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合集下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PPT课件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PPT课件

(1)仔细消毒后,每个班取5ml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内(轻轻摇匀)。
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片,制成血涂片。
(4)待血涂片自然凉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
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涂片上 染色1min 再加等量的
PH6.8 PBS与染液混合,染色10~15minΒιβλιοθήκη 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 )
中性粒细胞:
A.在抗化脓性细菌感染中起重要防御作用;
B.引起感染部位急性炎症反应; C.参与超敏反应(如III型超敏反应),引 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吞噬实验
将新鲜血液和细菌混合,经合适时间后涂片 染色,即能观察到被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但还未 被消化掉的细菌。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油镜观察
首先寻找中性粒细胞——观察胞质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如染
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中性粒细
胞胞浆染成淡红色。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注意事项
(1) 人类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在 37 ℃时最好,温度过高过低均 会使其吞噬能力减低。 (2)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其吞噬能力亦不同。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生命周期短,不能分裂,靠“造血”补充;
胞核呈多叶状;胞质内有多种颗粒;
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防御素、溶菌酶、组织蛋白酶、乳铁 蛋白、碱性磷酸酶等。 中性粒细胞特有,巨噬细胞没有这种酶, 为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化学上的标志。

吞噬能力实验报告

吞噬能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吞噬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2. 观察和分析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 掌握吞噬细胞吞噬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结果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吞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摄取和消化病原体、衰老细胞等异物。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两种常见的吞噬细胞,它们通过吞噬作用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试剂:鸡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试剂、巨噬细胞吞噬试剂、生理盐水、染色剂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组、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组和对照组。

2.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将小鼠血液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加入鸡红细胞混匀。

- 将混合液在37℃下孵育一定时间。

- 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

- 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3.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出来,加入鸡红细胞混匀。

- 将混合液在37℃下孵育一定时间。

- 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

- 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

4. 结果分析-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吞噬能力。

- 分析吞噬能力与细胞种类、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 吞噬百分率:实验组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和实验组C(巨噬细胞)。

- 吞噬指数:实验组A的吞噬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B和实验组C。

2.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吞噬百分率:实验组C的吞噬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B,但差异不显著。

- 吞噬指数:实验组C的吞噬指数略高于对照组B,但差异不显著。

六、实验分析1. 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够有效吞噬鸡红细胞。

2. 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略低于中性粒细胞,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吞噬鸡红细胞。

3. 吞噬能力受到细胞种类、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PPT课件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PPT课件
瑞氏染色瑞氏染色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涂片上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涂片上染色染色1min1min再加等量的再加等量的ph68pbsph68pbs与染液混合染色与染液混合染色1015min1015min用蒸馏水冲洗用蒸馏水冲洗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
中性粒细胞:
A.在抗化脓性细菌感染中起重要防御作用;
B.引起感染部位急性炎症反应; C.参与超敏反应(如III型超敏反应),引 起机体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吞噬实验
将新鲜血液和细菌混合,经合适时间后涂片 染色,即能观察到被吞噬到中性粒细胞内但还未 被消化掉的细菌。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细菌计数 法
一、实验内容
1. 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小组做)
2. 录相《免疫反击战》
二、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性粒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意义。 2.熟悉“细菌计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 能”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实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
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油镜观察
首先寻找中性粒细胞——观察胞质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如染
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中性粒细
胞胞浆染成淡红色。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注意事项
(1) 人类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在 37 ℃时最好,温度过高过低均 会使其吞噬能力减低。 (2)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其吞噬能力亦不同。 (3)掌握好细菌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时间。 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吞噬5min 时吞噬率达45%,10min时接近80%,20min 即达平台。 (4)取“细菌-全血”涂片时,要混匀后再取;制作血涂片要 求推出尾部,过厚或过薄,均不利观察。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
实验目的
1.熟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原理和方法。

2.通过本实验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即小吞噬细胞,通过趋化、调理、吞入和杀菌等几个步骤,能吞噬和消化衰老、死亡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等异物,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材料
1.葡萄球菌18h孵育的斜面或肉汤培养物。

2.抗凝人血(
3.8%柠檬酸钠一滴加于无菌小试管中)、瑞氏染液、双蒸水
3.试管、玻片、采血针、酒精棉球、吸管、滴管、显微镜、香柏油
实验方法
1.取小试管一支,用滴管加入一滴3.8%柠檬酸钠溶液。

2..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和采血针,从消毒部位采取2~3滴血加入试管中。

3..取一滴菌液加入小试管中,用吸管混匀。

4.置37℃水浴箱水浴15分钟,中途混匀一次。

5. 取出小试管,用吸管将试管中血液打匀后取血半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推成薄血片。

6.待血片自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

瑞氏染色法:取瑞氏染液数滴滴于上述血片上先染1分钟。

然后加等量蒸馏水,
轻轻晃动混匀,继续染5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结果观察
油镜检查:寻找中性粒细胞,如果染色结果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的细菌染成紫色,而
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计数:1.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吞噬有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计算出吞噬细胞百分率。

2.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中被吞噬的细菌总数,平均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细菌数即为吞噬指数。

中性粒细胞_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3.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白细胞,具有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和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而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鸡红细胞悬液、0.1%台盼蓝染色液、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中性粒细胞悬液:取新鲜血液,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制成中性粒细胞悬液。

2. 制备鸡红细胞悬液:取鸡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制成鸡红细胞悬液。

3. 吞噬实验:将中性粒细胞悬液和鸡红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4. 染色:取培养后的细胞悬液,加入0.1%台盼蓝染色液,染色5分钟。

5.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红细胞的数量,计算吞噬指数。

五、实验结果1. 中性粒细胞数量:每高倍镜视野下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00个。

2. 吞噬指数:中性粒细胞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比为30%。

六、实验分析1. 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好,吞噬指数为30%,说明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好的吞噬功能。

2.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在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现象,评估了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为研究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吞噬指数是评估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

在实际研究中,还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八、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现象,掌握了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的方法。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篇一: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分析】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4)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

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篇一:小吞噬实验报告篇一: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沉淀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二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原理】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主要细胞,局域活跃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可使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腹腔注射鸡血红细胞,30min后处死小鼠,取出腹腔液,以冷亚甲蓝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吞噬红细胞的百分数,及观察吞噬细胞内鸡红细胞的数目,以判断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由此间接地测定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方法】体内法:(1)实验前3小时,小鼠腹腔注射6%无菌淀粉液1ml,诱导巨噬细胞渗出至腹腔中。

(2)实验时,每只小鼠注射鸡红细胞1ml,轻柔腹部,使其在腹腔中分布均匀,利于吞噬。

(3)30min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固定,打开腹腔暴露肠管,用载玻片轻擦腹腔,使腹腔液均匀涂于载玻片过,再滴一滴0.03%冷亚甲蓝溶液,盖上盖玻片。

(4)高倍镜下进行观察,计数。

【结果】【分析】在小鼠体内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后,再给小鼠注射鸡红细胞后镜检腹腔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现象,并且可看到部分鸡红细胞聚集到吞噬细胞附近。

二沉淀反应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原理】将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加入琼脂板上的孔内,二者均可发生扩散,并且随扩散距离的增大浓度降低,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宜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线。

本实验是定性实验,常用于分析抗原抗体的纯度关系以及相互关系。

【方法】(1)制板:将熔化的1%琼脂加在载玻片上约5ml(2)打孔:待琼脂凝固后,将载玻片置于打孔样板上,用打孔器打孔(3)加样:在中央孔内加抗体,上下两孔加抗原1,左右加抗原二,每孔加10μl(4)结果观察:将琼脂板置于湿盒,37℃一天后观察结果。

【结果】在中央孔与添加抗原1的孔之间出现沉淀线,有抗原抗体反应,为阳性反应,说明抗原1与抗体相对应。

中央孔与添加抗原2的孔之间没有沉淀线,说明抗原2与抗体之间不相对应。

中性粒细胞吞噬检测

中性粒细胞吞噬检测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缘有一圈白线, 并刻有100×、或oil字样。
二、油镜的使用
检查染色标本时,光度宜强。 显微镜亮度开关调至最亮,光圈完全打开, 集光器上升与载物台相平。
三、油镜的使用原理
光线通过玻片与油镜头之 间的空气时,因介质密度不 同发生折射,使物象显现不 清。
显微镜亮度开关调至最亮光圈完全打开二油镜的使用目录三油镜的使用原理光线通过玻片与油镜头之间的空气时因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使物象显现不若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滴香柏油则物象明亮清晰
天然免疫功能测定
检测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状态,是评价机体 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免疫功能测定
常用方法: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溶菌酶的测定 补体参与的反应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现象称为小吞噬 现象,可以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吞噬细菌的 情况并测定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测
材料:
1.抗凝人血 2.葡萄球菌18小时肉汤培养物 3.其他 玻片、注射器、瑞氏染色液、
pH6.8PBS。
步骤:
取肝素抗凝血2滴(约0.2ml)
+
取葡萄球菌培养物1滴(0.1ml,12亿/ml)
Thanks
3.使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角,向另一端平 稳地推出。
瑞氏染色:
血涂片干燥后,涂面上滴瑞 氏染液7~8滴,3分钟。
+
等量pH6.8PBS混匀10分钟
勿使染液干涸
用水冲洗
平持玻片,在一端 加水,使染料“漂” 走。
待干,镜检。
油镜观察结果:
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葡萄球菌。 如染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细菌染成 紫色,而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思考题:为何常用密度为1.077土0.002 的分层液分离人单个核细胞?
答:这和人外周血中各类成分密度有关。 血小板: 1.030-1.035,淋巴细胞: 1.0751.090,粒细胞 : 1.092,红细胞: 1.093, 因此将血液叠加在1.077土0.002的分层液上面, 经离心会单个核细胞会处于血浆和分离液中间, 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经瑞-吉染色后易出现深蓝色背景;EDTA影响
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构椽酸钠抗凝最合适。 2.细菌的浓度和孵育温度: 3.血涂片的质量:
七、应用与评价

本试验可用于检测有吞噬功能障碍的病症,如结合 NBT(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 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也可用于有免疫调节活 性药物的筛选。
五、结果判断
中性粒细胞核深染且分叶,胞浆淡红色,细菌呈紫色
-
பைடு நூலகம்吞噬百分率(%)=
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
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总数
×100%
吞噬指数=
计数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总数 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总数
参考区间:吞噬率(91
+ - 5.8)%;吞噬指数大于1
六、注意事项
1.抗凝剂的选择:肝素抗凝时白细胞着色不佳,

此法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省时,费用低廉。
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有时难以计数吞入的细菌
颗粒。
八、思考题
绘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镜下形态。
实验八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
2.
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 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的能力。 • 在体外将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或异物颗粒共同孵育
后,即可被中性粒细胞吞噬、摄入,显微镜观察可
器材:枸橼酸钠抗凝管、试管、载玻片、
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被吞噬物:金葡菌接种于肉汤培养
基中培养12h后,置4℃备用。
2. 准备被检测标本:枸橼酸钠抗凝血1ml。
实验步骤
3. 混合培养:在1ml抗凝血中加入金葡菌悬 液3-5滴,混匀,置37 ℃水浴箱中,孵育 30min,期间每10min摇匀1次。 4. 制备细胞推片,瑞-吉染色: 5. 油镜观察:计数200个中性粒细胞,记录 吞噬细菌的细胞数和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入 的细菌数。
见中性粒细胞内有细菌或异物颗粒。
二、实验原理

计算吞噬有细菌或异物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占
中性粒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和每个中性粒细胞平
均吞噬细菌或异物颗粒数,可反应中性粒细胞 的吞噬功能。
三、实验器材
1. 2. 3.
标本:人抗凝血
被吞噬物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肉汤培养基
4.
5.
试剂:瑞-吉氏染液、无菌生理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