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历史文化
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

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
平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
在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人们传承和发展的“平潭学”文化思想体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重。
本文将从平潭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影响及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平潭学的历史渊源
平潭地处闽江口,地域环境优越,人文氛围浓厚,历史上是福建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唐代初期,平潭就有“平潭始记”的记载,那是一篇描绘陆游故乡景色的美文,开启了平潭作为文化名区的历史篇章。
进入宋代,平潭成为文风盛行的地域,陆游所用的闽南语正是在文翁萍洲平潭造化的集聚之地。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巡行过平潭。
唐代刘禹锡号“潭州山人”,宋代陆九渊、梁启超也是平潭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清末民初以来,平潭又崛起了彭大齐等一代文学大师,带动了平潭文化的新高潮。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一、古城历史概述古城景区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古城。
该古城创建于唐朝,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下面将介绍古城景区的主要景点和特色活动。
二、古城景点一:青石小巷1.景点简介:–青石小巷是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小巷两旁是古老的青石板路,周围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这里保留了古城最原始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2.活动推荐:–可以在青石小巷漫步,感受古城的宁静和悠久。
–也可以在古街上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木雕等。
三、古城景点二:古城墙1.景点简介:–古城墙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朝。
–城墙周长数公里,高大厚实,呈方形,保存状况良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美景。
2.活动推荐:–游客可选择步行或骑行沿着古城墙体验独特的城市风光。
–在城墙上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留下难忘的回忆。
四、古城景点三:海坛寺1.景点简介:–海坛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宋朝。
–寺庙内供奉有众多的佛像和文物,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在这里感受宗教氛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2.活动推荐:–可以参加寺庙的法事活动,感受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寺庙内的文物展览,了解古代宗教文化的传承。
五、古城景点四:民俗村落1.景点简介:–古城周边的民俗村落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情。
–这里保存着传统的农家建筑和民间工艺品。
–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2.活动推荐:–可以参与农家活动,如摘果、打柴等,亲身体验农耕文化。
–在民俗村落里品尝当地传统美食,享受美食盛宴。
总结:古城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领略浓厚的历史氛围。
无论是沿着古城墙散步,还是参观海坛寺,都能让人沉浸在久远的历史中。
而在民俗村落里的农家活动则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传统农耕文化。
平潭海坛古城景区是一个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旅游胜地,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平潭历史

平潭交通历史长虹卧波圆岛梦,史海钩沉忆沧桑。
二零一零年九月七日,平潭海峡大桥全桥贯通,承载平潭几十代人的愿望,通车在即,平潭主岛与大陆之轮渡历史也将结束,这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平潭历史七千多年,考古学家对平潭平原南垄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考证,至今也一直作为平潭历史的发端,可见平潭先民生活在荒岛上的时间,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息息相关。
但是大陆谋生与海岛生存,却有着天壤之别。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追溯至唐朝。
作为当时的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便是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要处,俗称码头。
平潭第一码头,就是苏澳钟门下澳底。
据福州府志引《方舆记要》:“钟门三镇,街衢初成。
”对岸便是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
平潭钟门码头,古称“马道塍”。
(1977年改为防潮堤)由于钟门一带人烟逐渐增多,船舶往来频繁,宋嘉佑四年(1059年),福州知府蔡襄奏准将海口巡检司(今称船舶监督局或港务局)移往钟门,后扩至苏澳。
平潭与大陆的交通正式开启,古称钟门苏澳为“真海表名区也”。
平潭第二码头,才是平潭县城南街头的潭城港。
民谣曰:“兴化好安头,海山好潭头。
”“安头”即莆田涵江,“潭头”即平潭南街。
一港三埠,莆田涵江,福清海口,长乐松下,自古繁荣,商贾集市,好生热闹,平潭先民源源不断地登陆补给,采货省亲,与涵江、海口、松下这些生意人家、码头住民关系甚好。
歇脚穷聊天,避雨话家常,无不得到他们的照应。
同样,来平潭(俗称海山)做鱼贩、买盐、卖网、卖木柴的大陆人,也受到平潭人的热情款待。
明初,平潭人口已达八万四千余人(《闽书·方城志·海坛山》)。
岛上居民依山佃种,临海捕捞。
村居百余处,房间三千多,牛马羊猪也不少。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好景不长,不久,倭寇猖狂,骚扰不断。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禁造两桅海船,寸板不能下海”。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皇下诏勒令岛民内迁,三日为限,后者死。
结果,人们找不到船只,以门板为伐,遇风覆殁,死亡惨重,这是平潭渡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平潭海坛古城简介

探寻平潭海坛古城的历史印记
平潭海坛古城是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氛围的古城,被誉为东海门户、闽南中心。
该古城位于福建省平潭岛东南端,自唐代开始即已存在,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是研
究海上丝绸之路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古城内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包括古代民居、殿堂、道观、庙宇等,这些建筑用古朴的砖木结构和奇特的雕刻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
气息。
景区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汉赵、清亭和清水井三个建筑群,是
福建省内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周围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和沙滩,被誉为福建最美的海岸线之一,海滩上还有一些名为“八仙过海”的景点,是一些巨石和海浪交
相辉映,形成的奇异景致。
这里的海水清澈透明,游客们可以在沙滩
上享受日光浴,感受宁静与惬意的海岛生活。
来到平潭海坛古城,除了欣赏美景,还可以参观那些历史文物,
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厚重。
景区内设有许多展览馆和博物馆,如“福建岛屿海岸线地质展览馆”、“龙马山区民俗文化馆”等,能够
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及其文化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平潭海坛古城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历史遗迹,该景区的
历史和文化遗产赋予它以强大的吸引力。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福
建海上文化的魅力、感受阳光和海风,同时也能够培养对于历史的兴
趣和了解,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旅行之旅。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

平潭海坛古城景点介绍平潭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是一处旅游胜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平潭海坛古城的景点介绍。
一、海坛古城城墙海坛古城城墙是平潭海坛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葺,现存城墙高约10米,周长约2.5公里。
城墙上有着许多瞭望台和箭楼,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
城墙内外的景色各有千秋,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城墙外则是一片美丽的海滩。
二、海坛古城街道海坛古城街道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一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市的繁华和历史的沉淀。
三、海坛古城碉楼海坛古城碉楼是一座典型的南方民居建筑,建于清朝,是古代平潭人民的居住场所。
碉楼内部结构复杂,有多层楼梯和通道,可以观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碉楼外观精美,是一处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四、海坛古城寺庙海坛古城寺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寺庙,建于明朝,是一座典型的禅宗寺庙。
寺庙内有着许多古代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是一处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五、海坛古城海滩海坛古城海滩是一处美丽的海滩,海水清澈,沙滩洁白,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的美好,感受大海的壮阔和宁静。
六、海坛古城渔村海坛古城渔村是一处典型的渔村,这里有着许多传统的渔民居住场所和渔业设施,是一处了解中国传统渔业文化的好去处。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感受到渔民的生活和文化。
以上就是平潭海坛古城的景点介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平潭景区调研报告

平潭景区调研报告平潭景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平潭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底蕴的地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本次调研旨在对平潭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景区的基本情况,为平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平潭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调研。
2.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对平潭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访谈调查:与当地相关负责人和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
(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平潭景区的评价,了解其满意度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自然景观(1)山水资源:平潭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2)海滩资源:平潭海岛环绕,海滩宽阔,水质清澈,适合观光和嬉水。
(3)岛屿资源:平潭拥有众多岛屿,岛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丰富。
2.人文景观(1)历史文化:平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乡村风情:平潭的乡村风情独特,是游客体验当地生活和农业文化的好去处。
(3)特色建筑:平潭有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东坑民居和涂岩古村。
3.基础设施(1)交通便利:平潭交通便利,多种交通方式可选择,包括航空、水路、公路等。
(2)公共设施:景区内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洗手间、旅游中心等,能够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4.服务设施(1)导游服务:平潭拥有一批热情友好的导游,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
(2)餐饮服务:景区内有众多的餐饮店,提供各种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需求。
(3)住宿服务:景区附近有多家星级酒店和民宿,能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5.旅游开发项目(1)海洋公园:平潭规划了建设海洋公园的项目,将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旅游内容。
(2)文化体验项目:平潭计划在景区内增加文化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制作、传统戏曲表演等。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

平潭海坛古城作文平潭海坛古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古城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座古城曾经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外华侨的聚居地,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城墙、古寺庙、古街巷等,这些古建筑都是当地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古城墙高大厚实,曾经是古城的防御工事,现在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古寺庙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海坛天后宫,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庙内供奉着海上女神妈祖。
古街巷则是古城的主要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街上还保留着古代的铺面和店铺,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古代的海上贸易繁华时期。
除了古建筑外,古城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食,如平潭刺绣、平潭木雕、平潭糕点等。
平潭刺绣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绣品艺术之乡”。
平潭木雕也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平潭糕点则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口味独特,制作精细,深受游客喜爱。
古城内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渔家歌舞、海上婚礼、渔火节等。
渔家歌舞是当地渔民的传统表演形式,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而著称。
海上婚礼是当地的传统婚礼形式,新人在船上举行婚礼,场面壮观而浪漫。
渔火节则是当地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海滩上举行篝火晚会,共同庆祝丰收和平安。
古城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古城内有许多精品酒店和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感受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古城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海滩、海岛、渔村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总的来说,平潭海坛古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城,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海上贸易的繁华,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平潭的历史故事

平潭的历史故事
平潭(Pīngtán),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东南沿海,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岛屿。
以下是平潭的一些历史故事和重要事件:
1. 海盗活动:平潭曾经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海盗基地,尤其在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一些海盗在这个地区活跃。
平潭附近的水域成为了他们的藏身之地。
2. 抵御侵略:在历史上,平潭居民曾多次抵御外来侵略。
岛上的寺庙和城墙等建筑物见证了这些历史事件。
3. 文化传统:平潭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之一。
岛上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寺庙、民间信仰场所以及传统节日和庆典。
4. 国共内战:平潭曾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
国共内战后期,平潭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地方,最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5. 发展和旅游:近年来,平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游客前来欣赏其美丽的海滩、海岛风光以及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平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也为岛上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总的来说,平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它的历史故事涉及海盗活动、抵御侵略、文化传统和国共内战等多个方面。
同时,它也在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旅游和经济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潭历史文化
平潭县简称岚。
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古称海坛。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
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
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
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
直至1727年(清雍正五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
1851—1861年(清咸丰)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
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移镇驻平潭(今潭城),1730年(雍正八年)设县丞,1798年(嘉庆三年)置平潭海防厅,属福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
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1936年(民国25年)划为3个区,民国33年区署撤销,下设乡,民国35年划为潭城、苏澳2镇和中正、龙泉、中心、潭南、复兴5乡。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政府,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平潭。
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晋江专区,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
1983年起划归福州市管辖。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划为12个人民公社,1983年划为14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3个镇12个乡,后陆续将2个乡改镇,设5镇10乡。
1997年,平潭县陆地面积321.4平方千米,其中有滩涂44.5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5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屿头乡、大练乡、白青乡、平原乡、芦洋乡、中楼乡、岚城乡、敖东乡、南海乡、东庠乡,县政府驻潭城镇。
2000年,撤销平原乡,设立平原镇;撤销敖东乡,设立敖东镇。
2000年底,平潭县辖7镇8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8个居委会、192个行政村。
2003年,平潭县辖7个镇、8个乡: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北厝镇、流水镇、平原镇、敖东镇、岚城乡、中楼乡、白青乡、南海乡、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芦洋乡。
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