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人教版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以致自己的思想感情无法获得精确的抒发。
今天,我们一起来展开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就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言之有物。
文题展现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立意,executed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拓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咏吟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一、1.先确认必须描绘的景或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测景或物的特别之处,例如形状、色彩等。
2.写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去描摹,做到特征鲜明、描摹细致、情景交融、语句连贯顺畅、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可以先进经验《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大桃树》描绘景物的方法。
二、1.这是对第一个题目的扩写。
扩写,要求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2.文学创作时,可以先想好哪一部分须要扩展,哪一部分须要细节刻画,哪一部分须要补足材料。
必须写下景物的特点,语句必须连贯、通畅。
必须带入自己的感情。
读完之后,多念几遍,多改为两遍,力求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三、1.写作前可结合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1.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对月亮的感受。
2.读完后,多念多修正,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范文示例【示例一】又见到荷叶苦笑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
想起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如何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学会修改.............,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病句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法学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服从,顺从....--..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二、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准确....分寸..连贯第一:准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人教版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第二,句子连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清楚。
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①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②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③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顺畅。
第三,明白如话,要多朗读多修改。
朗读,是修改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一边嘴里念,一边耳朵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累赘的词语要删除,搭配不当的要更换,语序不顺的要调整,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会文从字顺。
写作提示:
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写作实践”一、二、三。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1.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2篇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从字顺》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三、写作技能(一)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
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
”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2、运用多义词时,加上限制性词语,以消“歧义”。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在使用时应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
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
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
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
组成“美观大方”一语。
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二)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1、人称清楚。
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
“他”的所指不清,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公开课教案_3

课题:《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话花草》作文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寻找“最令你心动的花草枝叶”1、活动动员。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谈到一个观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的确,每一片树叶都是最独特的存在,即使外形再相似的两片树叶,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色泽不同,厚薄不均。
昨天,我们课前走进大自然中寻找到花草枝叶。
2、这节课,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写出最令你心动的花草枝叶。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1、学生活动:按照字面意思,自由说?2、师揭示概念:“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3、师讲解文从字顺的范畴: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是什么?1.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要做到用语准确,应注意的是:(1)、在关键的地方尽量不用“歧义”语。
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用法,一为“看不起别人”,二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
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
”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 《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的一篇优质课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作文”,而《文从字顺》这篇作文旨在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篇作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语言混乱、条理不清的问题。
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原文及解析,写作指导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从字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句子仿写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句子文从字顺的基本原理。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优化句子结构,提高文章表达效果。
(3)文章过渡的自然性:学生在文章过渡部分往往处理得生硬,导致文章整体效果不佳。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过渡词语、句子,使文章过渡自然、流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写作时是否遇到过文章表达不流畅、读起来生硬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使文章文从字顺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文章“文从字顺”的概念,学会通过合理组织词语和句子,使文章表达流畅、自然;2.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的布局;3.针对性地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4.分析教材中的范文,学习借鉴优秀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文从字顺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表达连贯的能力,并养成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2、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差钱》中丫蛋的台词引入课题,让学感受什么叫文不从字不顺。
二、胸中有文——理清思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1、这个片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这个片段写作顺序是什么?是否可以交换顺序?3、修改思路不清晰的学生习作。
总结:胸中有文:围绕话题、理清思路、语句连贯三、写作实践请以“走进录播室”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要求:围绕话题、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100字左右,时间5分钟。
四、下笔成文——语言准确、规范(一)判断下列语句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1、我要炒鸡蛋。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3、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4、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5、周末回到家,我又听到母亲那久违的声音和亲切的笑容。
6、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二)请修改下面文段中的语言错误六月一日儿童节星期五这天,上课铃响了,老师就要来上课了。
可是,黑板还没有人揩。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敢上前去。
这时,张明同学在举世瞩目之下,自以为是地走上去将黑板揩干净了。
当时,没有一个同学不从内心不佩服这个同学有勇气,班长带头鼓起掌来,这时老师进来了,表扬了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文题展示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咏吟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一、1.先确定要描写的景或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写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去描摹,做到特征鲜明、描摹细致、情景交融、语句连贯顺畅、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1.这是对第一个题目的扩写。
扩写,要求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2.写作时,可以先想好哪一部分需要扩充,哪一部分需要细节刻画,哪一部分需要补充材料。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语句要连贯、顺畅。
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写完之后,多读几遍,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1.写作前可结合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
1.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对月亮的感受。
2.写完后,多读多修改,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范文示例
【示例一】
又见荷叶笑
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
想起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而眼前这样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正欲离去,却看到一位老人在池塘边画着什么。
老人看着一脸疑惑的我,笑着说:“荷开之景固然美,但现在——花开之前努力生长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我想,经历挫折并不可怕,我也要在心里描绘出一幅最美丽画。
微风吹过,满池的荷叶随风摇曳,像一个个开心的笑脸。
【名师点评】这个片段用短短200多字,回忆了“我”从失意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化用诗句,使语言优美、流畅。
且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示例二】
又见荷叶笑
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
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拖着久坐无力的双腿,我缓缓独行,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肆虐的冬寒掐灭了一池冷水,只留下一片沉寂……
近处看来,塘中只有几枝枯荷竖立,光秃秃的,形影相吊。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一朵半开的红莲,那似开不开,欲言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那美丽的红莲装饰了我多少个仲夏之梦!
而眼前这样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我心灰意冷,正欲离去,却看到一位老人在池塘边画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前去观看,那画纸上竟然是一池枯荷。
看着一脸疑惑的我,老人笑着说:“孩子,你也喜欢赏荷?”
“不就是一池破败的荷吗,有什么好赏的?”
“怎么没有好赏的?你看那挺直的茎,无论风吹雨打,它总是挺直了腰杆,绝不弯折;看那枝头,尽管无花朵点缀,却已有了点点新绿,预示着那即将生出的新骨朵;再看那一池荷茎,它们日日朝向东方,时时盼望新春,并不死寂。
哪怕寒冷充斥的季节,荷也这般寻春盼春,何来无赏之说?”老人捋捋胡子,长叹道:“荷开之景固然美,但现在——花开之前努力生长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
说完,他将视线移向前方,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看到荷在寒风中摇晃,却也执着地树立,枝头泛出点点青白的生机。
我恍惚间发现我的看法是那么肤浅,正如老人所说,花开的结果也许是美好的,但为了花开而付出的努力,花开之前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荷并非绚烂世人的眼睛,而是让自己的一生更充盈。
荷花能经受严冬的折磨,我就不能经受学业暂时失败的考验吗?枯荷能支撑夏日盛开的梦想,我也能实现学业有成的辉煌。
经历挫折并不可怕,我也要在心里描绘出一幅最美的画。
微风吹过,满池的荷叶随风摇曳,像一个个开心的笑脸。
【名师点评】文章细致地展现了枯荷的傲骨,回忆了红莲夏日绰约的风姿,花残的寂寞和花盛的灿烂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鲜明。
全文首尾呼应,记叙、描写、议论巧妙结合。
【示例三】
月亮
天,渐渐暗下来了,傍晚美丽的夕阳也渐渐褪去了,慢慢地,慢慢地,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它在宁静的夜空中是那样的美,那样的亮……它用它那幽幽的光芒照亮了身边的夜空和几片小云,在它们的衬托下,月亮就显得更加纯净、静谧了,散发着迷人的气质、柔和的光芒……
橙色的月亮上偶尔拂过丝丝云缕,宁静而端庄,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心中都会寄托下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神圣的月亮在这璀璨的星空,用它那独特的光芒来完成我们一个个美好浪漫的梦;在这如水的月色里,我们都会看着夜空上方那洁白纯净的月亮,幻想出一幅幅优美的水彩画,创造出一个个神奇曼妙的神话故事……
月亮,给予了我们太多的遐想,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爱美的姑娘一样,想让别人看见更漂亮的自己,就去扯了几绺隐隐约约、亮白透明的小云朵来装点自己;有时,月亮就像一个端庄的成人一样,宁静、严肃地站在岗位上,专心地注视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又像在思考着什么;有时月牙就像一只小船一样,由于承载了太多孩子与大人们的美好寄托,所以总是左右不停地摇晃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仔细揣摩,就会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月亮和人间事物一样有圆有缺,有起有伏,所以,月亮并不只是美与诗意的象征,更是生活中指点迷津者的象征。
它美不胜收,它超凡脱俗,它是神圣的,是纯洁的,是宁静的……
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聆听,去感受,去凝视月亮,我相信我们就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诗意的独特……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月亮而陶醉,为月亮而痴迷,它是我看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文学启蒙的心灵种子,是我们精神上美丽、顽强的支柱,是受人爱戴的美好、严肃的象征!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文章将月亮的形态写得细致入微,衬托了月亮的超凡脱俗和神圣纯洁,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
技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