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一审与二审的程序区别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的第二审判决执行和再审程序

民事诉讼的第二审判决执行和再审程序

民事诉讼的第二审判决执行和再审程序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特定的法律程序下,通过起诉、审理和判决等环节来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

在民事诉讼中,第二审判决的执行和再审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执行、再审两个方面来阐述民事诉讼的第二审判决执行和再审程序。

一、第二审判决的执行第二审判决是指在一审判决后,当一方当事人不服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并经过上诉程序后,由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

第二审判决的执行主要包括判决文书的送达、判决效力和强制执行等方面。

首先,判决文书的送达是确保判决生效的重要程序。

二审法院应将判决书及时送达给当事人,确保其知晓判决结果,并依法享有相关的诉讼权利。

当事人在接到判决书后,可以根据判决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其次,第二审判决的判决效力是指判决对相关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方面,对于当事人来说,判决结果具有强制性,必须予以遵守。

另一方面,判决结果也具有权威性,对其他法院或相关机关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执行第二审判决时,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判决的效力。

最后,对于不服第二审判决的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再审程序。

在再审程序中,将重新审理有关案件,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再审程序再审程序是指在第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因不服判决而向更高级别的法院提出的审判监督程序。

再审程序主要包括再审的适用条件、再审的审理程序和再审决定的执行等方面。

适用条件是再审程序的先决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再审程序适用于特定的情形,如案件的重大事实新证据、错误适用法律等。

当当事人认为有共同或单独适用再审程序的情形存在时,可以向更高级别的法院提起再审申请。

再审的审理程序由法院来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决定。

再审程序将重新审理一审、二审时可能存在的错误问题,以确保正义和公正的实现。

在再审过程中,法院将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意见,并依法进行调查与取证。

最终,再审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裁决。

再审决定的执行是再审程序的最后一步。

当再审程序完成后,再审决定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执行。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有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4.(民事诉讼的)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5.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期限。

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

6.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二、问答题1.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3、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2.回避制度的含义和回避的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审判制度。

回避的对象: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3.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的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4.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

其次,诉讼代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但是共同诉讼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对其他当事人生效。

有关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规定

有关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规定

有关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规定(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在我国,由于实行两审终审制,所以有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上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上诉案件进行审理所适用的程序称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为了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诉权和上一级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而设置的。

民事诉讼法关于第二审程序的全部条文,都是针对审判上诉案件所作的规定。

所以第二审程序是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后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因此,第二审程序又称终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和第一审程序虽是两个审级不同的程序,但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说,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即对同一民事案件继续进行审理,而不是开始审理另一个新的案件。

第二审程序发生后,上一级人民法院就要根据上诉人的请求范围审查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执行审判程序上是否正确、合法,继续行使国家赋予的审判权,最终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应当明确,第二审程序并不是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

如果一个案件经过第一审程序审理,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或者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没有提出上诉,就不会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当然也就不需要经过第二审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也都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然而提审、再审的案件适用第二审程序与上诉案件适用第二审程序是有区别的,比如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称谓不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完全一样、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范围也不完全相同。

综上所述可见,第二审程序是上诉人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是否正确、合法,以上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诉讼程序;也是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对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判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查、监督,使有错误的裁判在发生法律效力前得到纠正的诉讼程序。

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审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具体有哪些
(1)适用的审级不一样.第二审程序是由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对第一审不服而上诉的案件的程序.同一个案件的第二审法院和第一审法院是上下级的关系.
(2)程序发动的原因不一样.一审的发动是因为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法院对争议案件的审判权,第二审程序的发动是当事人行使上诉权与法院行使法律规定的上级发扬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权.
(3)程序设立的目的不一样.一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益.二审除了一审的目的之外还包括了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目的.
(4)审理期限和方式不一样.第一审案件法院必须开庭审理,二审的案件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不开庭审理.审理的期限:一审期限是6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简易程序为三个月.二审的期限为,对判决不服的为三个月,对裁定不服的为30天.
(5)裁判的效力不一样.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定和判决是终审判决,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对一审的判决和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不能提出上诉的裁定一经宣告立即生效.。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法⼆审程序是怎么样的如果双⽅当事⼈有民事纠纷的,是可以向⼈民法院起诉的,⼈民法院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对⼈民法院所作的⼀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向⼈民法院提出上诉,由此启动⼆审程序。

那么,《民事诉讼法》⼆审程序是怎样的呢?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民事诉讼法⼆审程序是怎么样的1、⽴案当事⼈不服⼀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审法院或上级⼈民法院提出上诉;⼆审法院审查⼀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案。

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或者判决,⼜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裁决。

2、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当事⼈进⾏谈话)提前3⽇通知当事⼈开庭时间、地点、承办⼈;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2】法庭调查:当事⼈陈述案件事实;【3】举证质证:告知证⼈的权利义务,证⼈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证⾔,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当事⼈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4】法庭辩论:各⽅当事⼈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辩驳和论证;【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当事⼈协议解决纠纷;【6】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7】宣判。

3、当事⼈⾃动履⾏裁判⽂书确定的义务或向⼀审法院申请执⾏;或者向⼆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申诉材料,申请再审。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当事⼈签收后⽣效。

民事诉讼第⼆审程序的概念在我国,由于实⾏两审终审制,所以有第⼀审程序和第⼆审程序的区别。

民事诉讼当事⼈不服地⽅各级⼈民法院未⽣效的第⼀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请求上⼀级⼈民法院进⾏审判,上级⼈民法院对当事⼈的上诉案件进⾏审理所适⽤的程序称第⼆审程序。

第⼆审程序是为了保证当事⼈依法⾏使上诉权和上⼀级⼈民法院依法进⾏审判⽽设置的。

民事诉讼法关于第⼆审程序的全部条⽂,都是针对审判上诉案件所作的规定。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流程是怎样的一、上诉的申请1.上诉的当事人应当自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申请。

2.上诉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上诉状和一审判决书的副本。

3.上诉状应当注明诉讼请求变动的部分、变动理由以及提供的证据、证人等。

4.上诉状的副本应当与上诉状具有相同效力,一般需要提供与原始文书具有相同效力的副本。

5.如果上诉状和副本不符合法定形式,上级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补正。

二、受理和审查1.上诉案件的受理:上级法院在收到上诉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的受理权限进行相应的受理,报告上一级法院指定的法庭审理。

2.审查上诉案件的受理条件:上级法院应当先对上诉案件的受理条件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诉的当事人是否有上诉权利、上述是否具备立案条件等。

三、补充证据和辩论1.补充证据:当事人在二审过程中,可以提供新的证据来支持其上诉请求。

但应当注意,上级法院通常不承认当事人在一审未提供却能够提供的证据。

2.辩论:上级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继续辩论,或组织新的庭审进行辩论,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权利。

四、开庭审理和判决1.开庭审理:上级法院在审查完上诉案件的材料后,可以认为需要进行庭审的,会通知当事人开庭,进行事实辩论和法律辩论。

庭审一般会结合一审案件的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创新地审理。

2.法院判决:上级法院在依法审理后,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不予受理、撤销发回、维持原判、改判等不同的判决。

一般情况下,二审判决具有终审效力,上级法院的判决即为最终判决。

五、执行二审判决1.如果二审判决要求支付金钱等需要履行的义务,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和内容进行履行。

2.如果对二审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请复核,但必须符合最高法院规定的受理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一般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地区法院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当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行动,并遵守法院的要求。

二审程序和一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二审程序和一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There is always a beautiful landscape in the world that makes you quiet and yearning, and finally makes you know that all trekking is for the happiness of this momen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二审程序和一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导读:再审和二审的区别是:二审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而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程序,一般二审时一审的判决书没有生效。

再审是原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结果有错误或者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就做出再审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或者直接审理的程序,再审时判决书已生效。

再审和二审的区别是:二审是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而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程序,一般二审时一审的判决书没有生效。

再审是原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结果有错误或者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就做出再审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或者直接审理的程序,再审时判决书已生效。

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有错误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或抗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以及第二审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都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裁判一旦生效,诉讼即告终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再审与二审的区别是什么二审和再审的区别是什么?关于二审与再审有哪些区别。

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哪些

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哪些

Only people who are full of self-confidence can immerse themselves in life with confidence everywhere andrealize their will.(页眉可删)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有哪些1、上诉人在原审质证意见基础上提出补充质证意见,支持其原来的诉讼主张,应当允许。

2、上诉人在二审中提出的质证意见与原审质证意见不一致,二审法官不应当采信不同的质证意见。

民事诉讼的二审和一审是有很多的区别的,我们在进行审理的时候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那么,民事诉讼二审证据规则和审理的重点有哪些呢?一审和二审程序的不同点有哪些呢?下面,会为大家带来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介绍。

一、一审和二审程序的不同点1、举证要求不同。

一审程序是根据原告起诉引起的,原告根据诉讼请求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被告为了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抗辩,并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原告、被告围绕诉讼请求、争议焦点全面地举证。

在一审程序中原、被告根据诉辩意见基本上完成了举证任务。

二审程序中一般不存在举证的情况,《规定》对二审提供新证据在时间、条件上作了严格限制,出现新证据的情况不会太多,当事人所要提供的证据基本上固定在一审,二审主要是审查一审法官适用证据规则认定事实是否正确。

因此,二审对当事人在举证期限、举证指导、证据交换要求上与一审明显不同。

2、证要求不同。

一审法院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有无证明力、证明力大小等根据高度盖然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规定,结合日常生活规则、个案综合情况进行认定。

二审程序中(有新证据除外)对原审已质证过的证据一般不需要重新质证。

3、审理范围不同。

一审根据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审理,二审只根据上诉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理,即便原审判决有错,但不在上诉人上诉范围内,也不属于二审审理的范围。

四是判决针对性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