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管理政策法规共79页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

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

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菜、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第五条实验动物的垫料应当按照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需要,进行相应处理,达到清洁、干燥、吸水、无毒、无虫、无感染源、无污染。

第六条对必须进行预防接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根据实验要求或者按照《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但用作生物制品原料的实验动物除外。

第七条实验动物患病死亡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

第八条实验动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必须立即视情况分别予以销毁或者隔离治疗。

对可能被传染的实验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饲育室内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并报告上级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动物检疫、卫生防疫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防止疫病蔓延。

第九条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

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成果,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

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者安全评价结果无效,所生产的制品不得使用。

第十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畜牧兽医系2017年3月26日。

中国及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中国及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中国及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实验动物应尽量选择研究对象的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性质与人类相似的动物。

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
国家层面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实验动物行业发展,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实验动物行业的相关政策,如2022年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尊重生命权利。

提出了使用实验动物应符合“减少、替代、优化”等要求。

国家层面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实验动物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实验动物产业发展,如关于印发四川省“一网通办”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全区指定通道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实验动物行业相关政策。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到实验动物,因此,切实从购入、饲育、使用、环境、处理等全过程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第一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实验室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实验询应对实验动物作常规检查(体重、体温、常见病等)和观察,所用动物应符合实验条件要求。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原则。

笫四条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的具体办法参照国家有关制定。

第五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第六条实验动物购入1.根据教学讣划,各实验室每学期末提交实验动物使用品种I、数量等计划单, 山实验中心主任审批,交材料釆购供应室采购。

2.购入或领取实验动物时,实验人员应向供应部门索取所用动物相应等级的山国家主管部门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动物微生物检查资料及动物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3.动物健康检查,以外观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眼: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 耳:有无外伤、耳壳曲折、中耳炎等;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肛门:有无下痢、血便、脱肛等。

4.实验动物购入后,实验教师要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实验动物饲养室及饲养器具准备1.饲养室面积应根据所购入动物的数量来确定。

面积太小,室内氨浓度很易超过20mg・L-1,对实验的动物疾病控制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饲养动物的器具等,应在动物购入前准备好。

准备的数量、规格应根据动物的品种和数量。

每笼收养动物数和分组情况而定。

垫料、饲料应按购入动物数量准备。

实验动物法律法规(二)2024

实验动物法律法规(二)2024

实验动物法律法规(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实验动物法律法规进行详细探讨。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此背景,各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验动物法律法规,以确保实验动物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使用。

本文将从《实验动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伦理委员会审查、替代方法以及实验动物管理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正文:一、《实验动物保护法》1. 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目的2. 确立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原则3. 设定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标准4. 指定实验动物合法来源和配送程序5. 规定对违法使用实验动物的处罚措施二、实施细则1. 对实验动物的饲养、养殖条件进行规范2. 确立实验动物的实验操作规程3. 设定实验动物的生理监测和疾病管理要求4. 规定实验动物的喂养和饮水标准5. 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和生物安全要求三、伦理委员会审查1. 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2. 审查实验动物研究方案的程序和要求3. 平衡科学研究和实验动物权益保护的考虑4. 提供伦理指导和咨询服务5. 监督实验动物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四、替代方法1. 推动替代方法的研究和应用2. 确立替代方法的验证和验证机构3. 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替代方法的创新和发展4. 加强替代方法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教育5. 细化替代方法在实验动物法律法规中的具体体现五、实验动物管理措施1. 实施实验动物的登记和信息化管理2. 加强实验动物疾病防控和转运管理3. 提供实验动物健康评估和伤残评估服务4. 推动实验动物离退休和安乐死管理5. 加强实验动物疾病传播和人员防护的宣传教育总结:实验动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确保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实验动物权益的保护。

《实验动物保护法》是重要的法律基础,而实施细则、伦理委员会审查、替代方法和实验动物管理措施则是其具体细化和实践层面的指导。

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强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平衡科研进展和实验动物保护的需要。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加强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 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
• 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监督机制
05
实验动物设施与运行管理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原则
• 满足实验动物的生活和生长需求
• 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 便于实验操作和管理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内容
• 实验动物房
• 饲料与水源管理设施
• 实验动物疫苗的检测结果与评估
08
实验动物数据记录与结果
分析
实验动物数据记录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实验动物数据记录的基本要求
• 数据记录的完整性
• 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 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数据记录的方法
• 实验动物的基本信息记录
• 实验动物的操作与观察记录
• 实验动物的结果与评估记录
实验动物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减少实验动物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 提高实验动物的生活质量
• 促进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发展历程
国际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发展
• 20世纪初:实验动物福利观念的兴起
• 20世纪中期:实验动物保护法规的出台
• 20世纪末期: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要求的提高
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发展
• 实验动物疫苗与免疫措施
• 实验动物疫苗与免疫措施的监管与检测
实验动物疫苗与生物安全的监管与检测
实验动物疫苗与生物安全的监管
实验动物疫苗与生物安全的检测
• 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机构的监管
• 实验动物疫苗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 省级实验动物管理机构的监管
• 实验动物疫苗的检测标准与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暂行办法

实验动物管理暂行办法

实验动物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学校实验动物管理,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研、教学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校内应用实验动物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及其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国资处)负责统筹、监督全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各单位不具备实验动物饲养和实验条件的严禁私自饲养实验动物。

在实验基地或其他实习基地进行动物试验时,应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合格动物。

第六条所有参与动物实验的人员都必须通过地方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并取得《江苏省实验动物专业技能培训记录卡》,方能从事动物实验工作。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学院,应当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达到岗位要求。

第七条从事动物实验的实验室应制定突发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二级单位备案。

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

第八条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测。

操作过程和监测数据应当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器具、垫料,并定期进行监测。

严禁在实验室、公共楼道及其他改造用房等不合格环境设施中饲养实验动物。

第十条运输实验动物使用的转运工具、垫料、饲料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

第十一条在学校内,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我校《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相关实验动物。

第十二条开展病原体感染、化学染毒和放射性动物实验,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简介-李老师

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简介-李老师

二、实验动物部门规章
1、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2、国家《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试行)》 3、《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4、《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
1、《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文件
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第三章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 第四章 检测机构 第五章 附则
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简介
湖南省实验动物Biblioteka 理办前言实验动物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级 资源、现代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过 程中的核心生物载体、实现科技进 步、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保障人口健康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 础性支撑要素,是畅通生命科学相 关研发“最先一公里”的关键环段。
概念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 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 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 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教育厅、湖 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湖南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湖南省畜牧水产局 文件
湘科[2017]14号
编号:HNPR-2017-04019 2017年2月4日
《关于加强教学示范中实验动物安 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教育厅文件
第十二条 实验动物生产者、经营者、 使用者,应当组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 人员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年度健康检 查,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其健康 和安全。
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宜从事实验动 物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换岗位。
《湖南省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办法》
第十三条(略) 关于实验动物种子来源…… 关于进行科学研究等需要捕捉野

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课件

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课件
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
——科学发展的保证
1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实验动物的现状 实验动物立法的重要性 现有实验动物法规

2
什么是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 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 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 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19Leabharlann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无菌动物的诞生
1946年,美国Lobund实验室的科学家Reyniers等人首次育成无菌 大鼠,开创了悉生生物学技术在实验动物培育领域中应用的先河,随后 无菌小鼠、兔、犬、猫、猪、羊、牛、驴、猴等无菌动物相继培育成功。
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
20
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无菌动物等同于活的分析纯试剂, 由于排除了微生物对动物实验的背景性 干扰,能够精确观察到动物机体自身的 真实反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高、科学 性强,因此一经问世,立刻被广泛应用 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在此基础上育成的无特定病原体动 物(SPF级动物)更是由于不携带影响 人类和动物健康及对实验会产生背景性 干扰的特定病原体,而广受欢迎,成为 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
小鼠
大鼠
豚鼠


3
实验动物的特点

遗传学控制
人工培育、遗传限定、特性稳定、基因纯合

微生物学控制
无菌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清洁级 动物、普通级动物

营养学控制
营养成分均衡稳定、适口性好、无污染

环境生态学控制
恒温、恒压、恒湿、无尘、无菌、全新风、 周期光照、参数稳定、全封闭屏障环境
4
实验动物的来源
野生动物
经济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