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一册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15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C.名字: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命名;字,成年举行加冠仪式 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字,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如陶潜,字渊明。
D.田园诗: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 等的生活为题材。东晋谢灵运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唐代 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 B.开荒南野际 C.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狗吠深巷中 答案 C
解析 C 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4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4.有关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 引、曲等。 B.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周代学子之服,后因以称读书人。曹操《短 歌行》中“青青子衿”指代有学识的人。
亭记》中则以“

”两句,描写禽鸟之
乐的情状。
(2)《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
句描写了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7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两句,借鸟写出早春的生机;《归园田居(其一)》中“


两句,用远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安详。
⑭(远处的村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⑮(顶端,上端)。 户庭无尘杂,虚.室.⑯(空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1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名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契.阔.谈 B.何时可掇. C.枉.用相存 D.海不厌.深
契阔:久别重逢 掇:拾取、摘取 枉:枉驾 厌:讨厌
答案 D
解析 厌:嫌。
10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 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 天下的雄心。
答案 D 解析 “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错,应是运用比兴和用典的手法。
课前•自主梳理
鼓.瑟吹笙
(4)鼓一鼓.作气
钟鼓.之音
答案 (1)缘故,原因 老朋友 所以 (2)嫌 满足 讨厌 吃饱 (3) 使……归附 回家 归依 (4)弹奏 击鼓 指鼓这种乐器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7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来自课堂•整体自探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解析 A 项是宾语前置句,B、C、D 三项是省略句。B 项,省略“之”,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C 项,省略“之”,“可以(之)一战”;D 项,省略“之”,“便要(之)还家”。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解析17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 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B.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带答案)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着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着。

B陶渊明,东晋末年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

C《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就出自这本杂文集。

《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D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他曾经批改过《水浒》。

5《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温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乐观坚毅的青年,决非*所说的“暴徒”B*杀害了这样的好青年,更说明他们的凶残C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D鲁迅不赞成徒手请愿,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不能温和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3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故.垒西边 (1)故既 广克 故., 数言 公欲 问亡 其故 .
故.人具鸡黍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道会得天道.大者雨多,助道.不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前•自主梳理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一、解释诗歌中加点的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 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①(今义:江河;古义:长江)东去,浪淘②(动词,冲洗,冲刷)尽, 千古风.流.③(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人物。故.垒.④(旧时军队营垒 的遗迹)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比 喻浪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4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A.本长安倡女 B.何以解忧
C.感斯人言
D.转徙于江湖间
答案 B
解析 B 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应笑我多情”“以何解 忧”。A 项为省略句。C 项为被动句。D 项为状语后置句,“于江湖间转徙”。
解析 这里的“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课前•自主梳理
课堂•整体自探
课后•评价作业
答案
解析11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2.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步自封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故.国神游 D.吐故.纳新 答案 B

高中人教版必修1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人教版必修1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救世与自救周国平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

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

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或批判的态度的。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

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日,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盛世。

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

而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没有太直接的用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

属于这一类的人大抵是一些沉迷于自己事业的学者,以及执著于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首先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所以,他们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那些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了的人,他们也许救世心切也心诚,但我又很怀疑他们自己的内心缺乏精神生活的牢固根基,要不何至于如此惶惶不安?同时,我更怀疑他们美好愿望的效果。

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

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想当精英的人太多,而智者太少了。

当今之世不像是能诞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热爱精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

这样的人多了,时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

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根植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中语文练习是学生复习知识最常用的一项实践活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喧嚣烟诟安然无恙漂泊天涯B.静谧点缀晶莹澄澈安捺不住C.颠簸骨骸良辰美景安土重迁D.空旷菜圃美妙绝轮方兴未艾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_______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2)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______得一干二净。

(3)就一个国家而言,传统_______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传统流失得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A.不管脱落维护B.尽管脱落维持C.不管脱漏维护D.尽管脱漏维持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

B.它们不停地奔跑着,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或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因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C.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之屑。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D.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

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成“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B.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C.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D.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长——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寥.落(liáo)桀骜.不驯(ào)立仆.(pū) 赁.屋授课(lìn)B.作揖.(yī) 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 长歌当.哭(dānɡ)C.莅.校(lì) 以待屏.息(pínɡ)激亢.(kànɡ) 涕泗.交流(sì)D.鳏.夫(ɡuān) 屠戮.妇婴(lù)山阿.(ā) 归纳演绎.(yì)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深味悲凉出离愤怒陨身不恤绯红黎明B.微漠悲哀直面人生枪弹攒射欣然前往C.广有羽冀黯然泣下惊心动魄浸渍人心D.绿草如茵逆来顺受高官显宦深居拣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是个有名的足球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足球。

B.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一旦面临挫折,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D.做人要正派,到处打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记念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社日祭祀土地神..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一片神鸦社鼓的鼓声)B.金戈铁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烽火扬州路.(道路)C.元嘉草草..祠下(拓跋焘小名)..(很多草)佛狸D.赢得..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代..仓皇北顾(获利所得)舞榭指孙权故宫)2.下列词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对下列各项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4.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 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 词必须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词也有以婉约的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多用典,旨意朦胧,需读者去体味。

5.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始“千古江山”六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收复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一册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高一语文一册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山阿/阿姨从容/操纵殒身/陨星B.浸渍/汗渍攒射/积攒通缉/编辑C.菲薄/绯红叱咤/惊诧面面相觑/虚心学习D.蓦然/招募眷恋/隽永长歌当哭/以一当十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ē/ā,cóng/zòng,yǔn;B项,zì,cuán/zǎn,jī/jí;C项,fěi/fēi,zhà/chà,qù/xū;D项,mò/mù,juàn,dàng/dāng。

答案:C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纵观国外幸福之城的概念,包括漫画之都的一些案例,广州与其千人一面,不如独辟蹊径,通过广州根深蒂固的漫画文化,对文化广州进行重塑,凸显休闲、幽默、热情、奔放的魅力,用虚幻的文化资源来带动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且带动传统的旅游,以及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A.千人一面B.独辟蹊径C.根深蒂固D.虚幻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千人一面”,比喻做文章或做事公式化、格式化,都是一个样子。

B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C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D项,“虚幻”空幻,不真实,强调主观幻想或结果。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成为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员的建设没有跟上。

B.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做到了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C.我国多地出现蔬菜、水果销售缓慢,价格走低,有些农产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价,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流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D.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前后矛盾,“少数”和“普遍”矛盾;C项,成分残缺,可在“走低”后加“的现象”;D项,搭配不当,“社会竞争”不能与“增大”搭配,可在“竞争”后加“的激烈”。

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_________________。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⑤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⑥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A.①②④③⑤⑥B.⑥①②④③⑤C.①⑤②④③⑥D.⑥②③④①⑤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段话的中心是谈慈善文化的问题,因此第⑥句放在最前面,①紧承⑥,为总说。

接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述:政府②、媒体④、广大群众③。

⑤表达了对慈善文化的良好祝愿,应放在最后。

答案:B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曰:“弟言之。

”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

②里中:同乡。

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

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

竖,竖子,小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攻占,夺取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下:归附C.郦生曰:“弟言之。

”弟:小弟D.延郦生上坐,谢之延:延请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C项,弟,但,只管。

答案:C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二世使使者斩以循B.郦生乃深自藏匿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单父人吕公善公D.延郦生上坐,谢之广大谢大将军而起行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语(尤其是虚词)的能力。

C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交好”。

A项,介词,凭/介词,把;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D项,动词,道歉/动词,感谢。

答案:C7.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3分)()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②郦生乃深自藏匿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信息筛选的能力。

②说明郦生识人;⑤是说其攻打陈留的计策,不能表现其“狂”。

答案:B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他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A项,原文为“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没有体现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答案:A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易”“从游”“先”各1分)(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

(“好”“诸客冠儒冠来者”各1分。

“溲溺其中”,2分)(3)夫陈留,天下之旻,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

(“旻”,1分。

判断句式,1分。

句意,1分)参考译文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

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

但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器量狭小、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

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好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

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

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

”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

”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食其嘱咐的话随口地告诉了沛公。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

郦食其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

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一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

郦食其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

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