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 详解
吕蒙正《寒窑赋》全文翻译注释

吕蒙正《寒窑赋》全文翻译注释《破窑赋》,传说是北宋吕蒙正的作品一、解题吕蒙正曾任太子太傅,这篇文章据说是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后来的宋真宗)而写的。
窑,就是窑洞。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土山挖成的供居住洞。
史载吕蒙正在发迹之前,曾一度贫穷落魄,蜗居于洛阳,每天乞僧食,夜则宿于寒窑,所以本文名"寒窑赋"。
这篇千余字的文章里,吕蒙正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同时列举史上诸多名人,以他们的起伏命运,来阐明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文字通俗意义深刻,讲得人世间的道理。
从农业到工业,到信息时代,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性当中的一些东西,却相不变。
今天读这篇文章,仍有意义。
二、原文全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中考文言文《富贵不能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这一章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值得注意的是,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歆羡甚至崇拜。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的门人,主张“仁政”。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
[作品]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作品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宋代朱熹把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知识详解
《贵不能淫》
(《孟子》)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8富贵不能淫课件

【词义迁移通关】
1.故士穷不失义 2.达不离道 3.修身见于世
加点词释义
课内同义迁移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词义迁移通关】
1.故士穷不失义 2.达不离道
加点词释义 所以,因此 得志,显贵
3.修身见于世 同“现”,表现,显露
课内同义迁移 故虽有名马 不求闻达于诸侯
才美不外见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阅读对比探究】 1.【乙】文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对应【甲】文中的“ ”一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丈夫之冠也 5.父命之 6.戒之曰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 怎么,哪里 冠: 行冠礼 命: 教导、训诲 戒: 告诫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7.往之女家 8.必敬必戒 9.无违夫子 10.与民由之 11.富贵不能淫 12.贫贱不能移 13.威武不能屈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答案】 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采分点:往、女、戒 )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女: 戒: 夫子: 由: 淫: 移: 屈: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7.往之女家 8.必敬必戒 9.无违夫子 10.与民由之 11.富贵不能淫 12.贫贱不能移 13.威武不能屈
女: 同“汝”,你 戒: 谨慎 夫子: 这里指丈夫 由: 遵从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孟子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住宅,喻指“仁” 代词,指前面所说的事
句短全解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 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就与 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惑乱,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武力权势不能使他屈 服。这才叫做大丈夫!" 段解:孟子通过对比论证,点明能够坚守 “仁”“礼”“义”的立身处世之道的人 才是“大丈夫”。
背景资料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 文公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 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 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 国,以“横”破“纵”,使各国 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背景资料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 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 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 取得韩国当权者的支持,破坏了张仪 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 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 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 攻秦。这次进攻,军至函谷关而还。
国学拓展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属 语录体散文集,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是儒家经典之一,分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内容包括孟 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对哲学、伦理、教育 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长于言辞, 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 服力和感染力;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 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贵不能淫 zāi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xī rǔ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guà n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 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yí n 此之谓大丈夫。”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二部分 活动掠影
本次研学活动,最让我心醉神迷的是“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间”主题展览。不必说参观了解千回百折的中外科幻发展历程,也不必说科幻阅读、科幻绘画、科幻影视等深度体验,单是看到《圆圆的肥皂泡》中能够包裹整个城市的巨型泡泡,就令人胡思乱想了!我仰起头,看着屋顶悬挂着大大小小的肥皂泡,在多种光线的映衬下,显得光怪陆离。将眼睛从屋顶转向正前方,是充满科技感的城市剪影,拼接着铮亮的镜面,让我们在现实与虚幻中来回切换。
③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你会选用“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答案】①.风正一帆悬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悬、濯、涟。
③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即可;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门头沟区2024年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和词句的理解。
①“昏鸦”的意思是:黄昏归巢的乌鸦,“昏”字呼应了“夕阳”,故此空填写“昏鸦”;
②“西风”:本义是西边刮来的风,在诗词中,它的到来宣告着秋季的到来和夏季的结束,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如落叶、收获和寒意。因此常用“西风”代指“秋风”,故此空填写“秋风”。
富贵不能婬赏析 富贵不能淫翻译及原文

富贵不能婬赏析富贵不能淫翻译及原文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的,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妾妇,泛指妇女。
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
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指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通过景春对大丈夫形象的概括引出论题。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岂:怎么,难道。 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主要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孟子把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 作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高尚品德;把穷达有道作为大丈夫的准则;把富贵 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作为大丈夫的节操。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甲】见《富贵不能淫》全文。
【乙】
南安军①
文天祥
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③。
【注】 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的南安军,曾绝食明志。②梅花:指 梅岭,即大庾岭。③梦中行采薇: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 薇充饥,最后饿死。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拓展探究)
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案】 这句话描写的是大丈夫应有的节操,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 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时,要坚守内心;在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威胁的 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拓展
类型一
女: 同“汝”,你 戒: 谨慎 夫子: 这里指丈夫 由: 遵从 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子未学礼乎 4.往之女家 5.以顺为正者 6.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富贵不能淫》原文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详解
本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点,批驳有力,语言深入浅出,对后世很有影响力。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在家中,天下就就会无战事。
”
【评析】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至于大丈夫,则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
【评析】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含蓄而幽默地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中心概括】孟子论述了“大丈夫”应有的优秀品质,一是要有推行“仁道”的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气节,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英武之气,展现了中国古人的精神高度,他激励着我们的修养德行,穷且益坚,勇于进取,自强不息。
【重点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rǔ):通“汝”,你)
2、戒.之曰(戒:通“诫”告诫)
二、一词多义
1、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2、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奉命于危难之间。
(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
5、戒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
6、居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
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为“过了”。
)——《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三、词类活用
1、居天下之广居.(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2、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使……迷惑)
3、贫贱不能移.(使动用法,使……改变)
4、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重点知识梳理】
一、理解性默写梳理
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本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
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景春曰夸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依据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孟子阐明“大丈夫”是如何立身的句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孟子提出成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文意理解探究
1、请你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5、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课后巩固
一、记忆性默写
1、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 ______。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本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春曰夸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阐明“大丈夫”是如何立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提出成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意理解检测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