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统计管理体系

统计管理体系统计管理体系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和流程,用于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的体系。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统计管理体系的概念、重要性、构建过程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计管理体系的概念统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求,制定一套统计规则和流程,对各类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和管理的一种体系。
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报告和数据应用等环节,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企业的发展。
1. 提供决策依据:统计管理体系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战略和决策。
2. 优化资源配置:统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益,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 提高运营效率:统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4. 促进持续改进:统计管理体系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企业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统计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1. 确定统计目标: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统计目标,包括统计的内容、统计的范围和统计的频率等,以便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提供指导。
2.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根据统计目标,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内容和采集的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类,使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4. 数据报告与应用: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报告,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清晰、简洁的方式进行呈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依据,以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点。为此 , 结合财经类院校本身的教学特点 , 根据教 育部 颁布 的专业 目录 中统计 学 专 业 的 基本 要 求 , 在
调查 、 了解 近些年 来我 国统计 教育状 况 的基础 上 , 对 财经 类 院校统计学 专业 的课程 体 系及其 内容 等方面
复多;3 缺乏实践教学 , () 尤其是案例与实践课程不 足, 使统计理论脱离于实际, 不能满足现实对统计分 析方法的要求 ;4 受计划经 济体制和传统教学体 () 系 的影 响 , 计课 程 知识 内容 显得过 时陈 旧 , 计方 统 统
何革新其教学内容才能适应新新形势的要求这一问 题上 , 由于 对财 经类 院校 统计 学 专 业定 位 和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两 方 面的不 同认 识 和把 握 , 成 了 明显 不 同 形
其 内容方 面有 关研 究 的基 本 情 况
自从 19 9 8年教育 部颁 布新 的本科 专业 目录后 , 我 国统 计 教育界从 多方 面不 同角 度对统计 学专业 设 置进行 了大 量有 益 的探讨 和研 究 , 就 财经 类 院校 仅
J n ,2 0 u. 08
文 章 编 号 :6 1 4 6 (0 8 0 17 — 07 20 )2—05 0 04— 4
财 经 类 院 校 统 计 学 专 业 的 课 程 体 系设 计
郭海 明
( 州商学院 统计学院 , 肃 兰州 702 ) 兰 甘 30 0
摘 要 :财经 院校 统计 学专业要 适应 当前我 国高等教 育改革 的新 形势和 市场 经济对人 才培
定位 事关 重大 。 目前 , 已发表 研究论 文 看 , 就 在涉 及
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其 内容方面已发表的研究 论文看 , 讨论的问题不外乎两方面: 一是原有课程体
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分析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统计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原则,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由社会实践、课程实践、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组成的“四位一体”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完善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最新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中,原来的“统计学”分成了3个专业:一是“经济统计学”,属于经济学门类经济学类专业,另外两个则是属于理学门类统计学类专业下的“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从本质上讲,经济统计学专业本身也属于广义的应用统计学,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只是由于我国多年以来为适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经济统计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才形成了目前经济统计学从应用统计学领域单独分离出来的结果。
在高校扩招之前,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在财经类高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经济学院系开设,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新专业目录的出台,原来开设统计学(原概率统计)专业的学校也纷纷增设经济统计学专业。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高校新增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别是如何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其他地方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就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一、应用型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一)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类根据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偏重“理论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兼顾统计学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
统计学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现代“ 建构 主 义 ” 育思 想 , 教 要求 对传 统 的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课 堂 教 学结 构进 行 根 本 性 的变 革 ( 教学 结 构 变 革 的主 要 标
济 社 会 发 展 对人 才 培养 提 出的 客 观要 求 , 更是 高 校 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 迫 切需 要 。
提 出 问 题 , 后 引 导 学 生用 学 过 的统 计 学 概 念 、 理 , 然 原 尝试 用
直 以来 实 践 教 学就 是 财 经 类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中 的一 个
薄弱环节 . 多教师认为 . 许 实践 教 学 只 不 过 是 理 论 教 学 的一
个 环 节 、 理 论 教学 的 延 续 、 充 、 展 和深 化 , 经 类 专 业 是 补 拓 财
新 ” 为“ 列 质量 工 程 ” 的六 大建 设 内容 之 一 。可 见 , 践 教 学 , 实 已纳 人 我 国 高 等 教育 更 深 层 次 改 革 的 范 围 . 不 仅 是 现 代经 这
二 、 计 学 开 放 实 验 教 学 内 容 体 系 的 构 建 统
1 以 现 代 “ 构 主 义 ” 育思 想 为 指 导 、 建 教
计 学 开放 实验 教 学 的 经验 . 出 了统 计 学开 放 实验 教 学 内容 提 体 系以及 在 实施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 关 键 字 : 计 学开 放 实验 ; 学体 系; 建 ; 统 教 构 实施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为 目标 以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为载 体 、以 教 师 主 导 一 生 主 体 为 形 式 的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中 , 放 实 验 体 系 学 其 开
一
志 是 师 生 关 系 与师 生 地 位 作 用 的 改 变 ) 即营 造 一 种 新 型 的 , 教 学 环 境 , 环 境 应 能 支 持情 境 创 设 , 发 思 考 、 息 获取 、 该 启 信 资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 1卷 7
第2 期
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 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牛成英
( 兰州商学院 统计 学院, 甘肃 兰州 702 ) 300 [ 摘 要] 用层 次分析法和 D 1h法 , 统计学专业 学科建设和统计 专业人 才培 养的具体 目 利 e i 根据 p 标和特 点, 构建
了一 个 多层次 、 多指标 、 多功 用的统计学专业 的课程 设置和教材 选用合理性综合 指标评价体 系及 计算模型 , 对
] : … = ls 2 m l … — s m =
扣一 + _2 一 ~
争一 ¨~ 一 2
m =2 +1
m :2
第二步, 按() () 求出中位 分别 1 3式 - 数 、 上分点 下分点 : :{ 、 “
m =2 k+1 k为奇 数 ,
2 1 年 0 月 01 3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J un lo n e n oi iest o t n l is o ra fIn rMo g l Unv ri fr Nai aie a y o t
Ma . 0 r 1 2 l Vo .7 N . 1 o2 1
对统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 的课程设 置和教材选用 的合理 性进行评估研究 , 无疑对促进 高校统计学学科建设 和统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有很 大的促进作用 。通 过评估研究 , 使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和掌握高校统计 学专业人才培养 中课 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工作 的现 状 , 总结并 吸取 经验 , 促进统计 学专业学科建 设和人 才培养质量 的提高 , 更进一步搞好 培养工作 , 为国家现代化 建
[ 作者 简介 ] 牛成英 , 兰州商学 院统计学 院讲 师 , 硕士 。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_1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学科的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
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
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
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
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本文由收集整理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
李玉萍(2014)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理学、教育学以及工程学、心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成为不 可或缺的数据分析手段。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具有数据分
运用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建立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析思维和行业数据分析能力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在各行各业
统计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统计学专业,特别是民族地区统 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专业课课程实验、统计软件模拟实验、
图 1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分析”及“统计建模” 对数据的分析和认识确定最优数据分析方法。在此过程中,学
等课程教学中,笔者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在讲解完课程基 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调查实施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选定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为项目 均得到了提高。此外,借助产教融合,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
价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适用于民族院校大数据时代人才培 并结合行业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建模及分析
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在贵州省把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 校统计学专业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以培养大数据产业亟需的 本土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
2021 年 第 12 期
的选择、论文撰写、汇报答辩,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讨论等 统计学专业积极调整培养方案,重视统计思维培养,重视实
方面对课程论文作出评价。
践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本校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统
6 实施成效与总结
计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
大数据对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统计教育既是机遇也 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提高。2017 年至今本校统计学专业学生
统计学学科体系

统计学学科体系院系:建筑工程学院班级:2010级工程管理姓名:聂勇学号: 101502027统计学学科体系按定义来说,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关系。
正是因为统计学的这一研究的特殊矛盾,使它成为了一门万能的科学。
不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都是统计学所要分析和研究的。
但是我们学习的统计学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变化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
通过这个对象的研究,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社会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质和量的两个方面。
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是我们认识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数及其构成和变动情况,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社会生产和建设的过程和结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等,它们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构成我们对社会的基本认识.社会现象的数量变化也受自然技术因素影响。
社会经济统计虽然不研究自然技术因素本身,但必须从社会与自然技术现象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自然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所取得的经济效果。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从大量的观察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规律性的.也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大量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综合研究,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统计调查从个别事实开始进行考察、登记,其目的不在于研究个别事实的具体状况,而是要集合大量单位的事实,加以汇总和分析,来研究现象总体的规律性。
另一方面,统计也并不是一概不研究个别事实,以大量观察为依据的综合数量特征形式来研究社会现象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趋于一般化、抽象化.统计学在我国是亟待发展和具有辉煌前景的学科,这样讲主要有三点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内容体系的构建邓力摘要:《统计学》作为基础教程,其内容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在国内外同类统计教程出版繁荣的今天,在“大统计”的潮流中,在统计软件盛行的时代,在学习者追求务实高效的年月,《统计学》在内容、形式上都面临着有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
如何根据新情况和新发展以构建新型的《统计学》内容体系,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本文将《统计学》现行的模式列示出来,提出并分析了这种模式值得商榷的六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新型的模式。
笔者不揣陋见,抛出所想,只求统计基础教程的内容体系模式能在争鸣和探讨中更臻完美。
关键词:统计学;内容体系;现行框架;疑点;新款框架统计学是研究统计数据的艺术和科学。
我等引以为荣的是:凡需要用数字来分析的地方,就有统计存在,简化为口号是:统计无处不在。
既然统计统天计地,统计生灵万物,视野自是浩浩汤汤的了。
《统计学》作为基础教程,不论厚薄,不论来历,都应有框架体系。
比如建筑,施工图必不可少。
《统计学》的框架设计,是将累累数几十万字的学习内容,用精当的字眼,凭线条勾画,展示各章节部分相互的关联。
显然,施工图的绘制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但却不会强求一致,有怎样的施工图,就有怎样的建筑风格。
愚以为,《统计学》的框架设计,既要有章可循,也大可不必搞一个模式,搞千书一面。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哪个模式是不需要完善的。
●现行框架表一三本统计教材章目一览教材名称教材章次教材来源1.统计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第四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第五章抽样与抽样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方差分析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第十章统计指数第十一章统计决策第十二章产品质量的统计管理第十三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附录一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袁卫、庞皓、曾五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第1章统计学:随机性和规律性第2章数据的收集第3章数据的描述:图和表第4章数据的描述:计算和汇兑统计量第5章概率第6章作出结论:估计Gudmund R.Iversenand Mary Gergen著,吴喜之、程博、柳林旭、仝莉萍、钟文瑄、熊怀羽译,高等教育出版社与Springer第7章 作出结论:假设检验第8章 变量间的关系第9章 两个分类变量的2x 分析第10章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第11章 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量变量的方差分析第12章 两个顺序变量的秩方法第13章 多元分析第14章 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联合出版,2000年。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四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第五章 参数估计第六章 假设检验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本统计学教材,代表了国内外统计教材的主流。
在第一本国内权威的《统计学》教材的章次里,不难看到,国外统计框架和数理统计框架内容的大批量融入。
这种格局,显然与近年来国外统计学教材的进口,以及国内大统计的融合紧密相关。
从三本统计学教材显示的目录来看,如果是初学者,实在很难一眼看出各章之间的关联,并有可能误读成:各种方法的零乱罗列。
如果是已学者,对现行统计学教材里的分析方法,忽前忽后的自由摆放,也会感到困惑不解。
章与章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凭什么来构建?流行的说法能够自圆其说吗?在第一本统计教材里,有全书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路,我们来看看。
图一 统计学探索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过程图一的资料来自第一本统计教材。
书中写道:从图中可以看到,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书中接着写道:显然,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六大疑点纵观上述摘录及翻阅第一本统计书的内容,笔者疑窦重重。
不解堵塞于心久矣,不如一吐为快,以求教方家。
疑点清单:第1点,为什么要从方法上构架内容体系?第2点,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吗?为什么绝口不提统计的设计?第3点,为什么忌讳说统计指标?第4点,如果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那么其它的统计方法如何归类?第5点,为什么要将数理统计杵在统计学中?第6点,为什么要将Excel殿后?自释疑点:第1点,为什么要从方法上构架内容体系?正方:从方法上构架内容体系。
反方:从认识的角度构架内容体系。
从什么角度来构建《统计学》的内容体系?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方法的创新永无穷尽。
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提供认识现象的内容。
这里,认识现象才是统计的目的,而统计方法只是认识现象的手段。
可以说,从量上来认知现象是统计永恒的主题,创新方法永远要围绕这个主题服务。
如果从方法上构建其内容体系,就会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统计方法本身具有不定性,而内容体系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统计方法的不定性表现在它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统计方法也不会只发展到推断统计学而就此止步。
二是统计方法无所依附。
认知的现象是主角。
如果没有主角,在章节排列中,就容易出现统计方法可前可后,自由散漫的境况。
如果从认识现象的角度构建其内容体系,就可以避免从方法上构建其内容体系出现的问题。
因为认识现象是调研永恒的主题,统计认识的过程一般都经历统计设计、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这个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分析数据时,考虑到任何现象都是变化的,都存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可将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两大类。
因此,从认识的角度构架内容体系,是以认识现象为研究目的,以现象发展的特点划分统计分析方法,这样构架的体系,既有稳定性,各统计方法也有相应归属。
第2点,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吗?正方: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
反方: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设计。
统计研究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它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以保证这个过程的顺利实施。
如果以统计数据直接作为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那么,请问,这些统计的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得到?有没有用?显然,统计的数据不会从天而降,统计数据自有来龙和去脉。
可以说,统计数据只是经过统计活动后得到的结果,是研究分析的依据。
而统计设计对为什么进行这次统计研究,搜集什么数据来研究,以及进行研究所需人财物如何安排,以什么方式获得所需数据等问题作出相应回答。
统计设计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保证统计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从搜集数据的人员来看,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也是统计设计。
对于搜集一手数据的人员来说,没有设计好的问卷、访谈提纲等,而要实施统计调研活动,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国成功进行的多次调查实践表明,统计设计必不可少。
作为大型调查,在正式实行前,必有相应的方案出台,如普查方案的设计、CNNIC互联网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等。
作为一般的市场调查,拿出调研方案是前提。
对于搜集二手数据的人员来说,也要对所为有一个整体谋划,以求有效整合和分析数据。
举例来看,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胡良平教授指出“许多课题缺乏统计研究设计方案或设计方案经不起推敲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在错误的统计研究设计指导下收集的错误数据,又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出的错误结论常被写进论文,‘证明’了新发现或新发明,然后这些充斥错误统计数据和结论的论文堂而皇之地刊登在我国优秀期刊上。
其后果可想而知。
有严重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怎能说明作者的观点,质量不高的杂志怎能推动医学新知识的严肃交流,有错不改或根本不知道有错误存在又怎能促进整个国家医学的发展呢?”显然,统计设计在前,获得数据在后。
设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如果在一门讲述统计基础知识的课程中,割舍了统计设计的内容,不训练学习者的设计能力,不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设计思维能力,那将是一种缺憾,也是一种罪过。
另外,“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这句话里,本身就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按海南会议精神(注①),所谓统计数据是指经过汇总后的数据。
这样看来,要将统计数据作为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也不妥。
第3点,为什么忌讳说统计指标?统计数据就是统计指标。
愚以为,统计数据是俗称;统计指标是雅称,是一个统计术语。
按理,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门术语。
譬如音符,人们戏称为“豆芽菜”,正式的学名是“五线谱”。
统计的语言是统计指标,这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可是,不知曾几何时,统计指标竟然在某些统计基础教程上销声匿迹。
笔者妄自猜测,难不成,莫不是……不知是否为这种做法找到了理由。
一是舶来品的影响。
在手头英译中的这类统计教材里,一律没有统计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二是患上计划恐惧症。
我国实行体制转轨后,凡是与计划沾亲带故的,好像都在努力改变着什么。
计划专业的削减,计改委的更名……无疑,计划经济下,工作上指标是层层下达,生活上是按指标供给。
指标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计划色彩很浓的一个词。
但我们是否应该就此将统计指标也扫地出门呢?显然这是十分可笑的。
邱东先生指出:“真说到统计,在我国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宏论中,我们倒是常常可以发现某些低级错误,有的‘大学问家’连起码的统计指标常识都不懂。
对此民众不会发现,于是社会对他们很宽容,他们也得以继续教导并误导着。
”统计指标是起码的常识,是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统计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娴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的“大学问家”为什么不懂统计指标的常识?我们的民众为什么不会发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他们要么是没有学过,要么是学得不透,要么是有错无人究,以致将错就错而自以为是。
但不管怎样,都不会怪罪到统计基础教材头上来。
因为统计书里白纸黑字的写着正确运用统计指标的点点滴滴。
反过来,如果国内按国外流行的趋势,在传播统计基础知识的教材中,删除了统计指标这部分内容,那么,不管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不懂统计常识的人,就只能怪罪我们传播统计知识的载体──统计基础教程的不管不顾了。
这样下去是令人感到很后怕的。
在社会上,统计指标广泛运用并以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