 观形象 。
满足 居 民特 别是城 市快 节奏 生 活人群 对 于水 体的 亲水性 、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Abstract: In the city river harness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t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minimiz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retaining wall hard embankment, creating conducive to wetland, aquatic pla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riparian biological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water system;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

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完整word版)城市生态驳岸设计专题

城市生态河岸设计:1 河岸的概念河岸一般是指同河流水域濒陆的陆地边缘地带,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

河岸作为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通常呈现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本身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以及能量的流动,同时作为城市滨水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区和富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在生态与景观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2 目前我国城市传统河道河岸的3 种模式:2.1立式河岸这种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河岸。

2.2斜式河岸这种河岸相对于直立式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3阶式河岸比之前两种河岸,这种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传统的河岸主要基于经济安全、节约土地的目的下进行使用的,具有很强的防洪功能,但是人工痕迹太重,对河流的干扰很大,不利于河流自身系统的发展。

虽然河流自身具有调节功能,但是对于这种人工痕迹太重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如今已经逐渐转向生态型河岸的设计使用。

3 生态河岸的概念与功能3.1 生态河岸的概念生态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河岸。

它具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地,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2生态河岸的作用生态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如:曲折溪流、河网、、湖面等。

生态驳岸资料

生态驳岸资料

生态驳岸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岸生态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生态驳岸作为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章:生态驳岸的概念和意义生态驳岸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修复和改善河岸生态环境,促进水体健康,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生态驳岸的建设不仅能够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空气质量,还可以改善水质,提升生态景观价值,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生态驳岸的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维护和改善河岸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2.生物多样性:注重保护和促进河岸地区的各类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3.永续发展:设计与施工要考虑长远发展需求,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技术,确保生态驳岸长期可持续运营。

第四章:生态驳岸的建设实践4.1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生态驳岸的生态效益。

4.2 湿地建设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对生态驳岸进行湿地建设,改善水质,提升自然环境综合效益。

4.3 栽植生物工程在生态驳岸中融入生物工程手段,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改善水质,提高生态景观品质。

第五章:生态驳岸的效益与展望生态驳岸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驳岸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是关于生态驳岸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生态驳岸的建设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为打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奋斗。

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文化等层面的不断进步,景观设计在不断的接受挑战,以寻求更适合现代文明的生存和发展模式,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驳岸景观以水为主要构成元素,是生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驳岸的景观设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生态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关键词:生态性,驳岸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生态驳岸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level unceasing progress, landscape design in constant challenge, for more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ecological desig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water as the main suzhou.luzhi landscape ele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suzhou.luzhi must be fully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ntertainments.Keywords: ecology, landscape design of suzhou.luzhi, ecological design, ecological suzhou.luzhi1. 生态景观的概念极其发展意义1.1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态景观是指由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

城市内河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分析

城市内河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分析

城市内河的生态驳岸施工设计分析
一、施工前期准备
1.调查研究:施工前必须对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河道整治的影响。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和治理目标,制定适合的生态驳岸治理方案,包括设计选址、岸线形态、工程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二、局部治理
1.岸线改造:通过改变岸线形态,增加除水宽度、减少水流速度,使地表水的水流速度降低,从而防止土壤侵蚀、损失,保持河道原本的生态环境。

2.植被恢复:将河道内原有的水生植物重新引进,恢复水生植被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

3.生态建筑:在生态驳岸中加入生态建筑,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同时增加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激发市民对生态保护的热情,提高河道整治的社会效益。

三、规划维护
1.规划设计:针对不同城市内河的治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维护保养:生态驳岸治理不是一次性工程,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保养。

针对生态驳岸绿化、保洁、安保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长期稳定的运营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河岸设计:1 河岸的概念河岸一般是指同河流水域濒陆的陆地边缘地带,是水体和陆地的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水、陆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景观。

河岸作为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通常呈现与水边平行的带状结构,本身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以及能量的流动,同时作为城市滨水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区和富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在生态与景观方面具有多重价值。

2 目前我国城市传统河道河岸的3 种模式:2.1立式河岸这种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河岸。

2.2斜式河岸这种河岸相对于直立式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3阶式河岸比之前两种河岸,这种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传统的河岸主要基于经济安全、节约土地的目的下进行使用的,具有很强的防洪功能,但是人工痕迹太重,对河流的干扰很大,不利于河流自身系统的发展。

虽然河流自身具有调节功能,但是对于这种人工痕迹太重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如今已经逐渐转向生态型河岸的设计使用。

3 生态河岸的概念与功能3.1 生态河岸的概念生态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河岸。

它具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地,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2生态河岸的作用生态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此设计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质人工渠,不采用规则形式、硬质河岸构筑;水面形态采用自然式,打破单一线性结构,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濒水、湿地景观如:曲折溪流、河网、、湖面等。

选择地势低洼地湿地带,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样、规模不等的人工湖面。

平时是人工湖面,洪水来时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生态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如下促进功能:3.2.1补枯、调节水位生态河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

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另外,生态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3.2.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生态河堤上修建的各种鱼巢、鱼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3.2.3生态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生态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生态河岸的坡脚具有高空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生态河堤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入水中的柳枝、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4 生态河岸设计4.1 生态河岸的分类:4.1.1非结构性河岸:指按照自然水岸的模式,运用自然界物质形成的坡度较缓的水系河岸,又可因人为干扰因素的强弱分为自然缓坡式河岸以及生物工程河岸。

自然缓坡式河岸无需过多的人工处理,只需按土壤的自然安息角进行放坡,并按每层厚一几逐层夯实,面层种植植被或铺设细纱、卵石,形成草破、沙滩或卵石滩。

生物工程河岸中生物工程技术要致力于在河岸植被形成之前,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来保河岸坡,当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或土质不稳定时,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可运用稻草、黄麻、椰壳纤维等自然界原生物质做垫子、纤维织物等,通过覆盖或层层堆叠等形式来组织土壤的流失和边坡的侵蚀,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

这些原生纤维材料会缓慢的降解并最终回归自然,此时岸坡的植被也己基本形成发达的根系保护河岸。

其中原生纤维材料中又以椰壳纤维的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以及耐久性,寿命可长达一年。

4.1.2结构性河岸:按照力学原则,运用木材、石材、金属、土工织物及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结合植物种植形成的河岸,包括混凝土构件河岸、干砌块石河岸、金属笼、土工织物垄河岸等。

这种河岸将工程技术与生态绿化结合在一起,其中石材、混凝土等高硬度材料的使用可以抵抗较强的水流冲蚀,提高河岸的安全稳定功能而这些护岸材料的空隙及缝隙又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同时便于水陆间生态流交换过程的展开,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了可靠的栖居地。

这种结构性柔性河岸可以适用与不同坡度的岸坡,但当高度超过米时需要进行分层式设计。

每种河岸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进行经济、环境以及景观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性考虑,确定断面的形式以及组合方式,从而加强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建设坚实、可持续以及美观的河岸,保障水生生物以及动植物完善的栖息地,并对地表流径起到净化的作用。

4.2 生态河岸设计生态河岸设计考虑不同河段流速变化及洪水主流顶冲部位,并考虑与景观设计方案协调,生态河岸可以分为以泻流为主的河道河岸和以景观为主的湖区河岸。

工程措施如下:(1)在径流冲刷大的河道河岸设置刚性堤岸,用浆砌石挡土墙和土工格式河岸,将堤岸沿经过改造的台阶式地形分级设置,台阶面可种植植物,也可作为休息或散步的场所,刚性堤岸可以抵抗较强的流水冲刷,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在径流冲刷弱的河道河岸设置刚柔结合型堤岸,这种堤岸具有人工结构的稳定性和自然的外貌,见效快、生态效益好,刚性和柔性的材料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①种植植物的堆石。

将由大小不同的石块组成的堆石置于与水接触的土壤表面,再把活体切枝插入石堆中使斜坡更加稳定。

根系可提高强度,植被可遮盖石块,使堤岸外貌更加自然。

②与植物结合使用的插孔式混凝土块。

将预制的混凝土块以连锁的形式置于岸底的浅渠中,再将植物切枝或植株扦插于混凝土块之间和堤岸上部,其上覆土压实,再播种草本植物。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

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河岸。

(2)在低洼地带形成的滞流区或人工湿地、浅潭和人工湖的河岸设计以蓄洪、造景为主,径流对河岸的冲刷不是很大的湖区河岸来说,要根据湖区的景观及生态恢复建设要求设置柔性堤岸,可分为两类:自然原型堤岸和自然改造型堤岸。

自然原型堤岸是直接将适于滨河地带生长的植被种在堤岸上,利用植物的根、茎叶来固堤。

这种河岸不需过多的人工处理,按土壤的自然安息角(30°左右)进行放坡,并按每层厚250~300mm 逐层夯实,面层种植或铺设细砂、卵石,形成草坡、沙滩或卵石滩。

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

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自然改造型堤岸主要用植物切枝或植株,或将其与枯枝及其他材料相结合,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在植被形成之前,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来保河岸坡。

当岸坡的坡度超过自然安息角或土质不稳定时,需要对河岸进行人工防冲蚀和加固处理,可运用稻草、黄麻、椰壳纤维等自然界原生物质制作垫子、纤维织物等,通过覆盖或层层堆叠等形式来阻止土壤的流失和边坡的侵蚀,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

当这些原生纤维材料缓慢降解,并最终回归自然时,岸坡的植被巳形成发达的根系而保护河岸,同时也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①湖区堤岸构成:根据湖区在泻洪中起的作用不同,河岸的做法也不同。

按照洪水冲刷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堤岸划分为不同的地带。

(a)岸底带:河床与常水位之间的部分(b)水岸交错带:洪水位与常水位之间的部分(c)堤岸带:洪水位与岸顶之间的部分(d)岸顶带:堤岸带以外的部分。

②类型:(a)树桩。

将活的、易生根的树木切枝直接插入土壤中,利用根系固着土壤,枝叶削减流水能量,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

(b)柴笼。

将活体切枝系成圆柱状的柴捆,顺等高线方向置于岸坡上的浅渠内,适合于堤岸带。

(c)树枝压条。

将活体切枝以交叉或交叠的方式插入土层中,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

(d)枝条捆包。

将树枝压条、木桩和压紧的回填土结合使用,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

(e)植被格。

将活体切枝层间的土壤用自然或合成的织物材料包裹,与树枝压条结合使用,适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

(f)木笼墙。

将原木连锁放置呈箱形,内部回填适宜的材料和活体切枝层,切枝在木笼内生根并伸入岸坡,适合于岸底带。

(g)树枝沉床。

将带有分枝的活体切枝顺斜坡方向放置,形成沉床,切枝被切的一端插入坡脚保护结构中,适合于水岸交错带。

(h)树木铺面。

用缆索将一连串完整的枯树捆在一起,铆入河岸,适合于岸底带。

(i)原木与根系填料铺面。

将原木与根系填料铆入河岸,为生物提供栖息地,适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

(j)休眠树干。

将树干以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形式种植在堤岸上,适合于水岸交错带。

(k)棕纤维卷用棕丝细绳将棕纤维系成圆柱形结构物在河流形成阶段置于坡脚,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

这种河岸融工程技术与生态绿化为一体,一方面石材、凝土等材料的硬度高,能抵抗较强的水流冲蚀,保证河岸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河岸材料之间具有许多的空隙和缝隙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并允许水陆间进行生态流的交换为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了可靠的栖居空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景园林师们还成功地将回收的废弃轮胎应用于河岸建设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经济的柔性河岸,这种河岸显示了风景园林师在充分利用回收废弃物、减轻土地压力、节省天然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努力和探索。

5 总结人类改变着环境,同时也被环境改变。

城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界面,要使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得以解决,就必须使人的主观愿望与自然规律达到和谐与统一,在照顾人的需要的同时取得最佳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城市河道的生态河岸设计可以兼顾自然和人类的共同需求,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