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共14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共14张PPT)

4.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电解过程 (2)电池的充电过程
三、化学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基本类型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等 中和反应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热量的变化
化学能的转换方式
1.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燃烧、缓慢氧化 (2)金属与酸反应 (3)中和反应 (4)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2.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需要加热(高温)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装置:电池
铅酸蓄电池
干电池 燃料电池
注意:太阳能电池是把 转换为电能。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9时8分21.11.921:08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9时8分46秒21:08:469 November 2021
1、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每个不同颜色的小球代 表1个不同的原子
反应前
反应后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②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的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沪教版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沪教版PPT课件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重点 (1) (2) (3)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配平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质量守恒”对反应前的物质而言,是指“参 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不参加反应的 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⒉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 化。
2×18
4
4.5g
X
-2--×----1---8 = ------4-----
4.5g
X
V=-m-p---=--0-.-5--g--0.09g/L
X=0.5g
=5.56L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5g,其体积为5.56L。
(4) 列比例式 ………….….…..比 (5)求解 ………….……..……解 (6) 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和关键
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计算要准确.
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过程带单位.
原则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化写:左写ຫໍສະໝຸດ 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学
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
方 程
书写 配
标志:短线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 总数相等
式 步骤
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奇偶配平法
等:短线改等号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产物状态
读法
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写 (3) 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 已知量和未知量 .....…....关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理解
应用
读、写、用
着火点
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条件 灭火的原理
化学方程式
燃烧 认识化 学变化 宏观 微观 符号
作业:
复习本课内容
理解学科观念
探究性学习 从经济和环保的 角度去探究公交 车分别采用柴油、 汽油、天然气、 电为动力的优缺 点?
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 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A
2
B
24.5 0
C
2 2
D
0 未知
反应后的质量/g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D的质量是_________g
(2)C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填“反应物” “生成物”或“催化剂”)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 是240℃;P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
③图二装置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④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 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 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2.下图是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微粒未填全)。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复习
2012年12月26号凌晨5时40分,消防大队接 到命令赶赴热哈提八巷扑灭公交车火灾。消防 员到达现场后,发现3辆大巴车起火燃烧,火势 猛烈,且公交车均采用天然气驱动模式,如果 不迅速冷却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从而殃及周边 建筑。在这危急关头消防大队果断采取了“边 冷却,边灭火”的战术,火势被顺利的扑灭。
A 。 (1)反应后方框内应填入的微粒及数目是____________
A.1个 B.1个 C.1个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认识化学变化》课件_3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认识化学变化》课件_3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P + O2
P2O5
2、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4?P + 5?O2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 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的规律。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 是反应物的原子重 新组合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有 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 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所有的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P2O5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4 P + 5 O2
2P2O5
2、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
◇ 注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例1、书写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短线连接)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2 Mg + O2 点燃 2 MgO
例2、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 2 NaOH Cu(OH)2 + Na2SO4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汇总必背概念

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知识点汇总必背概念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燃烧1.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解释:“烧不坏的手帕”:酒精燃烧放热,水汽化吸热,温度未达到手帕的着火点“纸火锅”:水汽化吸热,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比较①不完全燃烧的危害:燃烧效率低,浪费燃料;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②完全燃烧措施:提供充足氧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蜂窝煤、木柴架空燃烧)2.一氧化碳的性质⑴毒性;点燃⑵可燃性;2CO + O2 === 2CO2⑶还原性。

(H2也具有还原性)三.燃烧引起的爆炸1.产生原因:⑴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如炸弹、鞭炮爆炸⑵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爆炸。

如: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坑道2.易燃、易爆场所应注意什么?⑴严禁烟火,防止撞击、高温⑵有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器材四.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⑴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如:设置森林隔离带⑵隔绝氧气;如:酒精灯火焰用灯冒盖灭;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如:水灭火解释:吹(扇)烛火,熄灭:吹(扇)烛火,使热量散失,温度降到蜡烛着火的以下火柴头朝向,燃烧会很快熄灭:热量向上扩散,温度降到火柴的着火点以下2.火灾自救:⑴室内起火不能急于打开门窗;⑵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①“参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参加反应的那部分,不参加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②“质量”:只有质量守恒,体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

2.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二.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1.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②元素的种类、质量,③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2.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3.化学变化中可能改变的有:①分子的数目,②化合价。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1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1

第四章复习课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回想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

使学生娴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依照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定量计算中理论值与实质值的误差是客观存有的。

使学生理解定量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

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应用物质为人类造福方面的踊跃意义。

二、教课重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依照化学方程式推行计算三、教课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四、教课过程开场白:今日老师带大家上一节理解化学变化的复习课。

第一请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说:三脚架的石棉网上有一团棉花,老师向棉花上滴水,请察看现象。

问: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棉花烧起来了。

小结:因此这个实验叫滴水生火。

问:棉花为何会烧起来?答:棉花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抵达了它的着火点。

问:你能概括一下焚烧发生的条件吗?答:1.要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温度抵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板书:氧气焚烧着火点可燃物问:老师刚才在棉花上滴水,水是常用的灭火剂,谁能说出一般状况下水用作灭火剂的灭火原理。

答:隔断氧气并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问:假如上述两种方法还不可以使火熄灭,还可以采纳什么方法?答:移除可燃物。

问:综上所述,灭火的原理又是什么?答:损坏焚烧的一个条件。

板书:氧气焚烧着火点灭火:损坏焚烧的一个条件可燃物〔经过棉花焚烧的现象复习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重识常有的化学变化——焚烧〕问:水不是可以灭火吗?怎么变为生火了?本来老师在棉花上做了手脚:棉花中包裹了过氧化钠。

往常状况下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它的化学式是Na2O2,谁能标出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1答:Na2O2。

说:回复正确。

问:从棉花焚烧的条件出发,假如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你感觉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仍是放热反应?答:放热反应。

问:请回想你所学过的放热反应并尽可能多地在教案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教 学 目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标


自主

探索

【整理与归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的条件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2)隔绝氧气 教
常见的化学反应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出行方 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 有发热 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3.1992 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
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教学反思:
(1)物质种类
“一定改变”
(2)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数目
概念:用化化学学式方来程表式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含义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 化学方程式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书写原则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 —燃烧(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

程 (1)爆炸极限 ( 2)安全防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止吸烟 禁止烟火 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 恒定律.
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 质量比镁条质量变大了。
2、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 量减轻了。
你能用物 质由微粒 构成的观 点对质量 守恒定律 作出解释 吗?
以电解水为例:
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 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 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 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某3克的纯物质在充足的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 的CO2和5.4克的水,则该物质 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C﹑H,元 素的质量比 4︰1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和格式
[解](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找相关量,即标出跟计算相关
的量:物质的质量比和已知量、未
知量 (4)列比例式
(5)求算结果
设写找,很重要; 列 算答,不能少.
(6)答
在20mL过氧化氢的溶液(密度 为1。11g/mL)中加入5g二氧化 锰,充分反应后称得余下的固体 和液体总质量为24g。据此计算 ⑴生成氧气的质量
2.配: 配平以后加一线Βιβλιοθήκη 眼白光. 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
3.注: 等号上下注条件, 式为_______
箭号标气↑或沉淀↓
碳酸氢铵应放在阴冷干燥处密封保存
写出发令枪中的磷燃烧产生白 烟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
写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是硝酸钾,硫粉、木炭粉按一定比例 混合而成。黑火药在密闭容器里引燃, 会急剧反应而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 碳的最高价氧化物和氮元素的单质。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油井起火燃 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较 大贡献.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 火的是( A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D.设法降低油井进口的速度
国庆烟花
爆炸: 在有限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如 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 胀,就会引起爆炸.
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在氧气不充足时, 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
物、微小炭粒。 ——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O2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碳 + 氧气 →点燃 一氧化碳
C O2
CO
不完全燃烧的负面影响:
1、燃烧慢、放热少。 2、会产生有毒气体。 3、造成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课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温度(即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1、家用电器线路短路引起火灾。怎样灭火?
注意:先断电,再灭火. 2、在实验室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 桌面起火。怎样灭火?
用湿抹布扑灭。
3、液化气、煤气起火时,你首先做什么?
先关闭液化气或煤气罐.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 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从该 化学方程式中你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4、化学反应的类型 5、化合价的改变 6、原子种类、原子个数的不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
信号弹中
1.写: 左反右生一横线 镁燃烧发出耀
⑵这种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 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为H: 1,O:16)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上表中第——次操作。 (2)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只须使用三种方法中的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 往往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完全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