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学校:斗鸡中学命题人:杨柳2018、9试卷说明:命题意图:本套试题为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作适当的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课本,自主学习;关注生活,快乐学习。

本命题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语文教学理念。

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基本题(134分)和附加题(16分),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基本题为每个学生必答题,附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典型试题例说:第20小题,既考查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理念,又考查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基本题一、选择(第1---7题每题3分,第8题12分,共40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是()A.显宦(huàn)莅(lì)校屏(bǐng)息以待B.步履(lǚ)沉着(zhuó)涕(tì)泗交流C.潇(xiāo)洒蓟(sū)北大汗淋(lín)漓D.精悍(hàn)激亢(kàng)手舞足蹈(dǎo)2.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

()A.寥落(liào稀疏)黯然(àn昏黑)攒射(cuán聚,凑集)喋血(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B.浸渍(zì浸)噩耗(è惊人的)不惮(dàn怕)立仆(pū倒下)C.菲薄(fēi微、薄)踌躇(choúchù犹豫)血痕(héng痕迹)赁屋(lìng买)D.长歌当哭(dàng当作)殒身不恤(xù畏惧)桀骜(jié’áo性情暴烈)屠戮(lù合力)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搏设法乘凉逆来顺受 B.沧桑竹篱虫蛀人才倍出C.轶事包袱吠叫委屈求全 D.装潢作揖熬煎甘之如怡4.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他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些年学术界很多人都在强调“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于是,鲁迅和自由主义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广被关注的话题。

大体上有两种意见:有的学者认为,鲁迅“比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者们更加接近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鲁迅是“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同根所生”,“鲁迅和自由主义者们的真正区别,并不在于各自信念的不同,而在大家为信念所做功夫的区别”;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鲁迅对自由主义者的批判,表明他是“反自由主义”的,这正是鲁迅的局限所在——有意思的是,最初提出鲁迅“反自由主义”的是瞿秋白,但他认为这正是鲁迅精神可贵之处;而今天的论者,作出了同样的论断,但价值判断则截然相反:这都是反映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的。

这里不准备对具体的争论发表意见,我根据自己的见解,来讨论鲁迅对“自由”问题的复杂态度。

还是从鲁迅一百年前在日本发表的文章说起。

仔细考察前文所提到的鲁迅对“科学”、“民主”与“平等”的质疑,就可以发现,他的质疑其实都是集中于一点:有可能导致对人的个体精神自由与独立性的压抑,即所谓“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

鲁迅因此而明确提出:“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之绝对之自由者也”。

既然人是自己存在的根据,他就摆脱了对一切“他者”的依附,彻底走出被他者奴役的状态,而进入了人的个体生命的自由状态,而这样的个体生命又是和宇宙万物的生命相联结的,如我在一篇文章里所说:“鲁迅的个体生命自由观,是包含着一种博爱精神,一种佛教所说的大慈悲的情怀的。

他所讲的人的个体精神自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境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马行空’。

这四个字是他的思想艺术的精髓,他的自由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是独立的,不依他、不受拘束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出入于物我之间、人我之间,这是大境界中的自由状态”。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练习题4套(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练习题4套(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练习题4套(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通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落/着想血迹/血淋淋挑剔/痛哭流涕C.削发/剥削关卡/卡脖子攒射/人头攒动D.血泊/停泊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解析】A项,分别读ɡòu/ɡōu,lù/lòu,lè/lè;B项,分别读zhuó/zhuó,xuè/xiě,tī/tì;C项,分别读xuē/xuē,qiǎ/qiǎ,cuán/cuán;D项,分别读pō/bó,kuì/kuì,jī/jǐ。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预定预订殒灭陨身不恤B.率领帅直惨淡残绝人寰C.和蔼暮霭大概英勇气慨D.缘由原由吭声引吭高歌【解析】A项,“陨”应为“殒”;B项,“帅”应为“率”,“残”应为“惨”;C 项,“慨”应为“概”。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以糯康为首的犯罪集团与极少数泰国不法军人相勾结制造了耸人听闻的“湄公河惨案”,今年9月,该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糯康等6名犯罪嫌疑人接受了中国法律的公正审判。

B.当听说积攒了多年的储蓄被丈夫一夜输光后,她从来没有惊心动魄到这样的地步,一下子晕了过去。

C.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中国文学界为之沸腾,真是大快人心。

获得诺奖,是对莫言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么多的优秀作品一个极大的肯定。

【解析】A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应改用“骇人听闻”。

B项,“惊心动魄”指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一、(12分)1.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寥落(liáo) 桀骜不驯(ào)立仆.(pū) 赁.屋授课(lìn)B. 作揖(yī) 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 长歌当.哭(dānɡ)C. 莅校(lì) 以待屏息(pínɡ)激亢.(kànɡ) 涕泗.交流(sì)D. 鳏夫(ɡuān) 屠戮妇婴(lù)山阿.(ā) 归纳演绎.(yì)2.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深味悲凉出离愤怒陨身不恤绯红黎明B. 微漠悲哀直面人生枪弹攒射欣然前往C. 广有羽冀黯然泣下惊心动魄浸渍人心D. 绿草如茵逆来顺受高官显宦深居拣出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是个有名的足球迷, 经常看得出神入化, 有时竟忘了吃饭, 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足球。

B.据经营者透露, 近年来新兴的书吧, 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 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 一旦面临挫折, 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D. 做人要正派, 到处打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 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 错误的一项是( )A.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 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 巴金, 现代小说家,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 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题为一次演讲, 好像是记事, 其实是写人, 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 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声声慢(寻寻觅觅)》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声声慢(寻寻觅觅)》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声声慢(寻寻觅觅)》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憔悴..损(枯萎凋零)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3.下列句中无词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从下列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鹧鸪天·桂花》)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永遇乐》)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菩萨蛮》)5.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桀骜(jié)迷惘(wǎng)一曝十寒(pù)缄默不语(jiān)B.炽热(zhì)缱绻(quǎn)玲珑剔透(tī)迥(jiǒnɡ)乎不同C.联袂(mèi)逮捕(dǎi)俊秀婀娜(ē)毁家纾难(shū)D.轻佻(tiāo)酣畅(hān)亘古不变(gèn)莘莘学子(x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弹劾捉迷藏胆颤心惊讫今为止B.暇想度假村趋之若骛海市蜃楼C.淤积威摄力重峦迭嶂相形见绌D.拷问元宵节残羹冷炙刚愎自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饮食习惯多与气候有关。

以湖南为例,那里气候潮湿,当地百姓就喜欢吃辣椒,以此来湿气,保证身体健康。

(2)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有的机构说,经过他们培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能达到七八千元。

A.驱除毕竟吹捧B.驱除究竟吹嘘C.祛除究竟吹捧D.祛除毕竟吹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D.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而又不能把它做好,那么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塞 sè堵塞阻塞敷衍塞责闭目塞听B.间 jiàn 间谍间架挑拨离间亲密无间C.舍 shè施舍宿舍舍己救人恋恋不舍D.恶 wù憎恶厌恶深恶痛疾十恶不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撕破厮打具乐部具体而微B.题纲提携孵化器腐化侵蚀C.煎熬剪裁葡萄藤腾云驾雾D.赋予付与暴发户山洪爆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

C.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

D.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人才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人才用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连我这个江南人也经常悬想:创建了“海内最富”奇迹的人们,你们究竟是何等样了,是怎么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消失的呢?B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产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的文字、图片等讲究精美,是完全必要的。

C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请以《人生与鸟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要不能少于800字。

D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表示,美国已经表明反对任何影响台湾现状的措施;埃雷利强调,美国相信两岸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方式(2004年1月6日《参考消息》)。

5.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塞 sè堵塞阻塞敷衍塞责闭目塞听B.间 jiàn 间谍间架挑拨离间亲密无间C.舍 shè施舍宿舍舍己救人恋恋不舍D.恶 wù憎恶厌恶深恶痛疾十恶不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撕破厮打具乐部具体而微B.题纲提携孵化器腐化侵蚀C.煎熬剪裁葡萄藤腾云驾雾D.赋予付与暴发户山洪爆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

C.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

D.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人才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人才用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连我这个江南人也经常悬想:创建了“海内最富”奇迹的人们,你们究竟是何等样了,是怎么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消失的呢?B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产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的文字、图片等讲究精美,是完全必要的。

C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请以《人生与鸟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要不能少于800字。

D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表示,美国已经表明反对任何影响台湾现状的措施;埃雷利强调,美国相信两岸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方式(2004年1月6日《参考消息》)。

5.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第三单元一、基础知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崇山峻岭趣舍万殊疏竣河道静噪不同B.天朗气清山青水秀倾箱倒箧轻歌曼舞C.慧风和畅风雨如晦融会贯通谆谆教诲D.流觞曲水委曲求全并驾齐驱有穴窈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清波下的月光)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光临)B.①美人兮天一方(美貌女子) ②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C.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互)D.①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而友麋鹿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顺流而东也5.下列各句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而今安在哉B.客有吹洞箫者C.孟德之困于周郎D.月出于东山之上6.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倚歌而和之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⑦苟非吾之所有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⑨耳得之而为声⑩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B.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C.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D.①②/③⑦⑧⑩/④⑥⑤/⑨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在被贬黄州期间,于东面山坡之上搭建草屋居住,所以自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享誉北宋文坛。

B.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C.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继承和发扬了东晋谢灵运所开创的田园诗传统,成为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D.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年间推行新法,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

《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8.课文内容默写。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

后之视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兰亭集序》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①所以游目骋怀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①或取诸怀抱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D.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②何厌之有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当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

D.文章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3.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二)阅读《赤壁赋》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C.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D.第二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阅读《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险以远,则至者少B.①其孰能讥之乎②此余之所得也C.①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对上面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转入议论。

作者先借托古人,以古喻今。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C.第一段集中抒发了作者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

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认为,在“志”“力”和“物”这三个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这两段文字紧相承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2.以下六句话,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