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李治中:这个专坑中国人的“健康建议”你一定听过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的九点养生建议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的九点养生建议博文收藏2010-12-07 1237中国首席健康专家的九点养生建议(中国首席健康专家万承奎)1.在健康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万承奎教授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你知道吗?吃饭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
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谷类、豆浆、鸡蛋或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
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TIPS:万承奎是中国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著名教授,多年潜心研究健康教育,融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为一炉,集哲学、教育学、家政学为一体,创建了“生命自我管理科学”,被誉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中老年人的健康卫士”,曾荣获世界和平基金会“自然医学功勋奖”。
2.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种习惯,第一号不好的习惯就是抽烟。
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
我为什么比较年轻,比较健康,我一辈子没抽过烟。
谁在我面前抽烟,对不起,请你到外头抽,你可以自杀,你不能杀人。
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3.营养过剩一样中毒一天吃东西有规定的:一、二、三、四、五、六。
每天一盘蔬菜,必须要八两到一斤;每天两个水果;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过 25克;每天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每天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但有量规定,一两肉,一个鸡蛋,牛奶半斤,豆腐一块或者一碗豆浆、豆腐脑,肉、蛋、鱼 30克不要超过一两;六杯水或者六克盐,现在讲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
【优选】养生保健-坑爹常识大揭秘

做到有劳有逸,有张有弛。
凡事不苛求十全十美
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老年人要心胸宽广,知足常乐,才能安度晚年。
精 品 文 档 Professional documents 保健口诀八个五养生法
如若有用请下载收藏以便备查
五个学
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学食谱、学养生。
五个快
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来。因此,当我们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就会招蚊子了。
精 品 文 档 Professional documents 错误九:厕所是很不卫生的地方
如若有用请下载收藏以便备查
经常用水清洗的厕所比人们刻板印象中干净多了。家庭细菌研究专家发现,家中大多
数细菌都躲在冰箱内壁的排水管内,抹布上的细菌量也比厕所多。
质的长发,就比较适合多梳头。不过最好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这样更不易伤头皮。
错误七:走路比站着耗费体力
Hale Waihona Puke 因为,站立时,双腿一直在承受身体的重量,两只脚都不能放松。而走路却是一条腿
承受重量时,另一条则在放松。
错误八:血甜的人容易被蚊子叮 详情请看下一页
蚊子根本闻不到血的味道。但蚊子对热特别敏感,连 0.05 摄氏度的差别都能分辨出
五个好
吃好、穿好、住好、睡好、玩好。
五个忘记
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过去、忘掉忧愁,忘掉烦恼。
五个互助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体贴。
五个不
不劳累、不发火、不发愁、不着急、不生气。
五个多
多一点善良、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健康、多一点幸福。
五个乐
宽容之乐、娱乐之乐、饮食之乐、运动之乐、爱情之乐。
的破坏作用。正确做法是,先漱口,过半小时后再刷牙。
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关注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常见的疾病、饮食习惯、运动状况以及健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
常见疾病在中国,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传染病和肿瘤等。
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在中国人群中呈增长趋势。
此外,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仍然是中国人的健康威胁。
肿瘤则成为中国人的头号杀手之一,其中肺癌、乳腺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饮食习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因地域和民族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中国人的饮食以谷物为主食,如大米、面粉等。
此外,蔬菜、豆类、水果、动物蛋白质和奶制品也是中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高热量、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导致很多人出现过度营养和肥胖的问题。
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与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运动状况中国人的运动状况相对较差。
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久坐和缺乏运动。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每天平均只有约15分钟的运动时间,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至少30分钟的运动时间。
缺乏运动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由于学业负担重和缺乏运动场所等原因,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水平也相对较低。
健康教育的现状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鼓励个人学习健康知识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营养知识、体育锻炼、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方面。
然而,目前中国的健康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很多人难以接触到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健康教育覆盖范围较窄。
养生观点也要打假

养生观点也要打假2012年03月15日09:50 老年日报养生乱象层出不穷,伪养生专家怪论迭出,可再荒唐的养生理论都会有人信。
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房主任金泽,为读者细数“伪养生观点”。
伪养生观点之一:“固元膏包治百病”专家打假:马悦凌在湖南卫视讲,全家大小吃固元膏能包治百病。
固元膏是用阿胶、黑芝麻、红枣、核桃、冰糖制成,这些都是食品,有营养,但不能治病。
固元膏容易给脾胃造成负担,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不适合脾胃虚弱者。
伪养生观点之二:“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疾病”专家打假:往穴位里注射当归液是马悦凌的发明。
而把当归液直接打到血液里,没有经过消化这一关,很容易引起副作用,这是非常危险的。
里面有一些有害的物质,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伪养生观点之三:“吃西瓜易导致脑溢血”专家打假:最近,网络上盛传“吃西瓜容易患脑溢血,加重心脏病,甚至出现死亡。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没有任何根据。
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热病发烧、口渴汗多、烦躁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症状会马上改善;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西瓜还含有能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吃西瓜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可使大便通畅,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
西瓜虽好,有些病人却不能多吃。
如糖尿病患者吃多了会加重病情;体虚胃寒者吃多了会出现腹胀、腹泻和食欲下降症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和慢性肾病病人,食之过多后由于水分急剧增加,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口腔溃疡者食之过多,会因西瓜性寒而加重溃疡程度。
伪养生观点之四:“常吃香蕉,易患心脏病”专家打假:最近,网络上盛传“常吃香蕉,易患心脏病,脑缺血,脑梗塞,失眠,抑郁症。
”香蕉多食后可造成体液中的钾、钠比值的改变,特别是空腹时食用,使血液中钾大幅度增加。
若血液中钾的含量高于正常浓度5.5毫摩尔/升时,会对人的心血管等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出现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嗜睡乏力等现象。
养生专家 忽悠老百姓的养生法

他觉得他很注意了,非常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他全做到了,但是他得心梗了!往这儿放了三个支架。
然后我就问他早上怎么吃的? 他说每天都是杂粮粥加一个苹果,这里缺什么啊,缺蛋白质,缺蔬菜,这些东西都不够!
3
辟谷养生:毁了肠胃!
▲近些年来,“辟谷养生”越来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称能“清理肠胃”,你以为这种“辟谷”方法真能养生吗?
就算是感冒,中医很多时候诊断也和湿证有关系,所以并不是所有感冒都适用于用多喝水来解决。水是阴病。
5
每天2万步: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每天走个1万多步、2万步都是错误的。正常人每天应该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较合适。如果天天都是2万步,很有可能会伤了膝盖。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每天走个几万步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
6
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维生素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不仅对治疗维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有些人却夸大了维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种病,都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这也是对维生素的一种错误认识。
来源:JSBC万家灯火、国医大师健康、希言館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不仅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折寿!这些我们常做的“养生”害了很多人,再这么做迟早会要命!
1
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中医专家解释,“辟谷养生”并没有中医的理论基础,而这种“断食辟谷”的方法也并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辟谷对身体有好处。
中医学者称食疗专家夸大其词用概念行骗

中医学者称食疗“专家”夸大其词用概念行骗“军阀混战”,一名中医教授形容当下的食疗市场。
“军阀”们占领的“制高点”,往往是以某种食物治疗世界难题,例如癌症。
虽然一个个“专家”被揭穿、受罚,但市场利益驱动下,不断有新的“专家”冒出。
他们以惊人又“新鲜”的理论吸引公众,曲解利用中医概念,博取商业利益。
这种现象令诸多中医学者深为痛心。
他们指出,食疗作为中医的一个部分,目前被歪曲、夸大。
食疗市场缺乏规范,亟需立法管理。
5月20日,“食疗专家”张悟本的营销团队,感到了危机。
在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健康推广项目办主任王小雨给员工开会,稳定军心。
该中心“首席食疗保健推广专家”张悟本,正被媒体广泛质疑。
“倒下一个张悟本,还有王悟本、李悟本,千千万万个悟本站出来。
”王小雨跟员工们说,中医食疗市场有刚性需求,食疗作为新生的商机,今后他们会继续推出食疗专家咨询。
从4月开始,该中心另一名专家——“菌王”陈康林,分别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做讲座。
电视上对他的宣传是,“通过服用陈康林野生药用真菌配方治愈的糖尿病、肝病、肾病、肿瘤、神经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患者达上千人,被誉为野生药用真菌‘当代神医葛洪’。
”5月30日,北京西苑医院教授王国玺说,时下张悟本的火,说明市场对中医食疗是有需求的,但是“食疗现在被曲解了,也被夸大了。
”治癌症的“专家”们“食疗专家”们观点常相左。
有人说不能吃早饭,有人说不能吃晚饭;有人说吃肉是“找死”,有人则说肉汤可治癌症“食疗专家”张悟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早在张悟本之前,号称能治疗癌症的“食疗专家”已层出不穷。
他们有个共同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并将自己的“理论”著书立说。
曾红极一时的,例如“地瓜王子”林光常。
“林博士”曾公开称自己用食物治好了各种癌症。
2006年8月,台湾人林光常在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上说,“抗癌食品第一名是红薯”,顿时,长沙的红薯价格从一元每公斤飞涨三倍。
随后他又在辽宁电视台称,“可乐是刷马桶的,地瓜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
专骗老年人的十大健康谣言

专骗老年人的十大健康谣言1. 健康食品可以治愈所有疾病:有些商家会宣传他们的产品可以治愈所有疾病,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
没有任何一种食品可以治愈所有疾病。
2. 药物没有副作用:一些所谓的“奇迹药物”声称没有任何副作用,这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药物都有潜在的副作用,老年人应当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正确用法。
3. 冷水洗脸可以治疗高血压:一些人声称用冷水洗脸可以降低血压,这是错误的。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医疗专业人士指导和治疗的疾病。
4. 吃太多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力:维生素是对身体健康很重要的营养素,但是过量摄入维生素可能会导致中毒。
老年人应当根据医生的建议摄入适量的维生素。
5. 刮痧可以驱除毒素:刮痧是一种传统疗法,但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刮痧可以驱除毒素。
刮痧可能会导致皮肤创伤和感染。
6. 隔夜米饭巴西么毒素:一些人声称隔夜米饭中会产生一种叫做巴西么毒素的有害物质,这是错误的。
正确保存和加热食物可以避免食物中毒。
7. 喝大量蜂蜜可以治愈癌症:蜂蜜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食品,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大量摄入蜂蜜可以治愈癌症。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种治疗方法。
8. 吃更多草药可以增长身高:一些人声称吃草药可以增长身高,但是身高主要由遗传和生长发育决定,草药并不能改变这些因素。
9. 红糖水可以预防中风:红糖水在传统中医中被认为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没有科学研究证明红糖水可以预防中风。
预防中风需要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10. 排毒疗法可以清除身体内的毒素:一些商家宣传的排毒疗法声称可以清除身体内的毒素,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疗法的有效性。
身体的排毒功能主要通过肝、肾等器官完成,保持健康饮食、锻炼和适度休息是最好的方式。
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

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科学流言往往给公众带来误导。
为了澄清一些科学领域的流言谣言,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遴选了2019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
以下是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的详细内容:1.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这是一个常见的谣言,事实上,水果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水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可以帮助调节血糖,增强免疫系统。
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食用,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果。
2. 铝锅会导致痴呆这个谣言源于对铝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研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使用铝制品会导致痴呆。
铝通常以微量存在于食物和饮用水中,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正常使用铝制品是安全的。
3. “3G基站”寿命结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这是一个误解,3G基站寿命结束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特殊影响。
对于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控制是必要的,但3G基站的寿命结束本身不会引起特殊问题。
4. 小龙虾致癌家用电锅烹制小龙虾是否致癌的问题一度引发热议。
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的研究认为,对于家用电锅煮熟的小龙虾来说,不存在致癌的问题。
烹饪方式和食用频率都需要合理考虑。
5. 夜间看手机伤害眼睛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夜间看手机对眼睛有特殊的伤害。
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因此还是需要适当注意休息。
6. 户外跑步高强度锻炼对心脏不利户外跑步高强度锻炼对心脏并不会有特殊的危害,反而对于提高肺活量和心血管健康有益。
适量的户外跑步锻炼对保持健康有积极作用。
7. 植物园能够减少室内污染植物园不能完全消除室内污染,但确实可以降低室内污染的程度。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可以改善室内环境。
8. 皮肤癌只与太阳有关太阳是导致皮肤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是唯一因素。
其他因素如遗传、环境污染、放射线等同样可以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9. 智能手机电量不足时充电会影响电池寿命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当智能手机电量不足时充电会影响电池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达人李治中:这个专坑中国人的“健康建议”,你一定听
过
科普达人李治中:这个专坑中国人的“健康建议”,你一定听过
大医论道2017-12-21 21:36:43李治中笔名菠萝,国内癌症科普大咖。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著有《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和臭名昭著的香烟不一样,同为1 类致癌物的酒,总是以「健康保护者」的形象存在。
比如被大家熟知的红酒(葡萄酒),我们听到的说法一直都是:
·红酒中富含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的功效;
·每天喝一点红酒还对心脏有好处,能软化血管,预防冠心病。
而在医学专业机构那里,却从未把红酒作为正面形象向公众推荐。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明确指出:酒精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咦,说好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呢?
每18 个癌症,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酒精(饮料)列为1 类致癌物。
要知道,全世界5.5% 的癌症发生和5.8% 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换算一下就是说,每18 个癌症里,就有1 个是喝酒喝出来的。
饮酒和常见的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有直接关系。
当然,和酒关系最密切的癌症类型,来自喝酒会直接接触的组织——如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此外,女性尤其不应该喝酒,因为酒精给女性带来的风险看起来比男性更大,数据显示,在美国有16.4% 的女性乳腺癌与饮酒有关。
可能有人要问了,是不是因为喝多了才会喝出问题?
少喝点难道没有保健作用么?少喝点酒,同样会危害健康
少量喝酒,尤其是喝点红酒对心脏(身体)有好处。
这个说法流传确实很广,但其实不靠谱。
之所以说它不靠谱,有两方面原因:
1. 研究自相矛盾
早期确实有些报道说少量喝红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甚至是死亡率。
但是,最近更大规模的试验并没有证实这个结论,反而有证
据显示,完全不喝酒的人,比少量喝酒的人得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概率更低。
正因如此,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给出了明确的警示——不建议任何人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为理由而开始饮酒。
2. 想「喝」出传说中的好处?基本不可能
很多说葡萄酒有好处的理论,集中在白藜芦醇、花青素、单宁等抗氧化剂上,但其实简单查查资料,算一下就知道,这些物质在葡萄酒里含量低得可怜,如果想喝到产生神奇效果的剂量,可能早就把自己撑死了。
还有研究显示,所谓的「健康红酒」(葡萄酒)致癌风险和别的酒没有任何区别。
同样是今年一项对超过1200 万名女性的数据分析发现,即使每天只喝一小杯酒的「适量饮酒」,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除了红酒,喝其他酒的健康风险也一样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再好的酒,最重要的成分始终都是——酒精。
可能看到这儿大家更困惑了,既然喝酒没好处,那「适量饮酒」这句话到底从哪来的?
难道是编出来害人的吗?适量饮酒,是有前提的
适量饮酒,相对权威且著名的出处就是2015 版的美国膳食指南,上面的原话直接翻译过来是——成年人适量饮酒。
但指南并不是一句话总结就完事,在这之后,还有500 页的报告进行详细阐述。
报告指出,酒是饮食中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元素,也是一些社交活动的必须品。
欧美人对饮酒太过习以为常,酗酒甚至有酒瘾的人也不在少数,出于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和执行的考虑,官方才给出「成人适量饮酒」的建议。
所以,适量饮酒是对需要喝酒的人,或是有饮酒习惯的人说的,它关注的健康目标是不同的,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劝导。
如果出于防癌或防病的角度,适量饮酒绝对不是好的建议,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永远是——
不喝酒。
酒对中国人的危害,比欧美人更大
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酒精致癌的原理说起。
事实上酒本身不会引起基因突变,不会直接致癌,真正危险的是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
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由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排出体外。
乙酸可以理解为「醋」,没啥毒副作用;乙醇就是酒精,是喝酒「爽」的来源,导致错觉喝醉是因为它,酒驾醉驾查的
也是它。
但是,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
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才把含酒精的饮料和乙醛同时列为证据最确凿的I 类致癌物。
那为什么说中国人喝酒更容易致癌呢?
因为中国人有酒精代谢基因的缺陷。
只要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会发现,喝酒后外国人并不像中国人一样容易脸红。
喝酒上脸这件事儿其实是中国(东亚人)特色。
喝酒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多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
基因,导致人体无法有效降解乙醛。
乙醛在体内积累后能导致血管舒张,看起来就是脸红筋涨,形成「喝酒上脸」的现象。
一些对东亚人群的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的人喝酒后,患癌概率会大于没有缺陷的人。
也就是说,在喝酒致癌这件事上,中国人从一出生就吃亏了,就算适量饮酒也吃亏。
如果你像我一样喝酒脸红,说明致癌风险更高,请千万要少喝酒,毕竟基因(先天)不给力啊!■
了解更多名医的健康科普,可关注“大医论道
(dayilundao2017)”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