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案例分析讲义19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嘉量、吉祥缸、鼎式香炉、铜龟铜鹤
整理ppt
26
储秀宫
整理ppt
27
储秀宫前的铜兽
整理ppt
28
御花园
整理ppt
29
坛庙
• 祖庙:北京太庙 • 社稷坛:北京、五色土 • 天坛:祈年殿 • 地坛: • 日坛: • 月坛: • 文庙:孔庙 • 武庙:关帝庙 • 宗祠:宗族
整理ppt
30
古代陵墓
• 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 炎帝陵:神州第一陵 • 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 唐十八陵 • 明清皇陵
面分类可分五大类:和玺类、旋子类、吉 祥草类、苏式类和海墁类。
整理ppt
15
和玺彩画
•
清代最高级的彩画。设色工艺比较简单,大部分采
用沥粉贴金方法制作。包括龙和玺、凤和玺、龙凤和玺、 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龙草和玺五种绘法,龙和 玺是和玺类的第一等。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京城皇家庙、 坛等,均绘以和玺彩画。龙和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 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等构件全部绘龙纹。凤和 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 等构件全部绘凤纹。龙凤和玺是以龙纹、凤纹相匹配组合 的一种和玺,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梁枋心和盒 子绘以龙纹、凤纹,找头内分别绘以西番莲纹和灵芝纹。 龙草和玺是梁枋大木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 等构件采用龙纹与吉样草纹互换排列的方式组合的一种和 玺。
整理ppt
17
苏式彩画
• 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由于历史原因形
成两种流派,北京的称为北方苏式彩
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界面为主;
在苏州的称为南方苏式彩画,以锦纹
为主。吉祥草彩画是清代早期的一种
构图别致、色彩炽烈的官式彩画。海
整理ppt
26
储秀宫
整理ppt
27
储秀宫前的铜兽
整理ppt
28
御花园
整理ppt
29
坛庙
• 祖庙:北京太庙 • 社稷坛:北京、五色土 • 天坛:祈年殿 • 地坛: • 日坛: • 月坛: • 文庙:孔庙 • 武庙:关帝庙 • 宗祠:宗族
整理ppt
30
古代陵墓
• 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 炎帝陵:神州第一陵 • 秦始皇陵:世界第八大奇迹 • 唐十八陵 • 明清皇陵
面分类可分五大类:和玺类、旋子类、吉 祥草类、苏式类和海墁类。
整理ppt
15
和玺彩画
•
清代最高级的彩画。设色工艺比较简单,大部分采
用沥粉贴金方法制作。包括龙和玺、凤和玺、龙凤和玺、 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龙草和玺五种绘法,龙和 玺是和玺类的第一等。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京城皇家庙、 坛等,均绘以和玺彩画。龙和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 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等构件全部绘龙纹。凤和 玺梁枋大木中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柱头 等构件全部绘凤纹。龙凤和玺是以龙纹、凤纹相匹配组合 的一种和玺,龙凤枋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梁枋心和盒 子绘以龙纹、凤纹,找头内分别绘以西番莲纹和灵芝纹。 龙草和玺是梁枋大木的枋心、找头、盒子及平板枋、垫板 等构件采用龙纹与吉样草纹互换排列的方式组合的一种和 玺。
整理ppt
17
苏式彩画
• 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由于历史原因形
成两种流派,北京的称为北方苏式彩
画,以山水、人物、花鸟、界面为主;
在苏州的称为南方苏式彩画,以锦纹
为主。吉祥草彩画是清代早期的一种
构图别致、色彩炽烈的官式彩画。海
中国古建筑民居赏析PPT课件【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石雕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7.第三句 点题, 以“夜 半”说 明诗人 在久久 等待, 但约客 未至, 却只听 到阵阵 的雨声 、蛙声 。 8.第四句 描写了 “闲敲 棋子” 这一细 节,生 动地表 现出诗 人此时 闲适恬 淡的心 情。
9. 我们只 有在重 大集会 、节日 庆典与 外交场 合穿具 有中国 范儿的 “国服 ”,才 能有利 于在世 界上树 立充满 文化自 信的中 国形象 。
• 民居多以一明两暗的三间式为基础,连接组合成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以下 4种。[2]三间式是宏村古民居群最基本的平面形式,三间式的建筑两厢房 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厅堂与厢房进深相同,平面呈方形,加上四周高墙围 扩,形似一颗玉玺,因此又称为“一颗印”。在三间式的基础上,演化出五 间式,如乐贤堂、三立堂。四合式俗称上下厅,也称上下对堂。为三间两进 楼房,是两组相同三间式的组合。四合式又有大四合和小四合两种。大四 合上厅与下厅相同,中间是天井。上厅里三间式,地坪较高;下厅也是三间 式,但地坪较低,进深也比上厅略浅。天井两侧以厢房相接。大四合式的上 厅和下厅均有楼层。小四合式上厅三间相同,为正厅。下厅则为平房,设有 楼层,而且进深浅,房间小。中间明堂一般构不成厅,只能作通道使用,俗称 “穿堂”。四合式房屋一般在下厅要加一扇门,使外人从大门不能直接窥 视厅堂,冒华居便是一例。
• 挑斗式马头墙
中国古建 筑民居 赏析PPT 课件【 精编】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7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 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 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 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 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 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 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 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 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 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 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9
10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遗留下
来的文物极多,古建筑是我国古代物质文
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保护好古建筑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7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 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 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 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 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 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 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 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 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 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 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9
10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遗留下
来的文物极多,古建筑是我国古代物质文
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保护好古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17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古建案例分析PPT课件

• 磁器口古镇所处是典型的丘 陵地形,境内小山脉和小溪 相间,具有典型的山城山水 特色。
• 古镇建筑依地形修建,与岩 石、崖壁融为一体,极具山 地传统文化特色。
磁器口建筑类型
• 磁器口的繁荣源于寺庙、码头和手工作坊,这也形成磁器 口多样的建筑类型,寺庙建筑、传统店宅、院落民居、加 工作坊。
宝轮寺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 殿内斗拱尺度雄浑,造型古 朴,有明显的明代风格特征, 上重檐呈网状的如意斗拱, 体现了地方建筑技术特点。
双桂堂总平成中心 对称布局,但是局 部又有灵活变化, 形成层层进深的空 间院落组群关系。 从单体建筑来看, 由于受到传统木质 结构的限制,柱网 较为密集,空间紧 凑,但是空间韵律 感明显,变化丰富。
双桂堂立面特点
按照传统的三段式 划分,依次为屋顶, 墙体,基础。
屋顶大抵有两种形 制,中轴线上多为重 檐歇山,两边多为悬 山屋顶。
• 挑:由于基地面积有限,为了争取到 更多的居住面积,采用了“挑”的手 法,在不靠岩壁的一面或三面出挑。 出挑的半开敞空间提供了开阔的户外 视线景观。其所形成的胡空间既能为 下层窗户遮雨,又丰富的民居建筑的 造型。
• 梭:为了适应坡地,建筑顺坡地而建, 建筑的屋顶也顺坡,排水十分流畅, 并且由于坡地上下两栋房子之间不存 在屋檐,这也解决了出于坡底下方的 建筑屋檐滴水的排水问题。
• 四合水式
•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
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
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 二屋吊式
•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
层。单吊双吊均适用。
• 古镇建筑依地形修建,与岩 石、崖壁融为一体,极具山 地传统文化特色。
磁器口建筑类型
• 磁器口的繁荣源于寺庙、码头和手工作坊,这也形成磁器 口多样的建筑类型,寺庙建筑、传统店宅、院落民居、加 工作坊。
宝轮寺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 殿内斗拱尺度雄浑,造型古 朴,有明显的明代风格特征, 上重檐呈网状的如意斗拱, 体现了地方建筑技术特点。
双桂堂总平成中心 对称布局,但是局 部又有灵活变化, 形成层层进深的空 间院落组群关系。 从单体建筑来看, 由于受到传统木质 结构的限制,柱网 较为密集,空间紧 凑,但是空间韵律 感明显,变化丰富。
双桂堂立面特点
按照传统的三段式 划分,依次为屋顶, 墙体,基础。
屋顶大抵有两种形 制,中轴线上多为重 檐歇山,两边多为悬 山屋顶。
• 挑:由于基地面积有限,为了争取到 更多的居住面积,采用了“挑”的手 法,在不靠岩壁的一面或三面出挑。 出挑的半开敞空间提供了开阔的户外 视线景观。其所形成的胡空间既能为 下层窗户遮雨,又丰富的民居建筑的 造型。
• 梭:为了适应坡地,建筑顺坡地而建, 建筑的屋顶也顺坡,排水十分流畅, 并且由于坡地上下两栋房子之间不存 在屋檐,这也解决了出于坡底下方的 建筑屋檐滴水的排水问题。
• 四合水式
•
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
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
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 二屋吊式
•
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
层。单吊双吊均适用。
中国古建筑赏析剖析PPT学习教案

第13页/共24页
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 光彩夺目,为家乡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第14页/共24页
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 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
第15页/共24页
正中一条龙(5龙),是九龙的中心,它龙头向前,龙尾摆动,黄色的主体, 鳞光闪烁。主龙两侧的两条龙互相对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龙的间隙
第12页/共24页
九龙壁
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 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 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 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 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 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 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 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 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 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
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
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
第5页/共24页
第6页/共24页
悬空寺
悬空寺西侧绝壁山腰上。创建于北魏后期, 约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 面对恒山,背依翠屏,上戴危岩,下临深谷, 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 整个建筑布局为一院二楼。从北耳阁循北向 上,在寺院北面的断崖绝壁上,悬挂着两座 宏伟的三层九脊悬空飞楼。寺内共有各种铜 浇、铁铸、泥塑、石雕佛尊神像78尊,其 中三佛殿的脱纱三世佛像、弥勒殿的明代铁 铸弥勒佛像、三圣殿的阿难与迦叶像、三官 殿的三官塑像和栈道石窟内的石刻佛像,均 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禅堂内有一高不及1 米的木雕观音龛,莲花围座,飞龙盘顶,剔
而不失凝重。
第20页/共24页
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 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 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 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 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
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 光彩夺目,为家乡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第14页/共24页
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 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
第15页/共24页
正中一条龙(5龙),是九龙的中心,它龙头向前,龙尾摆动,黄色的主体, 鳞光闪烁。主龙两侧的两条龙互相对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龙的间隙
第12页/共24页
九龙壁
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 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 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 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 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 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 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 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 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 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
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
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
第5页/共24页
第6页/共24页
悬空寺
悬空寺西侧绝壁山腰上。创建于北魏后期, 约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整个建筑 面对恒山,背依翠屏,上戴危岩,下临深谷, 壁岩无阶,高楼仰止,是北岳恒山第一奇观。 整个建筑布局为一院二楼。从北耳阁循北向 上,在寺院北面的断崖绝壁上,悬挂着两座 宏伟的三层九脊悬空飞楼。寺内共有各种铜 浇、铁铸、泥塑、石雕佛尊神像78尊,其 中三佛殿的脱纱三世佛像、弥勒殿的明代铁 铸弥勒佛像、三圣殿的阿难与迦叶像、三官 殿的三官塑像和栈道石窟内的石刻佛像,均 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禅堂内有一高不及1 米的木雕观音龛,莲花围座,飞龙盘顶,剔
而不失凝重。
第20页/共24页
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 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 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 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 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上为锥形的屋顶
脊交于上端
屋面双坡
没有明显的正脊
形成长方形屋面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 周加上一圈外檐。
代表 南禅寺大殿、 太和殿 天安门城楼
一般亭、阁、塔 常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卷棚顶 盝顶
注意:
(1)屋檐根据檐数可分为单檐、双重檐、三 重檐。重檐可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形态美感,又 可减小高大建筑檐面排水对基座的冲击力,所 以用“重檐三滴水”表示三重檐。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天坛
社稷坛 太庙
皇权至上 ,以中为尊
建筑群的主体建 筑都建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 两侧。这种明显的反 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 无上,中轴线纵长深 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 的尊严华贵。
古建筑赏析PPT(共 143张)

1、武当山古建筑群
•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 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
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武当山古 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 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玄岳门
整座牌坊非常壮观,牌坊的坊额、檐椽、栏柱上,刻有仙鹤游云、八仙祝寿等 图案,坊下鳌鱼相对,卷尾支撑,坊顶有鸱吻吞脊的装饰,檐下坊间缀以各种 花鸟图案,做工精细,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精品。
祖师殿
祖师殿是磨针井的主体建筑,为三开间殿堂
太和宫
复真观
复真观建筑轴线顺坡地设置,建有山门、九曲黄河墙,环境清幽肃穆,恬静雅适,是 清新内审的好地方。
九曲黄河墙
南岩宫
五龙宫
玄帝殿
玉虚宫
紫霄殿
金殿
磨针井
2、十堰龙泉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造型,融中国皇家建筑与佛教建筑特色于一体,体现皇家宫殿的富丽堂 皇,同时又能展现中国梵刹清净道场风貌。
湖北省古建筑
13建筑学 任杰
一、 古建筑简述 二、 湖北省古建筑名单及介• 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 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名阶层人民 的智慧和才能,无论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历史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 科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古建筑的存在,已远远超出了其作为建筑本 身的价值和意义,它将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考古 学、民族学乃至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是民族文化的综 合体。本作品主要介绍了湖北部分古建筑景点的建筑特色、历史沿革 及有关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