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曹雪芹〔清代〕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注释耿耿:微明的样子。
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
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
《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
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
也是以物写人。
“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摇摇:指烛焰晃动。
爇,点燃。
檠,灯架,蜡烛台。
“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
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杜牧《秋夕》赏析4篇

杜牧《秋夕》赏析4篇杜牧《秋夕》赏析4篇杜牧《秋夕》赏析1秋夕(唐诗)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着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赏析】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
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秋夕》赏析2[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银烛:一作红烛。
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评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
《秋夕》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无论在唐代还是现代,此诗都为人所赞叹。
下面是白居易的《秋夕》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秋夕》原文: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秋夕》翻译: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秋夕》注释:
1、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2、方:正在,正当。
3、拂:拭,掸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唐代: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及注释云物凄清拂曙(shǔ)流,汉家宫阙(què)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yǐ)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
横,渡、越过。
塞,关塞。
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半开篱(lí)菊静,红衣落尽渚(zhǔ)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篱:篱笆。
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
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qiú)。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
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南冠:楚冠。
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注解及译文译文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注释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
清,一作“凉”。
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què):指唐朝的宫殿。
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秋夕原文、翻译、赏析

秋夕原文、翻译、赏析秋夕原文、翻译、赏析秋夕原文、翻译、赏析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秋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夕》原文及翻译赏析《秋夕》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秋夕》原文及翻译赏析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夕》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唐诗赏析-杜牧《秋夕》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秋夕》原文|译文|赏析'《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也是一首宫怨诗,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银,一作“红”。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
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前言】《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银,一作“红〞。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
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翻译】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鉴赏
此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
在一个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
这首
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历代评价
《冷斋夜话》:(诗)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
《艇斋诗话》:小杜《秋夜》宫词云:银烛秋光冷画屏含蓄有思致。
星象甚多,而独言牛女,此所以见其为宫词也。
《注解选》:此诗为宫中怨女作也。
牵牛织女,一年一会,秦宫人望幸,至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
卧看牵牛织女星,隐然说一生不蒙幸,愿如牛女一夕之会,亦不可得。
怨而不怒,真风人之诗。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词亦浓丽,意却凄婉。
末句玩看字。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杨云:幽怨自见。
郭云:小妆点,入诗余便为佳境。
落句似浅。
《唐诗镜》:冷然情致。
坐看不若卧看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弼为直接体。
《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隽而小。
《三体唐诗评》:崔颢《七夕》后四句公:长信秋深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此篇点化其意。
次句再用团扇事,亦浑成无迹。
《唐诗摘钞》:《苕溪渔隐》云:此诗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不待明言而见也。
敖清江云:落句即牛女会合之难,喻君臣际会之难。
《增订唐诗摘钞》:烛光屏冷,情之所由生也。
扑萤以戏,写忧也。
看牛女,羡之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亦即参昴衾裯之义。
但古人兴意在前,此倒用于后。
昔人感叹中犹带庆幸,故情辞悉露,此诗全写凄凉,反多含蓄。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细腻熨贴,善写秋夕家庭。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
《唐诗三百首》: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诗评注读本》:此宫中秋怨诗也,自初夜写至夜深,层层绘出,宛然为宫人作一幅幽怨图。
《诗境浅说续编》:为秋闺咏七夕情事。
前三句写景极清丽,宛若静院夜凉,见伊人逸致。
结句仅言坐看双星,凡离合悲欢之迹,不着毫端,而闺人心事,尽在举头坐看之中。
《唐人绝句精华》:此亦闺情诗也。
不明言相怨之情,但以七夕牛女会合之期,坐看不睡,以见独处无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