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2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三)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调动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2.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宽广的大海,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今天,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我们所见过的最美的景描绘出来。
二、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三、通过实例,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幻灯片展示《春》中描写春雨的段落,引导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幻灯片展示《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学生朗读讨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这段文字中,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3.用幻灯片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优质教案_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把美留在笔端【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种角度、使用多种感观抓住景物特点;2、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生动形象;3、融情入景,使用景物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体会;二是缺乏相关的写作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及描写景物的方法,协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描写景物。
【学习重点】学会从多种角度、使用多种感观抓住景物特点;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学习难点】学会将情感融入于景物描写中的方法并实行相对应的写作实践。
【学习用时】1学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教学仪、实物展示仪【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写作法、互评法【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一组风景图。
美景无处不在。
名山大川是美,涓涓细流也是美;春花秋实是美,冬雪枯荷也是美;大自然的雄奇壮丽、秀美多姿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如果我们能细致地描写,把那些美好的景象留在我们的笔下,让它们永远定格,那应该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吧!二、写景初探1、写作训练一:展示荷塘风景图,请大家观察景物并用自己的话将它写下来。
2、写景方法初探屏显:展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师生共同探讨:朱自清先生写景有什么诀窍?明确: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1)多角度:形状、颜色、质地、声音、气味、动态(2)多感官:视觉、嗅觉、听觉2、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通感板书:抓住特点、使用修辞小结:由此可见,朱自清先生使用修辞手法,是在深入地、全身心地体会了景物的美之后,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用十分准确、精妙并且富有美感的语言来形容景物的美。
[八上部编】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课件出示: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
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预设蒲苇好像在摇动;黄昏前阳光温暖昏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房屋静默着。
设问2: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这幅图画的景物特征?预设夕阳徐徐落下,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抹一抹的橙红似乎都溶解在湖里了。
湖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向前铺展,远处的房屋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默着。
追问:此种景色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我想要拥抱它,拥抱这一天里最后一抹灿烂!【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诵读推敲学写景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1.善用修辞抓特征课件出示: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预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景物需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教学要点:1.范文评析
2.小组互改作文
一、[范文评析]《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春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2、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空间顺序——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点与面的结合
四、写作实践
(一)扩写景物片段练习
1、填充扩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ຫໍສະໝຸດ 叶子上。2、请同学展示作品。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二、小组互改作文
三、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2.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观察能力强, 感情丰富, 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懂得欣赏美,追求美。美丽的景色,漂亮的衣服饰物,形象气质好的明星,都能吸引他 们的注意,他们愿意用文字表现美。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事物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在写作上, 发表的观点单一浅薄, 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因此,本堂作文课要教给学生多角度描绘景物。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4.教学重、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5.教学资源:
6.教学环节:
一、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用修辞和句式)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山川之美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给出的写作方法与阅读文本中的写法遥相呼应: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特征;从俯视、仰视、近观、远望等观察角度描写景物特征;从静态、动态或不同时段的状态描写景物特征;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描写的景物鲜活动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生应“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抓住景物特点,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并“动之以情”。
学习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引导学生融情于景,让景物立体鲜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准备描写景物的名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同学们都知道景物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很多同学经常苦恼于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景物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预习任务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处风景,细心观察,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五、过程性评价根据课堂内容,自行修改之前所写的练笔。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经典写景篇章,了解了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方法。
接下来,大家还需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继续练习景物描写,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让自己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
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进一步完善自己所写的课前练笔。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景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时,有些过于生硬,不够自然。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仿写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虽然能够积极参与,但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同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顺序描写、角度描写、手法描写;
-顺序描写:引导学生学会按照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进行景物描写,如《荷塘月色》中按时间顺序描绘荷塘美景;
-角度描写:教授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如高低、远近、内外等,如《黄山印象》从不同视角描绘黄山奇观;
-手法描写:教授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写的表现力,如《荷塘月色》中使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月色与荷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景物描写是通过文字来表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如何运用顺序、角度、手法来描绘荷塘夜景,展现了他高超的描写技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新人教版2

环节四
板
书
设
计
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
学习描写景物调动各种感官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风儿带着秋天的萧瑟味儿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寒风。那些小草,全都丧失了往日的风采,而伙伴们,却在那草地上又跑又跳。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他们在数九寒天中并非玩耍,而是锻炼。那么,小草们也不是没有朝气,而是在默默地酝酿着,为了在明年的春天,继续用绿意装扮世界。
一年四季,透过窗户,我看到了小草们的进取,看到了伙伴们的拼搏。他们都为了理想奋斗,为未来而努力。他们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把握时间,顽强拼搏,让梦想成真!
1.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
二、写作借鉴(多媒体显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三、景物描写的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
各地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
秀美、黄山的奇峻、雁荡山的幽雅、西子湖的妩媚、钱塘江的汹涌、桂林山水的秀丽,各具特色。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四季的变化,也会使景物改妆换貌。
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多感官描写景物。
描写景物的特征,可以描述视觉、听觉、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人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
3.多角度描写景物。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时态。
4.善用各种修辞。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文段一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巧用比喻把花的绚丽多彩写得形象生动。
文段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则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薄雪在夕阳照射下的娇美情态。
5.发挥想象。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6.讲究描写的顺序。
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
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
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哉充章。
7.写景还要融人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带感情的景物是餐妹的、空洞的,景物描写要蕴藉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人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的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
一、写作训练
描写你的家乡的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
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作品展示并点评
【习作例文】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
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
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
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
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
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
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
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
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
-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
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
秋天的早晨让人感觉凉整夢的,来到葡萄架下望着一串串紫凝凝的葡萄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显得那样的新鲜可口,兔桑必人垂涎欲滴。
梨子树上挂滿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
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稀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
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掉到了地上。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
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点评: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按照方位的顺序写了庄稼地、菜园、果园的景色。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小作者以视觉感受为主,写出了秋天田野的丰富色彩;文章多处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突出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优美。
结尾用赞美田野来赞美农民,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