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长筋

合集下载

建筑中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建筑中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

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上部通长筋计算公式

上部通长筋计算公式

上部通长筋计算公式上部通长筋在建筑结构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的计算公式咱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先来说说啥是上部通长筋。

简单来讲,它就是在梁的上部从头到尾贯通的钢筋,主要是用来承受拉力,保证梁的结构稳定性。

那上部通长筋的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它等于净跨长加上两端锚固长度再加上搭接长度。

这净跨长好理解,就是梁两端支座之间的距离。

可这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锚固长度呢,它取决于钢筋的种类、直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因素。

比如说,HRB400 级的钢筋在 C30 混凝土里,锚固长度就有相应的规定数值。

这就像是把钢筋深深地“扎根”在混凝土里,让它们紧紧相连,不轻易松动。

再说这搭接长度,它主要是考虑到钢筋的连接。

如果钢筋长度不够,需要连接在一起,那就得有个合适的搭接长度,保证连接部位的强度。

我记得有一次去工地视察,看到工人们正在绑扎钢筋。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对这上部通长筋的计算好像有点迷糊。

我就问他:“小伙子,知道这上部通长筋咋算不?”他挠挠头,一脸迷茫地说:“不太清楚呢,感觉好复杂。

”我就给他详细地讲解了一番,从净跨长到锚固长度,再到搭接长度,一个一个给他解释清楚。

最后这小伙子恍然大悟,笑着说:“原来是这样,这下明白了!”看着他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挺有成就感。

在实际的工程中,计算上部通长筋可不能马虎。

要是算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钢筋用少了,梁的承载力不够,会有安全隐患;钢筋用多了,又造成浪费,增加成本。

所以啊,咱们搞建筑的,就得把这计算公式牢记在心,算得准准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上部通长筋的计算公式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认真学习,多实践,多琢磨,就一定能掌握好,为咱们的建筑事业添砖加瓦!。

砌体通长筋的间隔

砌体通长筋的间隔

砌体通长筋的间隔
摘要:
一、砌体通长筋的概念与作用
1.砌体通长筋的定义
2.砌体通长筋的作用
二、砌体通长筋的间隔要求
1.间隔的确定因素
2.规范中的具体要求
三、间隔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
1.调整间隔
2.使用其他加固措施
四、总结
正文:
一、砌体通长筋的概念与作用
在建筑中,砌体通长筋是一种用于加固砌体的钢筋。

它是指在砌体中贯穿整个墙体高度的钢筋,通常用于提高砌体的抗弯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二、砌体通长筋的间隔要求
1.间隔的确定因素
砌体通长筋的间隔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砌体的类型和尺寸
(2)钢筋的直径和长度
(3)钢筋的锚固长度
(4)抗震设防烈度
2.规范中的具体要求
根据我国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砌体通长筋的间隔应满足以下要求:
(1)间隔不应大于200mm
(2)间隔应均匀布置
(3)间隔中心线与砌体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一定条件
三、间隔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
1.调整间隔
如果砌体通长筋的间隔不符合规范要求,可以通过调整间隔来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方法是在保证钢筋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钢筋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使用其他加固措施
如果调整间隔仍然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加固措施,如增设构造柱、圈梁等。

四、总结
砌体通长筋的间隔对于砌体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砌体通长筋的间隔满足要求。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1、距离的范围:若通长筋的长度或弯曲角度超出允许范围,则必须标注;
2、相对位置:架立筋与其两侧通长筋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图形标识及尺寸表】的要求,方可不用标注;
3、弯曲角度:架立筋的弯曲角度应符合【图形标识及尺寸表】中允许的范围,方可不用标注;
4、允许偏差:通长筋必须根据【图形标识及尺寸表】中的规定,采用允许的偏差,方可不用标注;
二、标注方式
1、标记类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应采用箭头类型标记;
2、标注形式:架立筋用单个箭头,通长筋用双箭头;
3、宽度及长度:每个标记的宽度不小于5mm,长度不小于3mm;
4、标注位置:架立筋的标注箭头位于架立筋的上端,通长筋的标注箭头位于通长筋的中间位置;
5、标注方向:架立筋的标注箭头朝向被架立筋的方向,通长筋的标注箭头朝向通长筋的起点方向;
三、其他
1、架立筋和通长筋的标注必须清晰,不可擦掉或涂抹;
2、通长筋标注不可占有模型的可用位置;
3、必要时,可采用右倾斜箭头标注,要求清晰、清楚;
4、若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不明确,则应按正确位置重新标注;
5、若中间无必要标注,则可在两个标注之间留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太远;
6、若标注位置重叠,则应重新标注,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1、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

通长筋长度计算通长筋长度计算是现代桥梁结构计算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长筋是指跨越整个桥墩的横梁构件,在桥梁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长筋的长度计算对于桥梁结构的整体设计与安全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长筋长度计算需要依据桥墩高度以及通长筋悬臂长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对通长筋进行长度计算之前,需要先确定通长筋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横截面形状、截面面积、弹性模量、截面形心位置等。

这些信息通常可以通过桥梁结构的设计图纸以及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数据手册等资源获取得到。

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需要考虑到悬臂跨度对通长筋长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随着悬臂跨度的增加,通长筋的长度也会相应地增加。

此外,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及其抗弯、抗剪性能等因素。

通长筋长度计算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标准规定,例如美国现行的AASHTO LRFD标准、欧洲的EN1992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关于通长筋长度计算的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安全系数等。

以美国AASHTO LRFD标准为例,其中规定了桥墩通长筋的长度计算方法。

该标准规定,通长筋长度应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Lc=α*(D+H)其中,Lc为通长筋长度,D为桥墩顶面距路面标高,H为桥墩高度,α为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α的值根据通长筋悬臂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计算通长筋长度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通长筋支座的摩擦力、失稳效应等。

这些因素对于通长筋长度的确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通长筋长度计算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通长筋的安全可靠。

在总体上,通长筋长度计算是桥梁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结合桥墩高度以及通长筋悬臂长度等因素,利用标准规定和实验数据等计算方法对通长筋长度进行确定,可以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通长筋”和“贯通筋”有什么不同?

“通长筋”和“贯通筋”有什么不同?

“通长筋”和“贯通筋”有什么不同?
1、“通长筋”和“贯通筋”应该没有太⼤的区别。

2、不过,从字⾯上来说,似乎“贯通筋”有点⼉“⼀根钢筋通到头”的意思;⽽“通长筋”在⼀根梁的各跨中,有可能不是同⼀个直径的钢筋⼀直通到头,⽽可能是⼏根不同直径的钢筋通过连接,形成⼀种通长的、连续的⼒学作⽤。

这样,才有了图集28页第4.4.1条中“第⼀排⾮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Ln/3位置”的说法。

有的同志对第4.4.1条的这句话不理解,要求解释⼀下。

现在举例如下。

例如,⼀个框架梁KL1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为2φ22;⽀座原位标注为4φ25。

在梁⽀座“左右两侧”的2φ25⽀座负筋就是第4.4.1条中的“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

如何去理解这句话呢?⾸先,“跨中”的上部通长钢筋就是集中标注的“2φ22”,这两根“上部通长钢筋”,到了⽀座附近,就不是2φ22,⽽变成了“2φ25”。

这⾥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上部通长钢筋”并不⼀定是⼀根筋通到头,⽽可以是⼏根筋的“连续作⽤”——在本例来说,这个“连续作⽤”的每⼀处都保证了⼤于等于“2φ22”——这就没有违背集中标注“上部通长钢筋2φ22”的规定。

3、在04G101-3(筏形基础)图集中,只使⽤了“贯通筋”的说法,——例如,“顶部贯通纵筋”、“底部贯通纵筋”、“底部⾮贯通纵筋”等——⽽没有使⽤“通长筋”的说法。

架立筋 通长筋 贯通筋区别

架立筋 通长筋 贯通筋区别

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1/3处就断开了,中间的1/3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6-2规定: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通长筋通长钢筋是受力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

通长钢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钢筋。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通长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据计算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4-1规定了最小配筋量: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级、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4。

3、贯通筋贯通筋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4、主要区别:1)架立筋是构造钢筋,通长筋是受力钢筋,贯通筋只是描述钢筋是否贯通整个梁,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构造钢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
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
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
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
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所谓剪力就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距离很近(但不为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

例如剪刀去剪一物体时,物体所受到两剪刀口的作用力就是剪力。

剪力墙在建筑中的运用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抗震。

假设,你手上有一根木棍,你用力折断它,如果折断了,那么在折断
处那个点就是受力点,那个受力点受到了较大的剪力,剪力的方向一般是
与木棍垂直的。

就好像一把剪刀从中间把木棍剪断了,所以叫做剪力。

剪力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