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看存在的“轻”与“重”

合集下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有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有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有感一、人物浅析托马斯是男主人公,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一方面,他因前妻以儿子为质,要求他每次见孩子都要带贵重的礼物,而断绝了原本的家庭关系。

另一方面,他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河漂流到床榻”的女主人公特蕾莎相恋。

在与特蕾莎爱情的挣扎中,他前往瑞士,回到布拉格后又因一篇关于俄狄浦斯的文章丢了外科医生的工作。

在当过几年清洁工后,他与特蕾莎前往乡下生活,最终双双死于车祸。

托马斯的轻在于他对每一段关系中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他声称自己爱着特蕾莎,却依旧保持着与其他女人的性友谊,甚至一度让特蕾莎在他头发里闻到别的女人下体的味道。

他坚持认为肉体之乐与爱情不一样,这是他对爱情的一种逃避和不负责任。

他对医生这份工作,在他看来本事自己生命中最“essmusssein”的事情,是自己与偶然抗争最为直接的方式,可最终他甚至没有挣扎地放弃了这份工作。

面对前妻的要挟,他反抗的方式仍是放弃。

放弃了对爱情、工作、亲情的责任和负担,他就自由了吗?并没有,他只是轻飘飘地离开了地面,从头到尾几乎都处于一种眩晕的状态。

特蕾莎是典型的问题家庭的孩子,她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很大程度上都来自母亲常年的压迫。

母亲的轻在于她并不想为自己的行为担责,所以将这些责任全推到了特蕾莎身上,但特蕾莎并没有选择不从她身体诞生的权利,还未出世就背了债,这是非常不公的。

我也很难说特蕾莎和母亲的一生和可悲,因为我一直以为幸福是丰富的情感。

萨比娜是与托马斯维持着性友谊的女人,后前往日内瓦做了弗兰茨的情妇。

与弗兰茨分开后,她隐居为两位美国老人画画,将两位老人视作亲人。

萨比娜身上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魅力,她对坟墓的那段思考令人印象深刻。

她一直在背叛,可她却能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自由。

弗兰茨是有名望的学者,对妻子玛丽-克洛德心怀敬意。

被萨比娜迷住后,他与妻子闹翻,与萨比娜分开后和一位女大学生同居。

柬埔寨救援队回国的路上,因拒绝抢劫犯的要求被打伤,归国不久后去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中轻与重的哲学命题。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寻。

在小说中,“轻”与“重”并非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轻”常常被理解为无拘无束、自由放纵,是一种没有责任和负担的状态。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约束和使命。

主人公托马斯,他在感情生活中追求着“轻”。

他游走于众多情人之间,不愿意被任何一段关系所束缚,试图以这种方式保持自由和轻松。

然而,这种“轻”真的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吗?实际上,托马斯在不断追求“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迷茫和空虚。

他无法真正投入到任何一段感情中,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慰藉。

这让我们思考,所谓的“轻”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特蕾莎,她代表了生命中的“重”。

她对托马斯的爱深沉而执着,渴望与他建立一种稳定而忠诚的关系。

她愿意承担起爱情中的责任和痛苦,这种“重”虽然让她时常感到痛苦和挣扎,但也使她的生命有了深度和意义。

特蕾莎的存在让我们明白,“重”虽然可能带来压力和困扰,但也赋予了生命价值和重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生命中的“轻”有时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

当我们逃避责任、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可能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整天无所事事,看似轻松自在,但时间久了,却会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相反,生命中的“重”虽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辛苦,但正是这些责任和负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比如一位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却让她的生命充满了价值和满足感。

昆德拉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告诉我们,“轻”与“重”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轻”而逃避“重”,但最终却发现“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生命的轻重自由的追求与困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由米兰·昆德拉所著的小说,通过对三位主要人物的生活和思考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生命的价值、自由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困境。

本文将从其中几个重要主题入手,探讨生命的轻重以及追求自由时所面临的困境。

一、轻与重的冲突小说的标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已经为本书的主题定下了基调,作者试图通过对生命的轻与重进行对比来展现人们生活中的苦恼和挣扎。

小说中的主人公,尤其是汤姆亨尼斯和特蕾莎两人,都试图通过追求生命的轻松和解脱来逃避生活中的困境。

然而,他们的选择常常带来更多的痛苦和内心的纠结。

正如书中所言:“生活只有轻重之分,没有对和错。

”这种相对化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常常陷入自我价值和真实世界的冲突中。

二、追求自由的困境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别对自由有不同的追求,但他们都面临着困境和选择。

弗朗茨对权力的追求导致了他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黑暗,尽管他享受着权力的自由,但他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

另一方面,特蕾莎对爱情的追求让她陷入了与真实世界的冲突。

她想要在爱情中找到自我,但最终却失去了自我。

而汤姆亨尼斯则在道德和自由之间游走,他选择了道德,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些追求自由的困境使读者不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通过选择什么样的追求,我们才能获得更富有意义的生活?三、生命的价值正如小说中的定档一章所述:“人是一种我们无法达到的意念。

”生命的价值是难以捉摸和评判的。

书中的人物也在不同的阶段对生命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

在面对死亡时,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特蕾莎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她决定采取的极端行动体现了她对生命价值的质疑。

而汤姆则在战争中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他通过对小事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四、追求幸福的困境在小说中,每个人物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托马斯和特蕾莎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托马斯追求生命的轻盈,他渴望摆脱社会的束缚和道德的枷锁,追求自由和偶然的美。

他不断地更换情人,试图在不同的关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然而,特蕾莎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

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他存在的理由。

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是无私的,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这种爱让托马斯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

他们的爱情是一场关于生命轻重的较量,特蕾莎教会托马斯承担责任,托马斯则支撑特蕾莎反抗命运。

他们的相互拯救,使得生命的轻重达到了平衡。

萨比娜和弗兰茨则代表了另一种生命状态。

萨比娜是一个背叛者,她不断地背叛自己的国家、家庭和爱情,追求着一种虚无的美。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却始终无法摆脱媚俗的世界。

弗兰茨则是一个媚俗的人,他认同社会的价值观,追求着一种稳定和有序的生活。

他对萨比娜的爱也是一种媚俗的表现,他试图通过萨比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然而,最终他也陷入了媚俗的世界,无法自拔。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命状态。

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弗兰茨的情人、特蕾莎的母亲和继父等,他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承受着生命的轻重。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昆德拉在小说中探讨了生命的轻重问题。

他认为,生命的轻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小说中,托马斯最初追求生命的轻盈,然而,当他面临社会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时,他逐渐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

特蕾莎则相反,她最初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但在托马斯的影响下,她逐渐学会了承担责任,感受到了生命的轻盈。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生命的轻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选择和行动来改变的。

小说还探讨了偶然与必然的问题。

昆德拉认为,生命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偶然的,然而,这些偶然的事件却往往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相遇就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然而,这个事件却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爱情、政治等诸多主题,给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深度探索。

小说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在婚姻失败后,过上了一种放纵自由的生活,周旋于众多情人之间。

然而,特蕾莎的出现打破了他原有的生活节奏,让他陷入了爱情与自由之间的挣扎。

托马斯既渴望特蕾莎带给他的爱情的温暖与安宁,又无法割舍自己长久以来所追求的自由和轻松。

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了整个故事,也反映出了人类在面对情感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

特蕾莎,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她的纯洁和脆弱深深吸引了托马斯。

她将托马斯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却又因为托马斯的不忠而备受折磨。

特蕾莎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爱情中那种依赖与不安,以及对忠诚的渴望。

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挣扎,她试图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却总是感到无助和孤独。

除了爱情,书中还探讨了政治和历史的话题。

苏联对捷克的入侵,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人们在政治的压迫下失去了自由和尊严,生命变得沉重而压抑。

然而,昆德拉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上,而是通过这些事件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的哲学思考。

生命中的“轻”,或许是指那些没有责任、没有约束的自由状态,然而这种“轻”却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迷茫。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承诺和道德的约束,虽然会让人感到压力,但也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和价值。

托马斯在追求“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种“轻”并非他真正想要的,而特蕾莎在承受“重”的压力时,也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们思考,到底是“轻”还是“重”更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在爱情中,“轻”可能是随意的感情游戏,没有真心的投入和付出;“重”则是深深的眷恋和无私的奉献。

托马斯最初选择了“轻”,但最终被特蕾莎的爱所打动,开始尝试承受“重”的责任。

厚“重”鄙“轻”——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厚“重”鄙“轻”——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托 马斯 崇 尚解 除 了责 任 、忠 诚 等 意义 的 “ ”的生 活 , 轻 并且 “ 以可 以随 意与 多个 异 性 发 生性 关 系 的 自 由单 身 生活 为
达 到 ‘ 命 之 轻 ’ 的标 志 之 一 ” ] 为 此 , 他 放 弃 了与 妻 生 。 子 、父 母 、孩 子 之 间 的人 伦之 爱 。 女主 人 公特 蕾 莎 为 了追求 自己的美 好 爱情 ,离 开 了母 亲
文 学研 宄
‘ 重 ' 鄙 ‘ 轻 ‘ ' ‘
一 一
' ,
论 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 轻
0 齐 雪 艳
摘 要 :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哲理小说 中,米兰 ・ 昆德拉 以他睿 智的语言,独特深刻 的见解,超脱 的
眼光对人生的生存境遇做 出了深刻的揭示。他以小说来唤起人类对 自身生存境况的警醒。小说 围绕着托马斯和特蕾
久违 的轻 盈 的世 界 中 时 ,他 却 又 因 为轻 盈 而 无 法承 受 ,重 新 又 回到 沉 重之 中 ;在沉 重之 中, 他又 想 逃 离 … …如 此 , 轻 而 复重 ,重 而 复轻 ,欲 重还 轻 ,欲 轻还 重 ,托 马斯 生 命 中 的 轻
马斯 在 对 待 生命 的 态度 上 ,不 再 犹 豫与 徘 徊 ,而 是 理 性地 背
文 学研 宠
着 特 蕾 莎并 和 她 结婚 , 同时 却又 与其 他 的情 人 保 持 着密 切 的 勇 敢 行为 ,使 他 意 识到 :不 与或 尽 量 不 与社 会 打 交道 是 不 可

联 系 。尽 管 托 马斯 没 有 否 定 这段 感 情 ,但 却 从 中感 受到 无 法 能 的 ,世 俗 生 活 的 “ 重 ” 归根 结 蒂 也是 人 的 生命 必 须承 受 沉 言 说 的沉 重 。这 突 如 其 来 的沉 重 与 他 司 空见 惯 的 生 活格 格 不 的 东 西 ,因 为 人毕 竟 不 可 能像 动 物 一般 地 “ 松 生活 ”。 托 轻 入 ,迫 使 他 想逃 离 。然 而每 当他 从沉 重 中逃 离 出来 ,又 回 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部《轻与重》读1——一个怎样的世界对于世界,一个人是看不清的。

但一个人可以看清自己,可以看清与自己并存的个体。

可以的意义在于允许“并非如此”的存在,世界对于一个并非能看得清的人而言,不过是一团糟。

从这一意义出发,世界的存在,对于一个人而言,意义不惟活着的依赖,当然,对于多数人而言,事实上,世界只具有依赖性;世界的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一个人看得清。

人的生命存在,是这个世界上的惟一特殊,正是这一特殊性,世界显示了它的这一意义。

如果不是这样,世界对于人的存在,一如对于动物和植物一样,因为,对于动物和植物,世界只是一种生命的依赖,世界给予它们提供的是从生到死物质存在的保证。

这种保证是世界本身的品质所在,它永远是一种混沌体,世界的混沌状态对于一切生命而言,提供了无知存在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的生命存在,不过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而这过程的本性是无知,这与世界的本质是相符的。

但世界在为一切生命提供如此依赖环境的同时,锁定了一个生命存在的前提,有生有死,一切生命都不可违逆它存在的这一前提。

这是整个生命的世界,包括人。

但世界允许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性,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世界对于人的这一允许,是对人的一种惩罚。

世界允许人的特殊存在,意味着世界允许人去看清它,而看清世界,只能从看清自己看清与自己并存的无数个体开始。

这个看清的过程,从人的生命存在的积极意义看,是发现和寻找自我生命存在的快乐和幸福,但实际上,正是由于看清,导致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痛苦和不自在。

人类的痛苦从最终解释看,来自于自觉地抛弃了浑然不觉,人类沿着看清世界的方向越走越远,痛苦和灾难就越来越沉重,而这种痛苦和灾难,全部来自于人类存在自身。

从这个意义看,世界为人类提供了它的特殊存在。

也可以这样说,世界的意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一切生命存在的所赖,这是广义的世界,而对于人类的存在,世界是狭义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赏析_在轻与重之间徘徊的生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赏析_在轻与重之间徘徊的生命

在轻与重之间徘徊的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小说中呈现了三个世界:爱情世界的隔膜,现实世界的媚俗以及生命世界的人性;小说涉及了诸多领域:政治、哲学、人性、性爱……;书中刻画的人物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昆德拉提出的轻、重、灵、肉等一系列生存暗码与人物一一对应,并支撑起他们各自的生存状态。

本文限于篇幅,将只涉及其中“轻与重”这一问题。

托马斯的轻与重性和生活,对于托马斯来说都太轻了。

他不能在一个女人身边过日子,只有单身,才能感到自己的真正存在。

他与情人们保持一种“性友谊”,他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任何女人都不能住到他家来。

但特丽莎的出现打破了托马斯的这一生活原则。

特蕾莎对于托马斯来说,像是一个被人放在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

他对她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让他对她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而这份责任给他重的感觉,令他感到害怕。

特蕾莎相信,人的肉体和灵魂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

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逃离母亲的世界,那个所有的肉体都是一模一样的世界。

她来和托马斯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表明她的肉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

而他,却在她和所有其他女人之间画了一个等号。

性对于托马斯来说太轻了,但对于特蕾莎来说太重了。

托马斯对特蕾莎怀有一种同情心,总是需要设法说服她,跟多个女人风流与他对特蕾莎的爱情毫不矛盾。

但是特蕾莎无法承受这样的灵肉分离。

和特丽莎之间爱情的隔膜让托马斯感到无比沉重,他和特蕾莎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累人的,他总是感到自己有罪,总是要为自己开脱,请对方原谅。

特蕾莎来到托马斯家里时,拎着一个沉重的箱子,而特蕾莎本人就像这个箱子一样,成为了托马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担。

特丽莎是托马斯的生命之重,而情人则是托马斯的生命之轻。

在托马斯众多的情人中,萨宾那是最忠诚的一位,也是最了解托马斯的人。

因为她同托马斯一样,是“媚俗的对立面”,她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看存在的“轻”与“重”
摘要“存在”是米兰·昆德拉不断探讨的主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
探索这一严肃主题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为我们讲诉了人类生存的两难境遇—轻与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等都成了“轻”与“重”的选择下的实验符号。

关键词生命之轻;生命之重;特蕾莎;托马斯
引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著名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品。

米兰·昆德拉以他独特的笔触和思考享誉世纪文坛,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文学奖的候选人。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曾提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

昆德拉将人类存在的条件分为两种:轻与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通过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物命运的叙述和描述,引导读者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探讨“轻”与“重”的存在哲学。

生命之“轻”
托马斯正是“生命之轻”的代言人。

托马斯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离婚之后,他不仅摆脱了妻子的束缚,而且剪断了父亲、母亲以及儿子和他之间的羁绊。

托马斯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

他与情人之间只是“性友谊”,甚至为了维持这种所谓的“性友谊”,他订下了“三不”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隔三周。

他惧怕爱情,拒绝爱情的“灵”,与情人之间更多的只是“肉”的欲望的满足。

后来特蕾莎的出现打破了托马斯固守的“灵”与“肉”的界限,他爱上了特蕾莎,他在特蕾莎身上感受到了在别的情人身上所感受不到的“灵肉合一”的感觉,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所以他珍惜、爱护特蕾莎。

然而,托马斯仍然坚守着他的“生命之轻”的生存原则,依然我行我素地在“媚俗”的社会世界里追寻着他的自由。

他托马斯依然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性友谊”,依然同其他情人保持着“肉体关系”。

托马斯认为他与多个情人的风流与他对特蕾莎的爱之间没有任何矛盾。

萨比娜是最像托马斯的人,也是最理解托马斯的人。

萨比娜是一名从事艺术的画家,充满了浪漫气息和反叛精神。

她向往的是“轻”的生命和自由的境界,不愿意被生活俘虏,更不愿受制于秩序,甚至于不断寻求着来自背叛秩序、背叛规则的刺激,享受着由背叛而生的热情和神秘。

在她看来,似乎一切都是可以抛弃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她精神的自由。

对她来说,爱情的“灵”和欲望的“肉”都是一种束缚。

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痴心一片的弗兰茨,也逃离了命令式的略带强迫的托马斯身边,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心甘情愿地自
我放逐,享受着漫长的漂泊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然而,就像特蕾莎走到了“重”的极端,萨比娜则走向了“轻”的极端,以至于到最后,萨比娜就只是为背叛而背叛,为逃离而逃离,背叛和逃离成了她惟一的目的。

萨比娜的生存状态是永恒的背叛和逃离,在自我价值的驱动下,她逐渐远离了人生的重心,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孤单。

生命之“重”
米兰•昆德拉说:“萨比娜与特蕾莎代表着生活的两极,互相排斥,不可调和,然而两极同样美妙,都不可少。

”萨比娜代表了“生命之轻”,而特蕾莎则代表了“生命之重”。

特蕾莎是一位出身卑微但却自强不息,极力想摆脱下层社会束缚从而获得完美、自由和纯净幸福生活的餐厅女招待。

特蕾莎不幸的童年造成了她单纯善良但又敏感脆弱的性格。

她要求灵与肉绝对的统一。

特蕾莎有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粗俗的母亲,她一直在向特蕾莎灌输一个观念:特蕾莎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你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特蕾莎的母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在房间里行走,这令特蕾莎感到羞愧和恼怒。

特蕾莎的一生,就是在于这种观念抗争,她认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灵魂决定了这种个性,否定了肉体的差异,也就否定了灵魂的差异。

她带着这种抗争,来到了托马斯身边,寻求救赎。

她向他表明她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托马斯却把它混入了其他的女人,对她们的身体施以同样的爱抚,把她又扔回了原来的世界。

特蕾莎的“嫉妒”成为她沉重的痛苦,直到死才得以摆脱,而这种痛苦正源于特蕾莎对灵与肉绝对的要求。

特蕾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轻”的存在哲学。

当她对托马斯在肉体上的背叛忍受到了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步时,她开始了向轻的试探,和一个工程师发生了关系。

可是这次行为只给她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更重的负担。

认真是特雷莎的行为方式,认真让她陷入痛苦的绝境,虽然她努力从行为到精神上向自己的爱人托马斯靠近,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对于特蕾莎来说,“轻”未必是“轻”,沉重的负担加诸于身才构成了那个善良美好的特蕾莎,才构成了那个让托马斯不由自主心疼的特蕾莎。

特蕾莎,她永远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沉重恰恰也是对恪守“轻”的存在哲学的托马斯的一种吸引。

参考资料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韩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