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无我”智慧_名人故事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人生智慧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人生智慧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李嘉诚已经成为一个凝聚和代表着中国人奋斗的精神、领先商界、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记录的卓越商人和企业家。
李嘉诚的经营智慧和人生智慧,适合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经历最适合创业者研究和模仿。
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李嘉诚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
“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花90%先考虑失败: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
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此外,有一句话,我牢牢记住:“穷人易过,穷生意难过”(你再穷,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买最便宜的米,还是可以过,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穷生意很难,非常难)。
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讲,如履薄冰。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
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
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你这个表就会停顿。
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
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李嘉诚名人故事:知人善任,饮水思源

李嘉诚名人故事:知人善任,饮水思源相信大家都认识李嘉诚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李嘉诚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世界。
贯穿在这种划时代的大变革之中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商业竞争态势,而这种激烈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和智慧的竞争。
李嘉诚正是其中主宰和操纵这些竞争的高手。
5O年代初期就跟随李嘉诚南征北战的创业者-一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就是李嘉诚创业兴家的将相之才。
198O年,被李嘉诚提升为副总经理的盛颂声,在回答记者关于长江实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终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的问题时说: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上下齐心的苦干。
李嘉诚先生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看错过人,没做过错误的决定……以诚感人,人亦以诚感之。
李嘉诚的真诚与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忠心耿耿。
在长江实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之后,李嘉诚便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和发掘人才。
他打破东方家族式管理企业的传统格局,构架了一个拥有一流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而且组织严密的现代化内阁,来配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庞大的李氏王国。
正如一家评论杂志所称道的: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李氏王国的业务包括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
财务投资及电力等,十分广泛。
而围绕在李嘉诚身边协助他经营的得力助手,计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董事局副主席麦理斯、长江实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千和以及董事周年茂、霍建宁、和记黄埔董事兼总经理马世民,以及长江实业董事洪小莲。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霍建宁,自1979年在留学美国归来后,就进入长江集团,出任会计主任,其后又考得澳洲会计师资格,到1985年被委认为长江实业董事。
处事低调的霍建于,有着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本领。
曾经由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的专门人才而被送往英国攻读法律的周年茂,当年3O余岁,是周千和的儿子,1983年就被李嘉诚选为长江实业董事和公司指定发言人。
财技之神李嘉诚:人弃我取逆境取胜

财技之神李嘉诚:人弃我取逆境取胜关键词:李嘉诚由零开始,白手起家,李嘉诚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
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赚钱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财技之神”的财技谋略家,更多的时候喜欢人弃我取,逆境取胜。
1967年香港风潮,地产、股票市场大跌,许多富家世家纷纷移民,贱价变卖家产物业。
此时李嘉诚大举挺进,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旧楼和厂房,令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
1981年,香港前途问题令港人面临一次重大的信心危机,股价楼价大跌,移民成了香港人最时髦的选择。
李嘉诚却再次逆潮流而动,非但没有撤离香港,反而大举投资。
1982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黄)成功从英资手中夺得港灯控股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前,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兴建大型屋村。
1999年是香港人难捱的一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令许多亚洲富豪身家大跌,甚至退出世界富豪榜的排位。
李嘉诚正是在此逆境中,率领两个儿子,一门三杰冲锋陷阵,屡出奇招,打了一场又一场商场硬仗,成了世纪末低迷的香港商界一道耀眼的风景。
“我最骄傲的交易”1999年10月21日,身兼香港长实、和黄集团主席的李嘉诚,兴高采烈地向外界公布:和黄与德国电信公司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将以价值1130亿港元的价格向曼内斯曼出售44.8l%的Orange(“橙”)电讯公司股份,而曼内斯曼则分别以折合220亿港元的现金、价值220亿港元的欧元3年期票据及1184万股曼内斯曼新股支付。
待交易完成,和黄除持有曼内斯曼10.2%股权,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外,还可套现440亿港元现金。
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这是我最骄傲的交易。
”记者会上,征战商场40多年的李嘉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李嘉诚在欧洲电讯市场曾经有过十分艰难的开拓过程。
君子自强不息的现代故事

君子自强不息的现代故事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关于君子自强不息的故事。
以下是一个例子: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投资家和慈善家。
他虽然拥有亿万财富,但他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
李嘉诚从小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一直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他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小的塑料花厂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李嘉诚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
他始终坚持诚信、勤奋、节俭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贯穿了他的商业生涯。
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我们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李嘉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现代人物也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比如,有些企业家在创业初期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还有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等
职业人士,他们也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这些现代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无论我们面临何种困难,只要我们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名人的做人智慧_自立自强,永不服输

自立自强、永不服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里,只要你具备了这种品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自立自强、永不服输的人。
当年,他一家为逃避战乱辗转来港,在战火燃及香港、百业萧条的情况下,他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只好拼命地工作。
但祸不单行,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他的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读书。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李嘉诚的父亲也满心期待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每天两顿稀粥,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家一天的“美食”。
每天一放学,李嘉诚便匆匆赶到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
此刻,父亲的脸上就会洋溢出宽慰的笑容。
然而,命运无情。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离开了这动荡纷乱的世界。
他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文钱,相反,还给李嘉诚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担。
临终前,李云经哽咽着对儿子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依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此外,李云经深知未成年的儿子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便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类的遗言,让他牢记在心。
对于父亲的熏陶和遗训,对于父亲的一片苦心,李嘉诚永生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度过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这一年,李嘉诚14岁,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
数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自己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人生计时,总是黯然神伤,并产生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之情。
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名人故事

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名人故事李嘉诚:奋斗与智慧的化身
李嘉诚,一个来自香港的杰出商业巨头,以其非凡的创业精神和卓越的商业眼
光蜚声国际。
他的成功不仅仅源于他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实现梦想的坚韧意志和投身社会的使命感。
李嘉诚的创业之路可谓极具传奇色彩。
年轻时,他带着对商业的渴望和无尽的
勇气,从香港少年创办起家,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和挑战。
然而,他从不轻言放弃,时刻保持着对成功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
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作为梦想的化身,李嘉诚注重智慧的运用。
他不仅学问渊博,广交天下贤才,
还经常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他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应对变化多端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的竞争。
他始终相信智慧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李嘉诚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和财富积累。
他一直以来都肩负着社会责任,并致力于回报社会。
他通过慈善事业、教育基金和社会项目等多方面的努力,将自己的财富和资源回馈给社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他积极参与教育事业,鼓励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才华的人才。
总之,李嘉诚是一个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名人。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他奋斗和智慧的结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智慧,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向李嘉诚学习,勇往直前,为梦想努力奋斗。
名人自立简短事例

名人自立简短事例李嘉诚:从一名学徒到亚洲首富李嘉诚,中国香港商界巨头,现任长江实业集团主席,被誉为亚洲首富。
他的成功事迹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典范,展现了自立的力量和决心。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面临着生活的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年轻的李嘉诚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学徒工作,他每天都要早起做苦力工作,但他从不抱怨。
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和努力工作,他才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
在学徒期间,李嘉诚不断吸取知识,积累经验。
他观察到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决定投身于这个行业。
于是,他借贷买下了一块土地,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事业。
李嘉诚通过聪明的商业头脑和勤奋的工作,很快取得了成功。
他的房地产项目迅速发展,带来了巨额利润。
他利用这些利润再投资于其他行业,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功,他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和回馈。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赠巨额资金用于教育、医疗和灾后重建等领域。
他的慈善事业不仅改善了社会的福利,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上。
他以身作则,激励着无数人追求自立和成功的梦想。
他的事迹也成为了社会的榜样,鼓舞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立。
无论我们出身贫寒还是环境恶劣,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过李嘉诚的事迹,我们看到了自立的力量和意义。
自立不仅是实现个人成功的途径,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动力。
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向李嘉诚学习,坚持自立,勇往直前。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向李嘉诚致敬,向他的事迹学习,坚持自立,追求成功!。
李嘉诚的做人处世之道和成功历程

还有一次,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均无人问津。一天上班前,他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后进行推销,这时,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前来上班的职员,亲眼目睹了洒水器的方便与实用,他们自然很爽快地接受了李嘉诚的推销。
李嘉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与众多溺爱孩子的家长不同的是,李嘉诚绝少把对孩子的疼爱形之于色。在孩子尚处于幼年阶段,他就试着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一次,刚学会走路的二儿子李泽楷,不小心碰上一块石头,他立刻嚎啕大哭,边哭边望着大人,希望大人能来哄他、拉他。此时,李嘉诚不仅自己不去拉孩子,也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李嘉诚想以此让孩子懂得:凡事都要靠自己去努力。
李嘉诚打工时不断跳槽,而他当老板后也经常推出新的主打产品,当然,只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才会跳槽;只有在对市场前景作出准确判断之后,他才会推出产品。
李嘉诚离开茶楼后最先加盟的是一家五金厂,由于业绩突出,老板对李嘉诚极为器重。可是,当老板提出要给李嘉诚晋级加薪时,他却婉言谢绝,并向老板要求辞职。因为,此时的李嘉诚已从塑胶业的兴起中看出五金厂潜在的危机。他认为,塑胶制品易成型、重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将会很快代替众多木质或金属制品。所以,他决定跳槽去一家塑胶裤带公司谋求发展,临别时,出于善意,他最后一次帮五金厂老板出谋划策,对他说:“以后,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调整产品的种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的“无我”智慧
马云在创业初期,曾经参加过一个CEO学习班,班里只有30几个同学。
有一次,班上组织他们去香港见李嘉诚,第一次见这样的超级富豪,马云他们都兴奋极了。
马云认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应该都很忙,能够出面几分钟,讲几句话就不错了。
可是,接下来的见面场景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想法。
马云他们班的同学刚到,李嘉诚已经等在那里,一见面就一一跟他们握手,每一个人都握到。
在握手的时候,李嘉诚亲自分发了自己的名片,同时还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是抓阄的号码。
这个号是用来决定吃饭和照相时的座次,以免厚此薄彼,让人感到尴尬不舒服。
吃饭的时候,马云幸运地和李嘉诚分到了一桌,但没想到,李嘉诚吃了一会儿,说了声抱歉又到了另外一桌。
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李嘉
诚四个桌子轮流坐,几乎都是15分钟。
吃完饭后,李嘉诚并没有先走,又一一和大家握手,还专门跑到墙角站着的一个服务员那儿,和他握手,说了声“辛苦了”。
在参观的环节中,马云和他的同学纷纷要求李嘉诚讲演一番,但李嘉诚说没有准备,最后拗不过大家的要求,他只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八个字:“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他用普通话讲完后又用广东话讲了一遍,发现在场的还有老外,就让人用英语再讲一遍。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马云悄悄地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能不能找到有关这方面演讲的一本书,结果,在临走上车的时候,那位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递给马云需要的那本书,说是他们的董事长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的。
是啊,当你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超越别人的时候,就容易自我膨胀,给别人压力,让别人不舒服。
这个时候,你要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
中,回归于平淡平易,才能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愿意和你交往。
这,大概就是李嘉诚做人处世的“无我”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