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

合集下载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300字(优选10篇)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300字(优选10篇)

戏曲进校园读后感300字(优选10篇)第1篇:戏曲进校园读后感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20xx年二七区'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对戏曲有了很多的了解。

活动一开场,宋老师上台做了自我介绍,随即倒数十个数,在节奏震撼的倒数后,戏曲表演正式开始。

我们看到有三个人上台表演了戏曲,他们衣着鲜艳,声音圆润,同学们听到津津有味,喝彩声和掌声不绝于耳,桌椅、背景、服饰等方面很有古代的感觉,大家全都凝神屏气,仔细观赏。

第二个节目叫《拜别爹娘离家园》,同学们对装扮花木兰的演员很感兴趣。

看她一会儿抬起腿转圈,一会儿耍枪舞棍,一会了说着音调优美的对话。

接着演员的服饰有了变化,有一个人衣着金色,头顶华丽头冠,像皇上似的。

接着又到了另外一个场景,椅子和桌子相比之前都变了,变的破破烂烂,像穷人家的场景,有个老奶奶衣着破烂,裤子上两个大洞,膝盖都露出来了,步履蹒跚。

接着来了很多官府的士兵,手持令牌。

这次活动举办很成功,看到一幕幕场景的变化,我感觉自己身临其境,非常有参与感。

结束后,同学们讨论着今天活动里有趣的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操场。

第2篇:戏曲进校园读后感星期三下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下午,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一进入教室,浓浓的戏曲氛围就扑面而来。

大屏幕上显示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戏曲精髓'的主题。

主持人上场了,她先讲述了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川剧等;然后说了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杂技五个表演艺术组成;最后说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随后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首先表演了豫剧《朝阳沟》,让我感觉到了豫剧的行腔甘畅。

随后我们又听了几部我不知名的戏曲,但我最喜欢的是《穆桂英挂帅》,穆桂英为了国家安危,披上旧日的铠甲,擂响了出征的战鼓,她挂帅出征的精神令我敬佩。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戏曲的基本知识,并为这种表演形式所折服,精致的妆扮,精彩的唱腔,精深的文化底蕴都令我沉醉其中。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不用太多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不用太多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不用太多字篇一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嘿,朋友们!前几天学校搞了个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戏曲?那不是爷爷奶奶们喜欢的东西吗?能有多有趣?”可当我真正看到那些演员们粉墨登场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啦!他们的扮相,那叫一个惊艳!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

那眼神,那动作,一颦一笑都带着韵味。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戏曲的节奏太慢,可我觉得,这慢里藏着的是一种从容和优雅。

演员们在台上唱念做打,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我就在想,他们可能从小就开始练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

这种坚持,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还有那唱腔,哎呀妈呀,真的是余音绕梁!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好听的,都听不懂。

”但我觉得,正是因为听不懂,才更有那种神秘的魅力,让你想要去探究,去琢磨。

看着台下同学们那专注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戏曲这种传统文化,不应该被遗忘在角落里。

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这次活动让我对戏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戏曲进校园,真好!篇二戏曲进校园观后感咱就说,戏曲进校园这事儿,真的太绝啦!刚开始听说有这活动,我还寻思着能有啥意思。

不就是一群人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嘛。

可真到了现场,我直接被打脸了!你看那演员,一个转身,一个甩袖,那动作流畅得就像行云流水。

这让我不禁感叹:“这到底是练了多少年啊!”也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更喜欢那些流行的音乐和舞蹈,觉得戏曲老土。

但我想说,那是因为你没真正去了解它!他们唱的那些词,虽然有些我不太懂,但那种韵味,那种情感,就像一股电流直击我的心灵。

我就在想,这戏曲里的故事,不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写照吗?还有那舞台布置,简单却不失韵味。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特效,却能让人沉浸其中。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魅力,靠的不是外在的包装,而是内在的实力。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12篇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12篇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12篇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1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开设了社团课程戏曲,这近半年的时间我收获很大:从观看大量视频到模仿学习唱段到最后节目表演,整个过程不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从中学到了许多,得到了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作品欣赏、观看视频、发声练习、模唱京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戏曲教学中,戏曲中拖腔的演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仍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的方法来教唱,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

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表演上,通过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边唱边表演,不但学会了演唱,还进一步感觉到了学习戏曲的乐趣。

这一学期我和孩子们模唱了《唱脸谱》、《女驸马》、《卖水》、《打猪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经典唱段,我们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

开设这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今后,还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一些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我将认真的学习、探索,再接再厉,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2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县戏曲振兴发展,完成戏曲进校园,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根据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对戏剧曲艺文化的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如下:(一)配合县壮剧团,加大宣传民族文化力度。

20xx年5月27日,县壮剧团到我校“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00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00字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00字篇一:《戏里戏外,校园里的新风景》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我们学校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一群戏曲演员。

他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走进了我们的操场。

平时严肃的教学楼和热闹的操场突然间多了一份古典的气息。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表演,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对戏曲了解不多。

但随着锣鼓声响起,那些演员们开始在舞台上翻飞跳跃,唱腔悠扬,我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住了。

特别是那出《三岔口》,两个人物在黑暗中摸索打斗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现场笑声连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演出结束后,几位演员还走下台来教我们一些基本的动作。

我试着学了学花旦的手势,没想到还挺难的,手指要那么柔美地摆动,还得保持微笑,真不容易啊!通过这次体验,我发现原来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文化内涵呢。

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深入了解一点咱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

篇二:《老调重弹,却别有一番风味》嘿,你知道吗?上周咱们学校竟然来了场戏曲表演!说实话,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是拒绝的,总觉得戏曲这种东西离我们太遥远了。

但是,当我真正坐在操场上观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了。

开场就是一段京剧选段,《穆桂英挂帅》,那个扮相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她那一招一式都透着股子威风凛凛的感觉,尤其是那几句高亢激昂的唱词,简直震撼人心。

接着又有几段地方戏轮番上演,每个节目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滑稽逗乐、有的深情款款,看得我是目不转睛。

最棒的部分在于互动环节,几个同学被邀请上台学习如何做简单的身段动作。

看着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小李居然也能模仿得有模有样,我们都笑开了花。

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乐趣与和谐。

经历了这么一次特别的文化之旅后,我对戏曲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老年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同样也可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精品4篇)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精品4篇)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精品4篇)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2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戏曲进校园活动心得体会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将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台词、唱腔、音乐、表演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生活。

而戏曲进校园活动,则是为了传承这一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我参与了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并有幸担任了京剧的讲解员。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唱、念、做、打、跳等技艺为特色。

在活动中,我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表演技巧。

同时,我还通过让同学们参与简单的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首先,戏曲的语言艺术性极高,通过台词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其次,戏曲的音乐和唱腔十分丰富,通过不同的唱腔和音乐,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

最后,戏曲的表演技巧要求严格,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必须精准到位,才能展现出角色的特点和魅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因此对它缺乏了解和兴趣。

其次,戏曲的教学和表演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教师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性。

首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戏曲就是传承中国文化。

其次,戏曲进校园可以培养年轻人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最后,戏曲进校园可以促进文化交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加了解和尊重彼此。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年轻人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促进文化交流。

我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机构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让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

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篇3戏曲进校园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戏曲的爱好者,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学校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6篇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6篇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6篇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总结 (1)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课展示活动,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年5月17日上午共二节观摩课,分别是朱倩倩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国粹——京剧》和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首先,听了第一节课《我们的国粹——京剧》,我感觉朱倩倩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课,由于对戏曲的认识很少,教师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孩子更直观的去了解认识京剧,加上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尤其是在让孩子模仿“小猫叫”的腔调来进行京剧念白的处理上更是点睛之处,很形象的就让孩子学会了具有“京味”的京剧唱腔。

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课是由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赵阳老师很巧妙的用说书的方式,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导入进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的让学生引进教学中去,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实话,一说戏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却是真正的“羞愧难当”,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戏曲,更别说唱戏了。

我总是认为,现在的学生们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在影响着他们,像这种“老掉牙”的“古董”学生会喜欢吗?能接受吗......但是,通过赵阳老师的这堂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看法,而且还激发了我学习戏曲的兴趣,顿时我也变成了一名“学生”,跟着赵老师一句一句学唱......第三节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

戏曲进校园作文读后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读后感

戏曲进校园作文读后感《戏曲进校园作文读后感》篇一戏曲,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就像一阵穿越时空的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

以前,我对戏曲的了解那可真是少得可怜,顶多就是在电视上瞅见过那些穿着花花绿绿戏服的人咿咿呀呀地唱着,感觉就像外星语一样难懂。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一开始,我心里还直犯嘀咕:“这戏曲有啥好看的,还不如让我多玩会儿手机呢。

”可是,当真正的戏曲表演在学校操场的舞台上拉开帷幕时,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就说那旦角吧,演员们的脸就像精美的瓷器一样,白里透红,那眼睛啊,简直比星星还亮。

她们穿着长长的水袖,就像仙女下凡一样。

随着音乐的节奏,水袖在空中飞舞,一会儿像波浪翻滚,一会儿像蝴蝶翩翩。

我心里就想:“哇塞,这也太酷了吧!”她们的唱腔也是一绝,那声音又尖又亮,就像一只百灵鸟在唱歌,但是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我虽然听不太懂唱的啥内容,但就是觉得特别好听,就像有只小手在挠我的心,让我不由自主地想靠近这戏曲的世界。

还有那武生,一上台就来了个空翻,像个旋风一样,稳稳地落在地上。

他们拿着长枪,在舞台上耍得虎虎生威,那动作快得就像闪电,我都担心他们会不会不小心戳到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拿着木棍假装自己是大侠的傻样,和人家这专业的比起来,我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这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我对戏曲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开始好奇,这么厉害的艺术,怎么以前就没发现它的好呢?也许是因为以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吧。

我觉得戏曲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传承。

它传承着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

可是现在,喜欢戏曲的年轻人好像不是很多。

我就想啊,这么棒的东西,如果就这么被遗忘了,那多可惜啊!戏曲进校园,就像在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这颗种子也许会慢慢发芽,长成一棵大树。

我希望这棵大树能越长越茂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要是有一天,戏曲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受到大家的追捧,那该多好啊!你说是不是呢?《戏曲进校园作文读后感》篇二戏曲进校园,这事儿刚听说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精选10篇)

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精选10篇)

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精选10篇)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那么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三年级戏曲进校园的观后感篇1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

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

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

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

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急与愤怒。

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

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

演员们的扎实功底顿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修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

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

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

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赞叹、敬佩。

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剧场,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1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

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

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

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

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

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
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2 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

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

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

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

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3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
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比如:我们河南的是豫剧,北京的是京剧,四川的是川剧,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黄梅戏……
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11月3号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后操场观看豫剧。

主持人不仅为全校师生讲解了豫剧的基本知识,还带领大家欣赏了四大板式的节奏和传统曲目,如:《花木兰》、《抬花轿》、《三哭殿》、《铡刀下的红梅》……中间主持人请同学们上台跟着老师学动作,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让我感觉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而且需要我们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活动观后感4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作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并且现在的青少年已经逐渐疏远了这些艺术,戏曲与年青一代的代沟或成为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缩影。

事实上,戏曲离孩子并不远,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天书奇谭》,都包含着戏曲元素,而今所谓的与之疏离,只是他们没有在完整意义上认识戏曲,才出现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忽视。

而戏曲文化也应在传播中紧跟时代,以逐渐消
除其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戏曲曾被人看作过于高雅、不接地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现实生活。

事实上,戏曲进校园的探索证明,传统戏曲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角色。

传统戏曲要赢得观众,必须结合现代观众的兴趣点,把握时代性。

把原本被束之高阁的“老玩意儿”——戏曲引入校园,能弥补媒介传播时代的“新”人群与戏曲传授传播“旧”模式之间的陌生与隔阂,让戏曲从校园走向大众视野,从校园范式教学走向戏曲舞台。

如此,戏曲进校园才更具普遍意义。

实践表明,戏曲并非不时尚,而是需要新土壤。

无论戏曲进校园是遵守传统的“供奉型”戏曲,抑或追求市场的“供应型”戏曲,两种形态的校园传播都发挥其独特性,给年青一代爱上国粹的机会,发现戏曲的美、欣赏戏曲的美、传承戏曲的美、展现戏曲的美。

“戏曲进校园”需要更多的戏曲教育家审时度势,按照艺术发展的逻辑和规律,适当地加入新的时尚元素,挖掘戏曲剧种选材、文化价值内涵、传播方法创新,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学习戏曲文化,并融入生活,形成惠及大众的戏曲审美风尚,赢回流失的观众。

进校园的戏曲可以用丰富的实践形式,以把握时代性,让青年学生迷上戏曲,可以通过开展兴趣班先启蒙,如昆山、闽南地区等地举办的融入当地文化的地方剧种戏曲兴趣班,
河南的把“梨园”融入校园,北京的“国戏杯”戏曲小票友大赛,深圳宝安区的搭建平台开发戏曲教育功能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戏曲进校园”的艺术实践无论在舞台上以“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呈现综合艺术之美,还是在历史、民族、文学背景下传达文化诉求,都以实际行动紧跟时代,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价值观需求高度融合,给予下一代精神文化之养分。

“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当戏曲融入时代大潮,融入人们的现代文化生活,就更容易让学生感受戏曲之美,温润其心灵,启迪其灵感,淬炼其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