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合集下载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 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 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据悉,根据中央关于统一编写使用三科教材、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五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教材。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地区小学、初中全部使用统一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2019年各年级使用统一教材。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权力,要完善国家教材体系,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集中编写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全国统一编写、审定和使用。

三科教材注重德育和育人,让青少年从小打牢中华根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法治精神的培养。

以最受关注的语文为例,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

小学一年级一改以往模式,变成先认字,再学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

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第一单元蒙学诵读“读了幼学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前人学习运用《幼学琼林》的经验之谈。

《幼学琼林》为明朝学者程登吉所著。

它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较少伦理道德的说教;它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古代读书人要求掌握的知识类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的全篇采用两两对偶的形式,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非常灵活;它虽然涉及很多典故,但正文部分就是释文,通畅可读,浅显易懂。

因而是传统启蒙教材中极好的一部读本,在现代依然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第1课《幼学琼林》(一)dùn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dìdōnɡ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混沌:天地没有开辟之前的元气状态。

乾坤:天地。

奠:奠定。

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太阴:指月亮。

螮蝀:彩虹的别称。

蟾蜍:别名癞蛤蟆,过去因为有月中有蟾蜍的说法,所以用它指月亮。

石燕:相传古代零陵(今湖南永州)有一种神奇怪诞的石头,样子像燕子,名叫石燕。

刮风时,石燕乘风飞舞,等风停止则石燕复还为石头。

后人常用石燕来比作大风。

商羊:传说中的一种鸟。

大雨之前,这种鸟往往屈起一只脚跳舞。

羊角:旋风。

因为曲而上行,好似羊角,故名。

模糊一团的宇宙一经开辟,天地从此奠定。

浮在上面的轻气便是天,凝结在下面的厚重物质便是地。

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叫做七政;天能够覆盖万物,地能承载万物,人可以创造万物,所以被称为三才。

太阳是众阳之主,月亮是太阴的象征。

虹又叫螮蝀,是天空中的水汽与阳光交相辉映形成的彩色晕圈;月宫里的蟾蜍,形成了月球的背景色彩。

要刮风时,石燕群起飞舞;天要下雨时,被称作商羊的独足鸟翩翩起舞。

部编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上册《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1-2 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上册《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1-2 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上册《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1-2 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并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美德,如孝顺、勤劳、诚实等,但如何将这些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孝顺、勤劳、诚实、宽容等。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这些美德。

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

2.培养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践行传统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故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境模拟的道具和材料,用于让学生实际体验和践行传统美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通过呈现相关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案例、故事中的美德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传统文化备课五年级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4)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6)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7)第1课《声律启蒙》(一) (7)第2课《声律启蒙》(二) (8)第3课《声律启蒙》(三) (9)第4课、《笠翁对韵》 (10)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12)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12)第6课、《古诗两首》 (15)第7课诗词两首 (17)第8课诗词两首 (19)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21)第9课对联 (21)第10课谜语 (23)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 (25)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28)第12课北京 (28)第13课西安 (31)第14课杭州 (33)第15课南京 (35)第17课茶 (38)教学进程设计 (38)第18课酒文化 (39)第19课四大菜系 (41)第20课古诗两首 (42)第21课诗词两首 (44)第22课诗词两首 (45)第24课京剧 (47)第25课昆曲 (49)第26课山东地方戏 (51)第27课魏征 (53)第28课包拯 (54)第29课文天祥 (56)第30课林则徐 (57)第31课康有为 (58)第32课祖冲之 (59)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60)第34课四大发明 (62)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

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万盛经开区和平小学周乐江付汝刚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华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手纷纷走红,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议,舆论普遍认为要强化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不是“要”或“不要”的选择题,而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正式发行,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

不过,传统文化进课堂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科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渗透模式与单一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要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地区或学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地区特色、办学条件、教育对象,充分结合两种模式,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如今,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都适量增加了相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社会课程有对古代民俗文化、古桥建筑知识的介绍; 历史课也包含古代钱币、古代名物、历史人物的内容; 音乐课程涉及中国戏剧、古典舞蹈、民族服装; 美术课程有国画、陶艺、刺绣; 体育课程有中国武术等; 数学课程也渗透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数学思维。

这些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是潜隐性的,需要发掘、统整,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

例如,将经典诵读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文化内容编成歌谣、短剧整合到音乐课堂中去,将传统的舞狮子、赛龙舟等传统曲艺活动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将古老的面具、画脸谱与现代化妆舞会结合融入美术课堂,等等。

只要我们确立自觉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就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2.开发隐性课程资源目前,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进入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被很多地区、学校纳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之中,要求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

因此,无论采用单一学科还是渗透课程组织模式,都必然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显性课程。

谈传统文化在人教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谈传统文化在人教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17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总是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义务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确保和弘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特色的基础上,编辑小学语文教科书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品质,在努力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中华文化在高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表现方式高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文章、专题、单元课程习题和笼统的学习方法来表现。

1.课文。

第一,部分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文言文、诗词歌赋等;第二,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教科书里面的课文内容所承载,比如我国著名的名著节选、各个民族的民俗、炎黄大地的名胜古迹等。

2.单元练习。

在人教版的教科书中,单元习题是给学生们在学完每个单元文章后加以巩固和练习使用而编写的。

其中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编辑的有“成语小故事”、“趣味语文练习”等环节。

里面的“趣味语文练习”模块是由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做活动等有趣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

另外五六年级的教科书中“趣味语文练习”环节中设计了“推理问题的来历”“巧妙对诗词”等内容,充分利用灵活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综合性学习。

课本中关联中华传统文化笼统学习的一共有两个环节,一个是“畅游汉字的王国”另外一个是“轻叩诗词的大门”。

用五年级上五单元的“畅游汉字的王国”作为例子,单元的第一篇导语就提到了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设计了“趣味性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这两个课堂活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中华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下面是两个活动主题的流程:首先提出建议,给同学们提供活动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其次是提供关于主题的一些阅读书籍资料。

二、传统文化在人教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途径1.增加语文课堂中文言文、古诗词的讲授比重。

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主 题、情节、人物和细节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 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阶段的传统 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以人教 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艺 术价值。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启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语言感悟 和文学鉴赏能力。本次演示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当前小学文言文教 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 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给学生。同时,鼓励教师开展 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 词朗诵、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 化体验和认同感。
人物方面,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故事,让学 生通过人物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展现 了尊敬兄长、谦让的美德,《岳飞传》中的岳飞,体现了忠诚、勇敢的品质。这 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细节方面,小学《语文》教材还通过很多细节描写,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 的内涵。例如,《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诗人 李白在异乡思乡的情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此外, 《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表达了诗人久居他乡, 回乡后悲喜交加的感情,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厚的乡土情结。

1~6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

1~6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课文,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下面就来看看1~6年级我国传统文化的课文有哪些吧。

一年级:《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读本,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单流畅,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三字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的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包括古代的帝王制度、礼仪文化、封建道德等。

《三字经》也对孝道、忠义、诚信等传统价值观进行了简洁准确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二年级:《弟子规》《弟子规》是由北宋儒学大家朱熹编写的启蒙读物,内容充满了古代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孝道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处世之道。

《弟子规》中渗透着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年级:《论语》选读《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一些选段特别适合三年级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学习《论语》选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等,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论语》也是我国古代圣贤言行录,通过学习其中的经典格言和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年级:《孟子》选读《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四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孟子》选读,可以了解到孟子的人生哲学、政治理念、伦理观念等,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孟子》中也包含了很多寓言故事和典故,这些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年级:《国学经典故事》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国学经典故事,如《左传》、《史记》、《三言两拍》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玉文化
15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诗卷)
年级选用教材
【注音原文】【译解】【导读】
古典诗词·诗卷单行本
16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
年级选用教材
【注音原文】【译解】【导读】
古典诗词·词卷单行本
中国古建筑美学欣赏
11
《大学 中庸》
八年级
【原文】【注释】【题解】【链接】【汉字字体识读】【典故】
中国瓷文化
12
《古文观止》 (暂未出版)
高一年级
中国传统曲艺欣赏
13
《道德经》上
高二年级上学期
【原文】【译解】【拓展】【链接】【汉字字体识读】【总结】
中国玉文化
14
《道德经》下
高二年级下学期
【原文】【译解】【拓展】【链接】【汉字字体识读】【总结】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8
《孟子》下
六年级下学期
【原文】【译解】【拓展】【链接】【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9
《孙子兵法》上
七年级上学期
【原文详解】【注释】【译文】【评析】【汉字字体识读】【思想观点】【现代启示】【经典战例】
中国古建筑美学欣赏
10
《孙子兵法》下
七年级下学期
【原文详解】【注释】【译文】【评析】【汉字字体识读】【思想观点】【现代启示】【经典战例】
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适用学段
课文结构
附加传统文化教学模块
基础教育阶段
1
《弟子规》
一年级
【注音原文】【译解】【拓展】【汉字字体识读】【故事注音】
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
2
《三字经》
二年级
【注音原文】【译解】【拓展】【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中医与儿童保健
3
《千字文》
三年级
【注音原文】【译解】【拓展】【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中华民俗文化
4
《声律启蒙》
四年级
【注音原文】【译解】【我会填】【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5
《论语》上
五年级上学期
【原文】【译解】【拓展】【链接】【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6
《论语》下
五年级下学期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7
《孟子》上
六年级上学期
【原文】【译解】【拓展】【链接】【汉字字体识读】【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