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绸缪》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
束薪:捆住的柴草,喻婚姻爱情。
有人考证,《诗经》中的“薪”都比喻婚姻:“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
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
(魏源《诗古微》此用捆束柴草,比喻婚姻缠绵不解。
三星:即参星,是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古代妇女称丈夫。
刍:柴草。
隅:东南边。
参星黄昏时在东方天上,此时到东南,已至深夜。
邂逅:遇合。
此用作名词,代指遇合的人。
楚:荆条。
粲者:美人。
【赏析】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
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夜的过程,时光的流动,但新婚夫妇的缠绵却是那样深厚曲折。
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国风·唐风·绸缪》原文译文鉴赏

《国风·唐风·绸缪》原文|译文|鉴赏《国风·唐风·绸缪》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中诗人借洞房花烛夜的欢愉之情,表达出了男女之间非常温馨、甜蜜的情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唐风·绸缪》原文先秦:佚名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注释绸(chóu)缪(móu):缠绕,捆束。
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
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丈夫,指新郎。
子兮(xī):你呀。
刍(chú 除):喂牲口的青草。
隅(yú):指东南角。
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悦也。
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楚:荆条。
户:门。
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鉴赏诗文每章的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
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
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
“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
诗经绸缪原文及翻译

诗经·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译文】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注释】
1.绸(chóu)缪(móu):缠绕,捆束。
犹缠绵也。
束薪: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后成为婚姻礼。
薪:《诗经》中大部分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2.三星:即参星,主要由三颗星组成。
3.良人:丈夫,指新郎。
4.子兮(xī):你呀。
5.刍(chú除):喂牲口的青草。
6.隅(yú):指东南角。
7.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悦也。
原意男女和合爱悦,这里指志趣相投的人。
8.楚:荆条。
9.户:门。
10.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诗经·唐风·绸缪》赏析

绸缪 chumu,缠绕,捆束。
束薪 捆住的柴草,喻婚姻爱情。有人考证,《诗经》中的薪都比喻婚姻 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魏源《诗古微》此用捆束柴草,比喻婚姻缠绵不解。
三星 有多说,《毛传》认为指参宿三星,《郑笺》则认为指心宿三星,近代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认为三段中的三星分别指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天文考古录唐风三星说》。
良人 古代妇女称丈夫。
刍 柴草。
隅 东南边。参星黄昏时在东方天上,此时到东南,已至深夜。
邂逅 遇合。此用作名词,代指遇合的人。
Hale Waihona Puke 荆条。 粲者 美人。
诗经绸缪赏析

诗经绸缪赏析《绸缪》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每章头两句是起兴,诗人借洞房花烛夜的欢愉之情,表达出了男女之间非常温馨、甜蜜的情爱。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学者们认为,这与婚礼有关,因为一开始有四个词“为婚礼做准备”。
“为婚礼做准备”这个词很容易理解。
它是蜿蜒的,也可以延伸到挥之不去。
“准备婚礼”这个词本来很简单,就是捆起来的柴火。
然而,学者魏源认为这是一种比兴。
在古代,有必要用干柴作为蜡烛,这就是“工资”。
因此,佛经中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隐含着“工资分析”。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工资捆绑”不是真的?如果你几年前去过北方,或者只是一个北方人,你会对北方荒野的露天柴堆有一个印象。
“准备”是“唐风”之一。
“唐”的所在地,即今天山西临汾至太原的地区。
我问我家乡的朋友,说小时候,我不仅看到了柴堆,还看到了稻草堆、麦秸堆等等,秋天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画画和点灯。
灰蒙蒙的清风中的火焰从远处看是壮观的。
先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远古,撇开名家们甚是笃定的注释,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种场景,观众消失,背景隐退,连时空的参照都没有,我看到的,是无尽洪荒里的一场邂逅。
在那个于史无载的黄昏,在谁家沉静的柴垛前,在三两小星的注视下,起初不经意的他和她,猝然间打了个照面。
遇见陌生人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人。
当我们抬头看时,我们不会低头。
我们习惯了,对此视而不见。
即使有聊天和问候,也会在眨眼之间被忽略。
如果有人让你对这种“遭遇”感到好奇,并给你一种需要调查的不真实感,那么一定是这个人身上的某种化学元素改变了“遭遇”的形式。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这是内心的欢喜在呼喊。
在见到你以前,没有任何预兆,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度过一生无数日子里的一个,清晨,正午,黄昏,这一天眼看将尽,我却在这光阴的拐角处,在这平凡的柴垛前,遇见你。
诗经绸缪赏析

诗经绸缪赏析《绸缪》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每章头两句是起兴,诗人借洞房花烛夜的欢愉之情,表达出了男女之间非常温馨、甜蜜的情爱。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绸缪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绸缪赏析学者们认为跟婚礼有关,是因开头有“绸缪束薪”四字,“绸缪”二字很好理解,缠绕状,亦可引申为缠绵,“束薪”原本也很简单,就是扎起来的柴火,但学者魏源认为,它是一个比兴,古代娶嫁燎炬为烛,少不了要用干柴即“薪”,因此,《经》里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以“析薪”暗示。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束薪”不可以是实指呢,假如你早几年去过北方,或者干脆就是个北方人,一定会对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绸缪》是“唐风”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临汾到太原一带,我问过老家在当地的朋友,都说小时候不但见过柴垛,还有1/ 5草垛,麦秸垛等等,秋天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就是抽来点着,苍色清风里那一团火光,远远地望过去甚是壮观。
先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远古,撇开名家们甚是笃定的注释,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种场景,观众消失,背景隐退,连时空的参照都没有,我看到的,是无尽洪荒里的一场邂逅。
在那个于史无载的黄昏,在谁家沉静的柴垛前,在三两小星的注视下,起初不经意的他和她,猝然间打了个照面。
遇见陌生人,不见得就有什么特别意义,我们每天都要见到那么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即使有搭讪与寒暄,转眼就忽略不计。
若是有人让你惊疑于这场“遇见”,让你有一种需要追根究底的不真实感,一定是这个人身上具有的某种化学元素,改变了“遇见”的形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这是内心的欢喜在呼喊。
在见到你以前,没有任何预兆,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度过一生无数日子里的一个,清晨,正午,黄昏,这一天眼看将尽,我却在这光阴的拐角处,在这平凡的柴垛前,遇见你。
诗经唐风绸缪原文

诗经唐风绸缪原文《国风·唐风·绸缪》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绸缪译文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
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正在东南角闪烁。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的良辰美景呀。
你呀你呀,这样好的良辰美景,让我该怎么办呀?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门户之上。
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灿烂的人呀。
你呀你呀,你这样的明丽,让我该怎么办呀?学者们认为跟婚礼有关,是因开头有“绸缪束薪”四字,“绸缪”二字很好理解,缠绕状,亦可引申为缠绵,“束薪”原本也很简单,就是扎起来的柴火,但学者魏源认为,它是一个比兴,古代娶嫁燎炬为烛,少不了要用干柴即“薪”,因此,《经》里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以“析薪”暗示。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束薪”不可以是实指呢,假如你早几年去过北方,或者干脆就是个北方人,一定会对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绸缪》是“唐风”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临汾到太原一带,我问过老家在当地的朋友,都说小时候不但见过柴垛,还有草垛,麦秸垛等等,秋天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就是抽来点着,苍色清风里那一团火光,远远地望过去甚是壮观。
先把那些淘气的孩子撂下,重新回到远古,撇开名家们甚是笃定的注释,只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看那些字眼,是另一种场景,观众消失,背景隐退,连时空的参照都没有,我看到的,是无尽洪荒里的一场邂逅。
诗经唐风绸缪赏析

诗经唐风绸缪赏析诗经唐风绸缪赏析《诗经·唐风·绸缪》这首诗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承认所写内容是关于婚姻的。
因诗中用了戏谑的口吻,曾疑为贺新婚时闹新房唱的歌,今按此解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唐风绸缪赏析,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译文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赏析这首诗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认为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
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夜的过程,时光的流动,但新婚夫妇的缠绵却是那样深厚曲折。
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诗经)中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东山》“烝在栗薪”;《车舝》“析其柞薪”、《白华》“樵彼桑薪”等皆是。
郑玄云:古代娶妻之礼,以昏为期(见《三礼目录》)。
因在黄昏后举行婚礼,当然需要燃薪照明,段玉裁说“古以薪蒸为之烛”(《说文解字注》),后来“束薪”遂成为婚姻礼俗之一。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
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
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
“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朱熹《诗集传》),“在户”则指“至夜半”(戴震《毛诗补传》)。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绸缪》
先秦:佚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翻译】
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怎样亲?
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
这良辰真快活。
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良辰怎么过?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
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疼?
【鉴赏】
诗文每章的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
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
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
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
“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户”则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
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
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
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此诗每小节的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
这充分显示了民间诗人的创造力。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好像洞房花烛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调侃的意味,非常温馨、甜蜜。
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如何尽情享受这新婚的欢乐。
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
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了的心理状态。
扩展阅读:《诗经》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
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
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
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
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
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
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
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
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婉兮娈兮。
总角丱兮。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