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古汉复习笔记 王力第一册重点

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还原时要把代词去掉)姜氏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
其虞虢是谓也
将虢是灭
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惟德是辅
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其我之谓也
无乃尔是过与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
敢问何谓也
君何好
何有于我哉
子将奚先
牛何之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宾语前置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莫之或(句中语气词)欺
岁不我与
未能或之先也
无标记的宾语前置
寡人是征
寡人是问
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大人世及以为礼(天子诸侯以父子世袭兄终弟及为礼的标准)江汉以濯之。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 至9 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 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上(王力)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人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60 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 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嘉耦曰妃,怨耦曰~。
”
“与子同~。
”引申为仇恨。
“仇”读如“求”(现
文档大全
? 388.(一)变换地方,迁移。
诗经卫风氓:我贿~。
”楚辞哀郢:“方仲春而东~。
“不~怒,不贰过。
” (二)〔官吏〕调职。
有时指升官。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则差别较大。
“迁”原指由下到上的迁移(说文:“迁,登也”)。
所以诗经小雅伐木说:“出自幽谷,迁於乔木。
”又易经益卦:
?br> (二)留下来的。
孟子公孙丑上:“其故家~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列子汤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男。
(三)读w èi ,去声,留给,送给。
左传隐公元年: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之。
?br> ch ù,居住的地方。
司马迁报任安书:长干行:“君家住何~?”
(三)读ch ǔ,治,作,施行。
老子:之事,行不言之教。
”引申为安排,安置。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文档大全。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常用词(1)简体版

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化常识》(王⼒)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天⽂1、五星:太⽩(⾦星)、岁星(⽊星)、⾠星(⽔星)、荧惑(⽕星)、镇星(⼟星)2、古⼈认为各种⾃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们将它们⼈格化,并赋予⼀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师屏翳、云师丰隆、⽇御羲和、⽉御望舒3、七政(七曜):⽇、⽉、⾦、⽊、⽔、⽕、⼟4、五纬:⾦、⽊、⽔、⽕、⼟①⾦星:古⽈明星,⼜名太⽩,因其光⾊银⽩。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②⽊星:古⽈岁星,迳称为岁。
古⼈认为岁星⼗⼆年绕天⼀周③⽔星:⼀名⾠星,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宿)⑤⼟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星宿:古⼈先后选择了黄道⾚道附近的⼆⼗⼋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苍龙七宿⾓亢氐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西⽅⽩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苍龙、北⽅⽞武(龟蛇)、西⽅⽩虎、南⽅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离于毕”:⽉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星居于⼼宿“太⽩⾷昴”:⾦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喻为参⾠或参商。
⼜因参宿居于西⽅,⼼宿居于东⽅,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区,名⽈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尾箕⽃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古⽈魁;后三组成⽃柄,古⽈杓。
北⽃七星属于⼤熊座北⽃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天下皆夏;⽃柄指西,天下皆秋;⽃柄指北,天下皆冬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古代汉语常识
>>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
(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
>>“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
>>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
◆(一)古今词义的差别
>>〔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
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
>>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
“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
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
>>〔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
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
>>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
>>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拿现代汉语说,“起来”“下去”等是不及物动词,“拿”“打”等是及物动词。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也是一种“使动”。
>>D)名词用如副词(用作状语)副词是用作状语的,如果名词用作状语,也就用如副词。
◆(二)虚词
>>有些“而”字只能不译,它只表示前后两件事的密切关系。
例如:>>第一种“夫”字是助词,它用在句子开头,有引起议论的作用。
>>第二种“夫”字是代词(指示代词),略等于现代的“这个”“那个”“那些”等,但是语意较轻
>>“盖”字又是句首助词,仍带一些“大概”的意味,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的断定。
>>“盖”字又是连词,表示“因为”的意思,仍带推测性的断定
>>所”字是结构助词,它经常跟动词结合,造成一个具有名词性质的结构。
>>“焉”字等于介词“于”加代词“是”。
放在一句的末尾。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愚公移山》)
◆(三)句子的构成,判断句
>>由于谓语性质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三类:(1)叙述句;(2)描写句;(3)判断句。
◆(四)“倒装”句
>>“之”“是”“之”和“是”是使句子“倒装”的一种手段。
说话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只要把“之”或“是”插在宾语和动词的中间就行了。
◆文言的学习
>>什么时候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进了大学之后。
什么人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
研究中国语言史的人,对于
古代语言,不能不从古书中寻找它的形式。
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更不能
不研究历代的文学作品
◆(一)词汇
>>词汇自然是越古越好。
因此,每写一句文言之前,须得先做一番翻
译的工夫。
譬如要说“回”,就写作“返”(或“反”);要说“走”,
就写作“行”;要说“离开”,就写作“去”;要说“住下”,就写作“留”;要说“甜”,就写作“甘”;要说“阔”,就写作“广”;要说“才”(“你这个时候才来”),就写作“始”;要说“再”(“说了三
次他不肯,我不想再说了”),就写作“复”。
◆(二)语法
>>第一,中国上古没有系词“是”字;而“为”字也不是纯粹的系词>>第二,中国上古没有使成式。
所谓使成式,就是“做好”“弄
坏”“打死”“救活”之类。
>>第三,中国上古没有处置式。
所谓处置式,就是“将其歼灭”“把
他骂了一顿”之类。
>>第四,中国古代的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分别。
>>第五,中国古代有用“之”字把句子形式变为名词性仂语的办法。
◆三、晦,朔,望,朏(fěi),弦
>>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偶或是十七日)叫作望。
这时地球运
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
由于太阳和月亮此升彼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所以叫作望。
>>每月初三叫作朏
>>一个月又分为三部分,叫作旬(甲骨文已有“旬”字)。
十天为一旬,又叫“浃日”。
◆四、日,时,刻,分,秒
>>今人以夜里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巳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下午一点到三点为未时,三点到五点为申时,五点到七点为酉时,七点到九点为戌时,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这是符合古制的。
◆五、四时,节,候
>>比节更小的单位是“候”。
每一个节气有三个候。
一个候是五日有奇。
古人所谓“时候”,就是指时令和节候。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
>>文论中对于文章的对偶特别是诗的对偶是有许多讲究的。
人们容易把对偶看得很简单,以为只是字数相等,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就是了。
实际上远不止此。
《文心雕龙》提出了著名的对偶原则;“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
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言对者,对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反对就是反义词或意义不相同的词相对,正对就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相对。
>>正因为这个意见是对的,所以后人常常拿它来衡量诗的优劣。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是被人传诵的名句。
但
是蔡宽夫《诗话》说:“晋宋间诗人造语显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文心雕龙·声律篇》中有很重要的两句话:“异音相从谓之和,同
声相应谓之韵。
>>相连的两个出句(末字)声调相同,叫作“鹤膝”,也有人认为就
是“上尾”。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要学点天文学
>>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
◆三、子部
>>这是讲二十四个节气。
十五日为一个节气(实际上是十五日多一点)。
>>二十四时,这里指二十四个节气。
斗,指北斗的斗柄。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指斗柄所指的方向。
中绳,指昼夜平分。
这一段话说明了天
文和历法的关系。
◆四、集部
>>斗杓指东,天下皆春。
>>每月最后一日叫作“晦”,最初一日叫作“朔”,“晦”与“朔”
是相连的,晚上没有月光,所以叫“晦”。
《说文》有一个“朓”字云:“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
”这是历法未密之所致。
◆第一类:
>>以至”和“以致”是有分别的。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
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是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的,有“因此而造成”的意思。
◆第二类:
>>要注意,“纵然”和“虽然”的意思不一样。
“虽然”指的是有那
件事情,“纵然”指的是还没有那件事情。
◆第五类:
>>“者”和“所”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字虽然都有“的”的意思,
但是“所”只管动词,而“者”不一定管动词。
,。