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地理完整篇
湖北黄石简介导游词

湖北黄石简介导游词湖北黄石简介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北黄石!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今天将带您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和魅力。
黄石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江汉平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军事、经济、文化要地。
在历史上,黄石曾经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石也逐渐成为湖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自然环境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黄石的自然环境。
黄石市的大部分地区是山区,是三峡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的一部分,黄石也拥有许多迷人的自然景观。
此外,黄石市还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黄石大坝和太子岭水库是黄石地区两个最大的水利工程,更是黄石市的骄傲。
二、历史文化其次,我们来看黄石的历史文化。
黄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说早在45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在战国时期,楚国曾经在此修建了樊城,这也是黄石古城的前身。
此外,黄石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名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襄阳楼。
襄阳楼是中国唯一以音乐为主题的楼阁,也是黄石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而黄石博物馆则保存了大量关于黄石历史文化的文物,包括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元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物。
三、旅游景点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黄石的旅游景点。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黄石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这里有古城墙、文化广场、公园、博物馆等众多旅游景点。
黄石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莫过于西塞山风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景色迷人,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和历史文化血脉。
莫干山位于长江北岸太子岭所临的莫干岭之麓,峰峦叠嶂、百峰竞秀,景色壮观。
除了西塞山和莫干山,黄石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比如樊城,远古名人洞,三洲港,汉阳陵等。
总之,黄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旅游城市,也是许多人前往三峡地区的必经之地,相信您在黄石一定会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
黄石概况

第二段( S 1gj 2)
灰黄色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及薄层粉砂岩,顶部见有紫红色页岩;含笔石
化石 820米
矿产开发现状
根据2003年矿山年报统计,黄石共有各类矿山578座,其中大、中型矿山企业16座,从业人员4.9万人。已开发利用铁、铜、金、煤和建材等32种矿产,年矿石产量约2713万吨,原矿工业产值24.63亿元。
林业
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植被种类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种类有:裸子植物7科18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种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有18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葫芦科、苋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种为最多。 黄石地区的长乐山三叠系地层中有鱼化石,金山店等地石灰岩一、二叠系地层中普遍有腕、珊瑚化石,石龙头地区有豪猪、大熊猫、野猪、中同鬣狗、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斑鹿等化帮石,表明在两亿年前黄石地区有软体动物活动,在四五十万年前有脊椎动物活动。由于沧桑变迁,有些古代动物不复存在,但豪猪、野猪、虎、豹、狼等动物继续生存
晚古生代地层
泥盆系
云台观组(D2-3y)(五通组D3w)
底部为底砾岩向上为含砾砂岩,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区内可见平行不整合于坟头组之上 55米
石炭系
黄龙组(C2l)
位置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境内基本上(少数村没有)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大广南高速公路、武黄高速公路横贯市区,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武黄城际铁路高速对接武汉城市圈;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

黄石一、概况1、地理位置概况: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
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
其中,城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71万。
2、地区资源(1)、水利资源黄石市襟江带湖,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流经黄石市东北边境,上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主河道流程长72.31公里。
市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条,总河长1732公里。
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11处,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
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51座,小(二)型水库207座。
全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平方米。
(2)、矿产资源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铊、铟、硒、碲等;非金属矿有磷、硫、含钾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润土、石膏、硅灰石等39种;燃料矿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
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
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黄石地理

黄石地理一、填空题:1、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
西北是鄂州市,东北是浠水、蕲春两县,西南是咸宁市,南面是江西。
2、黄石港古名“黄石矶”,位于市区西端。
3、 1949年5月15日,黄石解放, 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
4、黄石教较大的湖泊一般在大冶、阳新,市区多为小湖,其中磁湖因地壳沉陷而成,花湖、青山湖因泥沙淤积、封闭,长江改道而成。
5、黄石市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城市区及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6、1971年冬,在黄石城区东郊的石龙头发现了古人类生活活动的遗址。
7、黄石地区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偏南风)。
8、由于地形的阻碍作用,黄石地区寒潮、大风不多,是柑桔、苎麻等多年生植物安然度冬。
9、黄石市的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特征是低山、丘陵与滨湖、滨江平原交错分布。
10、目前,黄石地区已发现矿床 300多处。
矿产 4 大类 38 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类的 28% 。
11、黄石地区的铁矿储量占湖北全省的 27% ,约占全国铁矿含量的 1.6% ,为全国十大铁矿基地之一。
12、采用硅灰石精制而成的瓷砖壁画,具有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抗酸防腐、经久耐用等特点。
13、黄石现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黄金总储量的 56.6% 。
14、黄石地区的“大冶灰岩”,质纯层厚,是生产水泥、电石的主要原料。
15、黄石从单一的原材料的工业基地,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的中等工业城市。
16、大冶钢厂是我国历史最长、资格最老的特钢企业。
17、大冶、阳新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铜窝”之称。
18、华新的产品质量优良、声誉很高,“五羊牌”出口水泥与“堡垒牌”内销水泥双双荣获国家金质奖,获得国务院嘉奖令,在全国水泥行业华新是最早的两枚金牌获得者。
在香港国际市场上,华新生产的水泥被列为信得过的免检产品。
19、农业方面,黄石将重点培植棉油、畜禽水产、林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
20、黄石市是鄂东南的大门,东连沪宁,西通汉渝,是鄂、赣、皖三省交界区。
黄石介绍-黄石简介PPT(经典版)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矿冶大峡谷” 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 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 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 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 基地。
3、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仙岛湖
位于幕阜山北麓,距阳新县城48公里,现辖东 源、王英、国和三个建制乡(行政管辖属于王 英镇),版图面积32平方公里,水域4.8万亩, 湖内1002个岛屿星罗棋布,原名“千岛湖”,因 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而改名 仙岛湖。
3、旅游景点
东方山
坐落于中国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海拔高度 475米,是省风景名胜区及省级森林公园,国 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东方山被誉为“三楚第一山”,主要由曼倩垴、 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方圆面积十八 平方公里三峰鼎足而立,各具特色。森林覆盖 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
黄石城市介绍
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石市沿江集镇道士洑成镇 最早,其他依次是黄石港、 湋源口、磁湖、石灰窑。 1948年,大冶县将石灰窑、 黄石港两镇合并成立石黄 镇。黄石”一名,系由“黄 石山”、“黄石港”等山、港 演变而来。
小雷山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城西十五公里的陈贵 镇境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雷山风景区 的主要组成部分,省级森林公园。 小雷山以神奇的石景闻名遐迩,石松,石床, 石屋等近百处石景,鬼斧神工,各具特色,共 分四大景点:方广洞景点,大小口景点,小雷 八景景点,石笋尖景点。各景点有宝塔,亭台, 楼阁,庙宇点缀其中。
黄石地理详细篇

黄石地理一、历史、位置篇1、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
西北邻鄂州市,东北与浠水、蕲春隔江相望,西南接咸宁,南与江西毗邻。
2、黄石市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四个城市区以及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区面积234km²,全市人口近250万人,20多个民族。
3、1971年冬,在黄石城区东郊的石龙头发现古人类生活、活动的遗址。
4、西塞山位于市区东郊,为古代重要关塞。
5、大冶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的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称。
6、1949年5月15黄石解放,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
7、大兴炉冶----大冶,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8、阳新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北麓,长江中游南岸。
东北与武穴、蕲春隔江相望;东南与江西瑞昌、武宁接壤;西南与通山、咸宁相连;西北与大冶、黄石为邻9、1997年元月阳新县改属黄石市10、黄石市早已成为继武汉市之后的湖北第二个对外开放城市。
二、地形篇1、黄石市区位于幕阜山脉的北部边缘,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以低山丘陵与湖滨、滨江平原交错分布。
2、黄石市区最高峰是铁山北面的白雉山(528m)3、大冶市南高北低,中部较为平坦,平原之间有低山和岗丘穿插。
大冶最高峰为太婆尖(840m),境内有两大湖泊:大冶湖、保安湖4、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整个地势由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向东、向中逐渐倾斜,构成一个三面环山的不完整的山间盆地5、阳新县的自然概貌大体上是“六山、二水、二分田”6、阳新县最高峰为大王山南岩岭(862.7m)----黄石市最高的山峰三、气候篇1、黄石地处北纬30°左右,具有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带:亚热带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大是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3、黄石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下半年盛行东南季风4、黄石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7月29℃,1月4℃)年平均降水量1380mm(5、6月----梅雨天气,7、8月----伏旱天气)5、由于地形的阻碍左右,本区寒潮、大风不多,使柑橘、苎(zhu)麻等多年生植物能安然过冬6、黄石市区夏季高温中心----石灰窑地区(即西塞山地区)7、大冶市有冬寒夏热,大陆性较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四、资源篇1、黄石位于我国有名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黄石地区主要山脉一览表

毛铺乡与毛铺水库南部
金竹尖
771.0
同上
王杰山
675.0
同上
孟家山
大垴
631.0
同上
中
断
金柯山
(求雨垴)
沙帽翅
540.0
毛铺乡马桥坳茶场南山
石鼓垴
720.0
毛铺乡金柯村
金柯山
653.1
毛铺乡金柯村
大同山
牛头垴
520.0
殷祖镇南村与毛铺乡分界
东
段
大王山脉
猴儿山
214.7
殷祖镇与阳新县分界
虾莫伏
231.0
铁山管辖
长乐山
293.0
东方山管辖
白塔岩
407.6
南湖乡与四棵分界
月亮山
441.6
石灰窑区与四棵乡分界
大老山余脉
板岩峰
446.4
石灰窑区与湖山分界
白雉山---铁山余脉
铁山垴同上
铁山
472.0
鄂州市、铁山曙光交界
东方山
401.3
东方山管辖
走马坪
470.3
东方山管辖
301.0
茗山乡管辖
小茗山
310.0
同上
大茗山
383.8
同上
宫台大峰尖
225.0
灵乡与矿山分界
长兴寺
246.0
同上
三角山
335.4
灵乡乡管辖
大公山
278.0
同上
罗连山
225.0
同上
笔架山
205.0
保安镇与还地桥分界
西野山
316.8
金山店与还地桥分界
秀山—长乐山余脉
湖北省“黄石市”概述

湖北省“黄⽯市”概述黄⽯市,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1]地跨东经114°31′-115°30′,北纬29°30′-30°1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候。
全市总⾯积4583平⽅公⾥,辖4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设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常住⼈⼝246.55万(2016年末)[2]。
唐虞之世,市地属扬越(⼀说扬粤)。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1949年,设置“湖北⼤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民政府领导。
1950年8⽉,黄⽯市正式成⽴。
黄⽯是新中国成⽴后湖北省最早设⽴的两个省辖市之⼀,也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业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3]是华夏青铜⽂化的发祥地之⼀。
著名景点有:仙岛湖、⼩雷⼭、阳新七峰⼭等。
2018年11⽉,黄⽯⼊选“2018中国地级⼩康城市100强”,排第90名。
唐虞之世,市地属扬越(⼀说扬粤)。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爵)攻杨粤⾄鄂(今鄂州、⼤冶),封其中⼦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
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年(221年),孙权⾃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夏⼝(今汉⼝)。
⼜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地理
一、历史、位置篇
1、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
西北邻鄂州市,东北与浠水、蕲春隔江相望,西南接咸宁,南与江西毗邻。
2、黄石市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西赛山、下路、铁山四个城市区以及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区面积234km²,全是人口近250万人,20多个民族。
3、1971年冬,在黄石城区东郊的石龙头发现古人类生活、活动的遗址。
4、西赛山位于市区东郊,为古代重要关塞。
5、大冶市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的湖北“冶金走廊”腹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称。
6、1949年5月15黄石解放,1950年8月成立省辖黄石市。
7、大兴炉冶----大冶,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
8、阳新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北麓,长江中游南岸。
东北与武穴、蕲春隔江相望;东南与江西瑞昌、武宁接壤;西南与通山、咸宁相连;西北与大冶、黄石为邻
9、1997年元月阳新县改属黄石市
10、黄石市早已成为继武汉市之后的湖北第二个对外开放城市
二、地形篇
1、黄石市区位于幕阜山脉的背部边缘,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以低山丘陵与湖滨、滨江平原交错分布
2、黄石市区最高峰是铁山北面的白雉山(528m)
3、大冶市南高北低,中部较为平坦,平原之间有低山和岗丘穿插。
大冶最高峰为太婆尖(840m),境内有两大湖泊:大冶湖、保安湖
4、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整个地势由东南、西南和西北部向东、向中逐渐倾斜,构成一个三面环山的不完整的山间盆地
5、阳新县的自然概貌大体上是“六山、二水、二分田”
6、阳新县最高峰为大王山南岩岭(862.7m)----黄石市最高的山峰
三、气候篇
1、黄石地处北纬30°左右,具有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亚热带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较大是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
3、黄石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下半年盛行东南季风
4、黄石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7月29℃,1月4℃)年平均降水量1380mm(
5、6月----
梅雨天气,7、8月----伏旱天气)
5、由于地形的阻碍左右,本区寒潮、大风不多,使柑橘、苎(zhu)麻等多年生植物能安然过冬
6、黄石市区夏季高温中心----石灰窑地区(即西塞山地区)
7、大冶市有冬寒夏热,大陆性较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四、资源篇
1、黄石位于我国有名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金、铜、锶、钴、硅灰石、富碱玻璃等14种
矿产的储量居湖北之首。
铁矿储量占湖北省的27%,占全国的1.6%(即大冶铁矿);铜矿储量占湖北省的99%,占全国的9%;黄石硅灰石探明储量占全国首位,储量世界第一。
故黄石享有“江南聚宝盆”美称
2、黄石市区的“大冶灰岩”,质纯层厚,是生产水泥、电石等主要原料
3、大冶的硅灰石储量世界第二
4、大冶、阳新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铜窝”之称
5、大冶市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
大冶素以矿藏丰富而闻名与国内外,其中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居湖北省之冠
6、阳新县是全国八大铜都之一,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湖北省五大产煤县之一
7、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素以“矿乡”著称
8、阳新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基地县
9、阳新是湖北有名的水产大县,9目20科88种,贡品----春鱼
五、交通篇
1、黄石对外交通以水运、铁路为主,还有通往四邻的公路网
(1)黄金航道----黄石外贸码头
(2)武黄铁路(1995年12通车)
(3)武黄一级公路(长江一桥、二桥)
2、黄石市是鄂东南的大门,东连沪宁,西通汉渝,是鄂赣皖三省交界
3、黄石地处长江中游,沿江开放城市,依托长江和武九铁路,沟通了京广、京九两条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使黄石处于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点中心圈内
4、阳新是鄂东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处在长江与京九线九江站交汇点的“金三角”位置
5、阳新是湖北的东大门,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有“三线穿南北,两水连东西”之称。
“三线”
指的是:京广、京九、武九;“两水”指的是:富河、长江
6、大沙铁路是谅解华中、华东的大动脉,可从大冶直达上海、福州等地(湖北大冶----江西沙河镇)
六、工业篇
1、黄石传统工业----冶金、水泥、钢铁、有色金属、轻纺
特色产业----食品饮料、服装、医药、能源
先导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
2、华新水泥厂的产品质量优良,声誉很高。
“五羊牌”出口水泥与“堡垒牌”内销水泥双双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全国水泥行业华新是最早两枚金奖获得者(1907年)
3、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粗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5,冶钢轴承钢的产量占全国的1/5
4、冶钢----特钢企业
5、美尔雅、劲酒、松花皮蛋中国一绝----珍珠果
6、铜绿山、丰山铜矿是全国知名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山
7、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铁矿
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从黄石的城市发展过程来看,是现有工厂后又城区,这就形成了不合理的布局
2、黄石主要居民区与工业区有分块成团的特点
3、黄石的环境污染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和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废气
②噪声污染:构成黄石环境噪声的重点的交通噪声,其次是工业噪声
③水质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黄石环境污染严重的基本因素之一
4、今年来,黄石已将居民中心区对水污染严重又无能力治理的企业有计划的分批迁往西塞工业区,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迁往肖铺工业区,降尘量大的水泥行业要集中在下路和铁山之间,将黄金山南侧建成建材工业区。
生活区内三废污染的工厂迁往河流下游、下风地带
5、黄石近期重点建设的地区是团城山地区
6、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八、旅游篇
1、位于大冶市的铜绿山古矿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内涵最丰富的古矿冶遗址。
1982年兴建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最大的矿冶遗址博物馆
2、东方山有“三楚第一山”美誉。
位于市区西南郊新下陆区,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又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
东方山顶有千年古寺----弘化禅寺
3、军事古塞----西赛山(174m)
4、仙岛湖位于阳新西部边境的王英水库
5、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西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6、飞云洞奇景----市区中心南面的狮子山上
7、阳新县境内的七峰殿宇恢弘,名闻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