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

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

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发布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日期:2009年4月2日一、规划背景及概况(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呈现网络化特征,网络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随着“三线两段”(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1号线向北延伸3个车站,4号线实现环线运营)开通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数达到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35km,覆盖全市13个行政区域,形成了“一条环线、七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网络运营格局。

建成线路运营情况总体呈现出客流总量逐年增加、客流效益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的特点。

近年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表1 上海轨道交通现状运营线路一览表(2) 2005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2005年4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至2012年,包括已运营的线路长度,上海将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约567km,见表2。

在上述规划基础上,我院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审批。

表2 2012年形成的基本网络(3) 新一轮近期规划的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今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支持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服务郊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枢纽配套能力、继续支持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完善和加密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组织编制了近期建设规划,新一轮建设项目在2010-2020年期间共13项,包括5条延伸线和8条新建线,线路总长合计约310km,车站189座,见表3。

至此,202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达到约877km,见图1。

表3 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项目(2010-2020年)。

浅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

浅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

通 与 不 同 交 通 方 式 之 间 的 有 机 互 路敷设型式呈现多元化,各有差异, 开放、资源配置统筹集约、线网联
补 和 紧 密 衔 接 。 纽 约 的 G e o r g e 即地铁、地面线、轻轨、磁悬浮等 动职责分明、应急保障快速反应、管
Washington Bridge公交车站汇集 多种模式共存。对比之下,地下线路 理手段科学先进”为主要特征的网
10
3.58
0 2000 年 2006年 2007 年 2012年
营、科技进步和融资等方面个人看法。 展 ;而且,同步开展地面交通一体
化和沿线周边地块的开发规划,也
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分析
有利于轨道交通与地区发展的相互
2.1 网络规划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促进。
适时调整规划理念
2 . 2 全面考虑后续线路预留、换
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等方面的资源 降低工程造价。因此,统一执行国家 量、服务设施、票价政策等方面都
共享设计,从而有效减少占有土地, 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使得轨道
节省工程投资。
3.2 合理选择线路敷设形式
交通的运营组织及管理面临更大的
国外特大城市非常重视轨道交
上海的轨道交通系统种类和线 挑战。上海提出构建以“架构扁平
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带动 以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因此, 长达 258 m,上海火车站站的 1 号线
房地产业、商业开发等相关产业的 为了适应上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与 3号线换乘通道长达 355 m,如图
快速发展。六是,在轨道交通网络规 郊区新城(如临港新城、嘉定新城、 2、3 所示[6]。因此,轨道交通网络规
234 km,建有包括 6 座二线换乘站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公布了,其中受人关注的是对未来城市交通建设的规划。

未来,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市轨交运营规模将超过830公里。

▲最新规划图▼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项目实施后,车站总数将达到600余座!上海地铁线路将增加到24条线路!届时上海地铁运营规模将超1000公里!之前的环评公示上看,上海地铁还将新增,19号、20号、21号、23号、崇明岛线、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等!规划中的线路,地铁19号线▼轨道交通19号线起自闵行梅陇,终至宝山杨行。

主要沿济明路、浦东南路、江杨南路走行。

全长约40km,设站30余座。

地铁20号线▼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起自上海西站,终至共青森林公园。

主要沿交通路、场中路、嫩江路走行。

全长约20km,设站10余座。

地铁21号线▼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起自国际旅游度假区,终至浦东新区高行。

上海装修网了解到,该线路主要沿哥白尼路、广兰路、杨高北路、东靖路走行。

全长约28km,设站10余座。

地铁22号线▼纵贯浦西中外环间的22号线路,可以直接对接20、18号线,串起机场拓展区、静安大宁、普陀桃浦、中环、长宁临空、闵行金虹桥等区域。

地铁23号线▼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起自闵行开发区,终至徐家汇。

线路主要沿东川路、龙吴路走行。

全长约29km,设站20余座。

地铁24号线▼为贯穿中心城的南北走向线路,主要沿何杨铁路支线、杨树浦路、北洋泾路、锦绣路、陈行公路走行,经杨浦区、浦东新区。

25号线是本次规划中新增的。

在徐汇区战略指引图中出现了新增的25号线。

图中可以看到25号线为徐汇区始发向西走行的轨交线,但目前,轨道交通25号线暂未有明文公示。

轨道交通26号线▼此次规划中,多城区战略指引图中都可以看到26号线,这是26号线第一次出现在公开文件中。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项目主持人: 陆锡明项目参加人员:朱洪 陈必壮一、项目背景上海是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年,上海的城市交通取得了突出成就,以高架网络为标志的一批交通设施投入使用。

目前,上海将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的主导力量,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快捷的交通环境。

为了适应于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上海对城市轨道系统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市府领导的指示下进行了国际招标,最后邀请法国SYSTRA 公司与规划设计院合作负责规划设计上海轨道交通系统方案。

而其中运用公交规划模型进行的交通分析起到重要作用。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一)90年代交通发展的回顾分析90年代的上海是交通大发展的时代。

与80年代中期相比,1999年道路设施增长了1倍多,机动车增长近一倍,市民出行的机动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其一其一,,在道路建设方面在道路建设方面。

交通投资不断增加,建成了以高架道路为骨架的城市高等级的道路系统,获得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机动车适度增长,维持道路正常运行的效果。

但是社会各界也逐步意识到,道路建设速度与车辆增长速度之间的矛盾。

尤其是高架道路建成3年后,本身也出现了拥堵,城市交通问题依然很突出。

目前城市道路主要被小汽车所占用,但是所能承担的人员出行量不到11%,显然获得一个高效的客运系统需要发达的公交网络支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其二其二,,在公交建设方面在公交建设方面。

公共交通在这20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公交车辆逐年递增,由90年代初的4千多辆增长到现在的1.5万辆,线路向城市新建小区逐步延伸。

地铁1号线的投入运营,更是打破了原有单一公交模式的格局,其线路长度不到公交线网的0.5%却承担了5%左右的公交客运量,可见轨道交通的特殊优势已经显现。

上海规划地铁

上海规划地铁

上海规划地铁上海市地铁规划是上海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结合市民出行需求,进行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该规划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承载能力,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上海市地铁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覆盖面广、线网密集、运营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计划,截至2025年,上海地铁将形成16条运营线路,总里程将超过800公里。

目前,上海地铁已经建成了15条运营线路,覆盖了上海市市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居民区。

上海地铁的规划理念是“立体交通、分区承载、建设便捷”。

这意味着地铁线路将与其他形式的交通方式进行衔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交通网络。

地铁规划还将考虑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区域设立地铁站点,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承载需求。

上海地铁规划还注重建设地铁与市民生活的融合,打造“地铁+生活”模式。

在地铁站点周边建设商业、居住、文化等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购物、居住、娱乐体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地铁规划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线路和站点位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提高地铁运营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上海地铁规划的实施将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地铁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其次,地铁的运营将带动相关行业和业态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最后,地铁规划的实施将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总之,上海市地铁规划是上海市政府为改善市民出行条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重要规划。

这一规划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实施,预计将大大改善上海的交通情况,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大家都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各大城市都是在积极的建设发展之中,城市的综合实力已经有着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发展的基础之后,对于市内的市容市貌的建设也就更加的重视了,因为这是关乎到城市的形象问题的,一座城市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比如说拥有一个良好形象的城市在招商引资或者人才吸引方面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的。

那么城市的形象如何提升呢?我国很多的城市都是采用修建高楼大厦,完善交通状况来实现提升城市的形象,很多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城市都已经在修建地铁了,地铁大家都比较的熟悉了,它的运行速度非常的快,而且还不堵车,票价也比较的合理,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城市都想着去修建地铁,但是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实力去修建的,可以修建地铁的城市在经济实力预计人口数量上都是比较的突出。

我国的上海市肯定是有实力去修建地铁的了,而且上海的地铁网现在已经是非常的完善了,上海目前已经拥有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的第一条地铁在1993年的时候建成的,如今上海已经运行的地铁线有着16条之多,还有很多条地铁线在建,除了这个之外,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已经出来了,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同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条上海规划将要建设的一条地铁线。

它就是上海地铁20号线,上海地铁20号线现在还是处于规划状态,规划将分为2期来修建,上海地铁20号线原称为L3线,它是一条北部的切向线,这条地铁线一期大体上的规划已经完成了,路线起于普陀区的金昌路站且与11换乘,途径普陀、宝山、静安以及杨浦等区,一期终点站止于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站,二期的走向如今还不是非常的确定。

上海地铁20号线的修建将完善上海市的北部地区东西向交通,支撑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带动沿线区域发展,汇集并转换沿线相交轨道路线客流,更加进一步的完善上海的地铁网,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预计将会在2030年左右开通。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是指上海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交通需求进行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大,上海的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因此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上海已有多条地铁线路,通过不断扩展和延长线路,将进一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例如,规划中计划在近几年内将地铁3号线、4号线和6号线进行延伸,覆盖更多的市区和郊区地区。

其次,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将推进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规划中计划建设更多的换乘站点,方便乘客之间的转换。

同时,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接驳衔接也将得到加强,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效率。

第三,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将鼓励地铁站周边的综合发展。

规划中计划在地铁站周边建设商务办公区、生活服务设施等,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

这不仅可以缓解市区的人口压力,还可以吸引人们离开市区,在地铁站周边生活工作。

第四,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将推进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

规划中计划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优化列车的运行间隔,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

最后,上海轨道交通规划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计划将建设更多的环保型地铁线路,采用低碳技术、节能设备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了轨道交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总的来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推进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海将建立一套高效、便利、环保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沪规政〔2005〕809号各区(县)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已经2005年6月20日局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二○○五年九月九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规划管理规定(暂行)第一条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用地和空间资源,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强轨道交通车站配套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促进周边地区的开发规划与轨道交通车站相衔接,完善市、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协同管理的机制,根据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0157-92)、上海市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上海市中心城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地区规划控制实施,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轨道交通设施及周边地区项目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服从整体规划原则、方便乘客原则、交通优先原则、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原则、功能协调原则。

第三条车站交通车站布局应尽量避开交通繁忙的城市主要道路和交叉口,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块的综合开发进行建设。

第四条轨道交通车站用地规模应综合考虑车站等级、功能、形式、远期客流量、周边地块综合开发、交通组织及施工方案等因素,既要保证车站功能,又要高效利用土地,合理确定轨道交通车站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轨道交通车站施工临时用地应严格控制规模,限时归还。

第五条中心城范围内及规划确定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应采用地下车站。

中心城范围外,可采用高架车站或地面车站。

第六条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控制要求:(一)地面和高架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外边线外侧距现状居住建筑的距离除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满足安全、环保、消防、卫生等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

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

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

首都北京现有地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

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

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

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

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

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

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

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

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

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

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

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

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

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

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

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

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下铁道工程(新龙华站至上海新客站,即今锦江乐园至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

上海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南起锦江乐园,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6.21公里,设车站13座(地面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

建设规模按高峰小时单向通过能力6万人次设计,采用大容量电动客车,8节车辆编组,2分钟间隔运行。

建设标准参照80年代建成的香港和新加坡地铁模式,具有先进的运行保障系统和优异的服务功能,总体技术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

工程总概算53.9亿元。

国内外15家设计单位和集团承担13个专业、51个单项的设计任务。

上海地铁一号线系国务院批准的地方项目,工程资金由上海自筹,市政府决定利用外资。

1987年3月,在上海市外经贸委的组织和主持下,开始询价和谈判,由外国商团带资报价。

经对资金条件、设备价格、技术水平的综合评估,确定向德国、美国、法国贷款,共29668万美元。

房屋动迁由有关区、县政府承担。

被动迁单位419家、居民4473户,共拆除房屋面积27万余平方米。

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解的努力,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一号线南段(徐家汇-锦江乐园)建成通车。

1995年4月10日,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

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南向莘庄的延伸线开工;二号线工程开始筹备建设。

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铁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3座(不含磁浮示范运营线),覆盖徐汇、长宁、静安、黄浦、闸北、普陀、卢湾、虹口、闵行、宝山、浦东新区、杨浦、松江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7年全年运送乘客超过8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382.8万人次(2008年4月30日)。

8条轨道交通线同时施工上海计划于2010年世博会前完成轨道交通400公里网络,目前在建的8个轨道交通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高潮,其中一半在建项目计划于今年底前实现结构贯通。

这8个在建项目包括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11号线北段、2号线东延伸段、7号线北延伸段、10号线和13号线世博段,8条线路所涉及的116个车站已全部开工。

据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透露,上海8个在建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已有52%的车站完成结构封顶,盾构掘进长度已经超过总数的一半,铺轨完成23单线公里。

除8号线二期外,7号线北延伸段、9号线二期以及11号线北段也将在年底前完成结构贯通。

地铁发展规划在上海市今年初上报备案的轨道交通远景规划中,现有的轨道交通网络将扩展到970公里,轨交1、2号线将分别向两端延长,穿越上海居民密集区,给上海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大便利。

据悉,在此之前由国务院批复的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中明确,上海市到2010年轨道交通网络建设里程400公里,到2012年建设里程达510公里,但此次公布的远景规划更明确到2020年乃至更远的将来,上海市18条轨交线的具体长度和走向。

其中,从市区贯通郊区的线路中,轨交1号线和2号线均将从目前的33公里和25.2公里向两端大量延长;11号线将从嘉定新城开往南汇的临港新城,总长122公里;9号线将从横沙岛开往外高桥保税区后再到枫泾,全长86公里。

据透露,未来在上海6300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将共有9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524座车站,其中3线换乘站16个,2线换乘站95座。

在660平方公里的市中心范围内,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492公里,车站数399座,其中3线换乘站15个,2线换乘站89个。

上海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线路有2号线(东延伸)、4号线(越江段)、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等。

在2010年世博会之前将建成规模约400公里的运营网络。

2012年之前,12号线、13号线也将建成通车,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10公里左右。

上海地铁线路地铁1号线长度:33.93公里,其中上海火车站至莘庄21.5公里,北延伸段一期12.43公里地铁2号线长度:25.2公里,其中中山公园至张江高科18.97公里,中山公园西延伸段6.2公里地铁3号线长度:40.3公里,其中上海南站至江湾镇25公里,江湾镇至江杨北路(北延伸段)15.3公里地铁4号线长度:33公里,其中虹桥路至宝山路共9个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共线运营地铁3号线地铁5号线长度:17.04公里莘庄至闵行开发区地铁6号线长度:33.1公里是一条沿浦江走向全线均在浦东地区的轨交线路,设28个车站地铁7号线长度:35千米,设站点28个,其中地下车站27座,从宝山外环路站至浦东的国际博览中心地铁8号线长度:23.3千米,一期共设有21个车站和1个车辆段。

起点为市光路站,一期终点为耀华路。

地铁9号线长度:29.14千米,共设12个车站,2007年12月29日通车。

自松江新城到桂林路地铁10号线长度:36公里,共设29座车站,整条线路均在地下。

起点为新江湾城,终点为虹桥机场。

地铁11号线长度:120公里,主线由嘉定新城到浦东三林(一期),线路总长60公里。

二期由浦东三林到南汇临港新城,总长也是60公里地铁12号线规划中的轨道交通12号线由虹梅路漕河泾科技园区至浦东的金桥出口加工区地铁13号线规划中轨道交通13号线由丰庄至浦东华夏西路。

远景规划14-18号线为远景规划,目前尚未确定具体走向,预计在2010-2020年间全部建设完成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即原来的M6线,起讫点为环西二大道至金桥。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即原来的轻轨L1线,起讫点为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即原来的轻轨L2线,起讫点为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即原来的轻轨L3线,起讫点为上海西站-军工路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即原来的轻轨L5线,起讫点为长江西路-华夏中路各条线路具体情况一、上海780公里的18条(r、l、m)线路重新命名和识别色已经全部敲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