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榴弹发射器原理

榴弹发射器原理榴弹发射器是一种用于发射榴弹的武器,它是现代军事中常见的火炮武器之一。
榴弹发射器的原理是利用内部燃烧室中的气体压力,将榴弹推动并发射出去。
下面将详细介绍榴弹发射器的工作原理。
一、榴弹发射器的构造榴弹发射器主要由炮管、弹膛、活塞、火药室、减震器等部分组成。
炮管是榴弹发射器的主要部分,用于容纳并发射榴弹。
弹膛是连接炮管和火药室的部分,它能够承受高压气体的冲击力。
活塞是榴弹发射器内部的移动部件,通过活塞的运动,将火药室中的气体压力传递到榴弹上,推动榴弹发射。
二、榴弹发射器的工作原理榴弹发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部燃烧室中的气体高压,将榴弹推动并发射出去。
具体步骤如下:1. 装填火药:将火药装填到火药室内。
火药是榴弹发射器发射过程中产生高压气体的主要能源。
2. 点燃火药:利用点火装置将火药点燃,火药燃烧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
3. 气体压力传递: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高压使得火药室内的压力急剧增加。
这时,活塞开始向前移动,将火药室内的气体压力传递到榴弹上。
4. 榴弹发射:活塞将气体压力传递到榴弹上,推动榴弹从炮管口射出。
榴弹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产生爆炸杀伤效果,对目标造成巨大破坏。
5. 减震反冲:榴弹发射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冲击力会使得榴弹发射器后座产生强烈反冲。
为了减少反冲对操作人员和榴弹发射器的影响,通常会在榴弹发射器的后部安装减震器。
三、榴弹发射器的特点榴弹发射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射程远:榴弹发射器采用内燃式发射原理,使得榴弹能够发射到较远的距离。
2. 杀伤力强:榴弹发射器发射的榴弹具有较大的爆炸威力,能够对目标造成广泛的杀伤。
3. 反应迅速:榴弹发射器可以快速装填、点燃和发射榴弹,反应时间短,射击效果显著。
4. 精度高:榴弹发射器可以通过调节炮管角度和火药量来调整射击的角度和距离,提高射击的精确度。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重要的火炮武器,广泛应用于现代军事中。
它通过内燃式发射原理,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将榴弹推动并发射出去。
中国火箭炮的发展

中国火箭炮的发展大口径压制火炮通常是指13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它们是各国炮兵部队的主要装备。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购买到自研,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火炮研制强国。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大口径压制火炮技术逐渐在世界普及,我国过去取得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我们在为过去取得成绩自豪的同时,应该继续努力开创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辉煌的明天。
装备现状1956年我国以苏联D1型榴弹炮为原型仿制了56式152毫米榴弹炮,1959年以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M47型152毫米加农炮为原型仿制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9式152毫米加农炮。
至此,我国拥有了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
D1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前期研制的,带有浓厚的时代技术特点,身管外有被筒,采用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
采用箱形开脚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载面可以向上滑动。
高低机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
必要时火炮可幷架射击,每个大架上有两个驻锄,一个用于硬地面,一个用于软地面。
结构与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两者除身管外的零件均可以互换。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加农炮,以M1937型130毫米舰炮为基础,用于取代A19型122毫米加农炮,于1954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
后来苏联又根据M46型加农炮研制了M47型152毫米加农炮。
这两者的炮架基本相同,除身管外,只要调整反后坐装置的阻力和更换炮口制退器就可以实现互换(这是当时火炮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两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只要采用不同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保证火炮后坐质量相同就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炮架上,一般把这两种火炬叫做姊妹炮)。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炮身由身管和被筒组成。
炮口制退器为单室多侧孔冲击式制退器。
具有变后坐长的沟槽式液压制退机装在炮身下方的摇架槽内,液气式复进机固定在炮身上方。
第三章榴弹

弹药学 第三章 榴弹
3.2 普通榴弹 3.2.1 概述
普通榴弹,一般是指内装高能炸药,利用其爆炸后产生的的 气体膨胀功或破片动能来摧毁目标的弹丸。这里所说的普通榴 弹,既有传统弹丸的含义,也有与前装迫击炮和远程榴弹等相 区别的意思。应当说,在各类弹丸中,普通榴弹的结构与作用 最具有典型意义。
弹药学 第三章 榴弹
3.1.3 榴弹的基本结构 4)弹丸装药 弹丸内的装药为炸药,它通常是由引信体内的传爆药直接引
爆的,必要时在弹口部增加扩爆管。 5)稳定装置 发射的弹丸除了靠自身的旋转来维持其飞行稳定性外,还可
以靠尾部的尾翼稳定装置来稳定。 尾翼稳定装置是指弹丸上用以使空气阻力中心后移,从而使
底排减阻增程技术 火箭助推增程技术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 3.破片形式的演变 破片形式的演变以提高杀伤威力为目标。杀爆弹弹体爆炸后 自然形成大量破片,其飞散速度可达900~1200m/s左右。
弹药学 第三章 榴弹
3.1.1 榴弹的发展史 3.破片形式的演变
早期的杀爆弹主要是利用破片动能实现侵彻性杀伤。由于自 然破片形状与质量的无规律性,破片速度衰减得相当快,限制 了杀爆弹的有效杀伤范围。
3.1.3 榴弹的基本结构 2)定心部 定心部是弹丸在膛内起径向定位作用的部分。为确保定心可
靠,应尽量减少弹丸和炮膛之间的间隙,但为使弹丸顺利装入 炮膛,间隙又不能太小。通常弹丸具有上、下两个定心部。某 些小口径榴弹,往往没有下定心部,依靠上定心部和弹带来径 向定位。
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我国轻武器的发展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班级:111214班学号:111214109姓名:张胜源引言:在军事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轻武器作为单兵携带使用的主要战斗武器,仍然是现代和未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是武器家族的重要成员,有着其他类型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作战手段和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士兵总是战争的主体,人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
与人结合最紧密的轻武器,能够充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战争的动态。
一、轻武器常识轻武器通常是指枪械及其他由单兵或战斗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又称“轻兵器”。
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机枪是步兵分队在近战歼敌的主要武器,手枪是近距离歼敌的自卫武器。
轻武器主要装备对象是步兵,也广泛装备于其他军种和兵种。
轻武器的主要作战用途是杀伤有生力量,毁伤轻型装甲车辆,破坏其他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
轻武器主要包括枪械和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此外还有轻型燃烧武器和单兵导弹等。
轻武器的主体是枪械。
轻武器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特别使用于近战,是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武器。
二、轻武器的特点轻武器的主要特点是:1、重量轻,体积小,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2、使用方便,开火迅速,火力猛烈;3、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4、品种多,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特殊的装备;5、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
三、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均称为自动步枪,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射手没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射出一发子弹,后者只要射手扣住扳机不放,就可连续射击。
射击方法:半自动步枪实施单发射,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班用机枪主要实施短点射,还可实施长点射,必要时,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可实施单发射,班用机枪可事实连续发射。
战斗射速每分钟:半自动步枪35-40发;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单发射40发,点发射90-110发;班用机枪点射150发,连续发射300发子弹后,应冷却枪管;手枪速射30发。
国内外40毫米榴弹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量 较 大 ,一 般 作 为专 业掷 弹 兵 的 主
2国外榴 弹系统
战武器 ,独立 使 用 。
在 榴 弹 系统研 究 领域 ,技术 领
2.1.1美 国 MT9式 榴 弹发射 器
先 的 国家 主 要有 美国 、德 国等 ,然
M79式 榴 弹 发 射 器 是 一 种 采
而 随 着 科 技 的 不 断 发 展 , 榴 弹 发 用 高 低 压 发 射 原 理 、 后 坐 力 小 、
限 。
只 有 一 种 LG1-I型 号 。LGl—I型 甲弹 、发烟 弹 、照 明 弹 、催 泪 弹和
2.2.1美 国 M203式榴弹 发射器 防 暴 弹 ,主 要 供 步 兵 和 警 察 使 用 , 号 的 特 点 :① 改 进 装 填 方 式 和 击
美 国 M203式 榴 弹 发 射 器 为 它 可 加 挂 j二与 G3式 或 G4式 步 枪 发 机 构 从 而 简 化 结 构 ;② 采 用 一
车 万 用
国内外 40毫米榴弹系统研究
现 状 与 发 展 方 向
● -5锐 张 叫
1前 言
榴 弹 发射 器 是 一 种 根据 枪 炮 原
理 发射小 型榴 弹 的武 器 。使 用该 武
器可 以增 强步 兵 分 队 的独 立 作 战能
力,增 加 步兵 的 杀 伤 火力 密度 和 火
控 区 ,赋予 步 兵 同 时对 抗 多 个 目标
支援 。
应 速 度快 的 『尤点 ,但其 操 作 比较复 杂 。
3国 内榴 弹 系 统
2.2 第 二 代 40mm
在 国外榴 弹系 统如 火
榴弹系统
如 荼 发展 的时 候 ,国 内榴
民爆行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思路

民爆行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思路引言概述:民爆行业是指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爆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和“十四五”发展思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业现状:1.1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民爆行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例如,隧道、桥梁、地铁等工程建设中对爆破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1.2 技术创新的推动:民爆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新技术的应用,如无线遥控爆破系统、智能炸药等,提高了爆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1.3 产业链的完善:民爆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
从炸药生产、爆破作业到爆破器材的研发制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2.1 加强安全管理:在爆破作业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十四五”期间,民爆行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标准和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2 推动绿色发展:民爆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行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2.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民爆行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通过推动创新,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国际合作:3.1 拓展国际市场:民爆行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项目的合作,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国际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3 加强国际交流平台建设:建立民爆行业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四、培养人才队伍:4.1 加强人才培养:民爆行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对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轻武器的发展

轻武器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下册>)轻武器是枪械和单兵、兵组能携行使用的弹药及其他发射装置的总称,包括枪械、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轻便火箭发射器等。
枪械是轻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枪械陈旧,型号杂乱。
经过三十八年的不断努力,到一九八七年,已形成两个基本系列,即口径为7.62毫米的手枪、冲锋枪、步枪、轻重机枪基本系列和口径为12.7与14.5毫米的高射机枪基本系列。
此外,还装备了执行特殊任务所需的微声手枪、微声冲锋枪、微型冲锋枪和狙击步枪等特种枪。
有的枪械还配备了夜视瞄准器材。
枪械自动化、轻型化、通用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战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其他轻武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一、枪械系列的统一世界列强争夺、封建势力割据的旧中国,是世界各国枪械的“陈列馆”,展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形形色色的枪械。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拥有枪械200余万支(挺)。
其中步枪的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分别为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俄国、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瑞士、加拿大、荷兰、罗马尼亚、希腊、阿根廷、秘鲁、波兰、巴西、挪威、丹麦等20多个国家生产,号称“万国牌”。
当时比较时髦的枪械是德国造7.62毫米毛瑟手枪、比利时造9毫米勃朗宁手枪、德国造7.92毫米毛瑟步枪、美国造7.62毫米卡宾枪和11.43毫米汤姆逊冲锋枪、捷克造7.92毫米ZB26轻机枪、德国造7.92毫米马克沁重机枪等。
而且枪弹十分匮乏,有时一支枪只能配发几粒子弹。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中央军委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子弹,全力予以保障,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数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缴获予以补充。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中共中央决定,采取两项措施。
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和相应的弹药。
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五年,共进口和接收枪械89万余支(挺)。
中国子弹发展历程

中国子弹发展历程中国子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子弹的发展则始于20世纪。
以下是中国子弹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子弹制造业仍然相对落后,大部分子弹仍然依赖进口。
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本国的子弹制造业。
1943年,中国推出了第一种国产步枪子弹——7.92毫米子弹,这是中国子弹工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武器制造业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枪械和弹药工业体系,开始了大规模的子弹制造。
1951年,中国成功研制出7.62毫米子弹(冲锋枪、自动步枪和狙击枪通用)和7.62毫米步枪子弹。
这两种子弹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装备的弹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开始自行研发新型的子弹。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5.8毫米步枪子弹。
该子弹是中国第一种自主研发的中小口径子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半自动和自动步枪。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子弹制造技术的发展。
中国先后研制出多种新型子弹,包括5.8毫米手枪子弹、5.8毫米狙击弹和自动步枪用的5.8毫米中间型子弹。
这些子弹的研制填补了中国军队子弹品种的空白,并提高了军队的射击性能。
21世纪以来,中国子弹制造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在航空航天和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子弹的研发提供了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中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步枪子弹,如5.8毫米高速子弹和7.62毫米重型子弹。
这些新型子弹的研发使中国子弹在威力、精度和射程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之,中国子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子弹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中国的科技实力的提升,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子弹在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作者:穆允金, 莫美文
作者单位:
刊名:
轻兵器
英文刊名:SMALL ARMS
年,卷(期):2001(1)
被引用次数:2次
1.孙传军.肖继里40mm榴弹新弹展示[期刊论文]-轻兵器2009(7)
2.杨晓红自动榴弹发射器发展评析[期刊论文]-轻兵器2005(6)
3.薄玉成.杨臻.王惠源对发展我国自动榴弹发射器的思考[期刊论文]-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22(3)
4.段雪峰.晁建习.齐新兵枪榴弹中的新军--破门枪榴弹[期刊论文]-轻兵器2004(10)
5.刘焕松全球自动榴弹发射器新发展(下)[期刊论文]-轻兵器2002(11)
6.胡德利.白云更上高楼:QLZ04式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期刊论文]-轻兵器2009(17)
7.德研制GMG 40mm自动榴弹发射器[期刊论文]-轻兵器2005(6)
8.余杰.余学瑞.魏星.YU Jie.YU Xue-rui.WEI Xing枪挂榴弹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兵工学报2007,28(4)
9.波兰德塔米克公司GSBO-40榴弹发射器[期刊论文]-轻兵器2010(14)
10.赵喜发.陈栓吉.韩灵辉中国军用枪榴弹及其俘弹器[期刊论文]-轻兵器2006(20)
1.刘晋.陈国光.纪彩华.胡厉强不同落角与炸高对弹丸杀伤面积的影响[期刊论文]-机械管理开发 2010(3)
2.刘晋,.陈国光.汪衡,.何璐套筒材料与壁厚对跳弹威力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12)引用本文格式:穆允金.莫美文我国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期刊论文]-轻兵器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