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论文]

合集下载

民族声乐论文题目(最新题目100个)

民族声乐论文题目(最新题目100个)

民族声乐论文题目(最新题目100个)中国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以下是整理好的最新的关于民族声乐论文题目100个,希望能帮助到您。

民族声乐论文题目一:1、四川清音与民族声乐的深度融合2、论鲁迅:“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民族声乐科学道路的探索3、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4、“戏歌”的音乐风格研究——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探微》5、论少数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未来发展6、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应用研究7、论传统茶乐对民族声乐演唱表演的影响8、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秋水长天》的艺术创作风格9、浅析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唱法的影响10、浅论高校美声教学中民族声乐作品的应用价值11、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讨12、不同时期的民族声乐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13、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曲目的挖掘与当代意义14、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分析15、当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及取向16、浅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代化发展17、民族声乐元素在茶艺表演中的创新融入18、中国民族声乐——“豫歌”与豫剧的借鉴与融合19、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祥林嫂》为例20、从《乐府传声》看当代民族声乐对古代声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1、浅谈汉字书法笔法与民族声乐演唱的表达通性22、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创新结构——评徐敦广教授的《民族声乐学》23、中国原创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影响24、论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25、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民族声乐论文题目二:26、论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走势与审美取向27、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对京剧《贵妃醉酒》的演唱借鉴28、基于民族声乐的大众化趋势谈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29、试论民族声乐作品中戏剧性的情绪对比——以歌曲《斑竹泪》为例30、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31、民族声乐“非原生态声音”与“非程式化表演”探论——以方琼演唱当代民歌改编作品为例32、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33、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34、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探微35、民族声乐艺术指导中即兴伴奏的技术性研究36、民族声乐教学如何学习和借鉴戏曲表演艺术37、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色探究38、不忘初心又见花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39、试析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与内涵风韵40、饮水思源民族根博采众长创新路——民族声乐教育家冯家慧教授访谈41、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及演唱技法研究42、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技法特色43、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与应用44、京剧腔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融汇贯通——以歌曲《粉墨春秋》为例45、回顾反思构建——“第八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暨第二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综述46、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思考47、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教育中的价值研究48、探究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中声音审美的诸多视野——也谈在声乐教学研究中构筑新的思维模式49、浅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发展趋向50、中西文化比较视域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困境及其出路民族声乐论文题目三:51、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借鉴52、电视节目《耳畔中国》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53、高校民族声乐的表演教学途径54、中国传统唱论视野下现代民族声乐美学观点述评55、茶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56、如何界定“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的称谓57、京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58、民族声乐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教学探析——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59、我国专业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之问题与对策60、民族声乐教学对作品的音乐处理61、高考声乐规定曲目的变化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以2011、2016版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规定曲目(声乐卷)为例62、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63、“十三辙”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应用64、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角色担当65、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研究66、民族声乐演唱在创新创意中的突破分析67、中国民族声乐二度创作的美学特征及表现方法探析——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68、关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辩证关系探讨69、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京剧元素的借鉴70、再谈民族声乐的概念与民族声乐技术71、浅析民族声乐中戏歌的艺术特色——以歌曲《梅兰芳》为例72、论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与效果——以《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为例7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74、浅谈民族声乐演唱——古曲风格的把握及演唱技巧75、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实践与研究——评《民族声乐学》民族声乐论文题目四:76、对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77、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78、新时期民族声乐多维的思考79、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研究80、新时代下的民族声乐发展趋向研究81、传承地域音乐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82、浅谈民族声乐的理论归纳和实践教学——评《高校艺术研究论着丛刊:现代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探索》83、谈民族声乐的情感魅力84、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和理念解读——评《金铁霖声乐教学法》85、彩云之南的歌声——云南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人才培养的调查与研究86、论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87、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发展演变浅析88、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析89、浅谈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演唱艺术的借鉴90、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运用91、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92、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唱法异同分析93、浅论文化自信在中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94、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的构建95、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96、浅析民族声乐的演唱——以歌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97、民族声乐表演的继承与借鉴探讨98、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统一99、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意义100、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作者:杨丹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4期摘要歌曲《彩云之南》是由有着“现代民歌教父”之称的中国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被称为“灵魂歌者”的歌手徐千雅演唱,自2007年发行来,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而在2010年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后,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今已成为云南最具代表的歌曲。

《彩云之南》的走红也让我们关注到,这种传统与现代手法结合的歌曲,不仅在听觉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歌曲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也让我们更多的意识到本土化音乐的丰富多彩。

本文从对歌曲《彩云之南》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分析着手,对歌曲传统与现代手法如何巧妙结合进行论述,提出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彩云之南》本土化音乐现代民歌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歌曲《彩云之南》是徐千雅首张个人专辑中的主打曲,曾于2007年6月远赴香格里拉拍摄,歌曲发行后迅速流行,在2010年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后,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今已成为云南最具代表的歌曲。

作品《彩云之南》是由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歌曲呈现出一段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的音乐意境,这种名为现代民歌的音乐形式,不仅带有民族音乐气息,运用现代电子音乐呈现出来,还符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在听觉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

1《彩云之南》作者与演唱者简介歌曲《彩云之南》的创作者是当下被称为“现代民歌之父”的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的,在这之前,何沐阳就帮著名组合凤凰传奇创作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月亮之上》,也就在这首歌迅速走红以后,奠定了其音乐创作人何沐阳“现代民歌之父”的地位。

“从《月亮之上》开始,何沐阳先生渐渐摸索到一种比较成熟的原生态民歌元素和现代节奏加上有城市人文色彩的歌词表达方式。

一条从蒙古、大漠到新疆到青海到西藏到云南的音乐思路逐渐清晰。

”如果说《月亮之上》是何沐阳第一个实践自己音乐理想的第一次完整探索,预示一种新民歌风格的开始的话,那么《彩云之南》则是这种思路逐步成熟的产物。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作者:张瀚文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7期摘要: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是民族音乐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这对于增强少数民族魅力,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本文将结合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来分析如何实现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并传承。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结合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当前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25个,这些少数民族中有些具有悠久的历史,诞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

这些民族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宝贵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就应该把这些音乐发扬光大,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利用流行音乐。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特点当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的形式非常多样,歌乐、戏乐、宗教音乐、器乐以及舞乐等都是属于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这些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就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

不同形式的所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器乐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戏乐往往指的是大理州的白剧音乐、文山州的壮剧音乐等形式。

对于这些不同形式应该加强研究。

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来看,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多源性。

这种音乐是要受到地域、音域等方面的限制的。

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民族音乐会遇到不少障碍,语言的障碍、曲风的障碍以及难度的障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障碍。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必须要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传承。

二、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无论是对于民族音乐还是对流行音乐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在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该引起重视。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这两者是能够结合的。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将有助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

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流行音乐当前在云南省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关键字】论文民族风格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

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

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

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

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

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

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

云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路径浅析

云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路径浅析

云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路径浅析作者:董捷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摘要】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剪影,却因为语言障碍、难度障碍等原因造成各民族之间难以广泛传唱与流行,这也让云南民族音乐文化难以继承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现下人们早已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与审美观。

因此,如何在保留其原本民族面貌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具有当代文化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是当下云南音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云南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有效路径随着近些年来各级、各类歌曲大赛的举办,一系列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歌曲也逐渐让人们熟知并喜爱。

如《醉了,丽江》(徐荣凯词、土土曲)、《彩云之南》(何沐阳词曲)、《长街宴》(徐荣凯词、万里曲)、《阿么!澜沧江》(谢维耕词、丁煜伦曲)、《茶马古道》(徐荣凯词、徐荣旋曲)、《月夜倾诉》(李鹏词曲)、《白云》(王世雄词、杨云燕曲)、《土鸡蛋》(土土词曲)等。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创作者们已经开始打破传统模式,不论是词,还是曲,除了具有本土民族气息以外,还能体现出当下流行音乐中的时尚元素,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了当前云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发展的动态。

一、创作方面首先,既要有凝练、优美、通俗的好歌词,更要注重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的挖掘与整合;其次,音乐上敢于创新。

即通过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来表现音乐,同时也让民族音乐元素更具时尚气息。

例如由何沐阳作词作曲、徐千雅演唱的歌曲《彩云之南》,就采用了现代的编曲手法,同时还吸收了傣族音乐元素和传统乐器巴乌和葫芦丝的音色,再加之歌曲的中间部分还采用了说唱音乐形式等,使其民族元素与现代音乐有了完美的结合。

与此同时,该曲歌词简短、精炼,且耐人寻味,它向人们描绘出了一幅云南特有的美景。

《彩云之南》这首歌曲不论是歌词、曲风还是旋律,都蕴涵着音乐创作者对现代民歌的感触与感悟,融入了现代元素的创新也让歌曲更具独特的魅力和现代的气息。

《2024年草原风格创作歌曲之女中音演唱诠释》范文

《2024年草原风格创作歌曲之女中音演唱诠释》范文

《草原风格创作歌曲之女中音演唱诠释》篇一一、引言草原,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广袤无垠,蓝天白云下的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草原风格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出了这片土地的辽阔与自然。

本文将着重探讨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特色以及女中音演唱如何完美诠释这一音乐风格的魅力。

二、草原风格创作歌曲的特点草原风格的歌曲通常以民族音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优美:草原风格的歌曲旋律悠扬,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

2. 节奏明快:草原音乐的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感,让人感受到草原的活力与激情。

3. 情感真挚:草原风格的歌曲往往表达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情感真挚动人。

4. 乐器丰富:草原音乐中常使用的乐器如马头琴、呼麦等,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三、女中音演唱的诠释女中音作为一种独特的音色,在演唱草原风格的歌曲时,能够完美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女中音的音色温暖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情地诠释歌曲中的情感。

在演唱草原风格的歌曲时,女中音的演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色把握:女中音的音色醇厚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准确地把握草原风格歌曲的独特韵味。

2. 情感表达:女中音在演唱时,能够深情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3. 技巧运用:女中音在演唱过程中,善于运用呼吸、共鸣等技巧,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

同时,通过合理的音准和节奏把控,将歌曲的韵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与乐器的配合:女中音在演唱时,能够与马头琴、呼麦等乐器完美地配合,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草原音乐氛围。

四、实例分析以某首草原风格创作歌曲为例,分析女中音如何诠释这一音乐风格的魅力。

在这首歌曲中,女中音运用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旋律上,女中音的演唱如同一首动人的诗篇,让人陶醉其中;从节奏上,女中音的演唱富有动感,与乐器的配合天衣无缝,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草原音乐氛围。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到 云 南 的音 乐 思 路 逐 渐 清 晰 。 ” 如果说《 月 亮 之 上》 是 何 沐 阳 第 恋 、 不舍, 却又点出云南湛蓝的天 空, 以及来到云南不会遗憾

个 实践 自己音乐理想 的第一次完整探索 ,预示一种新民歌 的心境 , 充满着人文气息 。 乐 曲从结构上看是两段体, 整首歌曲透着民族 的元素, 藏பைடு நூலகம் 族大鼓舞的节奏 一直贯穿全 曲, 葫芦丝、 巴乌的伴奏也频繁出
年凭借一首 《 彩云之南》 获“ A8音乐原创中国颁 奖典 礼” 年度 < fL 雀舞》 的音乐元素, 整个 A段也是 由此来进行发展变化 。 金曲、年度最佳原创女歌手奖等 4项大奖 。徐千雅是天生的 歌者, 拥有最具 中国味道 的磁性嗓音 。 高音时如决堤 的潮水, 谱列 1 : 傣族《 孔雀舞》 选 段

论歌 曲《 彩云之南 》 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杨 丹 霞
( 云 南艺术 学 院音 乐学 院
摘 要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歌 曲《 彩云之南》 是 由有着“ 现代 民歌教父” 之称的 中国著名作 曲家何沐阳创作, 被称为 “ 灵魂歌者” 的歌手徐
千雅演唱, 自2 0 0 7年 发行 来, 受到外界 的一致好评 , 而在 2 O l O年亮相央视春 晚舞 台后 , 更是深 受广大群众喜爱 , 如今
当今 社会 人 们 对 于 音 乐 的审 美 需 求 ,在 听觉 上 给 了我 们 一种 新的感受。 从歌词来看, “ 彩云之南 , 我 心 的方 向, 孑 L 雀 飞去 , 回 忆 悠
长, 玉龙雪 山, 闪耀着银光 , 秀色丽江, 人在路上 ; 彩云之南, 归 去的地方 , 往事芬芳, 随风飘扬, 蝴蝶泉边 , 歌声在流淌, 泸沽

彩云之南建筑风格

彩云之南建筑风格
特色。
安藤忠雄设计的云南水景博物馆
安藤忠雄是一位日本建筑师,他设计的云南水景博物馆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是其在彩云 之南的又一力作。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简洁、现代,同时融入了云南传统的水文化和自然
景观,使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THANKS
感谢观看
现代彩云之南建筑风格在创新过 程中,注重将地域特色与国际化
相结合。
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汲取国际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 技术,提升建筑的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融入地域特色元素, 彰显彩云之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为世界呈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现代建筑风貌。
04
彩云之南建筑风格的未来展望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发展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彩云之南建筑风格注重绿色 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 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资源利用 和生态平衡等方面,降低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通过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太阳 能利用等绿色技术,提高建筑的 能效和环境质量,实现建筑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地域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
土木结构与材料
土木结构
彩云之南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以木材、石头、泥土 等自然材料为主,这些材料在当地易于获取,且具有良好的 保温和隔音效果。
材料选择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石头、泥土、竹子等,这些材料 在当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质感,为建筑增添了地域特 色。
建筑布局与空间
布局特点
彩云之南的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多采用开放式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营造舒适宜人的 居住环境。
保护与创新并重
01
02
03
保护历史建筑
对于彩云之南地区的历史 建筑,应采取有效措施进 行保护和修缮,保持其历 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歌曲《彩云之南》传统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摘要歌曲《彩云之南》是由有着“现代民歌教父”之称的中国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被称为“灵魂歌者”的歌手徐千雅演唱,自2007年发行来,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而在2010年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后,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今已成为云南最具代表的歌曲。

《彩云之南》的走红也让我们关注到,这种传统与现代手法结合的歌曲,不仅在听觉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歌曲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也让我们更多的意识到本土化音乐的丰富多彩。

本文从对歌曲《彩云之南》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分析着手,对歌曲传统与现代手法如何巧妙结合进行论述,提出笔者的见解。

关键词《彩云之南》本土化音乐现代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歌曲《彩云之南》是徐千雅首张个人专辑中的主打曲,曾于2007年6月远赴香格里拉拍摄,歌曲发行后迅速流行,在2010年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后,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今已成为云南最具代表的歌曲。

作品《彩云之南》是由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歌曲呈现出一段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的音乐意境,这种名为现代民歌的音乐形式,不仅带有民族音乐气息,运用现代电子音乐呈现出来,还符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在听觉上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

1《彩云之南》作者与演唱者简介
歌曲《彩云之南》的创作者是当下被称为“现代民歌之父”的著名作曲家何沐阳创作的,在这之前,何沐阳就帮著名组合凤凰传奇创作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月亮之上》,也就在这首歌迅速走红以后,奠定了其音乐创作人何沐阳“现代民歌之父”的地位。

“从《月亮之上》开始,何沐阳先生渐渐摸索到一种比较成熟的原生态民歌元素和现代节奏加上有城市人文色彩的歌词表达方式。

一条从蒙古、大漠到新疆到青海到西藏到云南的音乐思路逐渐清晰。

”如果说《月亮之上》是何沐阳第一个实践自己音乐理想的第一次完整探索,预示一种新民歌风格的开始的话,那么《彩云之南》则是这种思路逐步成熟的产物。

而优秀的音乐作品,自然要有一位优秀的演绎者,《彩云之南》的演唱者徐千雅是一位被称为“灵魂歌者”的歌手。

歌手徐千雅2004年曾荣获深圳“鹏城歌飞扬”最佳女歌手;2005年凭借一首《彩云之南》获“a8音乐原创中国颁奖典礼”年度金曲、年度最佳原创女歌手奖等4项大奖。

徐千雅是天生的歌者,拥有最具中国味道的磁性嗓音,高音时如决堤的潮水,极具张力和爆发力;低音时如传世美酒,醇厚饱满而层次丰富。

而歌曲《彩云之南》正是有了她的演绎,作品蕴含的音乐魅力才能更完整的体现在大家面前。

“何沐阳与徐千雅的词曲唱组合,已经形成了他们极富中国民族风味与文化气息、而又是别具一格拥有个人风范标志的音乐组合。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配合,《彩云之南》迅速蹿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彩云之南》的创作之新
云南一直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彩云之南”是她的诗意别称,正是这诗意别称,形象并生动地展示了云南大地的美丽、富饶、神奇、多彩,扩大了云南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

而歌曲《彩云之南》用音乐诉说着云南的美,它歌词优美、旋律动听,被人们广泛传唱、迅速普及,这首歌曲结合了云南多种民间音乐元素创作而成,音乐中不论是歌词、旋律还是曲风,无不蕴涵着制作人和歌手对云南的倾心与关怀。

从歌词来看,“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彩云之南,归去的地方,往事芬芳,随风飘扬,蝴蝶泉边,歌声在流淌,泸沽湖畔,心仍荡漾。

记得那时那里的天多湛蓝,你的眼里闪着温柔的阳光,这世间变幻无常,如今你又在何方;原谅我无法陪你走那么长,别人的天堂不是我们的远方,不虚此行别遗憾。

”先看歌曲第一段的歌词,简洁又具有诗意,不仅表现出对云南的向往,又用最简洁的句子介绍了云南最出名的几个景点,丽江的玉龙雪山和泸沽湖,大理的蝴蝶泉,让人一听就不禁觉得身临其境,实在妙哉!而第二段歌词体现出一种对云南的依恋、不舍,却又点出云南湛蓝的天空,以及来到云南不会遗憾的心境,充满着人文气息。

乐曲从结构上看是两段体,整首歌曲透着民族的元素,藏族大鼓舞的节奏一直贯穿全曲,葫芦丝、巴乌的伴奏也频繁出现,而在b 段,男生rap的出现,整个节奏透着藏族洗衣歌、踢踏舞的节奏韵
律,而女生华彩部分,则是听到了藏族山歌的曲调。

从a段看,在曲调上,从一开始就运用了我们云南傣族《孔雀舞》的音乐元素,整个a段也是由此来进行发展变化。

从谱列上看,谱列1运用的是我们谱列一的音乐元素,谱列一是我们云南傣族孔雀舞的音调,而谱列2是《彩云之南》a段曲调,创作者延续使用了谱列一的骨干音,只是在其基础上变化运用,使音调的起伏更大,使其更具有歌唱性。

而节奏的变动也是明显的,运用弱起改变了节奏重音,把之前的扬抑格变成了抑扬格,使整个音乐更富于动力,也延续了前奏中藏族大鼓舞的节奏韵律。

而在b段,音乐从f大调巧妙的转到了降a大调,在转调上运用了宫、羽的调式交替,第一段中的终止音do为第二段中的la音,这种转调手法为同宫转调,是中国民间民族音乐中较为常用的转调手法。

从演唱上,a段抒情,b段激昂,在这一段中,整个作品就显得更为丰富,不仅有rap的演唱风格,还加入了女生华彩演唱,最妙的是创作者将其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对比复调。

从谱列3上看,男生声部节奏欢快,具有舞蹈性,这正是运用了藏族洗衣歌、踢踏舞的节奏韵律,用现代流行的说唱(rap)、嘻哈的演唱形式来表现。

而徐千雅上方高昂的华彩演唱,正是运用了藏族山歌的音调,虽然是电声处理过的人声,但由于华彩的相对自由,再加上高原山歌的大起大落,徐千雅自由的发挥了她具有穿透力的嗓音,给人以置身大自然中那无限的空间感。

笔者也认为这是整首作品中最为出彩的地方,这样的配合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听觉冲撞,
不仅把最流行的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又能听到藏族最原始的山歌。

总之,《彩云之南》整首作品,既继承了云南本土音乐的元素、融合当代人文歌词,又运用了现代音乐表现手法,何沐阳先生这样全新的创作理念,不仅可以让中国的流行音乐多元化,也让更多的听众了解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可谓一举两得。

3现代民歌流行的利与弊
如今的歌坛,音乐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审美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也日趋通俗化。

继《月亮之上》受到好评以后,《彩云之南》的出现,让现代民歌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的音乐创作人纷纷把视角投到本土化音乐上,很多的专业工作者开始四处搜寻着民族音乐素材,大量的写作民族与流行结合的“民歌翻唱”或民乐改编式的作品。

但不仅是云南,像新疆、蒙古、西藏等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更多的音乐考察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多彩,这种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结合,让中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给予了广大听众一些听觉上的新鲜感,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

这种商业利益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动力,使现在的流行乐坛出现了追求民族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追求对传统音乐的再创造、改编等热潮。

以上出现的现象,笔者一直认为是对我们传统音乐发展很好的现象,新民乐的兴起,作为“乐失而求诸野”的特殊音乐文化现象,表明了国人力图摆脱文化价值“中心”论的偏颇,我们再也不去盲
目地追求和崇拜西洋的音乐,而是追求着传统文化价值的复苏,然而,这种现代民歌迅速发展的趋势,也让我们感到了其中蕴藏的危机。

有不少的音乐工作者,在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本土化音乐的特点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就开始盲目的在一些创作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而得到的效果就是“似是而非”,没有把要体现的民族音乐元素体现出来,使整个音乐呈现出浓浓的商业气息。

这种情况在如今是极为多见的,“不少人都误认为只有专业的创作才是民族音乐唯一的发展道路,只有在现代音乐中揉进民族音乐元素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更有甚者,打着创新的旗号,却只是从商业价值的经济效益出发,将原生态民歌作为出发点,随意选个话题,请一些所谓的名人、大腕,唱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歌曲,把民族文化拿来当作商业化的炒作。


所以,在现代民歌如此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高度尊重民族艺术的个性特色的原则,创新固然需要,但民族文化的根源传统不可丢失。

但笔者也认为,在不断的搜寻探索中,我们一定能找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最好的契合点。

4小结
歌曲《彩云之南》的出现,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听觉感受,歌曲中本土化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从专业上有很好的理论支撑,而在社会上也有了很多正面的影响,让大家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真正的魅力。

笔者也认为,《彩云之南》在现代民歌不断的发展下,一只要创作者在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大胆的加
入流行元素,笔者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我们的现代民歌将沿着这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走向更广阔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关万维.何沐阳:走在音乐丝路上[n].深圳商报,2007.
[2] 李广平.民歌现代化——以《徐千雅·听我》为例[n].北京日报,2012.
[3] 常丹丹.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12).
[4] 张晓农. 原生态民歌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n].光明日报,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