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苏教版小学语文论文:小语教材中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部分神话类的课文,通过对这些神话类课文的有效学习,在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开发其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能培养小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能够用跨越历史时空的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之外,还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理解基础,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为其创设合理的神话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播放神话故事视频。

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来,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从而引导其构建科学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神话故事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故事情节丰富性、离奇性和夸张性,小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深陷故事情节当中,这样在有效激发其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等神话作品时,会惊叹女娲无私、不怕艰险的精神;会敬佩夸父那种勇往直前和奋勇向上的毅力,有利于孩子们在想象中感知人物形象。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课文,语言非常有特色,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套用语言,不仅生动形象、对仗整齐,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节奏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说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时候,文章中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整理这些词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神话故事的主旨,体会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身上的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其对语言的把握,丰富词汇量的同时,为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策略(一)加强神话故事之间的共同性理解(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细节神话类课文中所展现出来的主人公精神,大多含有大无畏勇敢和坚持的精神,想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邪恶作斗争时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小学语文中的神话类文本教学谈

小学语文中的神话类文本教学谈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一、与文本对话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巴黎第七大学语言学教授茱莉亚·克里斯蒂娃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发现文本中语言表达、情感倾吐的独特方式,链接与之相关的其他素材,让学生在精读教材这一例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阅读、观照相似的材料,从而在举一反三中“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

对于教学中互文阅读的形式,教师大抵采用课内互读和课外互读两种。

(一)文内互读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发掘的点很多,教师要善于取舍,将可有可无的环节毫不犹豫地舍弃,对重点阅读的内容,则舍得下足功夫。

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聚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也才能得到保证。

善于捕捉文中相似的文本片段,指导学生在互文阅读中发现表达特点,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赋予课堂更多的信息容量和引领价值。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里林、洪二人比武一段,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描写格斗场面的文字。

不需要老师煽情,学生就会主动沉迷其中,饶有兴致地“观看”这精彩的情节。

如果教师偏偏不顾学生的兴趣点,一味地跟他们谈林冲的宽容、谦让,洪教头的鲁莽、目中无人,那学生将会索然无味,被动贴上标签。

而如果教师顺着学生的关注点,先阅读洪教头的表现,想象他的内心,体会这种表达的特点:作者写他的动作是“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猛敲一下”,一个自高自大、自我炫耀、急于求胜的洪教头就被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由此,链接文中林冲不慌不忙、审时度势的句子:“往后一退”“把棒一横”“抡起棒一扫”,学生通过互文对比阅读,方法得到验证,能力得到提升,林冲的冷静、谦让的君子形象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而且,他们小学语文中的神话类文本教学谈周秀莲(盐城市尚庄小学,江苏盐城224023)摘要:大阅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大课程理念,以教材为例而又不唯课文是教,既运用教材又跳出教材,彻底改变传统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转而为大容量、系统化、营养式阅读。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开天辟地》为例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开天辟地》为例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开天辟地》为例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开天辟地》为例鱼文华翻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都安排了神话篇目,有二上的《大禹治水》,二下的《沉香救母》(一)(二),三上的《哪吒闹海》,三下的《日月潭的传说》,四上的《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九色鹿》,五上的《嫦娥奔月》,六上的《牛郎织女》等。

神话是什么?对神话的解释很多,《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定义的: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其主要特点是:1.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隐喻是神话的基础。

2. 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

3. 神话多以口头形式存在,经过长期的发酵、增补和交互影响而形成,在口耳相传过程中,神话故事会产生变异,同一个神话会出现多个版本(如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就有不同的版本),但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使神话故事呈现出类型化特征。

根据神话的内容,神话可以分为:1. 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

2. 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

《开天辟地》就属于创世神话。

3. 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4. 传奇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如《黄帝征蚩尤》。

分析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大致为:学习生字新词,感受神奇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特殊的表达方法。

对于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各个年段应有不同的要求。

四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读懂《开天辟地》这样一个故事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我们研制了以下教学目标: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神勇、无私的伟大形象。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翻开小學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种文学样式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

这些神话之所以能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自由的天地;另一方面,它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如何让这些神话散发出独特魅力?该挖掘它们的哪些价值?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

20XX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学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

根据以上标准,本文试从神话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浅谈小学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中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

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

透过它,使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从而闪现“碰撞的火花”。

窃以为,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和其他体裁的文本有着共性的教学价值,但也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

那么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呢?(一)追寻文明源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当原始先民面对着陌生的世界充满恐惧的同时却又渴望去征服、改造自然,神话就诞生了,所以神话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

同时,神话也是幻想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

可以说,阅读神话,就是追寻文明的源头。

(二)领悟神话精义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盘古牺牲自己开天辟地,精卫用生命填平大海,还有夸父,长眠的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忘记追日的伟大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千年绵延至今!阅读神话,让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使学生能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神话的河流,领悟神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神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吧!(三)激活想象世界阅读神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

谈谈“语用”思想观照下的神话教学

谈谈“语用”思想观照下的神话教学

谈谈“语用”思想观照下的神话教学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发现有十多篇神话,这些神话以其独特的想象、鲜明的人物、清浅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那么,在“语用”思想的观照下,神话类课文又该如何教学呢?现以《开天辟地》为例,重新审视神话教学的内容和策略。

一、立足“语用”,确立神话类课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文本都有丰富的内容。

面对众多内容,选择什么来教,选择什么作为重点,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教学的智慧。

《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它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世神话,是先民们对“世界是怎么来的”最质朴、最大胆的追问与幻想。

基于文本特点,原先的教学目标大都定位在以下几方面: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② 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能联系上文理解其中的意思;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③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导航仪,直接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认真研读以上教学目标,老师们会惊奇地发现,这几个目标在每一课教学中都会呈现,并且均是达到“理解”“体会”程度。

只教到“理解”,却要学生在生活中、考试时学会“运用”,也真够难为学生了。

现在,研读“新课标”,有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思想观照,教师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了。

本课的教学,我们可以重置以下教学目标:① 学会课文中“血液、合拢、竭尽全力”等生字词语,部分词语能结合语境,在复述中初步运用。

②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③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④ 读懂第7自然段,并能仿照构段方式,练习写话。

之所以制定以上教学目标,主要依据有:1. “新课标”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

浅谈语文课中的神话故事教学

浅谈语文课中的神话故事教学

浅谈语文课中的神话故事教学纵观全球文明发展,神话故事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我国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神话故事的影子。

正确认识这些神话故事本身以及充分解读神话故事教学对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作用,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结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来分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神话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能够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素材,但是从本质上分析依然存在有一定的认知不足和教学漏洞,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教师对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神话故事教学的认知能力存在有一定的欠缺,部分教师认为课文教学意见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神话故事教学则可有可无;第二是教师对于如何正确的开展神话故事教学存在有一定的疏漏,部分教师表示在进行神话故事教学的时候,自己无法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故事结构等做有效的梳理。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明显的增加了神话类的课文科目。

人教版中增加了四部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一组外国神话故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识字8》中要求学生对“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四个神话故事以识字的形式进行了初步了解;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增加了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神话故事来龙去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主题中,选择了两则神话题材的古诗《乞巧》和《嫦娥》,并且增加了《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这两篇的经典神话;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中选添了两篇外国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和《渔夫的故事》,要求学生进行精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猴王出世》的古代神话。

由此可见,当今小学对神话故事教学逐渐重视,其旨在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体会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增加学生对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而且,通过神话故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与培养,能够让学生基于虚构内容实现对真实社会的深度认知和了解,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知识、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情。

神话故事的教学实践研究(3篇)

神话故事的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神话故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神话故事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神话故事融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神话故事;教学实践;语文素养一、引言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神话故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神话故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神话故事教学实践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神话故事融入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神话故事教学实践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许多教师在神话故事教学中,仅限于对故事情节的讲解和人物形象的描述,缺乏对神话故事内涵的挖掘和拓展。

这使得神话故事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在神话故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单一在神话故事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仅限于对故事情节的复述和背诵,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神话故事教学实践改进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1)挖掘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讲解神话故事时,应注重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拓展相关知识点:在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神话故事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神话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涉学生对神话类文章的理解、对神话起源的理解,还关涉学生心理上对其规律的认知等一系列问题。

一线语文教师在讲授关于神话类文章的时候,往往兴趣盎然,他们采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常常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唤起人们对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重视,提高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1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现状许多语文教师在神话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神话类文章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只突出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小说课和故事课等。

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把神话类文章教学重点放在最常见的冷冰冰的知识的单纯记忆上,使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探索神话的兴趣,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神话,在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地追寻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只引导学生追问盘古的斧子从何而来,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对神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也有一些教师注重神话的故事情节,以学生复述出所学的神话故事,殊不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最初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被文学化,其故事情节才丰富起来。

2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理念2.1提振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注意到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并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文献多是一些教学教案类型的,没有上升到对神话类文章本质上的探究。

譬如《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有位教师认为今天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因为有盘古这样的人来创造,这就是盘古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万物。

于是他将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和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准年段特点追求有效教学——例谈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内容摘要】《课程标准(实验稿)》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

同是理解课文语言,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什么”的问题。

同样,不同年段的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能级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

本文试从不同年段与大家探讨小学神话故事类的教学。

【关键词】年段特点有效教学神话教学【正文】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

神话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其幻想的语言能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巨大的神游场。

同时,神话故事类课文也因神奇的想象世界和夸张的语言描述,深受学生喜爱。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在各种文学体裁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的比例。

笔者梳理了苏教版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材,发现共有10篇神话故事类课文,最早的一篇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相对集中出现神话文本的是第七册教材。

统计如下:小学苏教版教材神话故事类课文一览表这些神话故事从来源来分,有的神话来自民间传说,如《日月潭的传说》、《牛郎织女》等;有的来自经典名著,如《三打白骨精》和《哪吒闹海》;还有的来自神佛故事,如《九色鹿》。

其中民间传说占了绝大部分,这与神话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

以文本的核心价值为基准来分。

有的神话以弘扬精神为主旨,如《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和《九色鹿》等;有的则以歌颂情感为主旨,最典型的是《牛郎织女》;还有的两者兼备,如《嫦娥奔月》和《沉香救母》。

大家知道,《课程标准》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

是的,理解课文语言,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教什么”的问题。

同样,不同年段的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能级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可测,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首先就要达到学段教学目标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充分考虑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等问题。

下面,本文从不同年段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小学神话故事类的教学。

一、低段——走进神话情节中感知神奇,能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1.感知神奇。

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他们常常容易把想象世界当成现实世界,这是儿童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

课堂上教师就应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以延展,让神话与儿童天性之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亲缘关系”,使他们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事物的天性得以张扬。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

如在《开天辟地》中,盘古身体能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能奇迹般地复原……把这些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宝贝的“神奇”之处凸显出来,是神话类文本教学的起点。

2.复(讲)述故事。

著名教育家胡克英曾在《谈谈儿童的智力活动方法》一文中这样写道:“复述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不但标志着、而且促进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作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复述使孩子吸收着书面的美好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并经过思维的整合表达出来。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的练习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频频出现,这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笔者翻阅苏教版小语课本中的十篇神话故事类课文,发现大部分课文后的练习也都涉及到关于“复述”的要求,如《沉香救母》中的“默读课文,讲讲沉香救母的故事”;《哪吒闹海》中的“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看谁讲的最生动;《牛郎织女》中的“复述故事”等等。

课标在第一学段既然提出了能“讲述小故事”的目标要求,那么,作为低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具有了初步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就应该有机训练学生的讲述故事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低段学生对抓要点复述课文还掌握得不够好,因而对神话故事复述的要求,我们可定位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

这些,都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而制定。

如《沉香救母》第四自然段写沉香拜师学艺。

可紧扣“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一句,让学生想象“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的景象,感受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习的可贵品格,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进行复述。

这是一个学生对这一段的复述:“冬天到了,西北方呼呼地吹着,天空飞舞着鹅毛大雪,屋外冰天雪地,沉香冒着严寒勤奋地练习着;到了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知了拼命地叫着,一丝风儿也没有,沉香顶着烈日,刻苦地练着。

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披着星星回家,连师傅叫他休息一下也不肯。

”从他的复述中可以我们看出儿童具有丰富的形象力。

当然,怎样让复述变得有情有趣,富有实效,课因人而异,教给一定的技巧,创设必要的情境复述,如想画面复述,记情节复述,借助重点词语复述,都是复述的具体策略。

此处,不是“道”的不同,而是“器”的不同。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文,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语文之“道”,存乎一“用”。

“器”为“道”所用也!在神话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诱惑”儿童,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

教师让学生练习复述神话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练习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

二、中段——品味人物形象中感悟神奇,尝试课本剧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神话的内容看,神话的情节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有的充满着戏剧性的曲折。

这就为达成学会揣摩表达顺序、了解故事梗概、感知人物形象等这些语文学科独特的价值目标追求提供了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范本。

1.感悟神奇。

神话是神奇的。

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

儿童都有好奇心。

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

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主要关心的是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力与夸张的语言表现。

因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顺应童心,充分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

譬如在《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让孩子充分寻找哪里让他感到神奇。

课堂环节中不妨以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这样的比喻入手,引发孩子的好奇之心。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出示投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变成了()的()。

……孩子们在想像言说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结晶”,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这种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请看——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师:鼻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山洞!好奇特的想象啊!生4: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

生5: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

师:变成了饰品是吧,你的想象够独特的。

生6: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师:哦,连金灿灿的丝线也变出来了!生7: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

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神话人物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神话的美学特征是崇高的,其主人公大多是正义凛然的英雄。

他们在儿童的心中映射下无限伟大、无限神勇的形象,这种形象同时也无疑满足了儿童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

2.尝试表演。

课本剧表演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复述”故事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在教学时尝试以演促读的形式,实现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

请看《哪吒闹海》的教学片断:(1)为演而初读师:课文哪儿写得最精彩,你们最爱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生:我认为“哪吒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写得精彩,我很爱读。

生:我觉得“哪吒用混天绫和乾坤圈打死三太子”写得最精彩,我很爱读。

(学生纷纷举手表示同意)师: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两部分,那就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等会儿,我想请同学们来演一演哪吒不畏强暴,大战夜叉和三太子的精彩场面……(学生自由结合,兴致勃勃地读起书来)(2)为导、演而深读师:各剧组安静!现在请各剧组请出导演。

(导演站起来,教师面向导演)导演,你的任务是随时给演员以指导。

如果需要的话,导演也可以出任演员角色。

(面向全体同学)想想该加入哪些动作?补充哪些语言?怎样把人物的心理和神态表现出来。

老师想看看哪一个剧组最有创意,最会创造。

现在,各剧组开始排练。

(教师深入各剧组进行指导)(无论是担任导演还是演员,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浓厚兴趣且具有挑战意味的事情,此举克服了少数人表演、多数人看热闹的现象。

为更好地展示哪吒机智勇敢的形象,老师在深入剧组指导时有意识有重点地引导导演和演员将文中关键词句的背后含义探究出来。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导演发表意见,必要时演员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

先说说哪儿最有创意?再说说还有哪儿需要改进?(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议、矫正、复演,从而使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揣摩语言形象,从语言形象的展示中理解语言文字。

)(3)以演而体现读学生表演课本剧片段……(表演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探究表演,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使学生通过品读去揣摩言外意、话外音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而创造性地学习的过程,是阅读教学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

)三、高段——品析语言表达效用中感受神奇,揣摩象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