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1、任务: 计算通风换气量,确定进排风窗口的位置和面积。 2、计算车间的通风量
Q G c p (t p t j )
式中
式中 式中
m ——有效热量系数;
m m1m2 m3
m1 ——与热源面积对地面面积之比有关的系数(图7.5); m2 ——与热源高度有关的系数,见表7.2;
m3 ——与热源辐射散热量 和总散热量 之比有关的系数,
按表7.3选用。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3、确定窗孔位置和中和面位置 中和面位置不宜选的太高,宜取在h/3左右。 4、计算各窗孔的内外压差
式中
t n ——工作地点的温度,℃ t h ——温度梯度,可按表7.1选用;
h ——排气口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m;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2)有效系数法计算排风温度 当车间内散热量大于116W/m3,车间高度大于15 m时,应采用有效 系数法计算天窗的排风温度。即
tn tw t p t w m
Q ——车间余热量,kW;
c p——空气定压比热,kJ/kg•℃; t p ——车间排气温度,℃;
t j ——室外空气温度,℃, t j = tw 。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1)温度/m3 时,可以采用下式计算排风温度。
t p t n t h (h 2)
自然通风设计计算
【例题】某车间如下图所示,已知车间与余热量Q=300kW,
m=0.6,室外温度tw=30℃,室内工作区温度tn=38℃,
2 4 0.55,若不考虑风压作用,计算所需 1 3 0.5,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
在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
建筑物的布局应该有利于自然通风,避免阻挡风向,同时要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形成自然通风通道。
例如,在规划住宅区时,可以将建筑物排列成行,使风能够顺畅地通过整个住宅区。
其次,要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窗户和通风口。
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该能够让自然风顺利进入室内,同时避免过度的日晒和风雨侵袭。
例如,可以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或者在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以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
此外,要合理利用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或者使用轻质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风的阻挡。
最后,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例如,在热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通风效果,以降低室内温度;在寒带地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保温效果,以保持室内温度。
总之,设计一个具有良好自然通风的建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物的布局、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以及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既美观
又实用的建筑。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建筑通风设计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常用的通风方式,各自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一、自然通风规范要求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设计和布局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以下是自然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风洞试验: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进行风洞试验,以评估建筑在各种气流条件下的风速和风向,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
2. 通风策略:根据建筑的用途、朝向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通风策略。
例如,在炎热季节,应该采用能够促进冷空气流入的设计。
3. 通风面积:根据建筑的体积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面积。
通风面积应足够大,以便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并保持室内外压力平衡。
4. 通风口位置和尺寸: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室内布局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口的位置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的各个房间和区域,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衡流通。
5. 自动控制系统:一些建筑可能需要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通风口。
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机械通风规范要求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机或排风扇来推动或抽走室内空气,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排污。
以下是机械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建筑需求的机械通风设备,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例如,噪音级别应低于规定限制,排风量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等。
2. 通风系统设计: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机、过滤器等。
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空间布局和室内外环境条件来确定风管尺寸、通风量和风机功率等参数。
3. 电气安全:机械通风系统的电气配线和设备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4. 排烟系统:对于需要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建筑,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排烟功能。
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规范要求

环境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规范要求环境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规范要求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于自然通风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空气交换和调节的方法,以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和人体舒适度。
本文将就环境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建筑物整体规划要求在进行建筑物整体规划时,需要考虑自然通风所需的基本条件。
首先,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应该合理,以利用地形和气流的有利条件。
其次,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被高楼、密集建筑物等阻挡风向。
同时,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应适中,以保证自然通风的有效性。
二、建筑物外部设计要求在建筑物的外部设计上,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首先,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入口处应合理设置通风口,以保证新鲜空气的流动。
其次,可以采用具有通风效果的构件,如窗户、百叶窗等,以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
另外,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可以设置天窗或风滚,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通风效果。
三、建筑物内部布局要求在建筑物的内部布局上,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首先,要合理设置室内空间和功能区域,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通风。
例如,厨房、卫生间等湿润区域应设置排气设备,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换气。
其次,室内空间的布置要避免遮挡通风口和风道,以充分利用自然气流。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通风系统应设置合理,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和交换。
四、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要求在进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形状和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通风量和风速。
其次,要根据气象数据,计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内的通风需求。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如风口、排气扇等,以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
五、自然通风的监测评估要求在建筑物的使用阶段,需要对自然通风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首先,可以通过测量室内外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评估自然通风的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模拟计算或实际测量,评估建筑物内部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效果。
矿井自然通风设计的原理

矿井自然通风设计的原理
矿井自然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是:
1. 利用矿井井口和竖井之间的气压差形成风流。
井口大气压强,井下气压弱。
2. 空气按照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原则形成矿井下行风和上行风。
3. 采用独立的进风坑和回风坑,或者共用井巷上下分段通风。
4. 进风井位于高处,回风井位于低处,利用立井高差形成压力梯度。
5. 根据井下通风需要计算风量,设计井阀门大小。
6. 通风系统要封闭,使新风全面覆盖工作面。
7. 系统阻力尽可能小,减少风量损失。
8. 必要时可以设置辅助通风机提高风量。
9. 考虑气流自然运行规律,依据地形地质设计合理通风布局。
10. 监控空气流速、质量,必要时及时调整通风参数。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原理,可以持续提供矿井新鲜空气,确保工作面通风与安全。
厂房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

厂房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
厂房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如下:
1. 方向性通风:在设计厂房布局时,应根据风向确定通风口和通风孔的位置,以使自然风能够有效地进入厂房内部,并形成流线型通风。
2. 增加通风口:在厂房的外墙和屋顶上设置足够数量和尺寸的通风口,以便空气能够自由流动。
通风口应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死角。
3. 控制通风孔的大小:通风孔的大小应根据厂房的面积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孔过大会导致能量浪费,通风效果下降,而通风孔过小则会影响通风效果。
4. 考虑热空气的排放:针对热空气的大量产生,设计时应考虑设置烟囱或排烟设备,以便将热空气有效地排出。
5. 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在布局时,尽量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障碍物,如山地、河流等,制造自然的气流,以增加通风效果。
6. 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厂房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差异,以便实现合理的通风控制,不仅要达到通风的目的,还要保证厂房内的温湿度舒适。
7. 避免噪音和污染:在选择通风设备和通风口位置时,应考虑
减少噪音和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音和过滤。
8.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自然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安全因素,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厂房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包括方向性通风、增加通风口、控制通风孔大小、考虑热空气排放、利用自然障碍物、综合考虑温湿度、避免噪音和污染以及安全性考虑。
自然通风设计的原则

自然通风设计的原则自然通风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要合理确定建筑的朝向和布局。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建筑的朝向,使得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的流动。
同时,在建筑的布局中,要考虑到通风的需求,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和大小,以便于空气的流通。
要合理设计建筑外立面和窗户。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应考虑到气流的流动方向,通过合理设置凹凸部分或通风孔,增加气流的进出口,提高通风效果。
窗户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通风需求,选择适当的开启方式和面积,以便于调节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第三,要合理设置通风设备。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通风设备是重要的辅助工具。
可以通过设置风口、风帘、风机等设备,引导和增强自然风的流动,提高通风效果。
这些设备的选用和设置位置要根据具体的建筑情况和通风需求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要合理利用热力效应。
热力效应是自然通风中常用的原理之一,通过合理利用热空气的上升和冷空气的下沉,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可以利用建筑的高度差、天窗和烟囱效应等手段,增强热力效应,提高通风效果。
要合理选择材料和建筑构造。
在自然通风设计中,材料和建筑构造的选择对通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避免使用封闭性较强的材料。
建筑构造要考虑到气流的流动,避免设置过多的障碍物,以便于空气的流通。
自然通风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确定朝向和布局、合理设计外立面和窗户、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合理利用热力效应以及合理选择材料和建筑构造。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这些原则,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双层楼板(小策略); 8.通风隔断(小策略); 9.通风屋顶(小策略); 10.导风构件(小策略); 11.通风管井(小策略); 12.通风窗户(小策略)。
第1章 序言
1.2 自然通风研究背景
时代背景:
过去的成就/现在的发展
自然通风是传统建筑与优秀建筑的基本甚或核心。现在要被空调广泛取代? 与空调相比优劣势……
举例
举例
导风构件—导风板
举例
第6章自然通风的设计实例
第7章结语
适用性
有效性
论文重点
论文不足
5.1.1双玻(双层玻璃幕)
5.1.2 蓄热墙(玻璃幕+蓄热墙)
5.1.3集热墙(玻璃幕+集热板+保温隔热墙)
5.1.4双层实墙
5.2双层楼板—用来蓄热(冷)、采暖(降温)的绝佳构件!
举例
5.3通风隔墙—通风与隔声是最大的矛盾
举例
5.4通风屋顶 —坡屋顶有时不是为了复古!
举例
5.5导风构件—康、霍普金斯、法赛、穆科特、肖特福德 的造型道具?!—风帽
自然通风设计
——以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为主要目标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 自然通风研究背景 1.3 研究自然通风策略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自然通风的目的和方式 2.1 换气 2.2 降温 2.3 增温 2.4 除湿 2.5 加湿 2.6 夏季通风与冬季通风 2.7 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第3章 自然通风的原理 3.1 风压式自然通风原理 3.2 热压式自然通风原理 3.3 混合式自然通风原理 3.4 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原理
1.3 研究自然通风策略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自然通风的目的与方式
2.1 换气 2.2 降温 2.3 增温
2.4 除湿
2.5 加湿
2.6 夏季通风和冬季通风
2.7 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第3章自然通风的原理
3.1 风压式自然通风原理
3.2 热压式自然通风原理
3.3 混合式自然通风原理
3.4 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原理
第4章自然通风的大策略
4.1冷热风源—改善自然通风的环境策略
举例
4.2间歇通风—通风应对气候的时间策略
4.3群体布局—松散为了风压通风,密集实现夜间通风。
举例
4.4建筑朝向—主立面不一定要垂直于夏季主导风!?
举例
4.5建筑体型—体型追随通风!
举例
第5章自然通风的小策略
5.1双层外墙—不论何时太阳照在墙上都有利于通风!
• • • • • • • • • • • • • • • • • •
第4章 自然通风的大策略 4.1 冷热风源 4.2 间歇通风 4.3 群体布局 4.4 建筑朝向 4.5 建筑体型 第5章 自然通风的小策略 5.1 双层外墙 5.2 双层楼板 5.3 通风隔断 5.4 通风屋顶 5.5 导风构件 5.6 通风管井 5.7 通风窗户 第6章 自然通风的设计实例 6.1 BRE 环境大楼 6.2 康宁新月健康中心 第7章 结语
第1章 序言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以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为目的的自然通风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 自然通风定义: 利用外部风压和建筑构件制造的热压为动力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 并且以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为目的技术,在风压和热压 提供通风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以风扇为辅助动力。
自然通风策略的内容: 1.冷热风源(大策略) ; 2.间歇通风(大策略) ; 3.群体布局(大策略) ; 4.建筑朝向(大策略) ; 5.建筑体型(大策略); 6.双层外墙(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