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石坝外围构造复杂区不同地区页岩气典型井解剖
焦石坝地区构造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模式研究

tion and developm ent in the periphery of Sichuan Basin. Key words:shale gas;mierostrueture;structure deformation;preservation pattern;Jiaoshiba
0 引 言
ry period,followed by the NE—SW stress.The major deformation period is after 120 Ma,the total formation shorten— ing is 3.8 km with a shortening ratio of 1 6.7% ,where 65 85 Ma(Late Yanshan Period)is considered as the predominant uplifting stage of Jiaoshiba.Thie a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shale gas explora-
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因分析

挡式褶皱带包鸾一焦石坝背斜带 。西侧以华蓥山深
大断 裂为 界 ,与 川 中构造 区相接 。东 侧 以齐 西深 大
断裂为界 ,与鄂西断褶带相邻 。北侧与秦岭褶皱带
相接[ 2 - 5 ] ,行 政 区划属 于重庆 市 涪陵 区 。焦石 坝地 区
自基底形成以来 ,先后经历了加里东运动 、海西运 动、印支运动、燕 山运动、喜 山运动等多期构造运 动。加里东晚期中晚奥陶世一 志留纪 ,由于古太平
甲烷为主 ,甲烷含量高达9 8 %以上,页岩气碳同位 素具有明显的倒转特征 ;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组一龙马溪
组页岩气为高温裂解的油型气, 碳 同位素 “ 倒转”可能与原油、湿气的裂解有关;焦石坝五峰组一龙马溪组
的 天然气 ,应 为该套 页岩 内 自生 自 储 的 天然 气,为典型 的页岩 气。
洋板块 向西俯冲 ,原来相对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活 动性增强 ,上扬子地台开始抬升 ,中上奥陶统 和下 奥陶统大面积遭受剥蚀 ,乐山一龙女寺隆起 、黔中 隆起和雪峰山南部隆起迅速形成 ,其 间在川东南地
区 出现川 黔坳 陷 ,在 研究 区沉积 了五峰 组一 龙 马溪 组 相对 封 闭 、停 滞 缺氧 的深 水 陆棚 相黑 色页 岩 。
关键词 : 焦石坝;页岩气;碳同位素特征 ;成因分析
页岩气是一种 “ 自生 自 储 ”的非常规气藏 ,与 常规气藏相比,页岩中的天然气成因的有机生气 成 因u 1 。该特点 一方面延伸 了页岩气 的成藏边界 ,
使 得 页岩 气 的成藏 和 分布 范 围扩 大 ,另 一方 面也 增
选取涪陵页岩气 田焦石坝区块部分生产井的气
体样品送至江汉油 田研究院测试中心开展天然气组
成分析 ,测试仪器是A g i l e n t 6 8 9 0 N 气相色谱仪 ,测 试方法依据 G B / T 1 3 6 1 0 — 2 0 0 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 。结果表 明,涪陵焦石坝地 区五峰组
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

1 区域 地质 概 况
焦 石坝构造带 , 位于四川盆地内齐跃 山和华 蓥山断
为8 0  ̄1 1 0 m。其 中, 龙马溪组页岩气组有利层段 集中
在底部的深水 陆棚相 黑色 富有机质 页岩层 段 中(如焦
裂所夹 持的川东高陡褶皱带的万县复向斜 , 地表主要出 露嘉陵江组或雷 口坡 组 。焦石坝 构造带 发育 为北东 向 ( 晚燕山期) 、 近南北 向 ( 喜 山期 ) 两组 ( 两期 ) 断裂 系统 , 呈现“ 东西分带 、 南北分块” 的格局 。北部焦石坝主体 由 四周 4条 压扭性 断层围限 , 地层 平缓 , 北 东至南西 地层 倾角在 5 。 左右 , 呈“ 箱 状” , 东 与大耳 山背 斜 断 凹相接 , 西为斜坡进入 盆 内, 南 部总 体为背 向斜 相 间分 布 的格
种
帅
五 i
Mi n: 1 . 04 % ,
一
2 口
柏
5 O
样 柏 晶 3 o 数 2 o
' O
Av g : a, 5 6 o / 0 N:8 3 3S %
A v  ̄1 . 6 5 % N:g o
竺 { ,
● 。
3 j
M i n : o . 5
A、 僻l
1 5
— - N:4 0
样 3 0
品 2 o
样 品, O 2 o%
5 0 / 0
-
0
1
>4
数
t O
数 5 2% O 0 I <1 O %
<l
1— 2 2~ 4
<1
1~ 2 2 ~ 4
要分布在 2 ~4 , 以及 大于 4 的两个区 间, 分别 占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调整井钻井技术

◄钻井完井►doi:10.11911/syztjs.2020122引用格式:范红康,刘劲歌,臧艳彬,等.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调整井钻井技术[J]. 石油钻探技术,2021, 49(3):48-54.FAN Hongkang , LIU Jinge , ZANG Yanbin ,et al.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adjustment wells of the Jiaoshiba Block in the Fuling Shale Gas Field [J]. Petroleum Drilling Techniques ,2021, 49(3):48-54.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调整井钻井技术范红康1,2, 刘劲歌1,2, 臧艳彬1,2, 周贤海3, 艾 军3, 宋 争4(1.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2.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2206;3.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 433121;4.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8014)摘 要: 随着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进入开发调整期,单井可采储量降低,要继续经济开发就需要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
为了实现钻井提速降本,进行了钻井优化设计、超长水平段钻井、强化参数钻井提速、基于等寿命理念的“一趟钻”钻井、“钻刮通洗一体化”完井和长效密封固井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形成了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调整井钻井技术。
现场应用结果显示,调整井平均水平段长度达到2 096 m ,同比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一期增加37.8%;平均机械钻速达到9.49 m/h ,同比一期提高26.2%;钻井周期62.27 d ,同比一期缩短26.0%;环空带压比例由一期的70.0%降至4.6%。
研究表明,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调整井钻井关键技术满足了焦石坝区块部署调整井的技术需求,支撑了涪陵页岩气田稳产增效。
四川焦石坝地区页岩气沉积相带划分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5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优质大型页岩气田,气体以甲烷为主,平均含量达到98.204%,且为不含硫化氢的干燥气藏。
除此之外,焦石坝的页岩气产量非常稳定,截至2014年4月8日,焦页1H F 井已经持续稳定生产近500天,油套压稳定在20.0M Pa 左右,日产气6万方,累计产气3254万方。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位于川东褶皱带东南部,万县复向斜的南扬起端。
焦石坝构造为一被大耳山西、石门、吊水岩、天台场等断层所夹持的断背斜构造,总体表现为南宽北窄、中部宽缓的特点[1-3]。
焦石坝地区发育上三叠统嘉陵江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区域上缺失泥盆系,局部地区缺失石炭系。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三分性特征明显,其中下部含气泥页岩段岩性以含硅质、粉砂质碳质泥页岩为主,是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气开发的目的层段,为深水陆棚沉积,岩性稳定,地震预测全区厚度在70~114 m。
综合岩性、电性、物性、地化、含气性等特征将含气页岩段纵向上划分出3段、5个亚段、9个小层,地层分段对比性强,横向展布较稳定,厚度基本相当;其中,对应于焦页1井38 m富有机质主力气层段为第1段(第11和12亚段,第①-⑤小层)。
研究区焦页1井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中生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飞仙关组;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下统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下统小河坝组、龙马溪组,奥陶系上统五峰组、涧草沟组,中统宝塔组、十字铺组(未见底)。
1 单井沉积背景分析奥陶系末五峰组沉积时期,受华南板块挤压,中扬子地区基底迅速下降,海平面迅速升高,形成了一次较大的海侵,在中扬子地区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富有机质硅泥质沉积。
此后,受奥陶纪末全球冰川活动的影响,海水迅速下降,扬子地区高部位位置海水下降更为迅速,较早上升到沉积界面之上,在该时期未接受地层沉积,而在低部位区则由深水沉积环境转变为浅水台地相沉积环境,沉积了观音桥段生屑灰岩地层,随着海退的进一步加剧,低部位也露出水面,观音桥段剥蚀殆尽,仅在较深的部位残存少量的观音桥段地层,研究区焦页1井钻井过程中在五峰组顶部钻遇了一层10c m 左右的生屑灰岩,证实了研究区曾经接受过观音桥段生屑灰岩的沉积,同时证实了在奥陶纪末全球冰川活动时期研究区处于相对较低的地区。
焦石坝地区构造变形差异及保存条件解析

年 月 "#$% $#
龙小军&焦石坝地区构造变形差异及保存条件解析
, "8 ,
带的过渡带!属江南雪峰构造体系域!构造变形较 界!以东为'隔槽式(结构!多出露下古生界!齐岳山 为复杂!受中燕山期南东+北西向区域构造的递进 以西为'隔挡式(结构*地层以中生界出露为主"图 扩展作用!经过晚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作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主要的 用而定型*构造整体呈北东走向!以齐岳山断裂为 页岩发育层段*
"第#$!%卷年$#第月!期
非常规油气
&'()'*+',)'-. )/. 0 1-2
*345!'35! )675"#$%
焦石坝地区构造变形差异及保存条件解析
龙小军 5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湖北武汉W9##9!
的摘构造要解构析造变从形纵是向影上响建复立杂了构以造前区寒页武岩系气基保底存中条下件寒控武制统页膏岩盐气下差志异留富统集泥的岩关为键滑脱通层过的对多焦重石滑坝脱地区变 形模式从横向上建立起由南东往北西方向的递进扩展变形模式结合构造变形特征构造样式划分 出东部压扭变形带西部断滑断展褶皱变形带两个变形带前寒武系滑脱断层的结构是导致焦石坝地 区差异构造变形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具有背斜构造背景宽缓的构造样式的地层构造变形较小地 层相对较完整对页岩气的保存较为有利而受大型逆冲断层活动强度大的地层其控制的高陡构造顶 部地层剥蚀严重伴生断层及裂缝较发育不利于页岩气保存 关键词页岩气保存条件构造变形构造样式焦石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UFK@=SFOAG477@F PA47GU4FLF6344FPFB7LFE3KP=7G3BU=77FKB3E7@FLF7=6@PFB74=MFKTG7@AUUFK(=POKG=BQMQ7FP O=QFPFB7!PGLL4F43TFK(=POKG=BUFQ7GEFK3AQQ=47=BL43TFK2G4AKG=B PALQ73BFGBSFK7G6=4LGPFBQG3BGBU=K=44F4LGR PFBQG3B!=BL@=SFOAG477@FUK3CKFQQGSFFHU=BLFLGB73LF7=6@PFB7EK3P 2+73 'IGB@3KGN3B7=4LGPFBQG3B5(3PR OGBFL7@F7F673BG6LFE3KP=7G3BEF=7AKF=BL7F673BG6U=77FKBQ7M4F!G76=BLGSGLFLGB737T3LFE3KP=7G3BOF47Q!QA6@=Q
涪陵页岩气田复杂情形下的固井质量评价

涪陵页岩气田复杂情形下的固井质量评价在焦石坝地区的固井质量评价过程中,出现了海相碳酸盐岩快速地层、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低密度水泥浆等复杂情形,需要深入分析测井资料信息和地层的地球物理特性,以便研究不同情况的形成机理,从而给出更为合理的固井解释评价结果。
标签:固井质量评价;声波变密度测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低密度水泥浆焦石坝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川东高陡褶皱带。
由于开采的需要,高温高压的深部钻探增多,水平井大幅度增加,加之低压易漏地层的出现和水平井段长、斜度大等情况对固井水泥浆体系和测井仪器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复杂情形的固井质量评价问题。
目前,国内外用于固井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声幅-变密度测井技术、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技术、环井周超声波测井技术、水泥评价测井技术和套后成像测井技术。
焦石坝工区页岩气井水平段固井质量检测主要采用声幅-变密度测井和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方法。
1 固井质量评价原理固井质量评价是基于声波变密度测井资料和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对水泥胶结的声波反映。
1.1 声波变密度测井(CBL-VDL)声波变密度测井需测量经由套管、水泥环、地层传来的声波幅度,并根据时间刻度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灰度信息形成VDL变密度图,并根据灰度图确定一、二界面的胶结情况。
1.2 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RIB)RIB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是声波测井仪,接收探头测出不同方位8条声波幅度曲线,每条曲线显示45度张开角内水泥胶结情况,由于探头距信号发生器只有18英寸,因此,仪器很容易检测出水泥胶结微环中存在的细小问题。
利用RIB可以形象、直观地分辨水泥环向、纵向的胶结不均匀性。
2 固井质量评价中的复杂情形2.1 海相碳酸盐岩快速地层焦石坝区块上部地层是以致密灰岩、云质灰岩为主,为碳酸盐岩地层,地层骨架声波时差为≤50μs/ft,而套管声波时差为50μs/ft,因此声波在快速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套管的声波传播速度,在记录采样中地层波首波到达时间与套管波基本相同或超前,使得套管波与地层波相互叠合,表现为声波幅度值增大和变密度波形的重叠。
焦石坝地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

焦石坝地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佘晓宇;陈洁;张士万;舒志国;郁飞;李冬冬;龚晓星【摘要】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剖面解释和运用平衡剖面技术观点,对焦石坝地区基底结构、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着基底卷入和盖层滑脱2种构造类型.基底卷入型有背冲背斜、对冲向斜、叠瓦逆冲、正花状扭动和多字形扭动5种构造样式.盖层滑脱型有断展或断弯、断滑、叠瓦逆冲、叠瓦反冲、冲断楔5种构造样式和组合.燕山早、中期是该区的2个主要构造变形期,在燕山早期,中、古生界与基底及其内幕之间近水平向西拆离滑脱推覆,形成了侏罗山隔挡式背-向斜交替褶皱.方斗山断裂与大天池背斜之间的焦石坝地区为挤压宽缓复向斜背景;在燕山中期,受东邻隔槽带中、深层基底拆离向西强烈冲断作用,焦石坝地区形成了仰冲-逆冲-掩冲构造格局,经历基底叠瓦冲断-盖层滑脱-左行压扭3个变形幕,形成了焦石坝双层背冲背斜及翼部的断褶带.石门断褶带具有多层滑脱褶皱特征,乌江断褶带具有滑脱与左行压扭的性质.构造变形性质与类型、龙马溪组-五峰组滑脱程度、层滑作用产生的构造缝是该区形成大型页岩气田重要的构造影响因素.【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10页(P828-837)【关键词】双层背冲;多层滑脱;基底拆离;隔挡式褶皱;页岩气;焦石坝背斜及周缘;四川盆地【作者】佘晓宇;陈洁;张士万;舒志国;郁飞;李冬冬;龚晓星【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关于北美的页岩气分布,许多学者在研究原型沉积盆地相关的板块构造位置基础上,认为与后期逆冲褶皱断裂带有关,控制了页岩层分布和保存条件[1-2],提出了阿巴拉契亚断褶带中滑脱页岩层变形(尤其是富含有机质)对页岩气聚集作用观点[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e Engineering 矿山工程, 2018, 6(3), 183-198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journal/mehttps:///10.12677/me.2018.63025Anatomy of Typical Shale Gas Wells in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mplex StructureSurrounding JiaoshibaHui Zhang1, Yuewen Liu2, Xiangfeng Wei11Sinopec Exploration, Chengdu Sichuan2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Sichuan Energy Industry Investment Group,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Jul. 4th, 2018; accepted: Jul. 19th, 2018; published: Jul. 27th, 2018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mplexity of shale gas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is emerging gradually. The impact of preserva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shale gas target evaluation, exploration deployment and efficient exploration, especially in complex structural areas, structures and faults. Although a major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shale gas exploration in the complex structural area around the Jiaoshiba, the drilling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shale gas well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complex structural areas around the Jiaoshiba are dissected in detail,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essure coefficient, fracture, fractu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roof and floor, gas bearing properties, etc, which is recogniz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as cont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closer Southeast Sichuan is to the Xuefeng orogenic belt, the worse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extrabasinal syncline width is slow, buried depth is deeper, fracture is less developed, preservation condition is better; the complex structure condition of ba-sin edge is poor.KeywordsComplex Structure Surrounding Jiaoshiba, Shale Gas, Anatomy of Typical Shale Gas焦石坝外围构造复杂区不同地区页岩气典型井解剖张晖1,刘月雯2,魏祥峰11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张晖 等2中石油四川铁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收稿日期:2018年7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7日摘 要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快速推进,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复杂性逐渐显现出来。
尤其在构造复杂区,构造、断裂对于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影响认识还不够深入,严重影响了页岩气目标评价、勘探部署以及高效勘探。
虽然在焦石坝外围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钻探情况仍不太乐观。
本文通过对焦石坝外围构造复杂区不同地区页岩气典型井进行详细解剖,从压力系数、断裂、裂缝、构造特征、顶底板、含气性等方面对典型井进行分析,认识到不同地区含气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川东南地区距离东南部雪峰造山带越近,保存条件总体变差;盆外向斜宽缓、埋深越深、断裂越不发育,保存条件则越好;盆缘复杂构造区保存条件均较差。
关键词焦石坝外围构造复杂区,页岩气,典型井解剖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北美地区是全世界最早发现页岩气的地区。
1821年,在美国东部的泥盆系的页岩层中钻探出世界上第一口页岩气井;1914年,发现了第一个页岩气田-Big Sandy 气田;1981年,被誉为Barnet 页岩气之父的乔治米歇尔对Barnet 页岩C. W. Slay No.1井实施了大规模的压裂,并获得了成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页岩气的突破[1]。
在我国,2005年以来,借鉴国外特别是北美先进的页岩气研究经验,我国相关部委和企业开始进行了页岩气的资源调查、评价、富集主控因素研究及工业化的实验。
在前期不断的尝试和研究下,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相继取得重大突破。
中石油在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批准建成了长宁–威远国家级示范区,2017年年度累计产页岩气约13亿方;中石化勘探分公司2011年实施部署了焦页1井,2012年11月获得日产20.3万方的页岩气流,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被发现。
截止2017年7月,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08.14亿方。
2. 研究区概况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焦石坝镇,构造位置位于齐岳山断裂以西、四川盆地东部川东隔挡式褶皱带,川东高陡褶皱带万县复向斜,目前主要由涪陵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气藏组成。
产气层主要为五峰–龙马溪组一段灰黑色的炭质笔石页岩。
涪陵页岩气气层厚度80~100 m ,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气层厚约为40 m 左右。
涪陵页岩气田是国内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同时也是全球除北美以外第一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
张晖等四川盆地受多期次、多方向、多方式构造应力影响,构造表现为多构造边界和多构造体系特征(图1),南部大娄山、东南雪峰山隆起至齐岳山、大巴山为四川盆内盆外构造边界[2] [3] [4]。
主要构造带有盆外的湘鄂西断褶带、黔北断褶带,盆内有川东高陡褶皱带、帚状断褶带、华蓥山断褶带、泸州–赤水构造叠加带,控制构造带的主要断层有齐岳山断层、华蓥山断层、綦江断层、南川–遵义断层、赫章–金沙断层、垭都–紫云–罗甸断层,整体表现为多构造边界的复杂构造体系,可分为NE-SW向展布并向NW 突出的弧形构造体系、近南北向构造体系、近东西向构造体系、“S”型构造体系[5] [6] [7]。
四川盆地及周缘隶属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地块,主要包含了雪峰山隆起带、川鄂湘黔褶皱带、四川盆地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米仓山隆起带、南大巴山褶皱冲断带、滇黔北部坳陷、康滇隆起8个二级构造单元。
川东南和川西南地区地跨四川盆地、川鄂湘黔褶皱带、峨眉山-凉山块断褶带3个二级构造单元[8]。
川东南地区受雪峰山和大娄山联合作用,同时受南川–遵义断层、垭紫罗断层、齐岳山断层、赫章–金沙断层的共同制约。
川中隆起对雪峰山推覆造成阻挡而产生川中阻挡构造应力,大巴山推覆和雪峰山推覆角度差异而形成大巴山旋转应力。
盆内由于川中阻挡构造应力的影响形成华蓥山造山带,又由于华蓥山的影响由北西向南东,形成了帚状构造带隔档式背斜[9]。
川西南地区在康滇构造带、大凉山断褶带内引起的地层变形、多层系的差异滑脱、齐岳山断层的差异作用以及川中隆起的作用下,形成多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使其构造格局多样化。
以构造变形及区域大断裂为依据,将川西南地区划分为四川盆地、滇黔北部坳陷、康滇隆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泸定–米易断隆、米市–江舟断陷、峨眉山断隆、凉山断褶带、滇北斜坡带、川西南低缓断褶带6个三级构造单元[10] [11]。
Figure 1. Structure map of Sichuan basin and peripheral margin图1.四川盆地及周缘构造纲要图张晖等本次研究范围包含了川东南焦石坝南、南天湖和川西南五指山-美姑东地区。
焦石坝南地跨义和–凤来褶皱带、焦石坝–涪陵褶皱带和白马-南川断褶带3个四级构造区,南天湖属于南天湖斜坡带。
五指山–美姑东属于三级构造区川西南低缓断褶带的四级构造区沐川-雷波西坡带。
3. 焦石坝外围构造复杂区不同地区页岩气典型钻井解剖从川东南地区的勘探实践分析,距离东南部雪峰造山带越近,保存条件总体变差。
盆内隔档式变形带总体保存条件好,富顺、永川及焦石坝构造主体、丁山深部等钻井压力系数都在1.5以上,仅高陡构造主体核部附近保存条件中等;盆缘复杂构造带保存条件复杂保存条件从差到好均有发育,除焦石坝南部复杂构造区除平桥断背斜取得较高的压力系数外,白马复向斜、南天湖斜坡、丁山构造主体、仁怀斜坡等钻井都显示保存条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盆外保存条件总体较差,槽挡转换带宽缓向斜具有中等保存条件,目前在武隆向斜、安场向斜、桑拓坪向斜、安场向斜等取得了一定的发现,但是钻井基本为常压特征;隔槽式构造带保存条件差,目前的钻井均未取得页岩气发现。
(一) 四川盆地外围构造破坏区四川盆地盆外页岩气探井主要位于残留向斜区,向斜宽缓、埋深越深、断裂越不发育,保存条件则越好。
此外,前文述及,越靠近造山带,起始抬升时间越早,页岩气后期遭受破坏作用的时间越长,页岩气保存条件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