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

《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肺和呼吸是生物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生命体的呼吸系统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学习肺和呼吸,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和预防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肺和呼吸的基本解剖结构。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3. 呼吸过程的生理原理。
4.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PPT讲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知识,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
2. 实验教学:设计呼吸系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呼吸系统相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制作肺和呼吸系统的模型,附上解说稿。
2. 搜索一篇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
3. 观看一段相关视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4.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5. 协助老师进行肺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
六、评价方式1. 作业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吸管、瓶子等。
4. 互联网资源:科普文章、视频等。
八、时间安排第一周:讲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知识。
第二周:设计呼吸系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周:组织小组讨论,撰写作业。
第四周:评价作业,进行知识总结。
九、总结通过本次《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器,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演示: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师:哦,大家都会游泳,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呼吸器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生:一呼一吸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叫什么吗(肺)(板书:肺)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师:出示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
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也参与了的呼吸小组讨论:呼吸器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
(出示侧面轮廓图并: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的呼吸器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师:同意A的举手,同意B的举手,两组不同在哪里(出示呼吸器分解图片)师:为什么不把口腔作为呼吸器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师:有怎样的感觉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准备】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人体半身模型,气球、软尺、自制肺活量测量瓶、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1.提问:你认为,空气是怎样进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的?2.学生画图表示呼吸的过程。
3.汇报交流。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谈话:(1)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2)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3.提问: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4.学生设计实验,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先用打气筒朝一杯清石灰水中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再用嘴对着塑料管向水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吸进和吸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多,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
8.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水变浑浊。
9.谈话: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在一个比较封闭、狭窄的空间内人仍然可以坚持呼吸,短时间内不会有窒息的危险;对休克病人的人工呼吸抢救等。
)四、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介绍呼吸器官名称、作用。
《肺和呼吸》优秀教案

2、肺和呼吸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3、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4、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重点
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谈话: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2)出示人的呼吸器官课件。
(3)讲述:对照人的呼吸器官课件说说,人有哪些呼吸器官?
(4)讲解: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5)提问:指图说明,人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呼气时
学生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
(2)实验①: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教师小结。
②测肺活量
比较肺活量大的同学和肺活量小的同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你能发现什么
3、那么我们怎样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
4、师生小结。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做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实验。
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实验。
难点
准确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课
前
准
备
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
教学
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这说明了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案例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吴永发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理论: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四大主题。
《肺和呼吸》属于健康生活主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呼吸与血液循环》的第二课。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类似的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习惯。
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探究方法有:1 、观察与描述。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调查、描述, 以及随后进行的交流是生命世界各个主题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2.比较与分类。
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生才能将大量的生物个体以生命多样性来统一, 并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主题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
4、建立模型。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应用了“探究—研讨”教学法,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
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案例一、教学目标过程方法1.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3.知道哪些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保健。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演示:呼吸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两半杯、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针筒、蜡烛、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一)产生问题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憋气,看看我们能憋多久?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样做才有利于呼吸器官的健康)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
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
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实验探究: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介绍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
(设计说明:和学生讨论收集气体的办法是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实验时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4.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
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
教学时间:第1课时教学预备:人体模型、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烧杯、管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憋气活动。
要求:看着挂钟进行憋气,给自己计时。
2、沟通感受。
3、呼吸很重要。
二、认识呼吸器官。
1、提问:呼吸时,气体到了哪些器官?2、组织沟通。
3、如何才能了解真实状况呢?〔解剖、资料〕4、老师出示模型或挂图,引导同学按序认识。
5、出示材料:管子、分支、气球、塞子等。
你们能依据人的呼吸器官进行模拟组装吗?思索:呼吸时气体如何流淌的?6、分发材料,分组活动,老师巡察。
7、展示,沟通。
8、小结: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到肺里,然后再从肺流到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流出来。
三、了解呼吸的作用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呢?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一样吗?2、沟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提问:怎样证明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呢?4、老师演示试验一: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注入了空气的石灰水还是澄清的,而注入了呼出气体的石灰水却变成了乳白色呢?5、老师演示试验二:用火柴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燃烧的`火柴在装满空气的瓶中长久燃烧,而在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的瓶中却快速熄灭呢?6、小结: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完成两种气体交换的器官正是肺。
7、肺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过真正的肺吗?8、出示猪肺,通过投影让同学观测。
老师演示用气筒通过气管给猪肺打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9、然后分发小块的给各小组进行观测。
10、请同学进行描述观测所得。
11、小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三、了解其他呼吸器官的作用。
1、其他呼吸器官有什么用呢?2、尝试用口呼吸,体验口腔中的干涩。
3、了解鼻腔呼吸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做利用清石灰水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实验。
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知识与技能:
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教学准备:
分组:塑料袋(2个)、气球(2个)、吸管(1根)、清石灰水
演示: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吸管。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肺和呼吸》。
(教师板书)
2.提问:什么叫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3.谈话:来,咱们一块呼吸一次。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4.提问:关于呼吸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学生回答。
二、认识呼吸器官
1.谈话:你认为呼吸时空气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请同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可以在身上指一指。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器官贴出相应的图片。
3.谈话:请同学们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资料上找答案,边看边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4.学生阅读资料。
5.提问: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还缺了哪些呼吸器官?
6.过渡:呼吸时气体就是不断地沿着这些呼吸器官进进出出。
[播放视频]
二、检测呼吸气体的不同,认识呼吸的作用
1.谈话:那我们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
2.我们怎么去验证?
3.分组实验:
①收集气体:
A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两个塑料袋,分别用来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
讨论:这两种气体怎么收集?
B让学生自主说说。
C教师简单示范。
②比较气体:
A分组观察,初步比较。
B实验比较:把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塑料袋,抓紧袋口晃动,对比石灰水的变化。
C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结果:
吸进的气体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了。
④提问:这说明什么?
⑤引导小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正是它使清石灰水变浑浊了!
4.演示实验:用排水收集法,收集呼出和吸进的气体。
①把燃烧的火柴头分别伸入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观察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②观察到什么?
③提问:这又说明什么?
④引导学生小结:燃烧需要氧气。
从实验中我们发现吸进的气体中富含氧气。
5.师:科学家对此做了更精确的实验,出示呼吸气体成分对比表。
①提问: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刚刚袋子里为什么有水汽?
②学生自主说。
③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地呼吸?
6.小结:人只有不断地呼吸,才能不断地获得人体需要的氧气同时排出身体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
这就是呼吸的作用。
三、认识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及测量肺活量
1.过渡:呼吸时吸进去的是氧气,怎么出来就变成二氧化碳了呢?你们猜想他们可能在哪个器官里交换?又是怎么交换的呢?
2.介绍视频中蓝色气泡和红色气泡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3.播放视频,录音介绍: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被带到身体各处。
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再由原路返回排出体外。
4.谈话:不同的人肺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但肺活量却有着差别。
肺活量就是我们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5.活动:测量肺活量。
谈话:想知道你的肺活量是多大吗?
介绍方法:用力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这就是你的肺活量。
6.小组间同学比较气球的大小。
7.介绍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的方法,请两名学生演示。
8.谈话:吹气球和排水法只能粗略地测量我们的肺活量,要想知道比较精确地测量,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仪器来测量。
9.出示专业的肺活量测量仪,想知道老师的肺活量吗?(演示)
挑两名学生用专业的肺活量测量仪进行测量。
讨论: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
10.小结:肺活量大每次呼吸为身体提供的氧气就多,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1.谈话:肺活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的。
如果同学们能坚持做扩胸、振臂、游泳、踢足球、打篮球等运动,肺活量就能相应提高。
五、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呼吸的重要性,那怎么去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2.学生自主说说。
3、播放视频:保护呼吸器官快板。
4.谈话:今年在全世界各地流行的甲流就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不过它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老师把快板的内容送给每个同学一份,可以到亲戚朋友里、小区街道里去宣传宣传,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保护好呼吸器官。
六、课堂小结。
原创快板:
保护呼吸器官
绿地公园空气好,户外运动不能少。
勤开窗户勤通风,公共场所别多跑。
风沙天气戴口罩,阻挡灰尘有必要。
洒水之后把地扫,科学保洁得记牢。
预防流感别感冒,接种疫苗要做到。
吸烟伤肺又伤脑,还会破坏消化道。
呼吸器官保护好,健康生活乐淘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