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合集下载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概述涌泉,又称为KI-1或者Kidney 1 acupoint,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

涌泉位于足底部,是人体上与肾脏相关的经络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涌泉被认为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有着广泛的作用功能和主治效果。

涌泉穴具有较强的疏通肾经、调节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缓解许多疾病和症状。

涌泉的作用功能1.补肾:涌泉穴位与肾经相关,经常按摩涌泉可以起到补肾作用,改善肾脏功能失调带来的身体不适。

2.疏通经络: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经常按摩涌泉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缓解疲劳:涌泉穴被广泛认为是人体的能量点,经常按摩涌泉可以缓解疲劳,提升体力和精力。

4.增强免疫力:涌泉穴按摩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身体更加健康。

5.舒缓压力:涌泉穴位于足底,经常按摩涌泉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6.改善失眠:涌泉穴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平衡神经系统,改善失眠问题。

7.缓解肩颈疼痛: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放松肌肉。

8.调节内分泌:涌泉穴按摩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身体不适。

涌泉帖膏药的使用涌泉帖膏药是一种中药贴膏药,是将药物贴敷在涌泉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发挥药理效果。

涌泉帖膏药的使用非常便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自行贴敷。

使用方法:1.清洁足部: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足部,保持足部的清洁和干燥。

2.取适量帖膏药:根据个人需求,取适量的涌泉帖膏药。

3.贴敷涌泉穴位:将涌泉帖膏药贴敷在涌泉穴位上,轻轻按压使药物与皮肤贴合。

可以使用透明胶带固定贴膏药。

4.按摩涌泉穴位:贴敷涌泉帖膏药后,可以适当按摩涌泉穴位,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5.持续时间:根据医嘱和个人需求,涌泉帖膏药的贴敷时间可以在3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注意事项:1.可能出现的不适:在使用涌泉帖膏药的过程中,个别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反应,此时应及时停用。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贴膏药有用吗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贴膏药有用吗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贴膏药有用吗1. 什么是涌泉涌泉是人体足底的一个穴位,属于足三里穴,是十二经脉之一的胃经的起始穴。

涌泉位于足底部位前正中偏下方的凹陷处,正位于第一跖骨之间。

涌泉被认为是人体的“泉涌之地”,因此得名涌泉。

2. 涌泉的作用功能涌泉穴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益作用:涌泉穴被认为是气血的源头,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增强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生成和循环,达到补益作用。

•调理作用:涌泉穴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按摩涌泉穴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平衡流通。

•镇痛作用:涌泉穴是足底的重要穴位之一,通过刺激此穴,可以缓解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等。

•舒缓作用:按摩涌泉穴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系统,促进身心的放松,缓解疲劳和焦虑。

3.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应用贴膏药在涌泉穴的应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且被广泛使用。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通经络:贴膏药在涌泉穴可以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温通胃经,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温通经络的效果。

•活血化瘀:一些草药成分在贴膏药中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贴在涌泉穴上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淤血状况。

•镇痛舒缓:贴膏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舒缓的作用,贴在涌泉穴上可以缓解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舒缓身体不适。

•益气补虚:贴膏药中的一些补益成分可以通过涌泉穴渗透,起到补气补虚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贴膏药在涌泉穴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贴膏药在涌泉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穴位准确定位:涌泉穴的位置比较特殊,需要准确定位以保证效果。

通常情况下,涌泉穴位于足底正中向前突出的凹陷处,定位时可以用手指按压找到。

•贴敷时间控制:根据个人情况和膏药说明,控制贴敷时间。

一般来说,20分钟到1小时为宜,过长时间可能出现刺激或过敏反应。

•个人体质差异: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对膏药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使用贴膏药时需留意自身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使用。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大蒜敷脚心(涌泉穴),对于虚火上炎导致的流鼻血、口腔溃疡、咳嗽、牙疼等有着良好的效果。

1、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冬天,由于吃火锅,使用暖气、空调,许多人容易“上火”,导致流鼻血、嘴角冒泡、口腔溃疡等症候。

此时可以动用简单的外治法——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能有效地消除“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大蒜有杀菌驱虫,消肿解毒,通窍下气,健脾暖中的功效。

内服治温疫,外用散痛肿。

新鲜大蒜捣碎成泥状后,放在纱布中,敷贴在涌泉穴,用外用医用胶布固定。

敷贴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即可,如果感觉蒜泥刺激激性较强,滚烫感难以耐受,可提前揭去敷贴,用温水擦试干净。

若揭药后仍觉脚心红痒辣痛,可用万花油外涂。

一般连续敷贴2~3天就可收到治疗效果。

引火下行是中医一种顺势利导的驱邪方法,蒜泥敷涌泉正合此理,取大蒜宣窍通闭利五脏的功效,敷贴脚底穴位,使上火下行,肾阳上济,不伤阳气又能祛虚火。

2、蒜泥敷脚心有助治疗秋冬季咳嗽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咳嗽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咳嗽,除了吃药,民间还有好多简便易行的小偏方。

这里就给大家一个———蒜泥敷脚心治咳嗽。

大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但是您知道吗?大蒜作为药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药能通五脏、达诸窍、祛寒湿、避邪恶、下气暖中、消谷化肉、杀毒虫”,有“内服治瘟疫、外用散痛肿”的功效。

脚心,又被中医称作“涌泉穴”,位于脚掌的前1/3和后2/3的凹陷处,是肾经的首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俗话讲,“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意思是说,如果每天坚持揉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

秋冬季的咳嗽多以外寒内热型居多,并且多夹杂着秋燥,也就是说,多是上火在前、受凉在后引起的,即使是在喝水后、小便比较多时,仍会感到口渴。

对于这种寒热错杂加带有干燥的咳嗽,中医认为,引火下行是一种顺势驱邪的好方法,用蒜泥敷脚心正合此理。

贴涌泉贴的作用:常见疾病的涌泉穴贴敷疗法

贴涌泉贴的作用:常见疾病的涌泉穴贴敷疗法

贴涌泉贴的作⽤:常见疾病的涌泉⽳贴敷疗法中药贴敷⾜⼼涌泉⽳治疗⼀些疾病,疗效颇佳。

现介绍⼏种常见疾病的贴敷法。

⼀、神经衰弱:酸枣仁9克。

柏⼦仁9克,⾼度粮⾷酒适量。

将⼆味中药研成末,⽤酒调拌成泥状。

分别涂于⼿表⼤⼩的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双⾜⼼涌泉⽳,⽤胶布或绷带固定。

每晚睡前贴上,翌⽇早起取掉,连续7~10次,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昏有良效。

⼆、咯⾎:鲜⼤蒜12克去⽪。

捣成泥状,加硫磺末6克、⾁桂末3克、冰⽚3克,研匀后,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表⼤的⾯积),然后贴敷于双脚⼼涌泉⽳,⽤胶布或绷带固定,隔⽇调换1次。

为避免局部⽪肤发红起泡等反应,可先在涌泉⽳⽪肤上涂⼀层薄⽯蜡油或凡⼠林等,⼀般贴敷3~4次,咯⾎应好转。

另外,这种⽅法治疗⿐衄,疗效亦佳。

三、⾼⾎压:吴茱萸18克,研细末,⽤醋调匀,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涌泉⽳。

⽤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贴,次⽇起床取下。

连续贴敷7~10次,可使⾎压下降或正常。

四、哮喘、⽀⽓管炎:①杏仁2克,桃仁6克,栀⼦6克,⽩胡椒7个。

江⽶鸡蛋清适量,研成细末,⽤鸡蛋清调匀糊状,涂于两⼩块油纸或塑料布上,分别贴敷于双⾜⼼涌泉⽳,⽤胶布固定,每晚睡前做,次⽇早起取掉。

每晚1次,7~10天⼀疗程;②明矾适量。

醋适量,⽤醋搅拌均匀即可,其⽅法与疗程同上。

五、痢疾:独头蒜适量(1~2头),将蒜捣如泥状,涂于纱布或布上,然后贴敷于双侧⾜⼼涌泉⽳,⽤胶布固定,觉有微痛时取下,每天1次,连续做3~5次,疗效显著,不妨⼀试。

六、腿肚⼦(腓肠肌)抽筋:⽤⼤蒜擦脚⼼涌泉⽳。

直⾄脚⼼发热,即可解除抽筋。

延伸阅读:指压涌泉⽳,降糖太神奇都说⼈体有两⼤长寿⽳,⼀个是“涌泉⽳”,另⼀个是“⾜三⾥⽳”。

上⾯给⼤家说的是⾜三⾥,在本节中,还要给⼤家介绍的就是另⼀个保健⼤⽳——“涌泉⽳”。

涌泉,观其⽳名便可知此⽳能让⾝体的精⼒源源不绝。

⽽涌泉的本意也正是如此。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也”。

涌泉穴中药外敷的妙用!

涌泉穴中药外敷的妙用!

涌泉穴中药外敷的妙用!⑴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感冒: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足约20分钟,双足擦干后,将一粒强力银翘片研细末,分撒在2块麝香追风膏上,贴敷在涌泉穴上,喝1杯热开水入睡。

⑵中药敷贴涌泉穴辅助治疗喘息性肺炎(均系西药抗感染及超雾化吸入常规治疗无效者):桃仁60克,栀子18克,杏仁、麻黄、白芥子、胡椒各6克,糯米5克,细辛3克,共研细末;再用麻黄、细辛水煎,浓缩约5毫升,与药末调和,加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分成4等份,置于伤湿膏上,贴敷于涌泉穴及其足背相对应的位置,12小时去药。

隔12小时再敷第2次,连用数天。

⑶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桃仁60克,栀子18克,杏仁6克,胡椒3克,糯米4.5克,共为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敷涌泉穴12小时。

每日1次。

⑷外敷涌泉穴治疗肺心病: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紫皮大蒜10瓣,捣碎用生鸡蛋1个调为糊状,每晚睡前洗净足部,将5克药糊贴于涌泉穴(左右脚交替应用)。

⑸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大蒜粉(若无大蒜粉,可用新鲜大蒜瓣去皮)9克,硫黄末6克,肉桂末、冰片各3克。

研匀后加蜂蜜适量调成膏状,分成2等份置于医用胶布中间备用。

将双足洗干净,取药膏敷贴双侧涌泉穴,成人男性一般贴6~8小时,成人女性贴4~6小时,儿童贴3小时。

2次为1疗程。

⑹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取适量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

⑺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泄泻:吴茱萸、白芥子各适量,研为细末,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

每日1次。

⑻大黄粉加醋敷涌泉穴治疗术后腹胀:在常规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的基础上,取大黄粉30克,用食醋拌成糊状,置于纱布上敷于涌泉穴处,然后用保鲜薄膜包裹,待肛门排气后再外敷2小时;如果24小时无肛门排气者,更换药物重新外敷。

同时,鼓励早日下床活动。

⑼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吴茱萸10克,研末,加醋和蒜泥适量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后敷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图片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图片

涌泉的作用功能主治帖膏药图片涌泉的作用功能涌泉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底部。

涌泉穴位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以下列举了涌泉的主要作用功能:1.缓解疲劳:按摩涌泉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脚部疲劳,减轻全身疲劳感。

2.改善睡眠:按摩涌泉穴位可以促进身体放松,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入睡。

3.缓解压力:按摩涌泉穴位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缓解紧张和压力,提高身体的抗压能力。

4.强壮腰膝:按摩涌泉穴位可以帮助强壮腰膝,缓解腰痛和膝关节疼痛。

5.改善消化:按摩涌泉穴位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

6.提升免疫力:按摩涌泉穴位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涌泉的主治涌泉穴位在中医学中有广泛的主治范围。

以下是涌泉穴位的主要治疗功能:1.头晕眩晕:涌泉穴位是治疗头晕眩晕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头晕眩晕的症状,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2.失眠:按摩涌泉穴位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缓解紧张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治疗失眠症。

3.腰痛:涌泉穴位是治疗腰痛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腰痛,改善腰椎周围的血液循环。

4.腹痛:涌泉穴位可以治疗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缓解胃肠不适。

5.头痛:涌泉穴位是治疗头痛的有效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的症状,提高头部的血液循环。

6.高血压:涌泉穴位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按摩涌泉穴位可以调节血压,促进心血管的健康。

帖膏药的使用方法帖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药物形式,可以用于涌泉穴位的治疗。

帖膏药使用方法如下:1.清洁皮肤:使用前,先清洁涌泉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剪裁合适大小:根据涌泉穴位的大小,剪裁合适大小的膏药贴,确保膏药完全覆盖涌泉穴位。

3.帖膏药:将剪裁好的膏药贴帖在涌泉穴位上,轻轻按压,确保贴紧贴于皮肤表面。

4.固定膏药: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膏药,防止其滑动或脱落。

5.时间和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不同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次15-30分钟。

涌泉贴的功能主治

涌泉贴的功能主治

涌泉贴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疲劳•涌泉贴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足底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缓解疲劳。

•涌泉贴能够帮助放松肌肉,舒缓全身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人感到身心舒畅。

2. 改善睡眠质量•涌泉贴的使用可以刺激涌泉穴,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

•涌泉贴能够缓解因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导致的失眠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入睡,并且改善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

3. 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涌泉贴对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具有一定的功效。

•涌泉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结节,刺激该穴位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4. 改善消化问题•涌泉贴的使用可以刺激涌泉穴,对于改善消化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涌泉贴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从而缓解胃胀、便秘等消化问题。

5. 缓解经期不适•涌泉贴是一种中医理疗方法,对于缓解经期不适有一定的效果。

•涌泉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结节,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女性内分泌系统,减轻痛经、经前综合征等经期不适症状。

6. 提升免疫力•涌泉贴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涌泉穴是人体的免疫能量点之一,刺激该穴位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外界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

7. 改善循环系统问题•涌泉贴能够刺激涌泉穴,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对于循环系统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涌泉贴可以缓解静脉曲张、血压不稳、水肿等循环系统问题,提高微循环和血液供应效果。

8. 缓解焦虑和压力•涌泉贴的使用可以刺激涌泉穴,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压力。

•涌泉贴通过刺激涌泉穴,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心的放松,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的程度。

9. 改善呼吸问题•涌泉贴对于改善呼吸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涌泉贴可以刺激涌泉穴,促进气体交换和呼吸道通畅,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问题。

10. 缓解肩颈疼痛•涌泉贴对于缓解肩颈疼痛有一定的功效。

•涌泉贴通过刺激涌泉穴,有助于舒缓肩颈部的肌肉紧张和疼痛,减轻肩颈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涌泉穴实用方法集锦

涌泉穴实用方法集锦

涌泉穴实用方法集锦涌泉穴(即两脚心)是临床上常用穴位。

将药物敷贴涌泉穴,用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等固定,使药物通过穴位而作用于体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法治法简便,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疗效可靠,尤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术后患者。

现介绍几则有效的治病妙方。

高血压病取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20克、冰片10克、生姜150克。

前四味药各研细末。

生姜捣烂如泥,加入药末调和成膏状,每晚贴双足涌泉穴,7天为1个疗程,连用3~4疗程。

贴药期间停用一切降血压药。

神经衰弱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高度粮食酒适量。

将二味中药研成末,用酒调拌成泥状,分别涂于手表大小的两块纱布上,然后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晚睡前贴上,翌日早起取掉,连续7~10次,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昏有良效。

咯血鲜大蒜12克去皮,捣成泥状,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克,研匀后,分别涂于两块纱布上(手表大的面积),然后贴敷于双脚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调换1次。

为避免局部皮肤发红起泡等反应,可先在涌泉穴皮肤上涂一层薄石蜡油或凡士林等,一般贴敷3~4次,咯血应好转。

另外,这种方法治疗鼻蛆,疗效亦佳。

小儿赤眼黄连适量打粉,水调贴双足涌泉穴。

每天一换,宜连用3~5天。

小儿恶心呕吐胆星(炒黄)、朱砂各等份为末,白胡椒粉1克,加葱适量,共捣为膏,做成两小饼,贴双足涌泉穴。

隔日一换,宜贴2~3次。

胎气及寒气上逆引起的呕吐用吴茱萸15克、鲜姜30克,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小便不通,少腹急胀水仙头2个、蓖麻子30粒,共同捣烂,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贴2~3次。

肾虚腰痛、夜尿频肉桂15克、附子9克,捣为细末,酒调贴双足涌泉穴。

一夜一换,宜连贴3~5天。

口眼喎斜半夏、天南星、附子各9克,研细,加葱头20个,共同捣烂,于睡前贴双足涌泉穴。

小儿流涎可用天南星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糊,涂敷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过夜即洗去,连敷数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根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液体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如下。

1、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如糊膏状,于晚上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敷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第二天早晨取下。

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2、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和醋调和,做成两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有效。

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牙龈炎: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外敷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和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本法适用于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4、高血压病: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

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5、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2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分,敷于双侧涌泉穴,一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6、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贴敷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7、溃疡性口腔炎: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匀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8、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注意:敷药前可在局部薄涂凡士林,以免起泡。

敷药后如遇过敏或起水泡者应停用。

以上药物只供外用,忌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