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练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归纳内容要点含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时间:45分钟分值:44分)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4分)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jiù)①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日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②,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③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④。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僦(jiù):租赁。
②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③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④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简要概括瓶庵的性格特征。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好学行道。
②仁义孝友。
③做人有度量。
④公正无私。
【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
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2018高考江苏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专题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共78张PPT)

3.答案 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精 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 解析 材料第一句即“纯净主义”者的观点,所以“然而”“其次”“反之”等都引领了作者 的观点;再加上“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 精湛”一句从反面评判“纯净主义”。综合以上信息就能概括出答案要点。 方法技巧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角度。(2)找到答题区间,一般会指定段落,如果指向不明, 那就要结合全文分析。(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要注意划分层次。(4)筛选整合已提取的要点,组 成答案。 注意转述要求: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事例,留结论;去表象,留实质;结合文本语境,在 主旨统摄下理解、阐述,提取、整合。
四、(2014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 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 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 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 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 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 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 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 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 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 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 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 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 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2018年江苏省高考(江苏卷) 语文真题 ( 含答案逐题详解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分析)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 yǐn )毕, 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 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 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 (qiè)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 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 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 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 迎故官知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 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 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 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 然雪涕,虽一庖湢(bì),一井匽,对之情生, 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 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 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 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 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 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 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9.文中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①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②为人当感恩 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解析】做好此题,须明白“风”的意思。“风”,动词,做榜样, 教化,劝告。而后在文中寻找,尤以作者议论、感悟文字为要,因 为可以“风世”的只有是优良的思想、认识、作风等。 第一段中有“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 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句,强 调“贤者视民如家”之思想;最后一段中有“此一别也,余不能学 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 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句,强调“不 能学太上之忘情”之情义。简言之,即为“为官当视民如家”“为 谊当不忘情义”,这两点写上,即为正确答案。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原先任职的地方,从前所管辖的地区)三(再三)致意(表达真挚的情意)焉。
盖(连词,表示原因,因为)贤者视民如家(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主管,治理)沭阳二年,乙丑,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白下(南京的别称。
鲁迅《集外集拾遗·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南京城吹出阴森森的寒风,千林万树都显得一派凄清,毒雾弥漫塞满了整个宇宙,摧折得百花一齐消残凋零)。
今戊申矣,感(感念,有感于)吕峄(yì)亭观察(官名。
唐代于不设节度使的区域设观察使,简称“观察”,为州以上的长官。
宋代观察使实为虚衔。
清代作为对道员的尊称)三札(多次写信)见招(邀请我赴宴。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接我),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指当年我到任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qú,瘦)而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
这里用作动词,留着胡须),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他的。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会合于盟津后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却各有自己的打算,心向汉王室)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人称代词,他。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虽然和府吏有约定,但永远没有缘分和他再相会了)裁(古同“才”。
蒲松龄《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手刚举起,那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断乳(断奶)故(缘故)也。
夜阑(yè lán,夜将尽,夜深。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徐老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___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___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练
(时间:45分钟满分:5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
王公神道碑铭
[北宋]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
公少好学,有文。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
为大理评事。
右谏议大夫
....,公以婿避嫌,求解职。
太宗嘉之,改....赵昌言参知政事
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
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
”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
然后迁。
其所荐引,人未尝知。
寇准为枢密使
...,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
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
”准深恨之。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
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
明日,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
”公独以为不可。
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注]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
还占问吉凶之说。
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
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
”真宗怒不解。
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注] 日者:以占卜为业的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干:求取
B.除.准武胜军节度使除:免除
C.坐诛,籍.其家籍:抄没
D.相所黜升,惟否.惟能否:邪恶
解析:选B 除:任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谏议大夫,官名,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论议。
北宋前期,为寄禄官,后来改制,升从四品,复专掌讽喻规谏,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
B.参知政事,官名,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宰相,简称“参政”。
C.枢密使,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
宋时枢密使作为枢密院长官,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实则以宰相主政,枢密主兵。
D.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文中的“黜”就是罢黜、罢免之意。
解析:选B 应为“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4分)
译文:
(2)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才升迁。
(得分点:“材”“久”“宜”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在皇上面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得分点:“上前”“异同”“一言”各1分,句意1分) ★4.文中哪些方面可以说明王旦是“贤宰相”?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参考答案:①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群工百官都能做好自己的事。
②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
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
王公年轻时好学,有文才。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大理评事。
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
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