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初中生这个阶段往往是一个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稳定以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种种影响,初中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压力、自卑等。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方法,以便帮助初中生们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疏导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心理问题的表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情绪波动剧烈:初中生在这一阶段情绪容易波动,有时会由喜悦转为悲伤,或者由愤怒转为消沉。
2.压力过大:对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让初中生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3.自尊心不足:由于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较差,初中生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缺乏自信。
4.人际关系问题:初中生受到同伴、教师、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容易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如过分依赖、缺乏信任等。
心理问题的成因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荷尔蒙水平波动较大,导致情绪波动较为剧烈。
2.学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沉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同伴关系、家庭矛盾等因素也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4.自身性格特点: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异也会导致初中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内向、外向、自信等差异。
心理问题的疏导针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倾听和支持:重要的是倾听初中生的心声,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尊重。
2.鼓励积极心态:引导初中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培养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助初中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减轻学业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激励初中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5.寻求专业帮助:当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
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初中生面对的研究任务繁重,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式。
同时,他们还要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有些孩子还要面对家庭变故。
面对这些变化,有些孩子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
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可能会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研究和生活。
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现在的中学生特别重要。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
他们珍视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
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
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
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2)完美主义倾向这类少年自我要求甚高,凡事求好心切。
大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总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更好,次次拿“第一”。
例如:考试前,规定自己每科得复三次以上。
倘若考试结果分数没有达到预期理想,往往自责甚深。
越是重要的考试,其压力越大,考试前甚至出现失眠、头疼与腹泻等症状。
有这一类的学生会主动选择求助于心理医生来帮助他们采取更好的方式提高自己,挖掘潜能。
而另一些这类的学生会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糟糕。
3)研究厌倦感长期不间断的研究会导致这种厌倦情绪。
它使人脑细胞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学业效率下降,反过来又再加重了对研究的厌倦感,形成恶性循环。
4)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者未来活动的预想而产生的焦虑,带有不愉快的适应行为。
它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
焦虑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在实践中得的一种经验。
因此,它带有很大的认知成分。
对考试的态度认识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久经沙场的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初中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汇总

初中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汇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关注。
尤其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诸多学业、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压力。
本文将就初中心理健康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1. 学习压力初中学业相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更为繁重,学生需要面对更多的科目和更高的学习难度。
这种学习压力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成为心理负担。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分配时间:为了避免学习压力过大,可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合理的时间分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并使学习过程更为轻松。
- 寻求帮助: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受压力,可以向父母、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学习思路,减轻学习压力。
2. 家庭关系问题初中阶段是孩子与父母、亲人之间关系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
一些家庭关系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方法:- 沟通交流:在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非常重要。
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理解包容:父母要理解孩子处于成长的阶段,接受他们的变化。
同时,孩子也要学会理解和包容父母的观点和做法,尊重彼此的意见。
3. 自我认知问题初中时期,学生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这也会带来一些自我认知问题。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自我接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独特之处,不要过分妄自菲薄或自我高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学会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 探索兴趣: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尝试新事物,探索自己的兴趣,不断培养和展现自己的特长。
4. 社交困境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的新挑战,有时会遭遇社交困境,比如朋友关系的变化和冲突等。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健康交友:与积极乐观的人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压力过大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压力过大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2、缺乏自信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自信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社会比较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社会比较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4、缺乏社会技能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缺乏社会技能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增强自信
中学生应该增强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提高自信心。
2、学会自我调节
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思
维,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3、学会放松
中学生应该学会放松,学会放松身心,学会放松思维,学会放松心情,从而更好地缓解学习压力。
4、培养社会技能
中学生应该培养社会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
与他人合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增强自信、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放松和培养社会技能等方式,来
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综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综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常见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由于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考试、成绩和期望等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
2. 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或者被孤立、排挤等。
3. 自我认同困惑:开始对自我身份、价值观、人生目标等的探索和确认,处理不好会产生认同危机。
4. 情绪波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等。
5. 沉迷网络和手机:过度使用手机和网络可能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解决方法:
1. 增强自我意识:通过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自我,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惑。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过度压力。
4. 寻求帮助: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向家长、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5. 培养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情绪。
6. 控制手机和网络使用:规定使用时间,避免沉迷。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初中生是一个正在经历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疏导方法:
1.学习压力: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抑。
疏导方法:鼓励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醒他们重视休息和放松,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2.自我认同:初中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疏导方法:倾听他们的疑虑和困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3.人际关系:初中生面临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关系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或受挫。
疏导方法: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4.情绪管理:初中生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和情绪困扰,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焦虑或沮丧。
疏导方法:教导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寻求支持和倾诉等,帮助他们调整情绪。
5.自卑感:初中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疏导方法: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赞美他们的成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6.压抑和逃避:面对困难和挑战,初中生可能会选择逃避或压抑问题。
疏导方法: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寻找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对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疏导。
同时,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和学校家庭合作,共同关心和关爱他们的成长。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中同学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同学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同学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果差的同学不情愿学习,一些成果较好的同学亦涌现厌学心情。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峻,甚至涌现焦虑泛化现象。
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一般中学,同学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高校而预备的,事实上升入高校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同学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果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
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掌握着他们,这一种状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厌烦学习,考试焦虑。
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用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那么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
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同学的心理成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焦灼状态之中,致使同学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留意力涣散,涌现一些异样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同学心理上的痛楚。
老师的嘲讽,同学的渺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同学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厌学涌现了,焦虑产生了。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敏捷,带有惩处性,也会给同学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同学反映较多的问题。
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老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老师对同学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同学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老师的认知偏差等状况给同学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老师仍旧是同学的抱负目标、公正代表,他们盼望得到老师的关怀理解与爱。
假如老师缺乏理解、耐烦与爱心,不能以热忱的立场予以指导援助,反而横加指责,同学那么会绝望。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关注焦点。
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心理困扰。
以下是一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1. 学业压力:中学生常常面临来自升学压力和高强度学习的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分解任务,避免拖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支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息。
2. 情绪问题:中学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
应对策略包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艺术创作、与朋友聊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在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方面可能面临困扰。
应对策略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自信心和个人发展。
4. 社交问题:中学生可能面临同伴关系、人际交往方面的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家庭和朋友的支持网络,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提升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5. 压力管理:中学生需要学会有效管理压力。
应对策略包括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保持身体健康和规律作息,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舒缓压力,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情感交流。
6.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中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当中学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及时介入,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指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 压力引起的警觉、注意 力集中、思维敏捷、精 神振奋是好的。 • 过度压力带来的忧虑、 焦躁、愤怒、沮丧、悲 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 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 低、自信心减弱、注意 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 现出消极被动。
耗尽阶段
压力与身体健康(Berkman
各 种40 疾35 病 所30 引 起25 的20 死 亡15 百 分10 数5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及其辅导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民盟浙江科普讲师团
杨宏飞
灵魂健康
神学(灵)
健康
心理
心理学(心)
健康
医学(身)
身体
记忆是有规律的 149162536496481100
思维是有规律的:一笔画四线段把 9个点串起来
思维是有规律的:一笔画四线段把 9个点串起来
器质性心理疾病 功能性心理疾病
幸福晚餐
• • • • 男人爱回家——美 女人爱说话——味 开口说好话——佳 孩子说笑话——肴
不幸的家庭
男人不回家——支 女人不说话——离 开口说坏话——破 孩子说假话——碎
高职不如高薪 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
二、心理调适 经验调适 科学调适 哲学调适 宗教调适
睡7吃1心情2
行为
意 识
人生8阶段的发展性问题
1、0~1岁: 信赖-不信赖 2、2~3岁: 自律-羞愧 3、4~5岁: 创新-罪恶 4、6~11岁: 勤奋-自卑 5、12~20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6、20~24岁:亲密-孤独 7、25~65岁:抚育后代-自我关注 8、65~死亡:圆满-失望
性:身、心、灵
广州恋爱课遭遇女中学生脱衣自拍
认知
情感
潜 意 识
认知方法
案例1: 张某是个能力一般的学生,高考成绩出来那天, 因为没有上一本线而跳楼。 问题:没有上一本线是跳楼的直接原因? A、对 B、错
认知方法
• 案例2:
李某从小有点胖,她感到 烦恼。
问题:长得胖确实令人痛苦? A、对 B、错
认知方法
行为和情感
事件 认知
你看到的是真实的吗?
影响因素:外表 魅力大小与幸福感相关不显著 幸福的女儿不愁嫁 幸福的男人不愁娶
我很丑,可是我很快乐
影响因素:收入
幸福感
收入
幸福带来财富
不是财富带来幸福
婚姻与幸福
幸福有一个基线
• 人类天生有幸福倾向
• 0 • 好事
坏事
好事
每个人基线水平不一样
王熙凤
薛宝钗
林黛玉
•
升职 车祸
子女上北大
0 30-39
& Syme研究 6900名被试,9年研究)
低社会压力 中等社会压力 高社会压力
40-49
50-59
60-69
心理健康=f(承受力/压力)
承受力有限度,伟人尚且如此: 毛泽东:9· 13一夜衰老(躯体化) 刘少奇:精神分裂 周恩来:癌症(躯体化) 林 彪 :机毁人亡 启示:不要为自己寻找压力, 因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有限。
关注的焦点不同:一样深刻?
• 不幸的家庭都是相同的,幸福的家庭各 有自己的幸福 。 ——罗素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自己的不幸 。 ——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各有自己的幸福
耐心等待也是幸福
和睦相处是一种幸福
不幸的家庭各有自己的不幸
一声叹息
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我国企事业单位常常把40作为分界线
老年:衰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局长的故事
死去原知万事空
发展性:环境的改变
家庭变化:婚后家庭关系 工作调动:适应新工作 地位升迁:调整自我、抵御诱惑 健康变化:保健、治疗
教师的发展性问题
• 压力感强:
升学率: 体力辛苦: 职业竞争: 学历进修: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中年教师压力最大(青年教师有优势)
• • • • • • • • • •
1、精神压力最大的是学生。 2、社会压力最大的是教师。 3、生活压力最大的是下岗工人。 4、感情压力最大的是婚外恋者。 5、健康压力最大的是网民。 6、家庭压力最大的是中年人。 7、学习压力最大的是专业技术人员。 8、经济压力最大的是大酒店 老板。 9、心理压力最大的是官。 10、综合压力最大的是烟民。
认知是多元的
“仁者心动也”、“庸人自扰之”
• 错误并不出自星球,而出自我们自身。 ——莎士比亚 • 案例: “他人在笑话我。”——自卑:否定自我
常见的认知错误有哪些
• • • • • • • • 必须 应该 我完了 我真没有用 我什么都比不上别人 完美主义思想 悲观思想 过分面子心理
自我辅导方法 A:事情本身(无法改变) B:看法(可以改变) C:情绪、和行为(可以改变) D:辩论 E:效果
先有看法,后有事实。 如其改变现实,不如改变看法。
教师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 美”
名师的担忧
• • • • 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 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 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 目标太高。
客观事实
• A:有个别老师对我不太友好,爱理 不理。
B看法
• 自己是否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地方?(表 层) • 我应该得到这个别老师的好感。(中层) • 我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好感。(深层)
• 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同事关系、 家庭关系。不满、抱怨、冲家人发脾气、 体罚学生等。
人际压力:怕得罪人
人和最重要,面子是关键。Arthur Smith 导致心理疲劳甚至恐慌。 《中国人》
压力:攀比
教师之间竞争激烈
自我压力:远交近闭
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 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 感掩盖起来,负面情绪 也难以排解。
心理健康连续体
理想状态
发展性问题
神经症
人格瘴碍 分裂
精神分裂
• 思维脱离现实,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 方面障碍 • 自我意识部分或全部损失
•
教师心理障碍知多少?(错误报道)
• 2001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 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23% 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 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 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的压力-抑郁症
演艺圈是抑郁症和 自杀的高发人群
陈百强 李恩珠
倪敏然 陈宝莲 张国荣
现代社会的压力-抑郁症
崔永元:实话实说 抑郁症可防可治
– – – – – 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我诊断,早期发现 适当用药 心理治疗
浙江某重点高中生三次不上线
抑郁症的本质:大脑缺乏5-HT
5-HT:5羟色氨
治疗:MECT、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抑郁症?
• 2004-6-16:宁波二中一名副校长在千丈 岩纵身一跃。遗书上说工作压力太大、郁 闷、压抑,实在忍受不了。 • 2006-5-10:平湖一初中英语教师在杭割 喉自杀,33岁。 • 2009-7-6:乐清三中学校长应泽平跳入瓯 江自杀。 • 2009-9-17:浙江大学青年教师跳楼自杀。
心理健康连续体
理想状态
发展性问题
神经症
人格瘴碍 分裂
神经症
• • • • • • • 睡眠障碍 抑郁症 焦虑症(社交、考试等) 恐怖症 强迫症 神经性厌食症 贪食症
神经症:睡眠障碍
• 中考高考下的失眠
现代社会的压力-抑郁症
• WHO估計,全球患抑 郁症者有1.2亿至2亿 人,并预测2020年抑 郁症将成为人类死亡 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 • 抑郁症終生患病率为 6.1%~9.5%,約 13%~20%的人一生曾 有過一次或一次以上 抑郁体验。
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吗?那就亲口尝一尝。
见好就收;急流勇退; 点到为止。 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道者,路也;路者,行也。
理论基础
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不良行为和良好行为都是学习而来的,可 以通过学习巩固,也可以通过学习消退。
理论假设
• • • • 行动最能改变人的情绪和思想 如你害怕做某事,你就去做 如你不会做某事,你就去做 如想改变某种行为,你就去做相反的事
体像烦恼
男生体像烦恼
女子烦怕胖,非烦胖也!
同学、亲子、师生关系
• 同学之间:吃不得半点亏 ,恶意竞争 • 更易与母亲冲突 :妈妈的河东狮吼,简 直比包租婆的狮吼功还要厉害 • 师生间缺乏心理沟通
12年压力一朝释放
• 12年的压力一朝释放时
恋爱
大学生的发展性问题
• • • • • • 新生适应 人际关系 自我概念 恋爱 就业 考研
焦虑症:高考让八成家长感到"焦虑"
草木皆兵
恐怖症
强迫症(洗脸水)
厌食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容上瘾
创伤后应激反应PTSR: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替代性创伤
生命脆弱,必须珍惜
•
心理健康连续体
理想状态
发展性问题
神经症
人格瘴碍 分裂
人格障碍:犯罪人格
思维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
• 始终认为他人在背后说自己 • 感到他人都在害自己 • 我失败,那是你的错
一 、心理健康概述
你的身体健康吗?(一般没有羞耻感)
你心理健康吗?(有羞耻感)
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是有规律的
心理健康 = 没有心理疾病 + 幸福
心理健康连续体
理想状态
发展性问题
神经症
人格瘴碍
分裂
发展性:随年龄增长而出现
1 岁: 出场亮相 10岁:天天向上 20岁:远大理想 30岁:奋发图强 40岁:基本定样 50岁:处处吃香 60岁:告老还乡 70岁:打打麻将 80岁:晒晒太阳 90岁:床上躺躺 100岁:墙上挂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